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英譯在中醫藥國際傳播中的作用與思考

2021-12-16 09:44蔡夢圓楊麗陳驥
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 2021年6期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后疫情時代

蔡夢圓 楊麗 陳驥

摘要:中醫英語翻譯在中醫藥國際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準確的中醫英語翻譯可以表達中醫基本名詞術語內涵、傳達中醫醫理及文化特征、宣介中醫養生及預防觀念、推廣中醫特色療法。國內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取得了重大階段性勝利,中醫藥在COVID-19防治的各個階段療效顯著,“后疫情時代”中醫英語翻譯需要更加注意規范中醫核心概念的英文表達,加強中西方中醫傳播媒體的溝通互動,培養適應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后疫情時代;中醫英語翻譯;中醫藥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H315.9;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707(2021)06-0035-04

Abstract: TCM English trans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CM. Accurate TCM English translation can express the connotation of basic TCM terms, convey TCM medical theory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promote TCM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prevention concepts, and promote TCM characteristic therapies. The domestic fight against COVID-19 has achieved significant phased victory. TCM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in all stages of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andardizing the English expression of the core concepts of TCM,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CM communication media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nd cultivate compound talents who adapt to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TCM.

Key words: COVID-19; post-epidemic era;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CM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暴發以來,呈現出全球蔓延趨勢,從特征上可稱為大流行[1],目前確診病例過億[2],形勢不容樂觀。中醫藥治療COVID-19療效顯著,其經驗可為其他國家和地區借鑒,需要中醫英語作為中醫藥文化傳播的橋梁。

《說文解字》云:“疫,民皆病疾也?!贝舜伪┌l的COVID-19因其傳染性強,人群普遍易感,屬中醫“疫病”范疇[3]。迄今為止,西醫對COVID-19發病機制的認識暫不明確,臨床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與我國一同制定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的相關臨床指南,臨床療效得到WHO的肯定[4-6]。中醫講究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據人民日報(2020年7月21日第18版)指出,中醫藥參與國內COVID-19疫情救治確診病例的占比達到92%[7]。同時,中國積極開展中醫藥抗疫國際交流合作,舉辦多場抗疫專家視頻交流和直播活動,與眾多海外國家交流中醫藥診療方案、臨床經驗,發布英文版中醫藥診療方案,支持中醫藥走向世界。

1 中醫藥相關翻譯方案及標準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醫方案部分(中英對照)》(以下簡稱《七版方案》)[8],主張辨證施治;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發布中英西法文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針灸干預的指導意見(第二版)》(以下簡稱《針聯意見》)[9],建議根據患者病情合理選用針灸;此外,各大院校如上海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等也提供了COVID-19中醫診療方案英譯版,例如成都中醫藥大學完成了對《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輕癥居家中醫調理建議方案》和《新冠肺炎的針灸預防保健方法》(以下簡稱“《成中醫方案》”)[10]的翻譯工作,通過網絡全球發布,為全球防疫提供參考。

2 “后疫情時代”中醫英語翻譯在中醫藥國際化中的運用

目前,中醫名詞術語多使用國際和國內的3個標準,即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名詞委”)頒布的《中醫藥學名詞》[11]、WHO西太區2007年頒布的《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傳統醫學術語國際標準》[12]和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以下簡稱“世界中聯”)2007年頒布的《中醫基本名詞術語中英對照國際標準》[13]。

2.1 表達中醫基本名詞術語內涵

中醫是中國特有的醫學體系,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其概念常在英語及其他語言中缺乏現成的對應語。如COVID-19為感染疫邪所致,屬中醫“疫病”范疇?!镀甙娣桨浮穂8]中將“疫病”譯為“plague”,《針聯意見》[9]譯為“epidemic disease”,《成中醫方案》[10]譯為“the epidemic”。楊明山在《精編常用中醫英語字典》[14]中將“疫病”譯為“pestilence”?!癳pidemic”作可數名詞,指在某個地區的流行病瞬間暴發,染病人數非常多且不可控,會迅速向其他地區傳播擴散?!皃estilence”同樣為大規模的流行病,傳播快,致死率高,作為名詞更常見于文學作品當中,現代英語并不常見。而此前幾百年間,黑死病一直被稱為“the plague”,與“epidemic”相比,“plague”則帶有更強烈的感情色彩,主要是“恐懼”,因此“epidemic disease”作為疫病的翻譯是較為合適的。但就目前疫情而言,其影響范圍極廣,波及全球,用“pandemic”一詞或更能說明此次疫情的程度。

