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無縫線人工晶狀體鞏膜層間固定術在無晶狀體眼手術中的應用

2021-12-08 19:37徐文雙趙春雙劉先鋒吳金玲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3期
關鍵詞:鞏膜層間縫線

徐文雙 趙春雙 劉先鋒 吳金玲

摘要:目的 探究無晶狀體眼手術中應用改良無縫線人工晶狀體鞏膜層間固定術的效果。方法 選擇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接收無晶狀體眼手術患者50例(50只眼)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可分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5例(25只眼)。對照組采用傳統無縫線人工晶狀體鞏膜層間固定術治療,觀察組采用改良無縫線人工晶狀體鞏膜層間固定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晶狀體位置。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晶狀體偏斜或傾斜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無晶狀體眼手術中應用改良無縫線人工晶狀體鞏膜層間固定術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視力,且晶狀體穩定性好,術后并發癥少,值得大力推廣。

關鍵詞:改良無縫線人工晶狀體鞏膜層間固定術;無晶狀體眼;手術;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27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3-01

前言:無晶狀體眼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眼科嚴重疾病,具有極高的致盲性特點,需及時診治[1]。目前,臨床主要選擇手術方法治療該病癥,但不同手術方案其治療效果、安全性也存在差異。本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間對無晶狀體眼手術中應用改良無縫線人工晶狀體鞏膜層間固定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見下文。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接收無晶狀體眼手術患者50例(50只眼)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可分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5例(25只眼)。對照組中,男患者13例、女患者12例,年齡16~58歲,平均年齡(38.64±6.43)歲;病眼位置:左眼14例、右眼11例。觀察組中,男患者14例、女患者11例,年齡17~59歲,平均年齡(38.66±6.45)歲;病眼位置:左眼13例、右眼1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高。且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納入患者均確診無晶狀體眼,符合診斷標準[2];納入患者臨床資料完整;納入患者及家屬均知情研究,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最佳矯正視力<0.1的患者;角膜內皮細胞密度<1000個/mm2的患者[3];合并其余眼部嚴重疾病患者。

1.3方法

使用儀器:日本尼德克公司提供的CEM-530型角膜內細胞密度檢測儀、蔡司公司光學儀器國際貿易公司提供的IOLMaster500型人工晶狀體屈光度測算儀、天津邁達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BME-300 UBM、英國歐堡公司提供的Daytona型掃描激光眼底檢查儀。

術前準備:納入患者術前3d均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每日4次,并使用0.9%氯化鈉溶液沖洗淚道;術前30min,使用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

對照組采用傳統無縫線人工晶狀體鞏膜層間固定術治療,具體:常規麻醉,2點位、8點位角膜標記定位,于上方透明角膜處切口,黏彈劑充填前房,并由切口向后房植入三片式折疊型人工晶狀體,晶狀體前襻置于后房,后襻則留在切口外。而后將兩個胰島素針頭折彎成100度,于定位點角膜緣后2.0mm處進針(進針方向需平行于角膜緣),并插入玻璃體。而后使用15o穿刺刀于鼻上方10點半位置切口,以25G眼內鑷自切口進入玻璃體腔,夾住晶狀體前襻后插入針芯內,并將其牽引出鞏膜壁,同時以相同操作牽引對側的胰島素針頭。調整人工晶狀體位置,滿意后燒灼人工晶狀體襻末端,直至其呈圓球形,嵌頓于鞏膜隧道內。

觀察組采用改良無縫線人工晶狀體鞏膜層間固定術治療,具體:在患者2點、8點并距角膜緣后1.5~2.0mm處作L形結膜瓣(長4mm、寬2mm),以眼科止血器止血,而后于11點、2點位作一個2.75mm(主)、0.5mm(側)切口。沿切口向前房置入人工晶狀體光學部以及其中一只襻,另一只襻則留在前房外。完畢后,于患者2點、8點位距離角膜緣1.5~2.0mm處作鞏膜層間隧道,隧道長至少為2mm,以此進入眼內(穿刺時需注意針頭方向與角鞏膜緣、虹膜平面成20o、5o角)。使用視網膜鑷輔助操作,將第一只襻插入25G(內徑0.25mm、外徑0.5mm)的注射器針頭針腔,緩慢牽引至患者鞏膜表面,并使用眼科止血器在襻末端低溫灼燒,將其維持在原位,而后通過相同操作將另一只襻進行牽引,待兩只人工晶狀體襻完全退回鞏膜隧道且位置良好后,給患者前房注入卡巴膽堿注射液,以整復其瞳孔,10-0尼龍縫線或水密角膜主切口,調整眼壓,關閉鞏膜灌注通道,縫合結膜。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晶狀體位置。以患者術后視力改善情況評估治療效果,納入最佳矯正視力<0.1、0.1≤最佳矯正視力<0.3、0.3≤最佳矯正視力<0.5、0.5≤最佳矯正視力<0.8四個等級[4]。并發癥包括眼內出血、眼壓過低、角膜后彈力層皺褶。

