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社區治理中居民參與茶文化活動的困境研究

2021-12-12 01:09張群群李明燕王萬才
福建茶葉 2021年7期
關鍵詞:茶文化成員居民

張群群,李明燕,王萬才

(浙江農林大學 文法學院,杭州 浙江 311300)

伴隨著我國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加速,社區治理已逐漸成為城市管理乃至社會管理的重中之重。各城市被社區分割而成,社區管理在國家管理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我國城市居民社區參與不足已成為制約社區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居民社區參與的根本動力和影響因素是對社區利益的認識和對社區的認同感。而社區的有效管理能夠推動社區的正常管理與運行,強化社區管理能培育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能力,提高民主自治的主體意識和社區管理水平。

1 城市社區居民參與茶文化活動的現狀

1.1 社區居民的基本情況

在本次調查中,有效調查總人數為137人,其中男性43人,女性94人,呈現1:2的分布狀態,這反映出臨安區女性多于男性;在年齡分布上,被調查者大致集中在18-45歲之間,占比74.4%,體現了參與問卷調查者為青年和中年居多;在政治面貌情況上,普通群眾占38.7%,共青團員占43.8%,預備黨員占4.4%,數量較少,正式黨員占7.3%,比例不高。

1.2 社區居民的政治面貌

社區治理離不開居民的參與,由于日常社區與居民的聯系不緊密,加之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渠道不通暢,在調查居民是否黨對于積極參與社區活動顯得非常重要,在調查中發現社區居民動員能力不足,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強度不夠,社區進一步發揮居民優勢的能力亟待提高。對于社區居民政治面貌的調查顯示,不同政治面貌的居民參與茶文化活動管理情況不同,于參與時長而言,群眾為5.7%,共青團員為21.7%和預備黨員為33.3%;于捐款金額而言,群眾為13.2%,預備黨員為33.3%和正式黨員為30.0%;從工作強度看,群眾為18.9%,正式黨員20.0%。

1.3 社區居民參與的感知度

不同感知度居民參與茶文化活動管理情況不同,對于參與時長而言,很積極,并且發表自己的意見26.7%,一般,但比較關心10.1%,較不積極,一般都是社區居委會直接決定5.9%,普遍都從不怎么關心18.2%。于捐款金額而言,很積極,并且發表自己的意見20.0%,一般,但比較關心15.2%,較不積極,一般都是社區居委會直接決定11.8%,普遍都不怎么關心9.1%。從工作強度看,很積極,并且發表自己的意見26.7%,一般,但比較關心6.3%,普遍都不怎么關心9.1%。

1.4 社區居民參與的滿意度

城市社區中的居民構建鄰里交往和情感聯系的根植性差,居民之間難以達成集體共識,組織集體行動的主觀意愿下降,行動成本高昂,因此,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既缺乏主觀上的積極性,也缺乏客觀的條件,廣泛受制于集體行動的傳統困境。不同滿意度居民參與文化活動管理的情況不同,于參與時長而言,現有參與途徑已經很完善且暢通占23.3%,基本可以,現有參與途徑相對完善、暢通占11.8%,不太能,參與途徑不甚完善,暢通性不佳15.0%。于捐款金額而言,現有參與途徑已經很完善且暢通占10.0%,基本可以,現有參與途徑相對完善、暢通占17.1%,不太能,參與途徑不甚完善,暢通性不佳20.0%,不能,不知道通過何種渠道參與9.1%。

2 城市社區居民參與茶文化活動的困境分析

2.1 參與途徑越不完善

居民是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也是社區參與的關鍵,對滿意度對居民社區參與的影響關系進行檢驗,由卡方檢驗值Sig=0.375,大于0.05,在統計學意義上,滿意度對居民參與度沒有顯著性影響。通過觀察發現,現有參與途徑越不完善導致居民的參與力度為無或其他的占比越高,可見滿意度對居民參與社區管理活動是有相關關系的。綜上可知,現有參與途徑越不完善導致居民參與茶文化活動管理的力度為無或其他的占比越高,故社區為居民提供參與社區管理活動的途徑的完善問題成為居民參與社區茶文化活動管理的困境之三。

2.2 居民參與積極不高

城市社區居民由于城市人口的高流動性、工作時間和工作強度各不相同等原因,人與人相互溝通較少、人際關系較為陌生,使得居民個體化現象日趨嚴重,城市社區居民與公共社會之間的關系疏離化。從工作強度看,現有參與途徑已經很完善且暢通占16.7%,基本可以,現有參與途徑相對完善、暢通占10.5%,不能,不知道通過何種渠道參與9.1%。還有大多數無或其他先占多數。對感知度對居民社區參與的影響進行檢驗,其Sig值為0.003,小于小概率事件界定值0.01,說明感知度對社區文化活動管理的居民參與度有顯著性影響,觀察發現,居民越積極在社區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參與社區管理的概率就越高。即感知度越高,參與力度越高。綜上可知,居民對社區文化活動管理感知度越高,其參與社區管理的力度越高,故如何提高居民對社區的感知度以達到提高居民參與社區管理的積極性為其困境之二。

