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探析
——以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為視角

2021-12-08 02:37
法大研究生 2021年1期
關鍵詞:人民出版社恩格斯馬克思

鄭 陽

2018 年5 月4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命運早已同中國共產黨的命運、中國人民的命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民主的思想”?!?〕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載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94767.htm,最后訪問日期:2020 年10 月29 日。民主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思想養分。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始終面對著西方強烈的“民主輸出”,但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逐漸建立起了真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其中就包括“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當前,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民主思想的內涵不僅為進一步樹立“四個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理論本源,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未來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以國家學說為視角的必要性

民主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內容之一,雖然馬克思、恩格斯等人并沒有專門的針對民主理論的著作,但是其經典文本中包含了大量關于民主的論述。國內外學者已經針對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進行了多角度的深入研究。通常認為,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基本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民主是一種國家制度,民主的階級性,民主與專政不可分離,對資本主義民主的批判,民主具有歷史性?!?〕參見俞可平:《馬克思論民主的一般概念、普遍價值和共同形式》,載《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7 年第3 期,第4~13 頁。以上內容較為全面地把握了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內涵與特征。筆者想要進一步追問的是其民主觀念的來源,也就是試圖以一種更加系統的視角去探究馬克思主義民主觀背后的理論。從方法論來看,馬克思主義強調整體性和系統性思維,主張對事物各個方面的聯系進行綜合分析。從理論本身來看,雖然列寧將馬克思主義分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但實際上這三個組成部分是一脈相承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認識的工具和方法論,政治經濟學提供理論基石,科學社會主義研究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提供最終的價值目標。梳理馬克思、恩格斯等人涉及民主論述的文章,例如《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德意志意識形態》《論猶太人問題》《法蘭西內戰》等,就會發現其民主的基礎理論是在國家學說的辨析過程中逐漸明晰的。

馬克思在其《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談到了他對黑格爾法哲學進行批判性分析后得出的結論:“法的關系正像國家的形式一樣,既不能從它們本身來理解,也不能從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展來理解,相反,它們根源于物質的生活關系,這種物質的生活關系的總和,黑格爾按照十八世紀的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先例,稱之為‘市民社會’,而對市民社會的解剖應該到政治經濟學中去尋求?!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 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82 頁。黑格爾指出了市民社會與國家的二分,并進一步論述道:“國家是倫理理念的現實——是作為顯示出來的、自知的實體性意志的倫理精神,這種倫理精神思考自身和知道自身,并完成一切它所知道的,而只是完成它所知道的?!薄?〕[德] 黑格爾:《法哲學原理》,張企泰、范揚譯,商務印書館1961 年版,第457 頁。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對黑格爾從概念范疇推理理性國家的論證進行了批判,轉而立足于現實世界,積極地以唯物主義的世界觀顛倒了黑格爾的邏輯,通過分析國家產生于市民社會并服務于市民社會的過程闡述了其民主理念?!兜乱庵疽庾R形態》論述了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原理及共產主義實現的必然性,為民主理論的闡述提供了基本的理論與方法論。在《論猶太人的問題》中,馬克思分析了從政治解放到人類解放的過程,指出資產階級的民主是政治解放的結果,而人類解放才是國家的最終歸屬,是民主的終極目標?!斗ㄌm西內戰》總結了巴黎公社的經驗,提出打破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并在這之中論證了廉潔政府等民主問題??偠灾?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豐富多彩,具有理性與實踐性統一、歷史性的特點,碎片化地研究不利于我們準確地把握其本質和根本特征,筆者認為從國家學說入手是系統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的有益嘗試。

