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醫學求益社課卷研究

2021-12-16 09:44饒媛
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 2021年6期
關鍵詞:中醫社團

饒媛

摘要:廣州醫學求益社是清末廣東地區的第一個中醫社團,社團活動以“聯課”即撰寫課卷的方式進行學術交流。其結社形式新穎,不拘于地,參與者踴躍,有助于提高社團同人學術水平,培養中醫人才。該社課卷內容豐富,以研讀經典為主,既有理論研究,也有臨床探討,且特別關注時疫。面對西醫學的沖擊,廣州醫學求益社同人采取開放包容的態度,積極了解西醫學知識,探索中西匯通,這種積極開明的態度在課卷中也得以體現。廣州醫學求益社結團集社的學術交流形式打破了傳統中醫師帶徒私門授受的局限,為廣東培養了一批中醫人才,也為民國時期廣州近代中醫學校的創辦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廣州醫學求益社;社團;中醫;課卷

中圖分類號:R-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707(2021)06-0039-04

Abstract: Guangzhou Medical Qiuyi Association was the first TCM association in Guangdo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club activities conducted academic exchanges in the form of “co-curricular”, that was, writing course papers. This form of association was novel, informal and popular, which improved academic level and trained a group of talents of TCM. The course papers of the association is rich in content, focusing on studying classics, includ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discussion, and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epidemics. Facing the impact of Western medicine, Guangzhou Medical Qiuyi Association adopted an open and inclusive attitude, actively understood Western medicine knowledge, and explored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is positive and enlightened attitude was also reflected in the course papers. The form of academic exchange of the association broke the limitations of TCM practitioners with private teaching and received apprenticeships, cultivated a group of TCM talents in Guangdong,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TCM schools in Guangzhou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Key words: Guangzhou Medical Qiuyi Association; association; TCM; course papers

清朝末年,西學東漸不僅帶來了西方的科技文化,也將社團這種組織形式傳入了中國。百日維新期間,維新派于各地積極組織維新團體,宣傳維新思想,各地也興起了創辦社團及學會的熱潮。1903年,“上海醫學會”于上海成立,成為我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中醫團體[1]。廣州醫學求益社是清末廣東地區第一個中醫社團,對于近代廣東中醫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廣州醫學求益社概述

1906年6月,由廣州南海羅熙如、黎棣初發起的廣東地區第一個社團組織在南??h橫江墟成立。該社秉承“醫學有求益之邃功,而無速成之希望”宗旨[2]序1,故命名為“醫學求益社”。社址初設于廣州仙湖街羅熙如醫館,1909年租得西關十二甫大屋為總社所,后又遷往西關寶華正中約閘口。

醫學求益社志存高遠,成立之初即發布系列章程,對社團成員、使命、活動、運轉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社團發展迅速,短時期內就從成立之初的30余人發展到450人,并且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肯定。1909年,醫學求益社的名稱由廣東提學使定名為“廣州醫學求益社”;2月,廣州醫學求益社正式行開幕禮,時粵省督憲張人俊特派員祝賀并致詞,“將來朝廷興辦學堂,該社正符部定設辦??茖W堂之旨,諸紳倡辦醫學研究,為百粵先聲”[2]6。

2 廣州醫學求益社課卷學術特點

由于廣州醫學求益社同人分散于各地,社團活動以“聯課”為主,即采用撰寫論文的方式進行學術交流。從1906年6月成立至1912年更名為廣州醫學衛生社為止,廣州醫學求益社共進行了71次聯課。題目每月初一發出,每次三題,第一、二題以《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五書內容為限,第三題不拘古書,時癥及西醫均可。三題任選其一,也可以全做。每月十五日交卷,由上月評選為首者負責改閱,于二十五日定出論文名次,前五名刊發為課卷,由省內各路29個代理處廣為發行,每年刻課本一帙,三年出選本一帙。

民國二年(1912年),《廣州醫學求益社課卷》由省城十七甫懷遠驛關東雅石印局刊印發行,共一套7冊,完整記錄了醫學求益社71次聯課的課卷。課卷內容“或根據《內經》,或表章仲景,或學通今古,或法采中西,或援引先哲之名言,或推論近時之證治”[2]序19,既有補正舊說而力辨其訛,也有述其心得而各有專長。

2.1 研讀經典,內容豐富

廣州醫學求益社以“振興世界醫學并保存中醫國粹”[2]規則2為己任,傳承中醫經典是社團重要使命。故課卷以研讀中醫經典著作為基礎,每課題目必不離中醫四大經典,從不同角度、多個側面對中醫經典著作進行品讀和詮釋?;驗樵尼屃x,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解”,“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六腑不和則留結為癰解”;或為闡述發揮,如“太陽為表,陽明為里,少陽為半表半里,則傳經自應由太陽入少陽,何以由太陽入陽明,不由少陽入陽明也,請詳解其義”;或為爭議釋疑,如“傷寒論桂枝二越婢一湯,湯與證似不符,后賢各持一說,究以何說為最,抑諸君另有卓見,請切言之”;或為經方解讀,如“金匱厚樸三物湯、厚樸大黃湯、小承氣湯三方藥品同,命名異,藥之輕重亦異,而癥治更異,其故何也,請詳論之”。

