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工程臨時用地復墾和生態恢復研究

2021-12-01 17:13孫永君
中國房地產業·中旬 2021年10期
關鍵詞:土地復墾生態恢復公路工程

孫永君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交通行業有了很大進展,公路工程建設越來越多,在公路工程施工過程中勢必會對周邊生態環境比較大的影響,還經常出現公路工程臨時用地,如何對臨時用地進行復墾和恢復臨時用地的生態功能,成為公路施工企業所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文章主要就公路工程臨時用地的土地復墾和生態恢復系統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公路工程;臨時用地;土地復墾;生態恢復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隨著環境、土地、人口問題日趨嚴重,土地可持續利用已成為人們共同研究的主題,土地復墾因此受到人們的極大關注。土地復墾是指對生產建設活動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達到可供利用狀態的活動。土地復墾有利于降低土地資源破壞程度,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減少土地浪費的途徑。在生產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占用大量的永久用地和臨時用地,因挖損、占壓、工程項目施工等造成土地資源損毀及生態環境惡化。永久征地可以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臨時占地必須要進行土地復墾以恢復其用途。土地復墾規劃的基本原則是因地制宜,對不同土地類型采取相應的措施。

1、問題和困難

(1)公路建設領域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專業技術人員的缺失,是各單位普遍存在的問題,跨專業管理,對法律、法規及標準理解的深度不夠,缺乏相關經驗,工作開展成效不顯著。(2)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職責側重點不同,主體監理機構與環保水保監理監管方向不同,各方銜接不緊、職責缺失、分工不明。(3)主體設計單位與編制單位因設計任務、設計領域的差異性等方面不同,造成主體設計與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專業設計階段銜接成為薄弱環節,理解深度、方向差異較大,導致設計缺失,后續設計服務很難一次性優化完善。(4)施工單位重生產、輕保護觀念未轉變,傳統管理模式未跟進新時代要求,防治目標落實標準參差不齊。(5)責任防范意識淡薄,對項目交叉工程責任范圍確權或報備不及時,糾紛頻發,未能實現“誰破壞誰治理,誰造成水土流失誰負責”。(6)未與行業主管部門建立良好的監督檢查機制和激勵機制,協調溝通不足,工作往往處于被動狀態,“小事變大,大事變炸”,直至追究責任階段才引起重視,造成治理難度和費用大幅度增加。(7)將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工作與文明施工管理混為一談,形成保障機制不健全的短板,沒有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環境,未達成共識。(8)監管體系、新技術、新材料應用等未全面普及,耗費大,形式簡一,效果不顯現。

2、公路工程臨時用地生態恢復策略概述

2.1 召開臨時用地管理會議

在進行高速公路臨時用地的生態處理過程中,需要各部門以及復墾整理中心等工作人員,就工程項目臨時用地的監管問題進行重點探討,具體內容包含臨時用地審批、土地復墾方案審查、復墾資金共管制度建立,保障臨時用地復墾得到有效落實。

2.2 復墾方向的初步確定

按照所遵循的評價原則和依據,在對各評價單元的適宜性進行初步分析的基礎上,并在充分考慮評價單元損毀前土地利用類型的前提下,根據復墾區的自然概況、社會經濟狀況、相關規劃和土地權利人意愿,初步確定復墾區各評價單元的復墾方向。

2.3 復墾遺留問題的處理

我國在自然資源部用地審查報告中明確,要求所有建設單位都能夠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土地復墾任務的落實和明確,建設單位自身還存在直接的督促落實責任。因此在臨時用地的復墾處理工作中,需要在結合了各建筑單位申報情況基礎上進行全面的復查工作,做好和建設單位負責人的約談,責令其履行臨時用地復墾法中的義務,在限期內完成臨時用地的復墾工作。對于承擔臨時用地復墾問題還未解決的單位,對于其新報的項目用地不予審查通過。