二、國家與社會的分離與互動:民主的產生

民主的理論是人類文明史上最經久不衰的話題,從古希臘到今天,無數的思想家對民主問題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探討。在眾多的理論之中,馬克思從對人類社會規律的科學認識和對民主實踐的總結出發,以國家和社會的分離與互動的過程清晰地展示了民主產生的邏輯,為民主理論的發展帶來了一次重大的變革。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國家和社會的分離是歷史過程中的現實存在。馬克思指出,“這些個人使自己和動物區別開來的第一個歷史行動并不是在于他們有思想,而是在于他們開始生產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資料”,“而生產本身是以個人之間的交往為前提的,這種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產決定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48 頁。這也就是說,人之所以為人的關鍵在于生產勞動,而生產勞動使人們形成了社會。在國家產生以前的氏族社會,存在著以公共利益為基礎的“特殊的公共權力”。就此,恩格斯指出,“一開始就存在著一定的共同利益,維護這種利益的工作,雖然是在全社會的監督之下,卻不能不由個別成員來擔當……這些職位被賦予了某種全權,這是國家權力的萌芽”?!?〕《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 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218 頁。直到社會生產的發展導致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現,分工和私有制又進一步導致了私人利益的出現,才真正地產生了國家權力。對于國家產生的基礎,恩格斯從歷史的角度進行了分析:第一,財富的集聚。一方面,由于氏族社會實行子女繼承財產的父權制導致財產在家庭中的不斷積累;另一方面,古代部落之間的戰爭逐漸轉變為對財寶和奴隸的搶奪,而世襲貴族和王權的萌芽使得財富不斷積累在個別人的手中,財產的差別逐漸擴大。第二,社會分裂。財產的聚集是社會分裂為階級的最主要原因,伴隨著財產差異的是氏族和部落內部中的個人不再平等,奴隸制的對象不再限于奴隸本身,而是逐漸擴展到了同部落甚至是同氏族的人。傳統的氏族社會講求同氏族的人們共同生產、共同生活的群體生活,對私有財產采取輕視的態度,而以上兩個方面的變化對氏族社會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參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 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104 頁。

財富的聚集與社會的分化導致了個人利益的出現與個人利益之間的沖突,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不平等的分配,個人利益之間的沖突逐漸發展為階級之間的沖突。不同的階級對于社會來說是“不可調和”而又“無力擺脫的對立面”,人類出于理性和對自身的保全,建構出了國家這個居于社會之上的力量來抑制沖突,使其始終處在秩序的范圍之內?!?〕參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 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165 頁。因此,恩格斯說國家是“從社會中產生但又自居于社會之上并且日益同社會脫離的力量”。由此可見,市民社會產生于人們之間的生產與交往,國家產生于社會,是人類為了追求生命的存續和自由的發展,在社會之上建立起來的維系社會生產生活的共同體。為了實現抑制沖突的職能,國家必須擁有駕馭社會的權力和能力,那么就產生了一個難題:如何控制國家權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民主應運而生。民主意為“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的統治”。這也就是說,人民創造國家的同時要通過民主保障人民實現自我統治,保障國家始終是為實現人的自由而存在。從民主產生的過程來看,馬克思認為民主是國家本質屬性的體現,“民主是作為類概念的國家制度”,“一切國家形式在民主制中都有自己的真理,正因為這樣,所以它們有幾分不同于民主制,就有幾分不是真理,這是一目了然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第280 頁。

此外,國家與社會的分離進一步導致了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沖突,而“正是由于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間的這種矛盾,公共利益才以國家的姿態而采取一種和實際利益(不論是單個的還是共同的) 脫離的獨立形式,也就是說采取一種虛幻的共同體的形式”?!?〕《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 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104 頁。所謂“虛幻”不是指國家這個存在本身是不真實的、虛構的,而是指對于個人來說,尤其對于處于被支配的階級來說,共同體具有異己性,這種異己性的一大體現就在于國家所代表的公共利益是否以現實存在的人的利益為出發點。恩格斯在分析國家產生的基礎時指出,國家的產生是階級自身統治的正當化、固定化。在氏族社會受到沖擊的那個時代,財富擁有者們不僅亟須一個機關保障個人的財富不受氏族共有制的侵犯,并宣稱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還需要這個機關把新興的財產積累方式合法化。這個機關就是國家。當某個階級取得政權之后,首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將自身的利益上升為公共利益以體現其正當性。既然社會的有序發展依賴于國家,在現階段與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中我們不能消滅國家的存在,那么唯一的途徑就是讓國家權力掌握在廣大的人民手中,人民的意志成為國家的意志,公共利益在最大程度上與人們的利益相一致。這既對民主產生了需求,也是民主最本質的含義。

