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化學實驗如何營造構建主義之教學環境

2021-11-28 02:25閆瑞
當代家庭教育 2021年28期
關鍵詞:構建主義中學化學化學實驗

閆瑞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動與深入,教學工作者應當革新理念、創新模式,在引導學生構建完整化學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借助日常生活經驗、心理結構與基礎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化學學習態度與價值觀。本文簡要分析了構建主義理念下化學學習理論與教學模式,并提出了具體優化對策,以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中學化學;化學實驗;構建主義

【中圖分類號】G633.8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8-0123-02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promotion and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teachers should innovate ideas and models,and 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attitudes and values of chemistry learning with the help of daily life experience,psychological structure and basic knowledge on the basis of guiding students to build a complete chemistry knowledge system.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chemistry learning theory and teaching model under the constructivism concept,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correct learning methods,and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next stage of learning.

【Keywords】Middle school chemistry;Chemical experiment;To build socialism

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踐行構建主義理念,不僅可以從教材出發向學生闡明相關的化學概念與現象,還可以提高其化學學習技能,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化學學習態度。因此,初中教師應從教學實際出發,將科學知識、概念、原理、理論相結合,促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自主構建完整的化學知識體系,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進而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依據。

1.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概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動與深入,傳統教學理念已經無法適用于當前時代人才培養需求,構建主義教學理念應運而生,不僅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而且也為構建新型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模式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條件。本文針對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分析如下:

(1)構建主義學習理論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興起于1980年,隨著自由主義的復興和兩大學派的競爭加劇,新的思想應運而生,最早提出該理論的學者是瑞士的皮亞杰學者,20世紀80年代,在皮亞杰學者的基礎上,以奧努弗、克拉托赫維爾等眾多學者進一步完善,包括新古構建主義和自然構建主義,并將其引入國際關系理論體系,為該理論的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

(2)構建主義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臺、教材、黑板四合一為主,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傳輸,但是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意識的培養,針對這樣的教育背景,構建主義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本文具體論述如下:

第一,以教師為主導進行情景創設。

構建理念背景下,教師以引導、輔助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為主,一方面根據教材內容、學情特點營造創新思維與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建立學習群體,以吸收課本知識和教師經驗。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不同的教學情景,通過光、形、色、聲等因素的結合,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影視、圖形、圖像等生動的多媒體信息,以通過良好的人機交互界面吸引學生學習,讓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最終達到激趣、解惑和探索真理的教學目的。

第二,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協作學習。

構建主義背景下,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實施教學,并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加強學習者與周圍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培養個體的協作精神。協作學習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與缺陷,將教師與學生的思維與智慧作為共享資源,幫助不同層次的個體完成知識的構建與吸收。相較于傳統教學理念而言,構建主義環境下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學生不僅是學習與認知的主體,還是知識、意義上的主動構建者,用自己的活動對人類已有的知識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正確理解,而非單純的接受教師的講解與課本上現成的結論,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協作與創新精神。

第三,以課堂為陣地進行會話商討。

構建主義理論下,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和年齡特征,通過提供各種信息資源使其真正成為信息的加工主體,以獲得自主化、個性化和多元化學習的能力。會話商討實質上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等形式將信息資源展示給學生,以引導其自主學習知識、概念、原理與方法,并更好地獲取客觀事物規律與內在的聯系。

第四,以創新為目標進行意義構建。

構建主義與傳統教學理論有較大區別,側重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構建能力。多媒體技術作為當前普遍的教學手段,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形象的教學資源,以通過多種感官刺激讓學生感悟到所學內容的情感基調與基本內涵,進而完成知識結構的構建。

2. 基于構建主義理論的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優化對策

化學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重點、難點內容,不僅要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公式、現象、原理,還應培養其動手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以彌補應試教育理念的不足,為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針對構建主義理論背景下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優化對策具體分析如下:

(1)基于構建主義理論的實驗分析目標設計

構建主義與傳統教學理論有本質區別,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對知識的主動探索與主動發現,實質上是指學生在一定的情況下與教師或其他伙伴組建學習群體,借助多媒體等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獲得知識與技能。

第一,確立目標。

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確立目標,并以此來判斷自己,在實驗過程中對原理現象公式等知識的掌握程度,確定是否獲得了進步。

