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茶文化的融入談大學英語學生文化思辨能力的培養研究

2021-12-12 01:09孟令怡
福建茶葉 2021年7期
關鍵詞:茶文化教學活動大學生

孟令怡

(貴州財經大學,貴州 貴陽 550002)

茶文化屬于一種正規的藝術傳播模式,其英語教學對攻克當前茶文化失語情況、完善茶文化傳播存在的亂象等情況存在著一定的針對性。與此同時,從教育學的角度出發來看,由于茶文化本身就存在生活的特征,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生活細節有機地與科學文化知識融為一體,所以站在教育的立場出發來講,這種文化對持續強化大學生文化思辨意識存在著顯著的指導意義。

1 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結合相關實踐調查可知,我國青少年在和外國友人展開交流的過程中,很多人在闡述我國文化的時候很難將我國文化的精髓之處表達出來,讓外國友人不能深層次地了解我國文化習俗。很多研究人員也對這一現狀進行了深層次的研究,發現我國文化得了一種叫做“失語癥”的怪病,顯然長此以往必然會導致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無法得到傳承與繼承,以下幾個方面均會受到更為嚴峻的考驗:一是中國語言;二是中國的話語權;三是中華文化自信。很多外國友人都不清楚茶是來自于中國,不清楚孟子是誰,甚至很多外國友人將孟子當作異國圣者,處在這種背景之下會讓我國文化傳承的道路上充滿荊棘。在充分結合相關資料以及自身經驗的基礎上,筆者認為我國文化出現“失語癥”的癥狀通常涵蓋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在吸收外來文化期間,沒有秉承著批判態度來看待跨文化交流,且不具備較強的文化思辨能力;二是盲目的吸收外來文化,沒有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對上述原因加以分析后可知,其實際上是由于不少英語教師并不具備與之相匹配的文化思辨能力,盲目地將相關語言技能傳輸給學生,也沒有對外來文化進行深度剖析與批判,久而久之必然會致使當代大學生匱乏相應的批判思維。

2 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所面臨的問題

2.1 英語教師綜合素養不高

在英語教學活動當中,文化交流通常屬于最直接的文化傳遞模式,所以為了增進文化交流的質量,教師應當持續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并通過自身具備的思辨能力去科學指引學生。但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不少教師把自己當作是教書育人的教書匠,但是卻無法通過主動學習專業之外知識等手段來強化對中西語言知識的素養,顯然這樣會導致不少教師在培養大學生思辨能力的時候不具備與之相匹配的底氣。不只是這樣,還有不少教師依然借助于過于單一化的交流模式,在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等方面匱乏較強的意識,從而阻礙到此項教學活動開展的步伐。

2.2 教學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化

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英語教學的評價方式使用次數比較多的就是以課程考核評價為主,并且沒有對學生采取科學評價以及思辨水平評價等各種手段來熟知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學科素養。不僅如此,在考察學生思辨能力的時候,通常還是將測試當作主要方式,顯然這種方式無法對以下幾點做到了如指掌:一是知識記憶;二是理解能力;三是運用能力,甚至在評分標準方面,還衍生出了以下問題:一是不公平性;二是不確定性,無法實現對學生思辨水平的全面考察,同時也會對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辨習慣產生不利影響。

2.3 思辨能力培養的認知偏差

針對大學生文化思辨意識的培養方面來說,其屬于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思辨意識培養的認知偏差是影響此項工作正常開展的關鍵。結合相關實踐調查可知,在開展教學活動期間還是將過于單一化的教學理念當作主要理念,盡管在一些情況下能提高學生思辨能力,然而卻沒有獲得實質性的效果,往往導致相關活動浮于表面。不只是這樣,一些教師為了順應時代的腳步,對學生展開表面化的思辨能力培養,但是卻不具備較強的培養理念,這樣會讓培養效果大打折扣。

3 將茶文化融入大學英語以培養學生文化思辨能力的途徑

對茶文化進行分析后可知,其實際上是人們在生產、制造以及發展期間借助于茶這一物質載體來表達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間情感的集合體?,F階段,很多青少年都會對西方的價值觀和生活模式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同時還將崇洋媚外當作一種光榮。要么一直借鑒西方文化,百分之百接受西方的價值觀念、風俗習慣,要么就盲目排外、不具備較強的文化自信;抑或是一味自信樂觀,顯然這樣下去必然會致使我優秀文化無法得到繼承與弘揚?;谶@種背景,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提出將茶文化融入大學英語以培養學生文化思辨能力的途徑。