再如中醫“氣”和“陰”等名詞,具有典型中國文化特色,無論直譯還是意譯都無法準確表達文字內涵[15]。若直譯“氣”為“gas”“air”,“陰”為“cloudy”“shade”,則與其原意“人體的極精微物質”相去甚遠,故在《七版方案》《針聯意見》《成中醫方案》中均采用拼音方式分別將其譯為“qi”“yin”。中醫認為邪氣是致病因素,而正氣是指人體抗邪能力,正氣充足,則可抵御外邪?!靶皻狻鳖愃朴谖麽t致病原,而正氣類似于人體免疫能力,是維持人體機能的重要物質,故《成中醫方案》[10]將致病的“邪氣”翻譯為“pathogenic qi”,與“正氣(vital qi)”相對,由此反映出中醫術語的內涵[16]。這些例子都說明翻譯中醫防疫方案既需要對中醫基礎知識的理解,又必須熟知翻譯規則[17]。中醫英語術語的正確使用,可傳遞中醫基本名詞術語內涵,推進中醫藥國際化傳播。

2.2 傳達中醫醫理及文化特征

中醫英語不僅傳達中醫術語含義,也可傳遞中醫醫理及中國文化內涵。如“肺脾氣虛”表示肺脾之氣不足,《七版方案》[8]將其譯為“lung-spleen qi deficiency”,《針聯意見》[9]譯為“deficiency of the qi of lung and spleen”,雖兩種翻譯句式不同,但都可表達肺脾之氣不足的含義;《成中醫方案》[10]還提到了“培土生金”,借五行相生理論,以補脾益氣方藥補益肺氣,直譯為“reinforce the earth to generate metal”,可引導海外讀者從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入手,領略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元素。

《神農本草經》曰:“香者,氣之正。正氣盛則除邪辟穢也?!狈枷闼幬镒怨啪陀斜俪x濁疫癘之氣之用?!冻芍嗅t方案》[10]將“芳香辟穢解毒”翻譯為“dispelling filth by aroma and detoxification”?!胺x”指骯臟的東西,故譯為“filth”;中醫理論認為,氣味可以無孔不入,香氣通過口、鼻、皮毛等孔竅進入體內,疏通腠理,暢達氣血,調和臟腑,祛病強身,故“芳香”可意為氣味芳香的藥物,譯為“aroma”;中醫的“毒”不等同于病毒,此處的“解毒”并非直接治愈病毒感染,而是著眼于人體整體狀態,扶正以抵御濕毒侵襲,是對整體狀態的“解毒”,故翻譯為“detoxification”。中醫醫理具有專業性,若僅按照中文表面意思而不結合中醫理論,中醫傳播極易出現誤解。如將“毒”直接翻譯為病毒,不僅不利于中醫傳播,更誤導普通民眾的認知[18]??梢?,只有通過準確的中醫英語翻譯,才能正確地向世界傳達中醫認識,傳播中國醫學文化內涵。

2.3 宣介中醫養生及預防觀念

《成中醫方案》[10]中,專家們還引用中醫經典著作原文對預防保健方法進行解釋,因“一人病氣,足充一室(one persons illness is enough to infect an entire room)”,故《黃帝內經》云需“避其邪氣(preventing pathogenic qi)”,“pathogenic”和“illness”二詞反映了邪氣可致病,且因一人患病,可傳染全家,故必須做好室內空氣消毒。在解決方法中建議居家護理時采用室內熏蒸、佩戴香囊等方式進行空氣消毒,預防疫病;為了傳達舒心氣、暢心神、怡心情的養生觀念,民眾需要保持冷靜,故將“精神內守”譯為“keeping calm”?!饵S帝內經》指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譯為“as long as the vital qi exists, the pathogenic factors will not invade”[19],故《成中醫方案》[10]運用中醫英語翻譯合理飲食、調暢情志(regulate emotions)、合理運動等養生方法,強調“保護正氣”,對中醫養生及預防疾病的觀念進行宣介。

2.4 推廣中醫特色療法

針灸作為中醫學重要組成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中醫外治方法。以《針聯意見》[9]中的恢復期為例,分3種情況:肺脾氣虛(deficiency of the qi of lung and spleen),氣陰兩虛(deficiency of qi and yin),肺脾不足、痰瘀阻絡(deficiency of lung and spleen, stasis of phlegm blocking the meridians)。通過中醫英語翻譯,根據患者不同證型提供不同的針灸干預方法,為針灸在世界范圍內對COVID-19進行干預搭建橋梁。