2.3 社區居民參與組織程度不高

新時代社區治理要求推行參與式社區治理模式,在社區中搭建協商平臺、制定協商制度、激勵協商主體,強調黨的領導與居民參與二者缺一不可。但在社區治理中居民參與式社區治理模式操作復雜、耗時費力,見效緩慢。對于基層干部而言,以政績為導向、浮躁的社區治理方式會使基層干部逐漸失去與居民溝通的耐心并遠離群眾,使多元參與式社區治理模式難以實施。對于居民而言,預備黨員及正式黨員的未參與概率為33.3%和40.0%,總體來說顯著高于其他政治面貌的人群,同時黨員的工作力度貢獻在五者中比例最高。綜上可知,黨員對于社區茶文化活動管理的參與力度明顯高于非黨員,故非黨員對于社區管理參與力度不高,此為社區居民參與社區茶文化活動管理的困境之一。

3 完善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對策

3.1 打造黨員引導社區自主管理模式

社區管理中需要將共產黨員的作用發揮出來,結合社區委員會組織模式,使得社會組織以及社區居民都融入進來。一方面,成立“黨組織學習小組”引導社區成員參與學習,從而提高社區成員的綜合素質和自治能力,另一方面,成立社區自我管理委員會,社區管理層要下放權力以提高社區成員的管理地位,賦予社區成員管理實權,實現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3.2 增強社區居民的共利意識

在社區管理活動中,缺乏利益關聯導致居民參與意愿薄弱、參與率低,而參與主體意識的強弱是影響人們參與熱情的重要因素,政治體制集權程度是影響人們參與的關鍵,利益的分化則是影響人們參與積極性的決定性因素。首先打造社區空間聯動平臺,發展社區多功能的生活聯動模式,搭建多元集成式的互助互利平臺,以提高居民的共利感。其次,社區可以采取“利益激勵”鼓勵社區成員參與社區茶文化相關活動,采取積分兌換社區公共服務的方式,引導居民參與社區管理。再次,通過開展品茶、制茶、傳播茶知識等茶文化活動增強社區成員間的親密關系,讓社區成員感受到人文關懷,增強社區成員的情感共鳴,由外而內的激發居民參與的積極性與熱情度。通過采取“軟硬并施”的策略提高社區成員對社區的認同感、參與感、責任心和共利意識。

3.3 秉持“兩頭兼濟”管理理念

社區自治管理不僅鼓勵青年人參與其中還要引導老年群體參與進來,根據社區成員的文化差別分組不同的社區管理層級,建立“決策層——審核層——執行層——反饋層”的管理模式,使社區高知識分子和低文化程度兩類群體的正外部性最大化。

3.4 完善社區居民的參與途徑

我國“社區管理主體關系不明晰、公眾參與文化不成熟、社區公民精神缺失”等行為普遍存在使公民參與社區管理缺乏精神支撐而最終面臨文化困境。社區打造線上服務平臺,依托數字化技術開發社區專門APP、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多種引導居民參與社區活動管理的線上途徑,同時在各平臺分設管理與服務、活動組織與評價、參與報名、知識競賽與學習等四大板塊,打通社區和社區成員之間有效聯系的通道,讓居民能夠隨時接收社區所有情況,利于及時參與社區管理與服務中,并且及時反饋對社區活動或者服務的意見。同時,社區指導層也要進行線下走訪拉近與社區成員的距離,了解社區成員對社區的真實想法。

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時期,各種傳統的、非傳統的、自然的和社會的風險、矛盾交織并存,解決好這些“城市病”需要國家宏觀和微觀政策的把控,而城市社區的管理與國家基層管理息息相關。通過此次實踐調查可以得知,城市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管理活動受到政治面貌、感知度、滿意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從對社區居民不同政治面貌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因政治面貌差別居民對管理社區活動比較隨意,同時從居民對參與社區茶文化活動管理的感知度可看出,居民參與管理的積極性普遍較低,而從居民對社區茶文化管理活動的滿意度觀察到部分原因是由于參與渠道不完善,針對以上三大困境,本文也合理給出三大建設性建議。城市居民參與社區管理活動是有效加強社區管理應對內外環境變化的強而有力的舉措,所以我們應該激發居民參與社區活動管理的積極性。

猜你喜歡
茶文化成員居民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石器時代的居民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中國茶文化中的“順天應時”思想
茶文化的“辦案經”
從德昂族茶文化的現狀看少小民族茶文化的發展困境
高臺居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