綜上所述,國家與社會的二分誕生了民主,民主是國家本質屬性的體現;民主也只有在社會與國家的互動之中才能夠存在與運行,而這種互動的出發點與目的最終需要回到現實的人之上。

三、國家權力歸屬:民主的實質

“在這里,國家制度不僅就其本質說來是自在的,而且就其存在,就其現實性來說也日益趨向于自己的現實的基礎、現實的人、現實的人民,并確定為人民自己的事情,國家制度在這里表現出它的本來面目,即人的自由的產物?!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第281 頁。馬克思已經表明民主是為了實現人民自由的國家本質屬性的體現。為了保障人民自由的實現,民主的建構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國家權力歸屬的主體;第二,民主制度的設計,即如何控制國家權力保證其能夠維護人民的自由和利益;第三,人民的自治,即人民如何通過民主制來表達和實現利益?!?〕參見林尚立:《論人民民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54 頁。其中,第一個問題涉及的是民主的實質,也就是國家權力真正掌握在誰在手中。

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已經表明人組成社會,社會是國家產生的基礎,而國家成為日益獨立于社會的第三種力量的關鍵因素在于私有制。在私有制下,生產者與生產資料逐漸分離,生產者總是需要“在維持自身生活所必需的勞動時間外,追加超額的勞動時間來為生產資料的所有者生產生活資料”?!?〕《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第263 頁。對于生產資料的所有者來說,“所缺少的只是這樣一個機關,它不僅可以使正在開始的社會劃分為階級的現象永久化,而且可以使有產階級剝削無產階級的權利以及前者對后者的統治永久化。而這樣的機關就出現了。國家被發明出來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 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104 頁。由此可見,國家從誕生開始就是被統治階級所掌控的,國家權力自然也始終是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從私有制在國家產生過程中的作用來看,我們可以認為近代國家從誕生開始就是資產階級國家,國家權力掌握在少數資本家的手中,不論民主以何種形式、結構和規則表現出來,都只不過是為了保證資產階級的利益而存在的。

資產階級用看似華麗的民主形式掩蓋了其民主的實質,正如列寧所說,“不管一個共和國用什么形式掩蓋起來,就算它是最民主的共和國吧,如果它是資產階級共和國,如果它那里保存著土地和工廠的私有制,私人資本把社會置于雇傭奴隸的地位,……那么這個國家還是一部分人壓迫另一部分人的機器”?!?〕《列寧選集》(第4 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6 頁。在這種情況下,資產階級所謂的自由、平等是什么?是貿易自由、買賣自由,而不是“每個人在對待別人的關系上的自由”〔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207~208 頁。;是平等交易、商品等值交換,而不是人與人之間真正的關系平等。資產階級為實現自由競爭、等價交換的經濟利益,就必須在國家制度上用民主和自由予以保證。

當國家成為資產階級維護自身利益的工具,所謂的選舉只是各利益集團對于統治權力的爭奪,那么只有打碎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以無產階級國家取而代之。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無產階級國家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30 頁。的國家,即真正民主的統治。無產階級國家是暴力革命之后的產物,它仍然需要國家機器來鎮壓敵人的反抗,但與資產階級國家不同的是,它鎮壓的“不是大多數的居民,而是少數居民(剝削者) ……所有這一切都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國家了”?!?〕《列寧選集》(第3 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7 頁。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國家是具有“過渡性質”的“半國家”,那么無產階級民主也是具有過渡性質的民主制。因此,在這一時期民主與專政是相輔相成的,民主是絕大多數人的民主,專政是針對剝削階級的專政。當階級的對立已經消滅,無產階級國家就完成了其過渡的使命,從而形成了社會主義國家?!?〕這里的社會主義國家指的是馬克思主義所設想的“理論上的社會主義國家”,與當今現實中存在的社會主義國家不同。社會主義國家的民主不再需要鎮壓敵對階級,因為“階級已經沒有了”,其主要的任務就是不斷擴大人民的民主權利,發展民主制度。從無產階級國家到社會主義國家是馬克思恩格斯對于共產主義實現過程的預判,不論二者存在何種區別,但其民主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實質民主。這不僅在于人民擁有了民主的各種權利,更重要的是他們成為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者的同時,也成為國家政治生活舞臺上的主人,直接參與國家管理,實現民主權利?!?〕參見王滬寧主編:《政治的邏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310 頁。

