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探討血常規檢查的影響因素

2021-11-27 02:51李躍
智慧醫學 2021年6期
關鍵詞:時間影響因素

李躍

摘要:血細胞檢驗在醫學上也被稱作血常規檢驗,指的是對人體血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進行的計數檢測分析,血細胞檢驗包括紅細胞、白細胞的計數以及血紅蛋白含量的測定等多個項目;血細胞檢驗在臨床醫學檢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位于臨床檢驗中三大常規檢驗的首位,不僅可以方便醫生診斷各種血液病,還可以為其他系統疾病的診斷提供參考,在臨床治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從臨床上影響血常規檢查結果的因素展開分析。

關鍵詞:血液常規;影響因素;保存;時間

血常規是指通過收集靜脈血和外周血血液細胞數和形態分布的檢查,以確定血液疾病。血常規檢查是目前臨床諸多血常規檢驗、化驗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血常規檢查,以及早發現貧血、血液疾病等疾病的早期跡象。此次主要課題研究的重點是分析血常規臨床檢驗對結果的影響相關因素,下面主要的內容是針對相關因素所需要提出的問題進行的相關研究。

1 血常規檢查的臨床應用

在臨床檢驗的工作中,對患者的血常規進行檢驗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近些年,隨著我國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很多疾病可以在學液常規檢查報告中得到體現或者證明。進行血常規檢驗可以方便患者在早期發現自身的全身性疾病,對于診斷是否貧血、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 血常規檢查的影響因素

2.1 人為因素對血細胞檢查的影響

2.1.1標本的采集

對患者進行血常規檢驗首先需要采集標本,通常是采用靜脈采血法和毛細血管采血法。根據文獻資料可知,和靜脈采血法相比,手指末梢血的結果不夠精確,血小板數較低,白細胞數偏高,所以,血常規檢驗選擇靜脈血更加合適。

2.1.2標本放置時間和貯存方法

將采集到的血液放置超過5分鐘,這可以避免出現血小板假性凝集現象,促進抗凝劑和血液良好融合。如果放置的時間超過30分鐘,HCT和RBC之間存在的差異不大,而PLT和WBC的結果會偏高。

血液在常溫的環境中可以穩定存放,紅細胞、白細胞以及血小板的指標可以穩定存在2-4h,白細胞分類可以穩定存在6-8h,而血紅蛋白可以穩定存放好幾天。眾所周知,血液中的粒細胞在存放2h后形態會發生變化,因此,如果需要借助顯微鏡對血液中粒細胞進行形態學檢查,需要及時推血片。需要注意的是,血小板不能再低溫下存儲,會對MPV值和PLT計數造成影響,一般來說,血液應該在常溫下保存[1]。

2.2 生理因素對血細胞檢查的影響

血細胞檢查的結果會根據患者的精神面貌、性別、年齡、種族以及是否吸煙、運動量、服用藥物以及采樣的季節等因素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比如說,普通的成年人在一天的時間內,粒細胞數、白細胞數以及血小板數都存在一定的起伏。所以,患者在進行血細胞檢查之前不應該進行劇烈的運動,冬季需要讓患者適應環境的溫度后再進行采血。在進行檢測之前,需要了解患者之前是否服用干擾檢驗的藥物。

2.3 試劑因素對血細胞檢查的影響

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對患者的血常規進行檢驗時,最好是選擇配套的試劑,這樣檢查的效果最準確。在檢查之前需要檢查校準用的標準物是否仍可以使用,外觀是否出現明顯的變化,再連續進行11次標準物的測定,第一次的數據不采用,記錄下第2次-第11次的檢測結果,進行數據分析,確定檢測的結果滿足標準的要求。倘若沒有配套的試劑,最好選則和溶血素配套的稀釋液血細胞的檢驗直接受到了溶血素的影響,如溶血素的質量不好,就會造成溶血的不完全,導致血紅蛋白偏低以及白細胞數假性增高,還能使得白細胞變形、白細胞分類計數不準確,甚至是不能進行分類計數以及直方圖異常等[2]。

2.4 儀器因素對血細胞檢查的影響

目前,通常采取自動血液分析儀對血常規檢測,其特點是檢測數據準確,分析時間短。三分類法和五分類法是血液學分析中非常傳統的兩種方法。白細胞分類篩選檢測的首選方法是準確度高、速度快、歸一化簡單,這可以提示異常結果,但不能完全取代顯微鏡下對異常白細胞進行識別和分類的方法。如果在血液標本中出現核紅細胞、巨大血小板以及血小板凝集等病理狀況也會影響血細胞的計數。血細胞分析儀的基本原理是稀釋率和容量計數,這也是血細胞分析儀設計和使用中最重要的設計指標之一。血細胞檢測的意義是要一種準確合理的稀釋倍數和穩定的體積測量。如果稀釋倍數過高,則給定測量體積內的血細胞數會過小;但是,如果稀釋倍數過低,則會出現通過傳感器排列的細胞重疊缺陷;如果稀釋倍數過高或過低,都會干擾血液的細胞檢測精度測量。我們為了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要求檢測人員嚴格地遵守儀器操作規程,定期對檢測儀器進行維護保養。在檢測前必須校準儀器,徹底清洗儀器的管道,除去管道中的殘留血液、吸附的蛋白以及纖維等,然后測定空白試劑,標本要符合要求[3]。

3 結論

在臨床上我們經常發現即使是正常的患者也會因為性別、年齡、體質等因素的不同導致血常規結果不一致?;颊咴谧鲅R幹胺脤Y果有影響的藥物,或者由于患者自身組織和血管的異常,會直接造成患者采集的血量少,從而直接影響采血的結果。同時患者在進行采血的過程中由于心理上的情緒激動緊張等一系列的心理因素也可能會直接造成采血結果的一些明顯偏差。而且,正常人的白細胞計數下午要比上午高。此外,采血前患者飲用大量的水,會對于紅細胞和血液有一定的滲透和抑制作用,致使患者出現了生理性的貧血和紅細胞偏低的現象等等狀況。很多的因素會對患者的血常規檢驗結果產生影響,要想獲得比較準確、可信度高的數據,首先需要保證采取的樣板質量高,在給患者采取血液樣本的時候,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認真仔細地進行采集,旨在獲得高質量的血液標本,將人為因素降到最低,盡可能地降低偶然誤差和系統誤差,保證獲得到數據真實可靠。

參考文獻:

[1]陳菊萍.紅細胞分布寬度聯合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診斷妊娠期糖尿病的價值[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20,30(21):2640-2642.

[2]王曉芳,王銳旋,陳蔚茹.控制血常規標本注入試管時間對患兒凝血發生率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5):118-120.

[3]關莉.血常規檢查在妊娠期孕婦貧血中的應用價值[J].中外醫療,2020,39(15):187-189.

猜你喜歡
時間影響因素
時間消滅空間?
“時間”面前人人平等
突發事件下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湯姆?提克威影片的審美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