2.4 土壤改良

根據當地種植習慣,土壤改良措施主要有秸稈還田、土壤培肥和植被恢復。秸稈還田主要用于復墾為旱地的復墾單元,每年春、夏季進行1次小麥秸稈還田,采用機械化秸稈粉碎翻壓還田,在機械收獲小麥之后用機械粉碎秸稈,配合高柱犁深耕翻埋,秸稈還田;或者秋收之后玉米秸稈還田,玉米果穗人工收獲之后用機械粉碎,或機械聯合收獲并將秸稈粉碎,補施氮肥和磷肥后深耕翻埋,在秸稈還田的同時配合深耕改良土壤1年。深耕是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有利于平衡土壤養分。土壤培肥的主要措施是增施有機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質量。復墾區每年適當撒播有機肥,直至地力恢復至原有水平。植被恢復主要通過復墾耕地恢復種植能力。

3、公路工程臨時用地生態恢復

3.1 進行公路建設施工的合理規劃

公路工程在建設中有著復雜性與全面性的特點,涉及到了公路工程建設之外的因素。因此在公路建設過程中,要求施工單位能夠從全面性與系統性的角度進行充分分析,就公路建設中可能出現的生態破壞問題進行明確。無論是在公路施工前設計還是施工后運營階段,均需要將環境保護要素作為重要的管理內容,并且要做好對公路建設全過程的環境保護與監管工作,借此獲得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效果。因此在公路建設施工過程中,還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①在公路建設前期需要做好施工區域的環境評估,在結合公路工程施工特點基礎上,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在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過程中,利用經驗借鑒、資料查閱以及模擬測試等多種方式,就項目建設對于環境影響程度進行合理評價,隨后在生態保護理念下,對公路工程設計方案進行優化與完善。②在公路建設過程中,做好項目環境保護施工組織設計的合理編制,還要做好對施工全過程的環境監理工作,規范所有施工技術人員的行為,減少人為活動所導致的生態破壞情況發生。在公路工程竣工驗收階段,也需要結合相關標準,就涉及到的環保設施進行嚴格驗收工作。③在公路運營過程中,要做好公路項目的日常巡檢跟監測工作,就各生態保護措施的落實效果進行明確。針對公路運營期間產生的環境破壞問題也要在第一時間內及時進行補救,對公路周邊的生態環境起到良好的保護效果。

3.2 強化監督檢查的效力,落實獎懲激勵機制

各參建單位尤其是建設單位要轉變傳統觀念,樹立主體責任意識,統籌考慮項目全過程管理,不僅要在招投標階段落實從業單位責任,在建設階段落實參建單位防治責任,更要納入項目合同管理工作之中,理順工作思路,規范程序,制定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強的規章制度和對外協調機制,合理組織各部門、各單位依法合規地開展工作。同時,加強監督檢查,建立目標責任考核的獎懲機制,考核內容、考核方式、考核標準要合理合規、便于量化、切合實際,不僅宣傳了政策及意義,也發揮了應有的效能。

3.3 監管保障

在土地復墾工程實施過程中,建設單位應加強與政府主管部門的合作,自覺主動接受地方主管部門的監督與管理,對不符合設計或者質量要求的責令其重建至滿足標準要求。工程完成后,應及時上報申請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專家驗收,對實施過的土地復墾項目數量和質量進行總結評價,對未完全完成或者有缺陷的工程,責令建設單位重新設計、補充完善,直至復墾工程達到驗收標準。

