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于民族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的書法教育

2021-12-02 12:50陳召榮
書法賞評 2021年3期
關鍵詞:共同體書寫中華民族

陳召榮

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

伴隨新中國的成立而成長起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高校,順利完成了國家不同發展時期的歷史使命,又經歷了新世紀中國高??焖侔l展階段的專業建設與學科細化,綜合實力實現從量的擴張到了質的提升時期。在全球文化交流日漸繁榮化的背景下,作為民族文化的熔爐,依托民族高校形成的優勢學科和獨特的學術觸角,義不容辭地成為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中堅力量和教育基地。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民委黨組書記、主任巴特爾赴西北民族大學調研,2020 年9 月20 日圍繞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西北民族大學座談時指出,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各民族走向現代化必須要順應的時代潮流,是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長久之策、固本之舉,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各民族共同責任。隨后在10 月13 日全國語言文字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指出,語言文字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是國家繁榮發展的根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水平持續提升,為發展教育文化事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國家統一、提升國家軟實力做出了重要貢獻。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語言文字的特殊重要性,完善法律法規,健全工作機制,加強隊伍建設,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面對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大局需要,近幾年來在教育部強力推進之下,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和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傳承為目標,書法教育在中小學全面落實,各高校本碩博招生風生水起,民族高校不能再坐視旁觀,積極應對挑戰,立足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和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間的必然關系,重新審視書法藝術的價值和意義,進一步探討民族高校書法教育的教學方式、方法借鑒,及其可行性特色模式建構問題,以有別于圈內常談的綜合大學“研究型”、師范大學“技巧型”、藝術院?!靶问絼撔隆蹦J?,為中華民族認同的固本之路找到一條實用有效且特色鮮明的發展途徑。

一、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高校新時代的責任擔當

關于“中華民族”一詞,這是一個古老而又現代,內涵不斷豐富的概念。費孝通說:“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在近百年來中國和西方列強的對抗中出現的,但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則是在幾千年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辈灰渍f清的是它厚積的歷史內容,容易理解的是它流行時期的所彰顯的民族家國意識。因而它從來都“不是一個想象的共同體,而是一個有著共同歷史敘事、集體記憶和命運關聯的歷史命運共同體”,孕育這一共同體的中華大地上幾千年多民族間的交流情景多元而復雜,交流方式也多種多樣,既不是單向的文化擴張,更不是簡單的中心輻射,而是一個相互交流中形成的動態的有機共生體。其中的漢文化母體只是氏族-民族融合中形成的共同體文化核心,它向來以開放的姿態不斷吸納外來文化的有益成分來使自身變得更加具有生存活力,成為世界史上少有的自古至今未曾斷裂并且在很長時間里領先世界的文明形態。

在新時代中國夢復興之路上,中華民族概念因為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度關聯而再次流行于我們的生活與各種學術語境中。自2019 年以來通過密集的政策指導和宣傳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已成為全民共識,一直以來,立足于中西部的民族高校都是多民族文化傳承與可持續發展的有力助推器,滿載著共和國的希望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也必然承擔起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新的歷史任務。新形勢下民族高校必然要面對諸多轉型期的新問題,怎樣才能將已經形成的加強民族團結與服務民族地區社會發展的教育理念更進一步地做好發展格局的全面提升,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的教育目標去調整并進一步完善民族高等教育思想體系?對民族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新挑戰。在滿足市場化的人才需求培養與民族文化傳承的長效目標之間如何達成新的平衡?如何在做好基礎性學術研究前提下向更好地為國家文化戰略服務的方向性靠攏?如何在高??傮w發展的大勢所趨中保持自己的民族高校特色?如何實施培養和提高大學生服務于黨和國家民族工作大局的政治素養、文化素養?所有這些問題的目標都指向了促進各民族深度融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根本任務。