除此之外,《成中醫方案》[10]制定“穴位按壓(acupressure)”與“灸法(moxibustion)”兩套操作方案,并提供了詳細的操作方法。以穴位按壓中對中府的介紹為例:中府位于胸部,橫平第一肋間隙,鎖骨下窩外側,前正中線旁開6寸,譯為“Zhong Fu (LU1) is located on the upper lateral chest, 6 cun lateral to the anterior midline and at the same level with the first intercostal space”。值得注意的是,“寸”字不翻譯為“inch”而直接為“cun”,是因針灸的“寸”與“英寸”意義不同,中醫之“寸”為同身寸,具體長度根據不同個體而變化,具有濃郁的文化特色,因此音譯是合適的表達。正確的中醫英語表達,需要中醫基礎知識的支撐,兩者有效結合才能有效傳播中醫治療方法[20]。

3 “后疫情時代”中醫英語翻譯在中醫藥國際化中的啟示

在COVID-19蔓延至全球的危機中,中醫英語作為傳播中醫的橋梁,成為廣大中醫院校及中醫醫師傳道、授業、解惑不可忽視的語言工具,“后疫情時代”中醫英語翻譯對中醫國際化發展具有如下啟示:

3.1 規范中醫核心概念的表達

中醫英語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涉及除中醫藥體系以外的語言學、翻譯學、醫史文獻及跨文化傳播等內容,一些極具意象化、抽象化的中藥材、藥方、藥理更是存在著術語不統一的問題[21]。為規范中醫核心概念表達,建議采用《中醫基本名詞術語中英對照國際標準》[13]。該標準由世界中聯組織68個國家和地區的200余位專家共同參與制定,包括中醫理論、診斷、治療、中藥、方劑、針灸、臨床各科等詞條6526個。其中中藥、方劑、針灸穴名等三類1500多個詞條采用拼音、英文、代碼、拉丁名等四種翻譯標準。該標準突出中醫特色原則,力求英譯詞義盡量與其學術內涵相對應,同時提出了中醫疾病名稱的“雙譯法”,在直譯中醫病名同時標明對應的英文西醫病名[22]。采用統一的中醫基本名詞術語中英對照國際標準,對規范中醫核心概念的表達起著導航作用。

3.2 加強中西方中醫傳播媒體的溝通互動

中醫特色理念與優勢療法在國外媒體報道中常被本土化。比如,中醫治療原則“調和陰陽”在國內眾多教材中都譯為“regulating yin and yang”,外媒對此則出現了本土適應性的翻譯,如“bring the body back to a state of balance (homeostasis)”。疫情期間,我們看到通過新媒體報道的專業機構組織專家抗擊疫情、全球馳援的活動,比如WeDoctor GDPC(The WeDoctor Global Consultation and Prevention Center)在微信上被廣泛推廣,這是全國規模較大的互聯網醫院集團“微醫互聯網總醫院”聯合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共同發起的抗擊COVID-19疫情在線公益服務平臺媒體[23]。該平臺面向全球,對海外人士提供咨詢和互動,促進了中西方文化互動,也起到了推介中醫藥的作用。媒體是傳播信息的媒介,通過語言與文化的交流碰撞,加深國外對中醫文化內涵的理解,并使用他國人民習慣的語言方式將中醫文化更為廣泛地進行傳播。

3.3 培養適應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中醫藥國際化推進離不開中醫藥國際化人才,需要醫學英語人才的培養[24]。既懂中醫藥專業知識,又通曉外語和國際行為規則的中醫藥國際化人才的缺乏是制約中醫藥國際化的瓶頸之一,應通過國內培養和國外引進的方式建設中醫藥國際化人才隊伍。國內培養方式包括在中醫藥高等院校設立中醫外語專業,開設中醫英語課程,明確教學定位及教學目的,注重學生交流和翻譯能力的培養,或在中醫專業中加大中醫英語、醫學英語、跨文化交流的課程占比,培養懂中醫、通人文、精外語的人才;也可派出有一定外語基礎的中醫藥專業人員到國外進修學習,鼓勵中醫藥專業人員參加國際交流,針對性地舉辦中醫藥國際化人才培訓班等。

4 小結

中醫英語作為傳播媒介與橋梁,既可表達中醫基本名詞術語內涵、傳達中醫醫理及文化特征,又可宣介中醫治療養生方法,在抗擊COVID-19疫情全球化趨勢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促進中西醫結合作出了重大貢獻。目前全球正處于“后疫情時代”,需要更好地規范中醫核心概念的表達,制定較為統一的中醫英語翻譯標準,培養既精通中醫又熟練掌握中醫英語翻譯的適應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加強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互動,更有效地將中醫英語與中醫藥國際化相結合。

參考文獻

[1]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從特征上可稱為大流行[EB/OL].(2020-03-12)[2020-09-11].http:// news.cnr.cn/gjxw/gnews/20200312/t20200312_525012860.shtml.

