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對策

2021-12-01 02:49王麗
民族文匯 2021年6期
關鍵詞:審美能力小學美術培養

王麗

摘 要:國家推行素質教育的新時期,教學改革進程在不斷加快,學校培養學生的方向從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向著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方向轉變。新課改對小學美術教學提出新的要求,認為美術教學中需要考慮到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美術教學用于傳遞美學,促使學生自行發現美、感知美進而創造美。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其價值觀更加端正,在日后的學習或者是工作中都能夠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

關鍵詞:小學美術;審美能力;培養;對策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的意義

新課改時期的小學美術教學將審美能力培養作為教學工作的主要目標之一,教師需要在課程教學當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也要保障學生的審美標準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關系到其是否在看待事物的時候發散思維,是否具有審美情趣,是否能夠具有積極樂觀的心態。教師訓練學生的審美能力,強化學生的藝術涵養,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和生活中都能夠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美術并不是單純的學科教育,其屬于一種視覺藝術。美術課的學習除了教導學生欣賞已經留存下來的畫作,也需要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繪畫來體驗美術帶給自身的美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讓小學生的思維更加開拓,其智慧得到啟迪,擁有更為高尚的精神境界。

時代在進步,學校的教學思想需要與時俱進,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其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不僅僅是豐富學生的知識技能儲備,也需要考慮為學生創設全面素質提升的環境。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其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被埋沒。美術課程中開展審美活動,培養學生對于大自然的探究欲望,感受自然環境的美好,學生的審美能力自然會提升,其對美術課的興趣也會增加,美術教學效果自然也更好[1]。和小學其他學科相比,美術課教學帶有強烈的實踐特點,除了教導學生理論性的學習方法以及中外美術名家作品欣賞技巧,也會教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發現美好的事物,探究自然環境的和諧。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活動開展現狀

從目前小學美術課程教學情況來看,教師還沒有意識到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教師心目當中,小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審美能力是比較抽象性的概念,小學生無法在當前教學階段形成較好的審美能力。而教師的該種思想誤區讓其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理論教學多于時間教學,并不會在課堂上多開展有關于審美能力培養的教學活動。如今,很多教師的教學觀念還停留在傳統教學層面,其在課堂上關注的是學生掌握的繪畫技巧,但卻沒有考慮過學生在學習繪畫的階段是否形成了屬于自己的審美思想。當然,也有部分教師已經新課改教育理念的影響,明確審美能力培養的作用,其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但從具體效果來看,并沒有達到預想的培養效果,導致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所采用的審美能力培養方式比較單一。教師將更多的教學注意力放在課堂當中的活動開展方面,為自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創造條件。但在該階段,教師忽視了對學生的引導,缺乏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導致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心過重。

三、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

1.創設學習情景

通常情況下,教師在課堂當中占據主導地位,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是模仿教師的方法。但該種教學方式讓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其無法憑借自身的想象力來描繪圖畫,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在該種教學環境下受到影響。新課改時期,教師轉變自身的教學思想,從原本傳統美術教學模式轉變成為以教學實踐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在開展審美能力培養活動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作為教學輔助,為學生播放美術作品的圖畫或者是視頻,描繪美術作品的背景故事,營造課堂氛圍,將學生引入到美術作品的鑒賞情景當中。學生在特定的教學環境下能夠感受到美術作品的魅力,其更加愿意參與到美術作品學習當中。例如,小學生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理,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設備講解教學內容的時候可以播放趣味性的插圖或者是以動畫的方式講解美術作品背景。學生們在該種課堂氛圍中放松自己的心情,抒發自身的情感,能夠在了解掌握美術作品知識的情況下也學會美術鑒賞,形成對美術作品的觀點。

2.結合生活實際

藝術源于生活,美術和生活中的事物息息相關。教師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時候可以從生活實踐角度出發,結合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或者是生活環境特點為學生講解美術作品和繪畫技巧,促使學生加深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在體悟生活的基礎之上進行繪畫。教師可以將美術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將學生的興趣融入到教學方法當中。例如,教師可以帶學生去戶外采風,以戶外野游的方式帶領學生感受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學生在戶外活動,觀察大自然當中的素材,了解起風時樹木花草的形態變化。通過該種與自然親近的方式,學生感受到自然事物的美好,其將這份美好記在心里,在繪畫的時候體現出來,學生的審美能力也逐漸提升。

3.遵從個性特點

小學生受到年齡的限制,其思想還不夠成熟,想事情比較簡單,但也是因為其思維并沒有受到太多外界事物的影響,所以能夠自然的看透事物的本質。教師需要利用學生的該種特點,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開展審美能力培養活動。教師可以利用語言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并保持和藹可親的姿態與學生交流,促使學生能夠形成積極向上的為人處世風格。學生長期處于和諧友善的環境當中,其對待其他同學也會更加友好,對于師長也將更加尊敬。例如,對于年齡偏小的學生,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憶自身經歷過的美好的事情,可以是和自己父母之間的感人故事,也可以是外出遇到的感人故事,要求學生利用畫畫的方式描述出來,并配上解釋的文字,從而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也能夠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分享給其他的人。當然,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的繪畫能力對于美術作品的領悟能力來為學生布置不同的繪畫任務。教師需要深入到學生的思緒當中,挖掘學生的特長,明確每個學生的不同之處,有針對性的發覺學生的美術能力,從而使學生在接受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感受生活之美。

參考文獻

[1]侯文勇.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思考[J].四川戲劇,2011(4):130-131.

猜你喜歡
審美能力小學美術培養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小學美術勞技課程的思考
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藝術體操教學中提高審美能力的途徑探索
新時期中學美術課教學方法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