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高校,促進各民族間的認同成為學校中心工作和旗幟鮮明的政治立場。首先,深入學習和把握中央大政方針,消除守成心理,形成發展共識。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蔽覀冃枰酱淖兌嗄牮B成的從各自民族本位出發考慮問題的思維習慣,提高政治站位和大局意識。其次,民族高校針對性開設傳統文化通識教育課程,強化校內外媒體傳播,做好和諧校園氛圍營造,引導師生深入了解各民族和地域文化的歷史地理、風俗信仰等基本知識,以更寬闊的胸懷相互理解并達成傳統文化基礎上的深度認同。在這一方面,可以借鑒中央民族大學面向全校開設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民族文化、中華民族精神等系列課程。其三,課余時間開展多樣化傳統文化活動,以增進學生之間友好交流互動,學生在溫馨和諧的大學生活中,逐步認識到中華文明沉淀著各民族生存智慧與歷史記憶,是我們共同的精神遺產。最后,基于民族高校三分之二生源為少數民族學生這一特殊構成,發揮國家語言文字教學中心的職能和作用就顯得尤其重要。測試站應該開設常態化普通話培訓課程教學工作;引進專業教師推進漢字書寫教學在更大范圍內的展開;進一步做好古詩詞欣賞吟誦課程的硬件建設、增加教學投入,在寓教于樂中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在文化育人的過程中,民族高校應根據自身的總體發展目標和地域特點制訂有效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對管理人員和教師做好相應的培訓與學習,逐步向學生傳導鑄牢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觀念。在教學層面,既打通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壁壘,又能結合專業特點依托學校不同的學習平臺,為完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機制提供有效保障。學校應有專業機構指導教師和學生的學習,全面提升師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自覺地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師德修養的重要內涵,并靈活地體現在教學情境中,真正實現學校管理與師生教學過程的合力效應,最終喚起大學生內心深處樸素的中華民族情感。尤其是人文社會學科應從教育觀念、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全方位落實中華民族文化內涵的靈活體現,讓大學生在直接體驗和感知中生成和累積民族大家庭般的情素,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產生由衷的歸屬感。讓中華民族的認同之路,在各民族傳統的優秀文化遺產的整合與重塑中,在與全球化時代外來文化對抗中,不斷地注入活力負重前行,在適應時代的破與立中,以全新的國家形象走向世界。

二、漢字、書法教育與文化傳承

今天的學者們把漢字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或稱指紋),也正因為漢字與文化傳承幾千年血肉相依,才有了與外國文學性質迥異的唐詩宋詞元曲漢文章,有了諸子百家的學術圣殿,也有了記錄王朝變遷的史家絕唱。著名學者楊義在第三屆中國文博會的演講中把漢字稱之為“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根”,他認為,漢字從創始到普及延續至今,因為其大體穩定的形態特征,對中華民族國家的長期統一和繁榮穩定,對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各個階段的強盛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盡管各地發音有差異,但古今一貫的文字將中華歷史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書法教育家歐陽中石說:“漢字是中華兒女智慧的結晶,漢字是絢麗晶瑩的串珠,那么書法就是串珠上的美好光環?!睔W陽先生著重強調了大家常說的一個觀點——“知書法,必先懂漢字”。語言習得是深層次的文化認同,是多民族國家持久統一的天然的思想“黏合劑”,相反,中世紀后期的語言文字分化與國族獨立意識,為后來歐洲小國林立(45 國,30 種語言)擴張兼并不斷埋下隱患,最終導致20 世紀的全面戰爭。鄰國印度在走向現代化過程中,語言問題也成為了一大障礙,英語作為官方用語,熟練使用人口比只有十分之一,不僅殖民印記難以消除而且直接影響國家政策的執行力度。因此,中國文化在多元與一體的矛盾中共存發展,逐漸形成了“和而不同”的文化思想,以內在的連續性走向一體化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是歷史發展大勢所趨和必然結果。

作為漢字書寫教育的書法與漢字攜手穿越歷史的歲月,中國書法史就是中國文化演進的一個復制品。從西周“六藝”之“書”到春秋“詩”“書”并重,再至后來書法成為科舉取士的重要標準之一……這些足以顯示書法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書法作為中國文化精髓與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載體不僅在國內已成共識,同樣被國際學術界所認同。因此,學習書法,小則可以修身養性,大可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榮譽感和自信心。