3.4 切換當地生態環境進行設計與建設的統一

就我國現階段的公路建設情況進行分析,其中還存在有設計與建設不兼容的問題,這也是影響到公路工程施工質量跟生態效果的重要問題。我國很多公路施工單位在公路建設過程中,并沒有做好建設周邊環境的評價與總體設計工作,在同一區域的道路中還存在有環境設計不一致的問題,也就影響到后續的公路工程施工效果。一般在公路工程建設中,其環境設計效果還與建設區域以及公路等級有著密切的關聯性,一般高等級的公路設計中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視力度比較高,但是在低等級道路中還存在有環境保護設計水平不足的問題。部分公路設計人員有環境保護理念過于陳舊的問題,多是通過加大綠化覆蓋率進行生態環境的保護,對于生態系統的自然規律重視度不足,也就難以獲得良好的環境設計效果。因此在公路建設環境保護的設計工作中,要求公路設計人員能夠在結合以往工程建設經驗以及當地生態環境狀態基礎上,做好施工區域的實地勘探工作,在此基礎上開展環境保護的設計工作。在公路工程規劃設計中還需要對生態環境不同階段的特點進行合理劃分,對于處于同一階段的公路項目采取一致化的環境保護措施,反之則需要進行針對性環境保護措施的設計,保證環境保護設計的質量。比如在一些荒漠的過渡區域內,在環境保護設計過程中還要增強耐干旱植被的覆蓋率,提升當地的水土保持率。而在部分綠洲農田區,則需要加強對雨水收集以及儲水工程的設計工作,在此基礎上實現公路工程設計與建設的協同,促進公路建設質量以及建設生態性進一步提高。

3.5 生態環境的防護

在我國公路施工建設過程當中,當路基處在水面的徑流處時,需要針對這種情況及時做好攔截沙土的措施,進一步保證公路建設施工能夠順利開展。在建設施工中,若取土場地處于高處,需要對取土場地周圍最好防護措施,取土結束之后,需要在取土場地內種植大量植被,以此防止取土結束之后取土場地發生水土大量流失的現象。在公路建設施工的實際取土操作當中,需有效進行取土操作,并制定出完整的取土方案和相應的保護措施,與此同時,需有計劃進行取土操作,始終遵循著取土防護兩不耽誤的基本原則,在施工取土時,對于耕地的占用量需減少,并且取土結束之后,工作人員需及時做好退還耕地的準備,如此一來,既可以保障取土場地內的生態系統保持平衡狀態,又可以保證生物種類變得愈發多樣性。除此之外,在我國公路施工建設過程當中,建設單位必須對施工人員進行充分的安全防護知識教育,進一步提高施工單位工作人員自身對于公路邊坡兩側生態防護以及自然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并在公路施工建設過程當中大幅度降低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程度。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解決公路工程的臨時用地問題,需要我國施工企業能夠加強對該方面工作的重視力度,并且結合不同區域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復墾技術的合理選擇,這樣一方面能夠滿足公路沿邊區域內的生態恢復工作,另一方面還能夠充分發揮出土地的效益,對當地農業發展也有著積極意義。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是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工作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在項目建設全過程中,管理風險一直存在,從源頭抓起,合理規劃,科學處置,踐行來時青山綠水,走時綠水青山的理念,夯實事中監督檢查與事后核查工作,為“美麗中國”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巖,金磊.淺談當前礦區土地復墾的現狀[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5):104.

[2]羅明,王軍.雙輪驅動有力量:澳大利亞土地復墾制度建設與科技研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土地,2012(4):51-53.

[3]唐琳.公路生態防護及環境保護施工對策探析[J].科技資訊,2020,18(8):51-52.

[4]張獻忠.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編制中常見問題分析[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7(6):136-138.

[5]李偉.公路生態防護及環境保護施工對策[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7):111.

[6]馬泰福.公路生態防護及環境保護施工對策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13):126.

猜你喜歡
土地復墾生態恢復公路工程
公路工程中高填深挖路基施工技術的應用探討
基于移動 GIS 的公路工程外業調查系統研究
公路工程監理項目中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及有效措施研究
城市生態安全格局規劃原則及方法研究
蘇州太湖湖濱濕地生態恢復模式與對策
阜新破產煤礦用地復墾問題與對策
煤礦開采的實踐與探索
鄉土景觀設計在瑪納斯河生態設計中的應用
廣西巖溶塌陷區生態恢復的初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