1.5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分析采用SPSS26.0統計軟件進行,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Z和X2檢驗,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2.2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2。

2.3兩組患者晶狀體位置比較

經統計,對照組患者晶狀體偏斜發生2例、晶狀體傾斜發生2例;而觀察組患者未發生晶狀體偏斜或傾斜;觀察組患者晶狀體偏斜或傾斜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現階段,臨床對于無晶狀體眼患者多采用無縫線人工晶狀體鞏膜層間固定術治療,可有效解決患者因晶狀體懸韌帶異?;蚓铙w囊膜破裂缺損而無法支撐晶狀體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視力的恢復,避免失明[5-6]。但該術式也存在一定的后遺癥問題,如人工晶狀體偏心、傾斜、調整困難,且術后并發癥多見,不利于預后[7]。

本文中,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晶狀體偏斜或傾斜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對無晶狀體眼手術患者應用改良無縫線人工晶狀體鞏膜層間固定術治療效果顯著,視力改善、術后并發癥、晶狀體位置穩定性方面均優于傳統無縫線人工晶狀體鞏膜層間固定術。這可能是因為改良手術能夠通過鞏膜壁外測量確定穿刺口,并對人工晶狀體襻在鞏膜隧道中就進行長度的調整,從而減少手術創傷,且改良術式對人工晶狀體襻增加了低溫灼燒次數,提升了位置的穩定性[8]。

綜上所述,在無晶狀體眼手術中應用改良無縫線人工晶狀體鞏膜層間固定術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視力,且晶狀體穩定性好,術后并發癥少,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謝可,王騫,陳鵬,等. 改良無懸吊縫線鞏膜層間固定人工晶狀體植入術[J]. 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18,40(6):437-440.

[2]李麗萍,趙洪超,張云珠. 無縫線后房人工晶狀體鞏膜層間固定術的應用[J]. 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8,39(8):105-108.

[3]滕賀,田芳,張紅.鞏膜內無縫線后房型人工晶狀體固定[J].國際眼科縱覽,2020,44(2):91-99.

[4]孫磊,謝可. 反向鞏膜袋法人工晶狀體固定術臨床觀察[J]. 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21,43(09):701-705.

[5]賀永寧,解云,莊京京. 玻切術后無晶狀體眼29G針頭引導的折疊人工晶狀體無縫線鞏膜層間固定術[J]. 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18,40(8):593-596.

[6]KARISHMA GOYAL,NAGENDRA SHEKHAWAT,KAMLESH KHILNANI. 一片式人工晶狀體無縫線鞏膜內固定術的臨床觀察[J]. 國際眼科雜志,2021,21(3):398-401.

[7]林慧,畢燕龍. 雙針導引無縫線鞏膜層間固定二期人工晶體植入術的療效分析[J]. 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8,39(4):92-95.

[8]張小燕,李姣,溫瑩,等.外傷性無晶狀體眼無縫線鞏膜層間人工晶狀體固定術的效果觀察[J].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20,42(7):481-485.

猜你喜歡
鞏膜層間縫線
黑貓叫醒我(節選)
小切口白內障摘除術中不同位置切口治療白內障的臨床效果
層間組合隔震結構隨機動力可靠度分析
你知道藍色鞏膜骨脆綜合征嗎
毛竹材層間Ⅰ型斷裂能的確定
能實時監測傷口愈合的智能縫線
基于AHP熵值法的橋面層間綜合工況分級研究
縫線抗議
改良羥基磷灰石義眼座植入術21例報告
小切口聯合縫線法重瞼成形術52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