新世紀的書法文化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能力與技巧面上的問題,而是一個關乎重塑國家形象的文化發展的戰略問題?!皶ń逃粌H是對文字歷史感和美感的培養,更是對民族文化認同意識的涵養。這種民族文化的認同,不是封閉狹隘的民族主義立場,而是在歷史追溯中體會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形成是一個多元統一又開放包容的過程,既有鮮明的民族主體性,又有宏偉的理想天下觀。在書法字體形成的漫長歷史中,不僅伴隨著思想的發展、文學的勃興,藝術思維的蓬勃,也伴隨著民族的融合、家國天下觀念的演變?!笨梢?,漢字的長期使用、書法藝術的生生不息與中華民族在發展中不斷壯大、王朝政治的安定命運與共。所以,我們才常說,書法的靈魂是文化,所謂字里乾坤,幾千年的漢字蘊藏著以“中和”為核心的生存哲學和中國文人的風骨,從中也體現了中國文人鮮活的個性情趣?!耙詴榇淼臇|方藝術,是讓人寧靜、和平、和諧、寬容和慈愛的一種藝術,而西方的現代藝術可能更多的是一種競爭、反抗、對抗和自我戕害的藝術?!睗h字的特殊形態特征與書寫藝術向來就是中國形象的首要的比較性文化標識,東漢許慎曾說:“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泵鞒椖掠醒裕骸胺〞墒?,致中極和,可以發天地之玄微,宣道義之蘊奧,繼往圣之絕學,開后覺之良心,功將禮樂同體,名與日月并曜?!?921 年旅華的羅素也肯定了這一獨特性——漢字由表意符號構成,而不是由字母。直到今天的學者葛兆光依然強調中國文化內涵“第一個是漢字的閱讀書寫與用漢字思維”——足見其漢字與依托漢字書寫的書法藝術教育對于中國文化的重要性。

隨著國家文化戰略的實施,不管是政府決策部門還是教育界,對普及書法教育的重要性都有了更明確的共識,并出臺了相關的意見和法規來推進這一工作。比如《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以及2013 年書法專業高考改革等政策的出臺,書法教育從基礎教育的普及,到高等教育的提升,吸引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中國書法教育在世紀初電腦熱中一度認為是正走向“死亡”的藝術形式,近十年來出現可喜的回暖趨勢。正是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下,更加頻繁的國際書畫藝術交流和理論研討活動,將漢語學習潮流匯同中國書法一起走向世界,增強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影響力、提升了世界文化交流對話中的中國話語權。

書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對外傳播民族優秀文化、對內振興傳統藝術、提升國民文化素質。在書法教學觀念方面,書法教師既是漢字書寫的教育者,更是書法文化的繼往開來的傳承者和創新者。不管是學校的專業書法教師,還是社會上從事學生課外培訓的書法教育工作者,在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上都必須跳出賣字吃飯的實用主義或是成名成家的功利主義思維局限,實現漢字書寫功能的多層級立體建構——規范書寫實用層面、漢字-書法文化內蘊層面、藝術創新的審美層面。特別是在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今天,書法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代表以及諸多國家人民熱衷學習的“熱點”,甚至在國外出現了價值不菲的拍賣作品。極少有哪樣傳統藝術形式像書法一樣舉國同好,從國藝展覽到地攤販賣、從殿堂廟宇到百姓書房、從節日春聯到婚喪嫁娶、從識字學童到學者泰斗,書法可以全民參與的這種優勢,成為連接大眾與精英的精神紐帶。書法教育跟需要在滿足個體現實需求的同時,深化對中國歷史文化的了解,并激發學習者的民族認同感和家國情懷。在書法教育的過程中還要樹立正確的書法創作價值觀和教學觀來促進書法教育釋放更多的正能量,用文化書法的理念追求精神超越性,以對抗社會快節奏追求中功利主義的浮躁。書法教學方式上,以提高學生書寫水平為目標,用多種方式引導和激發學生在書寫訓練過程中,進一步關注書法內涵中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的領悟和思考,讓書法教育作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來完成它應有的使命擔當。

在書法的未來發展中,書法教育絕對不能再人為偏廢或曲高和寡,更不能拿“人體書法”“噴射書法”去媚俗,甚至任憑怪書丑書盛行。曾經流行一種所謂大師的觀點:書法和寫字完全不是一回事!大概說這種話的人要么貶低規規矩矩寫字而且又能把漢字寫得很好的人;要么用自我標榜掩蓋自己對書法史知識的淺嘗輒止。好比“校園足球比賽”與“世界杯”,有的只是校園足球運動和頂尖世界賽事的差別,踢的是同一種足球,遵守的是同一套規則,追求的是同一個結果。事實上中國書法從縣級到國家級會員制也體現了水平層級差異。那么,書法教育的位置應該在哪里?在基礎土壤之中還是在高山仰止之境?一方面,書法教育在教育層面的地位應該繼續加強,實現由基礎教育向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由學校教育向社會化教育延伸。另一方面,書法教育必須也可以提升到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戰略層面上來考量,要把書法教育作為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中華文化傳播力與影響力,增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重要目標作為改革的突圍點,來完善書法教育的機制。這就要求一線教師要認可和重視文化差異性與復雜性,緊密聯系不同民族學生文化背景和生活環境,在書法課堂教學中調適課程內容,補充有益的學習資源,凝心聚力共創書法文化的再度繁榮。

