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音樂課堂上的德育滲透

2021-12-01 03:53張衛斌
民族文匯 2021年6期
關鍵詞:德育滲透小學音樂教學策略

張衛斌

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時期,教師應從各方面去培養學生,讓他們成為一個道德品質優秀的小學生。而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如果只是單純從音樂藝術角度去傳授知識,忽視品德教育,就達不到對學生審美育人的目的,我們應該通過教學活動使德育滲透于美育之中。小學德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奠基性教育,是培養造就合格公民的起點。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把德育教育滲透到音樂教學課堂上,能更好地陶冶學生的情操。

關鍵詞:小學音樂;德育滲透;教學策略

音樂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們提升審美能力,從而陶冶情操,豐富內心情感,對于學生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德育教育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滲透到日常生活中的各個小事上,也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在長期的影響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所以音樂教育與道德教育相輔相成,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加入德育內容,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還能夠通過音樂的背景解讀以及思想情感解讀,來幫助學生們深入理解歌曲背后的含義,從而對優秀的作品產生情感共鳴,加深對道德的理解。

一、培養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音樂是主觀感受的表達,是內心情感的流露,通過培養學生對音樂欣賞體驗進行音樂審美教育,通過作品的音韻美、曲調美、和聲美、音色美等方面,使學生獲得音樂美的感受,體驗音樂美的情懷,進入音樂美的世界。一首好的歌曲,往往蘊藏著美好的寓意,或是承載著美麗的夢想,或是展現熾熱的情懷。如《畫四季》《種太陽》《乘著歌聲的翅膀》等歌曲,這種情境之美,會深刻感染學生,使他們幼小的心靈萌發美好的種子。同時,好的聲樂作品曲調優美,用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著學生,能夠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審美效果。而器樂作品則會通過它的音色、旋律、速度和力度等的變化來展現其藝術魅力:動人旋律、輕松的節奏、悅耳的和聲、靚麗豐富的音色,都使人身心愉快。如《春江花月夜》這首樂曲,“江樓暮鼓”以琵琶模擬鐘鼓聲開場,鼓聲醇和而溫馨,展現江南暮色的柔和之美;“月上東山”描繪出一輪明月從東山慢慢升起,江上月影浮動的秀麗畫面?!帮L回曲水”“花影層疊”“水云深際”……每個段落都是運用豐富優美的音色合奏、強弱的力度變化、或急或緩的節奏表現著優美動聽的主題,讓聽者心曠神怡,尾聲的漸行漸遠,余音裊裊,又讓人回味無窮,意猶未盡。音樂的獨特魅力,能夠激發出學生愉悅的情感,培養他們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美好事物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小學音樂教師在將德育教育與音樂教學內容融入一體的過程中要學會合理的安排教學的內容和環節,德育教育內容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需要音樂教師學會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來講述合適的內容,提高德育教育滲透的效果。小學音樂教師可以以我國傳統的節日或紀念日為主題,把德育教育內容滲透到小學的音樂課堂上,例如在五一勞動節時,音樂教師為了能夠有效強調勞動的意義,不斷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通過結合教材中《勞動最光榮》這一章節中的曲目來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結合五一勞動節這一重要的節日來讓其與正式的音樂教學活動融為一體,讓學生們在強烈勞動氛圍的包裹下正確認識勞動的意義,并燃起學生內心參與勞動教育并主動參與勞動的熱情和信心。再比如小學音樂教師在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這一重要的曲目時,可以讓其與我國十一國慶節聯系到一起,通過組織學生去共同瀏覽和了解我國國歌的創作歷程、創作的背景以及它在鼓舞全體中國人打贏抗日戰爭,實現民族解放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來加深自己對于作為中華兒女的自豪感和樹立自己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在課堂進行的過程中,進行情感交流

音樂課堂是師生之間進行雙向交流的平臺,因此,只有當師生之間進行了充分的溝通之后,德育課程才能發揮出它的最大作用;相反,若音樂課只是音樂老師向學生的單向輸出以及學生的被動接受,那么這樣既不能使學生更好的吸收音樂知識,又不能使德育深入人心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應當構建與所學內容相關的情境,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從而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例如,當有學生受到考試成績的不良影響,產生消極、低迷的情緒時,就可以選用《田野在召喚》作為課堂內容,幫助學生消除消極的心理狀態,同時還可以將《龜兔賽跑》這首歌曲作為輔助,幫助學生樹立勤能補拙的意識,使他們能夠意識到一時的失敗并不是永遠的失敗,只要再振作起來并且堅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克服眼前的困難,獲得進步;再例如,當教師想要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時,可以借助歌曲創造與感恩相關的現實情境,讓學生通過音樂教育產生內心共鳴,改變自己原先不正確的觀念,從此樹立感恩意識,內化感恩教育,此時歌曲《小烏鴉愛媽媽》的mv視頻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老師的講解下,學生能夠更好的體會歌曲的內涵,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從而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

四、靈活教學組織形式,以活躍課堂學習氛圍

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應僅僅是利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可以是自己對音樂作品進行講解,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積極探討對該首作品的理解和認識,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通過一個人獨唱,小組合唱或者班級大合唱的形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音樂課堂中,使得課堂氛圍更加活躍,促進學生融入到課堂之中。

例如,在教學《 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時,首先,教師應當向學生講解本節課音樂作品是出自《紅燈記》選段。然后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播放關于《紅燈記》中的視頻片段,以便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隨后教師可以通過分角色演唱的形式,讓學生開展對于本首作品的演唱。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地給予指導。通過本節課的音樂教學,可以使得學生能夠了解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愛國之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不畏強權的勇敢意志。

在素質教育廣泛推行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同時也被賦予了新的內容,滲透德育教育是新時期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這不僅可以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度發展,還能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可以更好地促進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薛添靈.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J].新課程導學, 2019,(19).

[2]張秀玲.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18):35.

[3]王麗杰,趙艷.小學音樂教學德育滲透的原則及路徑研究[J].黃河之聲, 2018,516(15):80-81.

猜你喜歡
德育滲透小學音樂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選課機制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開啟學生智慧,構建快樂課堂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