雖然馬克思主義強調從社會經濟的角度出發探索實質上的民主,但并不代表馬克思主義要否定程序民主的重要性。實質民主也需要通過程序民主,也就是民主制度的設計和構建來實現。正如列寧所說,“一切‘民主制’就在于宣布和實現現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只能實現得很少和附帶條件很多的‘權利’。不宣布這種權利,不為立即實現這些權利而斗爭,不用這種斗爭精神教育群眾,社會主義是不可能實現的”?!?〕《列寧全集》(第23 卷),人民出版社1958 年,第69 頁。

四、人民的自我規定:民主的形式

人是構成社會的基礎,也是建構國家的基礎。馬克思主義強調人是現實的、真實存在的人,那么以人為出發點的國家制度——民主制也必須是現實的、具體的。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指出:“在民主制中,國家法律制度、法律、國家本身,就國家是政治制度來說,都只是人民的自我規定和人民的特定內容?!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第41 頁。前文的論證已經說明,民主的實質在于人民掌握國家權力,這是民主的共同價值和目標,是民主唯一的抽象原則。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民主制度的形式是歷史的、具體的,反映的是不同社會的人民對于國家的“自我規定”。

馬克思和恩格斯并沒有直接描述應當實行什么樣的民主制度形式,而是通過對1871 年成立的巴黎公社的總結和反思,深化了對于民主具體運行形式的思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代表制。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由人民聚在一起開會是最直接的形式,但由于現實原因,在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實行直接民主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選舉出代表來代表人民行使權力。馬克思高度贊揚了代表制,稱由代表組成的工人議會“標志著世界歷史上的一個新時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 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335 頁。第二,普選制。通過代表制實行民主的關鍵在于代表是否能夠真正地代表民意。為了保障代表不脫離人民,馬克思提出了代表制與普選制結合的思想。在巴黎公社的實踐中,全體人民都可以參與選舉,選舉的對象是所有的社會公職人員,選舉出來的公職人員對選民負責,受到監督并隨時可以罷免。馬克思認為,巴黎公社的普選制在最大程度上尊重了人民的意愿,為社會主義共和國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礎。第三,議行合一。與資產階級三權分立的議會制模式不同,巴黎公社實施的議行合一的民主組織形式,作為公社最高權力機關的“市政委員會”兼有立法權與行政權。馬克思評價這種議行合一的權力機構是真正的實干型機構。第四,人民監督與人民參與。國家權力來源于人民,應當受到人民的監督。人民監督除了對公社公職人員進行監督和罷免之外,公社的一切工作應當向選民報告,公社的支出開銷也要受到人民的監督。人民選舉或是被選舉,監督公職人員與公社機構實際上都是增強人民政治參與的形式。通過對巴黎公社民主形式的分析,馬克思更加深刻地意識到社會主義國家的民主制度建設應當強調人民的廣泛參與與全面監督,增強人民的主體性。第五,“廉價政府”與廉潔政府。所謂“廉價政府”就是以最小的行政成本獲取最高的行政效率,巴黎公社通過取消常備軍與國家官吏的開支,以及使公職人員獲取與工人一致的薪酬,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了行政開支給人民帶來的壓力。此外,巴黎公社還規定任何國家公職人員都不得享有特權,并頒布法律嚴懲貪污腐敗,使得公職人員能夠真正地成為人民的公仆。