三、漢字書寫教改:多層次開放式教學實踐

對于學習階段的大學生來說,在民族高校多民族多地域文化氛圍的新奇與適應階段,正面引導學生喜歡上漢語和漢字書寫,將少數民族學生第二語言習得轉化為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習慣性默認,進而形成自覺地審美欣賞,最終由語言習慣轉變為文化認同,書法教育理應擔負這一任務。只要程序合理、方法有效、細節到位,理論上講完成這一轉化是一大概率的結果。為實現這一教育目標,學校層面需要在繼續做好漢語水平考試(HSK)的基礎上,將書法教學工作納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的整體提升要求下通盤考慮,從總體政策引導、建設教學團隊、硬件設施完善、課程設置等全方位給予支持和規劃。

近年來,我們在大學生漢字書寫“二次教學”課題實踐的基礎上,針對民族高校的生源特點,響應中央對民族高校的新要求,為進一步做實漢字書寫課程的教學改革實驗,提出“工作坊”學習觀念。這是一種反數字化的對手工操作能力的強調與實踐,至少作為一種科技化校園生活的有益補充,讓師生主動加入場景平臺深度參與交往交流。借鑒傳統藝術學習模式,建立新型“師徒”式學習關系,延伸不同年級間學生在學習場地和平臺“傳幫帶”,營造課堂教與學過程“生活化”,將傳統人際關系的倫理元素與書法傳統的“修身”理念(道德價值)結合,并融入漢字書寫教育實踐中。

本研究僅選取2015 年以來,西北民族大學“漢字書寫藝術”公共通識課學生、漢語類專業專選課學生和書法社團作為教學實踐范圍,同時也是主要調查研究對象。前期教改工作是2016-2018 年完成的中央高校項目“大學生漢字書寫二次教學改革與實踐”,本文的教改思路調整可以看作是2.0 升級版,預期目標直指民族高校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者與走向民族地區“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領路人。

總體設計是完善和拓展三層次教學實踐策略,密切交流,持續引導。

在全校通識教育選修課教學上,延續之前“漢字書寫二次教學”實踐模式。每學年對當年開課學生(200-300 人)進行調查,調查問卷圍繞書寫能力、對書法的認識和應用、書法知識、學習書法的原因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解。結果來看,大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與相應的認知水平及其心理期待不符,同時也說明絕大多數同學對這一缺陷有明確的自我意識,也有改變現狀的強烈意愿。進入大學生活凡事新奇有熱情,書寫教育應該抓牢大學低年級這段有利的學習時機,書寫練習與大學生心理發展的過程同步律動,嚴格考核標準保持一定數量的不合格率,形成壓力效應下的良性循環,做實漢字書寫的二次教學實施工作。

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和(少數民族)漢語專業、體育教育專業等專業選修課教學上,按照教育部師范專業關于三筆字認證要求為目標進行教學過程設計。從漢字書寫理念的改變作為突破口,不唯書法藝術原則和藝術標準而進行簡單的理論講授與作品欣賞。傳統書寫訓練觀念將漢字書寫狹隘地理解為書法藝術,不能有效針對學生群體已有的書寫水平的層次差別,忽略了近30 年數字化發展中書法傳承斷層的基本事實,多了些現實流行的市場化炒作,創新乏力之下用新技術新材料來填充形式創新,不當渲染甲骨、青銅、刻石等保存下來的古文字的藝術價值,將古文字發展進程中主要承載實用功能的書法遺跡放大了其審美價值,造成現實中書法實踐評價標準混亂,本來明確的目標模糊了,本來簡單的理論高深得難以捉摸?!叭四?,苦于不自信,特別對于寫字,我遇到些人,多半不自信。為什么不自信?就是因為他覺得神秘。為什么覺得神秘?是被某些個特別講得神秘的人,打開始就把他唬下去了,給他一個吹得絕對神秘的印象,說這可了不得,你可不能隨便寫,必須問人怎么怎么樣,說了許多神秘的話,是你根本就不敢下筆,也不敢自信?!彪m然不能做到因人施教,但努力做到因專業與班級群施教。必須直面問題,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才能為解決問題找到正確的方法和路徑。

