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

2021-12-01 02:59彭淑玲
中國房地產業·中旬 2021年10期
關鍵詞:空間規劃體系構建國土

【摘要】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這就使國土空間規劃發展受到我國社會各個領域的關注,同時國土空間規劃也正式被納入了政府的議事日程。特別是我們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直謀求自然環境與經濟發展相統一的發展道路,一直強調要將生態文明建設與國土空間規劃建設緊密地結合起來。所以說在生態文明背景下,國土空間規劃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成為當今時代的熱點話題。本文將針對生態文明與國土空間規劃二者之間的關系、國土空間規劃存在的問題和生態文明背景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這三個方面來進行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生態文明;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國土自然資源是生態環境得以生存的基礎,近年來我國在進行國土規劃的過程中,沒有制定更為完善的規劃策略,導致后期出現自然資源浪費的情況,多地出現土地資源構建不合理的問題。伴隨著國家對國土資源開發的重視,特別是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對自然生態保護發展的重視程度提升,使我國國土資源開發已經不能單純地從空間意義上來定義,而是要與生態環境緊密的結合起來,實現高效節能,宜人宜居的國土資源建設。這樣不僅可以使國土資源建設發展得更好,而且還可以使生態環境得到有效的保護,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1、生態文明與國土空間規劃二者之間的關系

國土空間規劃與生態文明建設,都是促使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土空間規劃和生態文明的有機結合,有利于社會發展得更快。兩者之間的關系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按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生態文明建設對國土空間的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

1.1 國土空間開發是實現生態文明的主要表現

近年來,國家生態環境相較于往年發展有了很大的改善,國家也越來越重視自然資源的利用,加上我國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使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理念得以實施。在生態文明的背景下,討論國土空間開發的方向既可以保護環境,又可以在順應自然環境發展的基礎上開展國土空間規劃,能夠對國土空間進行合理的利用,在最大限度上達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結構的最優化調整。并且在開發的過程中,還可以對開發空間的綠化進行生態保護,這樣既調節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又對環境做到了保護。

1.2 生態文明對國土空間開發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在進行國土空間規劃的過程中,就已經考慮到了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但是這些工作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還是起步較晚,其中的一些理論知識相對并不完善,在實際操作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沒有取得最佳的成果。特別是再將國土資源的開發與自然環境二者的結合,經驗明顯不足[2]。但是通過近幾十年的不斷摸索與實踐,我國在國土規劃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生態文明建設也逐漸走上正軌。與此同時,生態文明理念也成為國土空間開發的重要理論思想。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要順應人們生活發展的腳步與經濟發展的方向,將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倡導“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自然利用標準。在此過程中,堅決杜絕以環境為代價來獲得社會效益,這種拆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不利于社會的發展與進步[3]。

2、國土空間規劃存在的問題

2.1 自然資源的限制

2.1.1人地空間不協調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特別是我國東南部人口密度更大。但是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的速度減緩,人口相較于之前增長速度也在降低,這就使城市空間發展出現不匹配的現象,我國國土空間規劃也迎來了全新的挑戰[4]。

2.1.2水資源壓力大

我國人口占據世界總人口的近20%,但是我國的淡水量卻不足世界總量的8%。并且我國有0.61hm2的旱地無法得到澆灌,直接影響了我國的經濟效益,這也導致了我國在進行環境保護與國土空間規劃出現了難題。同時我國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有很多地方存在飲水困難的問題,然而這些問題都是在進行國土空間規劃中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5]。

2.1.3氣候變化加大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氣候變化產生的原因,這也是全球關注的熱點內容。氣候的變化對國家的生態資源與經濟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對國家部分地區農作物的生長以及工地的質量影響最大。與此同時,沿海地區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環境也造成了改變。

2.2 自然資源利用質量不高

我國相較于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區域經濟發展差距較大。區域經濟的問題在根本上沒有得到解決,我國很多地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惡性競爭,過度開發的現象使區域發展變得不平衡。在2018年的時候,我國東部地區發展速度比西部地區發展速度拉開的間距變得更大,嚴重的甚至超過20倍左右。在我國有很多革命老區以及貧困地區,發展的過程中相對比較滯后。而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發展趨勢一直在穩步上升,導致我國很多落后地區的人口不斷向大城市涌入,這也就加入了我國城鄉發展不均衡的現象,使我國國土空間規劃面臨挑戰[6]。

3、生態文明背景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

3.1 建立生態文明國土開發的主體章程

國土空間規劃范圍很廣,同時涉及的內容也很復雜,只是從大體上就可以分為好幾個部分。所以說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應該按照規定的章程來進行推進,這樣才可以使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更好地指導相應的規劃工作。首先在進行國土空間規劃的過程中,要考慮到經濟發展、生產生活以及生態環境這幾個方面的因素。因為這些因素直接影響著經濟、社會和環境。只有將這幾個方面統籌規劃,才可以更好地協調彼此之間的關系。其次就是在國土規劃內容層面,在生態文明的大背景下,國土規劃的建設必須堅持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基礎,促進經濟發展為目標來進行規劃。在實際規劃開發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按照相關章程的規定,把政策落實到實處。讓國土空間開發有正確的理論指導,這樣可以讓生態文明在真正意義上做到協調國土規劃各個方面工作[7]。