馬克思指出,建立真正的民主需要打破資產階級舊的國家機器,即廢除一切階級壓迫的工具,代替以人民的統治。巴黎公社的實踐為馬克思提供了實現人民統治的思路,從上述觀點來看,馬克思與恩格斯并沒有全盤否定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形式本身,而是反對資產階級以民主的外殼實行階級壓迫。事實上,馬克思主義的民主是歷史性、繼承性的民主。馬克思恩格斯在論證社會歷史發展的時候,對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民主都進行了全面而準確的分析,每一個階段的民主制度都是在前一社會形態下的民主制度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正是資產階級民主的出現,才進一步導致了無產階級民主的出現和發展。因此,馬克思并沒有否認代表制等制度的民主性,其思想的重心在于如何能夠使形式服務于本質,使民主制度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防止權力的異化。此外,在分析巴黎公社的民主形式的時候,馬克思也清楚地指出了不能將其視為絕對的“烏托邦”。他認為巴黎公社的工人階級“并沒有想靠人民的法令來實現現成的烏托邦。他們知道,為了謀得自己的解放,同時達到現代社會由于本身經濟發展而不可遏制地趨向著更高形式,他們必須經過長期的斗爭,必須經過一系列將把環境和人都完全改變的歷史過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 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379 頁。由此可見,不能將民主的制度形式等同于民主本身,民主的實現是經濟、文化、社會和現實中的人民等各種因素的結果,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是實質與形式的辯證統一。

五、從政治解放到社會解放:民主的目標

現實存在的人是國家和民主的基礎和核心,由于生產力的發展,人也處在不斷的變化與發展之中。對此,馬克思有一段深刻的論述:“我們越往前追溯歷史,個人,從而也是進行生產的個人,就越表現為不獨立,從屬于一個較大的整體:最初還是十分自然地在家庭和擴大成為氏族的家庭中;后來是在氏族間的沖突和融合中而產生的各種形式的公社中。只有對十八世紀,在‘市民社會’中,社會聯系的各種形式,對個人來說,才只是表現為達到他私人目的的手段,才表現為外在的必然性。但是,產生這種孤立個人觀點的時代,正是具有迄今為止最發達的社會關系(從這種觀念看來是一般關系) 的時代。人是最名副其實的政治動物,不僅是一群合群的動物,而且是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獨立的動物?!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 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87 頁。

馬克思的這種判斷是從歷史中得出的。在18 世紀以前,人們共同生活、共同生產,“每一個單個的人,只有作為這個共同體的一個肢體,作為共同體的成員,才能把自己看成所有者或占有者”?!?〕《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 卷),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第466 頁。以原始社會為例,低下的生產力決定了人們必須在氏族或部落的共同體中生產生活,在這個共同體中,成員之間平等并且共同管理社會事務。這種原始社會的民主不需要國家機器的維持,卻是井然有序的。民主實現程度的本質就是人類取得自由的程度,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階級對立使得18 世紀以前的這種民主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國家形態的政治民主。從原始民主到政治民主的發展過程實際上就是人類擺脫對人的依賴關系,取得以對物的依賴關系為基礎的獨立性的過程,也是政治解放的過程。

18 世紀之前的民主是不自由的民主,因為社會與國家還未分離,“人民的生活和國家的生活是同一的”,這也就意味著經濟上的不自由必定會導致政治上的不自由。資產階級革命實現了政治解放,“政治解放一方面把人變成市民社會的成員,并成利己的、獨立的個人,另一方面把人變成公民、法人”〔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第284~285 頁。,“市民社會的等級差別完全變成了社會差別,即沒有政治意義的私人生活的差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第443 頁。