在大學生社團“蘭亭書畫協會”課外學習指導中,利用學生對書法藝術的濃郁興趣,各民族學生相互交流,師生互動,營造“作坊式”學習環境。充分利用學校優越的硬件條件和教學資金支持,裝幀近年積累的優質作品進一步做好書法教室的環境布置,利用在讀高年級書法特長生,給后來者更直觀的示范效應,攜手校內有書法功底的教師,引導學生不拘一格找到適合自己快速提升書寫水平的方式方法。在蘭亭社常規工作方面,首先要更有效地組織周末日常集體修習活動;其次更多地展開校內外書法交流講座;三是對每年一次的作品展覽,擴大作品征集范圍,提升參展作品質量。

在民族高校教學改革不斷推進中,學校圍繞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做了相應的工作部署。我們對漢語專業(5 個班)、漢語言文學專業(4 個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1 個班)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學(5 個班)新生進行了調研,回收有效問卷660 份。結果顯示好的方面是:認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用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起關鍵作用的占比89.5%;對數字化時代漢字書寫價值判斷選擇應重視的學生占比90%;對漢字書寫水平與自身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占比67.5%;有提升自己書寫水平的很強意愿的占比76%;表示在大學階段會認真學習漢字書寫的學生占比95%。有所欠缺的方面是:對自己目前具備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用能力不滿意學生占比51%;對國家書法教育相關政策法規不太清楚的學生占比65%;對漢字書寫水平自我評價中間值占比68%;對書法史及文化知識了解程度一般性了解的占比66.5%。

中國基礎教育已經進入高水平發展階段,曾經的漢字因為識讀難度大影響文化普及的困擾早就不再成為問題,因為輸入難度造成的數字化障礙也已克服,對于零零后新一代大學生,有更嫻熟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到這種自信。在對大學生活的規劃中我們也看到學生對數字時代漢字書寫的價值判斷和自身書寫水平的理論認知是明確而客觀的,更可喜的是對漢字書寫審美追求的意愿很強。因此,接下來就是如何順勢引導的問題。相對于藝術院校和師范院校,民族高??晒├玫慕虒W資源有限,學校重視程度不足,近十年的書法教學也深感師資不足與學生需求面較大之間還存在差距。面對現實,補短揚長,隨著學校的發展和書法教學實踐的有序開展,情況在逐步好轉。針對教學中主要問題,分析原因,厘清癥結,設計針對性的分層次訓練是漢字書寫教學行之有效的實踐保障。在課堂教學中從讀字開始,從寫好第一個漢字開始,按照成人的認知特點,遵循“結構為王”的理念,由結字訓練細化到筆法訓練,再以章法練習作結,通過一個學期的強化訓練初步完成對學生原來字形改變和不良書寫習慣矯正,為書寫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打好基礎。

對于有一定書寫基礎的少部分學生進行差異化軟筆教學,臨帖提升與書法理論學習并進。個別同學堅持練字已有了不俗的書寫功底,主要展開理論學習與研究,依托宿舍、班群和蘭亭書畫社團參與對其他學生的書寫指導工作,通過教別人寫字補足短板、完善自身。這也符合季羨林先生生前對書法教育的期望——“在今天要求學生全面發展的環境中,書法教育是一種很重要的審美教育、情感教育,也是一種精深的文化教育?!彼囆g修養的核心是文化修養,漢字書寫藝術更應如此。只有達到文化的高度才能有藝術的高度。

從歷史中尋找自信,在現實里創造未來。面對西方主導的全球化時代的文化交往,重塑國家形象向世界展示中國的現代風采勢在必行,做好中國人,說好中國話,寫好中國字,講好中國故事——這是中華民族滿懷自信的共同心聲。眼前的全球公共衛生事件證明了我們正在將傳統資源變成應對挑戰和發展創造的動力,厚積薄發持續發展——這曾經是漢唐社會繁榮的文化根基也是未來中華民族復興最大的優勢。王岳川先生在談到“書法與傳統”時的比喻我很是認同,可以放大了來理解個人、民族與文化傳統的關系?!霸谥腥A民族幾千年發祥、融合、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文化傳統的傳承和演進除了無數文化大師們的承前啟后,每個人也都是這一鏈條上的一個個導體,傳統必須從我們身上流過,你才能成為其中的一環,如果你跟傳統沒有關系,那么你也就與自己生活的社會和歷史相脫離,你的存在乃至創造變得毫無意義”。我們應該在傳統的脈絡中順著自己的那根毛細血管將文化的血液傳導得更遠,使我們的社會肌體更加強健,并為此目標做出實績,做出特色,做出貢獻。

猜你喜歡
共同體書寫中華民族
《覺醒》與《大地》中的共同體觀照
愛的共同體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論《飛越大西洋》中的共同體書寫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書寫要點(十)
養成書寫好習慣
努力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信仰
書寫春天的“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