[2] 騰訊新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實時追蹤[EB/OL].[2021-07-14]. https://news.qq.com/zt2020/page/feiyan.htm#/global.

[3] 楊愷,馮全生,吳文軍,等.論濕疫的源流及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療的啟示[J].中醫雜志,2020,61(17):1478-1480,1492.

[4] LUO Y, WANG C Z, HESSE-FONG J, et 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acute and critical medical conditions[J]. Am J Chin Med, 2019,47(6):1223-1235.

[5] YANG Y, CHENG H, YAN H, et al. A cell-based high-throughput protocol to screen entry inhibitors of highly pathogenic virus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J]. J Med Virol, 2017,89(5):908-916.

[6] ZHANG M M, LIU X M, HE L.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SARS: a review of clinical evidence[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4, 10(23):3500-3505.

[7] 孫達.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注入中醫藥力量[EB/OL].(2020-07-21) [2020-09-09].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07/21/ nw.D110000renmrb_20200721_2-18.htm.

[8]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醫方案部分(中英對照)[EB/OL].(2020-03-20)[2020-09-11].http://ghs. satcm.gov.cn/gongzuodongtai/2020-03-20/14089.html.

[9] 世界針聯.(CN/EN/ES/FR)中英西法文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針灸干預的指導意見(第二版)》[EB/OL].(2020-03-14)[2020-09-11]. https://mp.weixin.qq.com/s/de7LvnobQRhQzSIRjl1nnw.

[10] 成中僑.中英文中醫防疫經驗分享全球[EB/OL].(2020-03-10) [2020-09-11].https://mp.weixin.qq.com/s/dv1GcYeLX9AVYFOGi_dvaA.

[1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5.

[1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 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M].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estern Pacific Region, 2007.

[13] 李振吉.中醫基本名詞術語中英對照國際標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14] 楊明山.精編常用中醫英語字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224-225.

[15] 李照國,朱忠寶.中醫英語翻譯技巧訓練[M].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2:2-3.

[16] 李照國.中醫英語翻譯技巧[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

[17] 卞青妮,徐海女,蔣辰雪,等.中醫藥商標品牌名英譯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40(7):876-880.

[18] 鄒德芳.中醫藥英語術語名詞化翻譯策略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 2018,14(4):200-201.

[19] 劉瓅瑩,陳嘉彧,陳驥.《黃帝內經》中隱喻的語言特征及英譯策略[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8,24(8):1143-1145,1155.

[20] 楊洋.基于中醫術語規范化的中醫英語教學探討[J].陜西教育(高教),2019(12):11,21.

[21] 司高麗.“一帶一路”背景下中醫藥翻譯的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醫研究,2019,32(6):42-46.

[22] 中新社.《中醫基本名詞術語中英對照國際標準》出版[EB/OL]. (2007-12-29)[2020-09-17].http://www.china.com.cn/health/txt/ 2007-12/29/content_9451659.htm.

[23] 張志慧,王勇.論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及在應對重大公共危機事件中的作用——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為例[J].新聞傳播,2020(20): 18-20.

[24] 吳青,李曉莉,林建平,等.加強中醫藥院校醫學英語學科建設的思考[J].中醫教育,2011,30(6):53-56.

(收稿日期:2021-02-28)

(修回日期:2021-04-28;編輯:魏民)

猜你喜歡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后疫情時代
后疫情時代高職學子服務于精準扶貧的方式研究
“后疫情時代”會計教學模式及教學平臺融合研究
“后疫情時代”的管理新焦點:辦公環境
掌控“后疫情時代”的五大商業趨勢
進擊“后疫情時代”
危機之下更顯生物安全建設之重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普外科限期手術患者處理方式的探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點及應用價值
疑似及確診新冠肺炎的臨床及胸部CT影像特點
曲靖地區1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西醫結合診治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