第二,分析目標。

教師在實施中學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時,應當針對實驗主題進行學習目標分析,以使學生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的學習任務和預期的學習成果。

比如做原電池實驗時,教師要結合不同個體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認知能力進行分組,以原電池三要素為基礎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氧化還原反應都能設計為原電池嗎?如何準確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以此出發,要求學生從原電池的結構特點設計實驗,進而尋求規律、現象、結論,不僅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實驗目標,還完成了理論與技能等相關知識的構建,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和質量。

(2)基于構建主義理論的實驗教學情境創設

第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

創設教學情景是構建主義教學模式的關鍵步驟,主要將書本上的文字轉化成貼近生活、社會等實際情境或資源,使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習化學知識,既激發了好奇心,又調動了學習積極性,使原本復雜無法解釋的化學現象變得簡單、清晰,可以幫助和促進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結構與經驗構建新的知識體系,以彌補傳統教學理論的不足與缺陷。

第二,圍繞實際問題開展教學。

教師應充分發揮構建主義教學理論的功能與優勢,圍繞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比如在原電池實驗教學時,教師應先帶領學生按照書上的實驗步驟進行操作、連接,通過觀察電流表指征發生偏移創設教學情景,在沒有干電池、直流電源等情況下是什么原因在電路中形成電流,進而得出原電池的概念。整個教學過程是促進學生利用原有認知結構的知識、經驗重新定義化學現象與原理,既形成良好的科學實驗習慣,又為下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3)基于構建主義理論的協作與交流學習設計

第一,組織學生自主實驗。

以構建主義角度出發開展中學化學實驗教學,與傳統化學實驗教學有較大區別,教師的重點不再單純的為學生制定目標,而是引導其通過自主實驗將有關的現象、結論記錄在報告上,通過小組協商、討論完成理論知識的構建。另外,以構建主義為核心開展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將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通過黑板直接傳授給學生,而是站在智力開發的角度通過提問、引導,由學生獨立實驗而掌握相關知識。

第二,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方案。

以原電池化學實驗教學為例,教師創設情景之后引導學生對電路中的電流產生好奇心,從而明確原電池的概念。接下來通過實驗操作向學生證明鋅片和銅片放在硫酸溶液中可以形成電流,根據教師設置的問題啟發學生自主解決遇到的困難,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設計實驗,從而獲得有力的理論依據。教師的教學重點不再單純的理論傳輸,而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方案,并正確有效的進行實驗探究,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團隊協作的精神,保障了個體知識構建的穩定性、高效性。

(4)基于構建主義理論的學習效果評價

第一,組織學生自我檢測。

教師在完成以上教學步驟后,還要引導學生對已經構建的信息進行自我監控、自我檢測和自我測試,以激發了其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其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教師在創建適當學習情境、結束實驗環節后,通過實驗報告、小組評價以及教師總結等方式,檢測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知識與信息,并通過事實反思與診斷彌補、強化個體知識體系以促使其達到符合要求的意義構建。

第二,評價與檢測。

教師在有效實施教學環節的基礎上,通過檢測手段對學生原有知識結構與新獲得的知識進行評價與檢測,以考核是否達到了意義構建的要求與標準。比如硝酸的性質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創設教學情景,并暗示學生提出設想硝酸與銅是否能發生反應?是否需要加熱等,學生根據教師的暗示設計不同的實驗步驟。實驗環節結束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實驗操作進行反思,以得出全面的結論。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動與發展,因此教師應以構建主義為核心給予學生足夠自主探索和構建知識的機會,以引導學生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自我診斷與自我成長。

參考文獻

[1]程良.建構主義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商情,2019(38):206.

[2]劉文博.建構主義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教育,2016(10):38.

猜你喜歡
構建主義中學化學化學實驗
基于手持技術在中學化學實驗中應用的研究
基于構建主義的數學實驗課程三級教學平臺的構建
基于構建主義理論的項目驅動教學模式在高職計算機軟件教學中的應用嘗試
基于Moodle教學在線的大學數學課程翻轉課堂教學實踐
對初中化學實驗細節化處理的認識
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利用實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例析中學化學中對硝酸強氧化性的
高中化學教學設計的創新研究
聚焦中學化學中的兩大定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