3.1 深化教師對思辨能力的認知,提升教師文化底蘊

思辨能力的強弱與我國文化傳承存在著息息相關的聯系,這就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識地促使其思辨能力得到有效強化,在了解茶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將其綜合能力加以提升,同時還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科學指引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旨在協助他們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在常規教學活動當中,大學英語教師還應當構建起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熟知大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還應當借助于茶文化對其涵蓋的思政教育元素以及價值進行深層次地研究,讓其引導者的角色得到充分發揮,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通過和學生之間互動與溝通的形式將茶文化滲透其中,使他們對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做到心中有數:一是人際交往禮儀;二是交往行為規范等,繼而將其跨文化思辨能力加以提升。不僅如此,還需要將自身的文化素養加以提升,并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對中西文化差異的分析中,同時還要具備前衛的思想意識,深度剖析茶文化的精髓之處,繼而在潛移默化當中讓其思辨能力邁入新的臺階。

3.2 在教材文本編寫當中滲透茶文化,旨在持續豐富教學內容

在培養大學生思辨能力期間,可在適當的情況下在教材文本編寫期間滲透茶文化,旨在實現對教學內容的有效豐富。從客觀的角度出發,教材在教學活動開展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這個時候把茶文化融入到相應的編寫當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讓每一個大學生熟知茶文化。從一方面來講,把這種文化融入到當代大學英語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在充分結合中西方文化的基礎上對茶文化存在的精髓之處以及內涵進行深層次的研究,促使他們可以衍生出與之相匹配的思辨能力。與此同時,在對教材進行編寫期間,應當在全面了解學生學習階段以及學習水平等方面的基礎上,將中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的區別融入其中,旨在促使全體學生將目光放在對茶文化的研究當中。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在對教材進行編寫期間,還應當在結合四方教材編寫方式的基礎上,從多個角度將茶文化內容滲透其中,旨在促使他們更加高效地結合茶文化參與到常規的交流以及學習當中。

3.3 語篇教學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

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期間,可通過語篇對比教學來促進大學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全面提升。比如在相關教材翻譯當中就有兩段文化對比,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某國家的文化價值體系“individualism”;二是我國文化價值體系“filial piety”。在實際翻譯期間,英語教師應當想辦法促使他們熟知不同國家文化價值的差異。當學生有所掌握之后,還要引導他們能夠正確朗讀“individualism”以及“filial piety”,同時還要將自己的想法以及觀點充分地表達出來。作為一名大學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還可以在充分利用KWL教學法的基礎上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科學指引他們對“individualism”進行補充,最后還要引導學生認真思考以下問題:一是個人主義的真正含義;二是個人主義會對該國家社會產生哪些影響;三是該國家為何要將個人主義價值觀念當作社會價值觀等。在梳理這些問題之后,還要和我國的“孝道”進行比較。顯然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構建學生對我們民族的自信,從而促進其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全面提升。

3.4 對教學評價方式加以創新,減少終結評價權重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對大學生思辨能力進行培養期間,應當對教學評價方式加以創新,降低終結評價權重,旨在促進他們學科素養的全面提升。與此同時,還應當將以往那些將試卷以及期末考試成績當作評判標準的理念加以轉變,并在此基礎上通過過程性評價、多元性評價模式來對學生在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狀況進行全面、細致的考察:一是茶文化的學習;二是英語知識的學習,或者是在指定時間內借助于以下幾種方式來將評價工作落實到實處:一是對學生學習行為進行詳細記錄;二是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監督等,旨在對學生的每個方面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繼而促進其學習質量的全面提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來對學生是否存在思辨能力進行詳細檢查:一是自主評價;二是小組互評等,同時還要對學生的以下幾點加大考察力度:第一是考察學生對茶文化的理解能力;第二是考察學生對傳統文化精神的學習能力,旨在促進其綜合能力可以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想要提高學生文化思辨能力,那么就要求相關教育工作者要主動將關于傳統文化的活動抑或是關于傳統文化的課程落實到實處,強化我國大學生的文化思辨意識。不僅如此,還應當在充分結合實際狀況的基礎上將經典文學翻譯當作相應的參考材料,以此為依據將其融入到現階段教學活動之中,目的是在潛移默化當中持續提高他們的文化思辨能力,繼而讓我國的文化得到繼承與弘揚。

猜你喜歡
茶文化教學活動大學生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有效性探究
關于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游戲化的思考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初探
大學生付費實習“天坑”必須提防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中國茶文化中的“順天應時”思想
茶文化的“辦案經”
大學生繳存公積金,這個可以有
六旬老婦“養出”了個大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