馬克思充分肯定了資產階級政治解放的歷史積極意義,但民主的歷程就此終結了嗎?并沒有。因為,政治解放雖然實現了政治領域內的自由和民主,但是這種政治解放依然是在私有制的形態下實現的,人們也依然沒有擺脫對物的依賴,也就是沒有實現經濟解放。馬克思指出,“歷史的發展使政治等級變成社會等級,所以正如基督教徒在天國一律平等,而在人世不平等一樣,人民的單個成員在他們的政治世界的天國是平等的,而在人世的存在中,在他們的社會生活中卻不平等”〔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第344 頁。,“當國家宣布出身、等級、文化程度、職業等非政治的差別的時候,當國家不管這些差別而宣布每個人都是人民主權的平等參加者的時候,當它從國家的觀點來觀察人民現實生活的一切因素的時候,國家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廢除了出身、等級、文化程度、職業的差別。盡管如此,國家還是任憑私有財產、文化程度、職業按其固有的方式發揮作用,作為私有財產、文化程度、職業來表現其特殊的本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第427 頁。因此,人類想要達到真正的、徹底的民主,也就是社會民主,必須在政治解放的基礎上實現社會解放,實現市民領域中的平等與自由。社會解放的前提是廢除私有制和生產的高度發展,這也就意味著社會民主的實現與國家的消亡是同步進行的。因此,列寧指出我們不能忘記“國家的消滅也就是民主消滅,國家的消亡也就是民主的消亡”?!?〕《列寧選集》(第3 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1 頁。

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的解放經過了一個這樣的過程: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對人的依賴的狀態下,人類通過政治解放,在近代國家(資產階級國家) 實現了政治民主,但政治民主建立在社會與國家二分的基礎上,政治民主下還存在著社會不平等,因此必須通過社會解放實現社會民主。馬克思主義認為,由政治民主走向社會民主是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結果,在這個過程中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的民主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盁o產階級將取得社會權力,并且利用這個權力把脫離資產階級掌握的社會化生產資料變成公共財產。通過這個行動,無產階級使生產資料擺脫了他們迄今具有的資本屬性,給它們的社會性以充分發展的自由。從此按照預定計劃進行的社會生產就成為可能的了。生產的發展使不同社會階級的繼續存在成為時代的錯誤。隨著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的消失,國家的政治權威也將消失。人終于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己本身的主人?!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 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443 頁。

結語

“經驗的觀察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當根據經驗來揭示社會結構和政治結構同生產的聯系,而不應當帶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151 頁。在當今世界,民主可謂是最時興、最“政治正確”的話語,但對于民主是什么這個問題卻是百家爭鳴。馬克思主義將民主觀建立在對人類歷史的客觀分析之上,采取了“類自然科學”的方法,以唯物政治觀和政治辯證法為方法論客觀地剖析了民主的產生、內容、形式和最終目標。馬克思主義的民主理論不是獨立存在的“純粹思辨”,而是與國家的產生、發展與消亡同步的辯證發展過程。

在理論上,馬克思主義的民主理論回答了民主是什么、民主的實質、民主的形式以及民主的最終目的這四個最為關鍵的問題,通過顛倒黑格爾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的邏輯,解決了人民主權與政治國家控制市民社會之間的矛盾。同時,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也為我們回應西方國家的“民主質疑”提供了最好的武器。首先,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將 “民主輸出”作為他們的“偉大使命”,但民主絕不是單純的形式民主,民主不等于議會制、三權分立,民主形式外殼下的民主實質才是最為根本的。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縱使具有最華麗的外衣,但由于其服務于資本的本質屬性,這樣的民主注定是屬于少數人的民主。其次,西方的民主也絕對不是“歷史的終結”,馬克思主義已經告訴我們政治民主不是最終的目的,甚至于說民主的存在本身就是為了民主(政治民主) 的消亡,人類最終的發展理想是實現社會解放、實現人的全面的自由發展。最后,社會解放和社會民主的實現需要作為主體的人付諸積極的行動,這個偉大目標的實現需要無產階級的不懈努力和社會主義的不斷發展完善。

猜你喜歡
人民出版社恩格斯馬克思
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時代詩歌創作再評價
馬克思像
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闡釋
德國多種活動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我可以咬你一口嗎
論馬克思的存在論
“吃不下早飯”的恩格斯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在馬克思故鄉探討環保立法
習近平: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