?

論開展水生態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意義
——以鶴壁市淇河為例

2021-11-27 09:36李改真
魅力中國 2021年23期
關鍵詞:鶴壁市環境治理流域

李改真

(鶴壁市??h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河南 ??h 456250)

一、概況

鶴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總面積2182 平方公里,總人口160 萬。淇河屬華北地區海河水系的衛河支流,發源干山西省陵川縣,流經鶴壁市淇濱區、淇縣、??h,在??h劉莊與共產主義渠交匯。淇河總長165 公里,流域總面積2142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 億立方米。在鶴壁市境內,淇河由淇濱區大河澗鄉西南部入境,至淇濱區堡上村出境,最終匯入衛河。淇河含沙量小,水流清澈,水味甘甜,其流域內峰巒競秀,千巖萬壑,精致優美,有北國漓江之稱。但由于長期過度開發和人類生產活動的破壞,導致淇河生態濕地遭到了嚴重地破壞,主要有:一是植被和濕地退化;二是防洪能力不足;三是未經處理的污水排入干流及其支流;四是由于沿岸村莊固體廢物管理不完善垃圾亂扔和隨意傾倒帶來的非點源污染。目前對森林的不合理利用破壞了淇河流域的植被和生態環境。淇河流域的植被和濕地由于森林退化、畜禽養殖、農業耕作、水資源利用過度和非點源污染等原因情況日益惡化。淇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形成了大規模的荒山,大部分荒山為裸露的巖石,荒山土層很薄,僅為20—40 厘米;動物多樣性急劇減少,荒山物種很少、基本不可能接受任何物種。另外,由于非可持續性的利用自然資源、土地復墾、快速的城鎮化以及水污染、生物多樣性減少、非法捕魚、外來物種入侵、人工植被取代自然植被等原因,淇河國家濕地公園濕地部分退化,退化面積達66 公頃,濕地功能受到影響。目前,鶴壁市對淇河及其支流的水資源和防洪也存在著管理不足的問題,沿岸垃圾隨意倒和淤積導致部分河段淤堵,堤底道路損壞嚴重,未經處理的污水排入支流,導致水質變差。淇河下游干流及其支流的護岸情況較差,導致防洪能力不足,淇河干流的防洪能力僅達到20年一遇,其支流僅達2到3年一遇的防洪標準。究其污水處理不當的原因,在于鶴壁市和淇縣的污水處理量不足以滿足增加的污水量。

二、淇河生態治理已取得的進展與成就

濕地是介于陸地生態系統與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獨特生態系統,是人類及多種野生動植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之一,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2012 年12 月,鶴壁市政府印發《鶴壁市淇河生態保護利用開發總體規劃》。2016 年6 月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鶴壁市淇河流域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項目工作正式啟動,鶴壁市政府為主要執行方,亞洲開發銀行為項目提供貸款,由亞洲開發銀行委托的艾奕康有限公司為項目提供準備技術援助。2018 年,河南鶴壁淇河流域環境治理及生態保護項目??h段總投資4700 萬元,建設項目包括險工防護、堤頂防汛道路及沿河20 余個村莊的環境治理開工啟動。2019 年淇濱區和淇縣淇河流域33 個村莊垃圾收集設備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項目啟動。2020 年,淇河南岸森林公園提升工程項目啟動。這些項目主要是:1.淇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2.河道治理;3.環境綜合治理。目前,鶴壁市政府已建成淇河國家濕地公園,淇河金沙灘,淇河文化博物館等保護區與景區。其中,淇河國家濕地公園已于2011 年被國家列入重點保護的國家濕地公園。

三、生態保護的意義

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的歷史選擇,當人類面臨危及自身安全和發展的生態危機時,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以及積極改革尋求解決途徑的文明創建活動則顯得非常重要。淇河作為鶴壁市人民的母親河,是中國北方受污染程度最小的河流之一,被當地居民稱為“詩河”“史河”“生態河”。所以說開展對淇河流域的保護與治理顯得尤為重要。對淇河流域污染治理與生態保護的意義主要體現在:

(一)符合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內在要求,同時,加強生態地保護與治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淇河流域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亞行中國國別合作伙伴戰略》及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關于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設生態文明制度的決定。另外,為項目提供貸款方為亞洲開發銀行,項目的實施也與亞行在中國和其他國家而提供貸款支持的環境改善和生態保護項目保持一致。

(二)有利于充分發揮濕地對生態效益的價值

濕地在提供水資源、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均化洪水、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濕地也在調節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天然的“海綿”。目前,鶴壁市正在努力建設海綿城市,且已成為國家海綿城市的試點城市。對淇河流域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有利于發揮其“海綿作用”,幫助鶴璧市更好地建設海綿城市。淇河濕地蘊含著豐富的水源。隨著鶴壁市人口的日益增多,城市供水系統出現緊張情況。而淇河濕地則成為城市地下水的有效補充。為淇河濕地的地面植物,有著強大的凈化城市空氣的功能。淇河濕地作為鶴壁之“肺”,是城市發展和環境改善的有效武器。保護好淇河濕地是政府保護鶴壁市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

(三)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

淇河生態流域有著豐富的生物物種資源。淇河濕地地區有多種植物、鳥類和魚類。保護好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物種資源又進一步改善水資源的環境,它們共同構成了濕地可循環、可持續的生態系統。

(四)保護流域濕地生態系統,有利于充分發揮其教育和科研價值

濕地生態系統對教育和科學研究提供了對象、材料和試驗基地。有利于加強宣傳教育,普及濕地知識,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提升國民素質,促使公民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從而使更多的人參與到保護環境的行動中來。同時,濕地中保留了過去和現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進程的信息,在研究環境變化等方面有著重要價值。

(五)保護好淇河流域及濕地的生態環境,有利于發展景區的觀光和旅游

例如,淇河國家濕地公園,淇河金沙灘等旅游風景區,作為鶴壁市重要的旅游資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參觀,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文化價值。以2020 年春節(2 月11 日至2 月17 日)為例,鶴壁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80 余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3.2%、136%。同時,淇河國家濕地公園和淇河金沙灘也提升了鶴壁的城市形象,打開了鶴壁市對外展示市容市貌的窗口,提高了鶴壁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總結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開展生態保護與治理行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淇河流域的成功保護與治理,已經發揮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淇河作為鶴壁市的名片,向全國展示了鶴壁開展生態保護與治理的成果,成為全國河流濕地治理的典范,為全國其他河流流域的保護及其治理提供了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鶴壁市環境治理流域
EPC模式水環境治理項目施工噪聲環境管理分析
國家鄉村環境治理科技創新聯盟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間分布與天氣系統分析
翰墨傳情 共克時艱
翰墨傳情 共克時艱
城市水環境治理問題及對策探討
揮毫潑墨
陜西生態環境治理體系顯現“疊加”效應
鶴壁市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調查
河南省小流域綜合治理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