3.2 落實好國土生態的保護工作

在進行國土空間規劃的過程中,對國土的生態環境保護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如何有效地保護好我國的生態環境,這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相關工作。首先要做到強化生態用地的保護力度,把生態保護落實到實際的工作中去。比如說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內容。這些地方可以有效地維系生態系統的平衡,并且這些地方相對于其他地方受人類影響較小。所以說在進行國土規劃的過程中,不能將其進行工業化整改或者是城鎮化的開發,這樣都不利于生態自然環境的保護。其次,要加強對海洋的保護與管理,制定生態保護紅線。海洋的生態環境和陸地的生態環境都與人類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但是當前我國社會在針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要設置保護紅線來對其進行約束,為保護海洋奠定基礎。最后,我國還應設置國土安全保護屏障,比如在我國范圍內的沙漠地區,要積極地開展房山化的生態屏障,使我國的生態安全得到進一步的保護與重視[8]。

3.3 推行節約自然資源生態保護的補助措施

我國在自然資源利用上相較于之前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還是需要進步。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自然資源利用依舊比較粗放,特別是在利用的過程中浪費較為嚴重,使自然資源利用率變得更低。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國家之一,人均較量不足,所以說在進行國有土地空間規劃時就變得更加的嚴苛,需要制定更為節約資源的補救措施來使我國的資源利用率得到提升,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與此同時,在進行國土空間規劃的過程中,也要用生態補償措施作為輔助,對生態環境做出相應的補償,比如經濟補償,來推進生態保護。

3.4 保護自然環境,推動綠色發展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對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當今社會,人們需要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同時提升環境保護的意識,使環境保護可以與經濟發展同步進行。不能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環境保護造成嚴重的危害,這樣顧此失彼,會造成社會發展的失衡。近年來,我國也頒布了大量的法律法規來對環境進行保護,嚴格規范了我國相關企業在進行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國土空間規劃在發展的過程中也要滿足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同時要與生態文明理念相契合。二者進行同步發展,才能夠促進社會的進步。重視經濟發展而忽略環境保護,后果將會是不堪設想的。所以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將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協調進行有效地調動,從而使國土空間規劃變得更加的有效與科學,增添國土空間規劃的合理性。

3.5 建設城鄉生態體系

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相關地方政府部門需要積極地貫徹黨的主導思想與生態文明管理理念,注重當地的環境保護。并且在此基礎上建設城市生態系統,嚴格把控城市內部河流、綠化帶、道路基礎等方面的建設,使城市生態布局變得更加合理。合理的規劃城區,有助于降低城區的噪音污染,增強人民的幸福指數,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3.6 合理評價環境資源的承載力

在進行國土空間開發之前,相關部門要對當地的氣候、環境、資源、地形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評估,需要積極地開展環境承載力評價的工作。在足夠了解當地環境承載力的基礎上,再進行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這樣才可以將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做到更好,同時要做到有序開發,不能夠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尋找合適開發的地區。

3.7 加強生態基地保護

在進行國土空間規劃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保護國家的生態用地。比如說國家的自然風景區、濕地、文化遺產等具有較高價值的用地,只有在國土空間規劃的過程中提升對生態用地的重視程度,才可以更好地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到實處。

結語:

經過上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國國土空間規劃的發展與生態文明的發展密不可分。在生態文明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國土空間規劃,才能夠更好地落實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構建。這就需要國家及人民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同時需要相關部門建立生態文明國土開發的主體章程,落實好國土生態的保護工作,配合節約自然資源與生態保護的補助,才能夠實現綠色發展。推動國土空間規劃進程,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國土空間規劃生態文明建設,為社會以及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做好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啟軒,任婕.我國流域國土空間規劃制度構建的若干探討——基于國際經驗的啟示[J].城市規劃,2021,45(02):65-72.

[2]莊凱月,楊培峰,譚少華,劉詩芳.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重構語境下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探索——以重慶市興隆鎮國土空間規劃為例[J].小城鎮建設,2021,39(02):38-47.

[3]錢林波,彭佳,梁浩.國土空間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的新要求與新內涵[J].城市交通,2021,19(01):13-18+81.

[4]陳力新,蔡磊.國土空間治理背景下全域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探析——以杭州市蕭山區進化鎮為例[J].浙江建筑,2021,38(01):1-4+9.

[5]陳揚,王茜,馮素紅.創新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機制的思考——以江蘇省為例[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21,34(04):47-55.

[6]劉松齡,魏清泉,黃慧明.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區域協調規劃編制思考——以廣州市為例[J].城市規劃,2021,45(04):33-40.

[7]彭震偉,高璟.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生態敏感地區的鄉村空間規劃——以長白縣為例[J].規劃師,2021,37(03):58-63.

[8]郝慶.對完善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內容與編制體系的再思考[J].熱帶地理,2021,41(04):668-675.

作者簡介:彭淑玲,女,1978年出生,江西省吉安市,漢族,本科,現有中級職稱,專業方向是土地規劃與利用。

猜你喜歡
空間規劃體系構建國土
葉子國漫游記
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國土空間規劃思路探索
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應用分析
做優國土調查 建設美麗河南
淺析當下國土空間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強化國土資源管理,調控土地交易行為
農村職業學校學生成績考核體系的研究
如何構建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構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