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傳統文化的滲透

2021-12-12 04:05馬志杰
教育周報·教育論壇 2021年14期
關鍵詞:古詩教學滲透策略傳統文化

馬志杰

摘要: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古詩教學的教育價值,將傳統文化與古詩教學緊密融合。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傳統文化;滲透策略

一、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積極意義

(一)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

小學階段學生語文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對于小學生而言,古詩學習具有較大的難度,幫助學生加深對古詩的理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在積極闡釋滲透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素材進行充分的拓展,讓學生能夠通過對不同古詩作品的對比,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圍繞傳統文化的各項教育要求,教師能夠積極推動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形式創新,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得更加主動。

(二)有利于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

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文化傳承的價值不斷凸顯,以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為平臺對傳統文化進行有效教育,這是實現傳統文化有效傳承的重要保障。在外來文化不斷沖擊下,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也在發生轉變,作為時代新人,小學生在傳統文化傳承方面必須發揮作用。

二、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以教材為基礎拓展傳統文化教育資源

豐富的傳統文化教育資源是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就是應當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不斷開發傳統文化相關的教育材料,讓學生能夠更加廣泛的接觸傳統文化知識,并且更好的理解古詩的教學內容。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竹石》一課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圍繞竹子的特點進行細致的分析,并且從“梅竹菊蘭四君子”的角度著手,嘗試對語文教學材料做出合理地拓展與延伸。比如元稹的“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直觀地寫出了菊花傲寒的風骨;比如蘇東坡 “春蘭如美人,不采羞自獻”細致描寫了蘭花的形態特點,以及愛國詩人屈原對蘭花的獨特情感。在積極拓展古詩教學素材的同時,學生能夠對傳統文化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這是確保古詩教學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的基礎和前提。

(二)以情境教學為基礎凸顯傳統文化魅力

組織古詩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對古詩中出現的意象進行深入分析,并且基于滲透傳統文化的目標,選擇恰當的情境創設素材,確保教學情境的真實性。教師自身應當對古詩進行細致的分析與解讀,在授課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教育輔助價值,讓信息技術成為創設情境的輔助工具,并且以圖片和視頻的立體化的教學資料為基礎,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確保情境的真實性。

舉個例子,在講解部編版小學語文《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一課的過程中,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再次首先需要對作者范成大的精力進行簡單概括,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為何作者對田園生活的描寫如此真實。男耕女織共同組建美好家庭是傳統文化中關于家庭理念的重要表現,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借助信息技術展示田園生活風光,將古代勞動人民的生產勞作場景一呈現在學生面前。

(三)以合作學習為基礎深入探索傳統文化

合作學習是確保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效率的重要保障,在積極滲透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圍繞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進行深入的合作學習,讓學生能夠在合作討論的同時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并且更加全面的理解古詩。合作學習的基礎是合理的分組分工,為此,教師應當基于學生學習特點和性格特征,合理的劃分學習小組。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示兒》一課為例,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首先需要為學生介紹愛國詩人陸游的生平事跡,并引導學生透過古詩中的語言表述感受到作者深刻的愛國情感。家國情懷是每位中華兒女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開展合作學習活動時,教師應當從愛國主義文化傳承的角度著手,引發學生的深刻討論,要求學生在小組內部分享關于愛國的古詩。

(四)以現實生活為依據開展趣味實踐活動

小學語文教育強調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在積極開展古詩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從傳統文化教育的相關要求著手,嘗試基于古詩學習成果進行有效的課外實踐。教師必須在設計實踐活動之前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在考慮到學生現實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合理地選擇實踐活動的形式,確保實踐活動與傳統文化傳承緊密融合。這就要求教師把握好傳統文化教育契機,從古詩中體現的內容著手設計實踐活動,無論是學生對傳統文化習俗的了解,還是基于傳統文化的宣傳,這些都可以成為實踐的有效方向。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元日》一課為例,教師應當基于對傳統節日的深入研究,鼓勵學生利用傳統節日的契機進行實踐活動。古詩中寫到的喝屠蘇酒、燃放爆竹等活動在某些地區仍然有保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本地春節的習俗進行有效的實踐,讓學生能夠了解春節的獨特性,并結合現實生活中的春運,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團圓這一概念。

總結:

總而言之,古詩本身具有語言短小精悍的特點,在積極開展古詩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將古色古香的詩詞帶到課堂,從古詩的傳承中挖掘傳統文化的元素,并且在積極推動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讓學生主動成為文化的傳承者,確保語文學科的人文教育價值能夠得到充分體現。

參考文獻:

[1]楊瑞靜.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漫談[J].求知導刊,2020(47):62-63.

[2]張敏.淺析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傳統文化的滲透途徑[J].散文百家,2019(08):62.

[3]文瓊.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03):193+195.

猜你喜歡
古詩教學滲透策略傳統文化
關于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古詩教學如何激發情感體驗
中學音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策略探析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古詩教學研究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