廣州醫學求益社同人通過研讀經典,闡述見解,交流經驗,從而提高學術水平。如“問仲景麻黃桂枝二湯為傷寒之冠,何以有謂南人用之多不中病,何者宜用,何者宜改用,其改酌之方當如何?”一課中,羅熙如從南北兩地的地域、體質差別論述麻黃桂枝二湯的用藥差異,“南北地氣迥異,而人身腠理之厚薄,水火之偏勝,各有不同……緣北人地近寒帶,皮膚堅實,茍染傷寒,非麻黃不能發汗。南人地近熱帶,皮膚疏泄,茍用蘇葉薄荷羌蔥等藥,鮮有不得汗者。若亂用麻黃湯,多有汗出淋漓,馴致亡陽者”[2]26。然而在南方,麻桂二方并不是全不能用,“如其為粗工農人及勞力體實者,皮膚致密,非麻黃不汗……如其人平素陽虛火少,非桂枝不能溫經而逐邪”[2]27,則可放膽用之。羅氏新擬代麻黃湯(浮萍、蘇葉、杏仁、大棗、生姜、生蔥)治療傷寒無汗者,方中以浮萍清涼發汗,比之麻黃辛溫發汗,于南人尤宜,蘇葉辛溫兼入血分,可代桂枝,而不如桂枝之燥熱;新擬代桂枝湯(紫蘇梗、川芎、制香附、西秦艽、梔子皮、生姜、大棗)治療傷寒有汗者,以蘇梗、川芎、香附三藥通絡散風,溫通血分以代桂枝,秦艽和血泄脾熱,與梔子皮共代白芍。

羅氏新擬兩方自言承仲景存津液之要旨,用藥皆避免辛燥發汗,但實則已融入溫病學的內容。這充分反映了當時廣東醫家不拘泥于經方,而是充分認識到地域的差異性,著重于經典與地域相結合,既有對經典的繼承,也有自己的創新發揮,這也正是社團“求益”之目的。

2.2 臨床證治,關注時疫

清代末年社會動蕩,再加上氣候環境、自然災害等因素,嶺南地區成為霍亂、鼠疫等傳染病的重要傳入地、流行地和播散地[3]。尤其是1894年,在廣州和香港相繼暴發鼠疫大流行,不僅病死率高,而且綿延多年。

廣州醫學求益社同人面對時疫,積極尋求治療方法。李耀常在“《金匱》陰毒陽毒與近日言毒疫異同若何,二方可用不可用及可否加減改用說”一文中提及毒疫(即傳染?。?,“傳染劇烈,醫不及醫。近十余年間多起于春夏之交,且以廣東地近溫熱兩帶之間,為尤甚”[2]35,認識到地域的氣候環境對傳染病發生的影響。李氏認為毒疫與《金匱》陰毒陽毒病源似同而實異,而核癥(即鼠疫)的發病是由于“肝木助火,熱結而成”[2]35,肝熱傳于脾,脾土為木所克,為火所焦,“遂至胃中干燥亡津液”[2]36,若肝移熱于心則死。治療上當從甘涼咸寒之味,可用白虎承氣、羚羊角散、犀角地黃,但治療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惟引經藥必以平肝活血為主”[2]36。李氏還提及西醫學以藥液殺菌之化學作用,如石炭酸、硫酸、鹽酸等藥,實與《內經》以酸泄肝之旨適相符合。

李子高在“近時疫證其致病原理及施治善法仰諸君各具卓見,請詳說之”一文中述及時疫在廣東的發生狀況,“粵東自甲午迄今,不絕如縷”[4],認識到嶺南氣候異常對瘟疫發生與流行的影響,“粵東自近年時氣反常,壬辰大雪而后,水凝地裂者絕少,而鑠石流金者,年復一年。是天時一若有春夏,而無秋冬者矣”[4],“秋冬應涼寒而反溫熱,是收藏不固,生長能不失常。況粵東地處溫帶,氣候常暖,溫熱之病所在多有。今以秋冬之溫熱,收藏不固,至春夏生長之時,益當溫熱,是以溫熱交溫熱,積而成毒。人在氣交之中,感其毒者,遂為疫病”[4]。并提及瘟疫的傳播,“城廂市鎮者較盛,窮鄉僻壤者次之,以其能疏散溫熱之氣,不若城廂市鎮者醞釀之深也。又傳疫之人,勞苦強壯者較多,安逸虛弱者次之。以其能戒備溫熱之氣,不若勞苦強壯者徵逐之甚也”[4],在治療上以解瘀毒、息風火為法,方藥以王清任解毒活血湯加減。

此外,廣州醫學求益社同人還就臨床多發病、常見病的證治進行交流探討,如咳嗽癥辨、癃閉證辨、鼓脹水腫辨、痙病論等。

2.3 與時俱進,中西匯通

隨著西學東漸,傳統中醫學不斷西醫學的挑戰和沖擊。廣州作為西醫傳入最早的門戶,所受到的沖擊也是最早的,廣州醫學求益社同人并不囿于成見排斥西醫,而是采取開放包容的態度,積極了解西醫學知識,分析中西醫各自的特點和優勢,“中西經驗各方誠以為各有專長,不可偏廢,醫學分科古略而今詳,中疏而西密,論形質則以解剖為實,論氣化則以靈素為精”[2]留稿序。提出中醫學可以積極吸納西醫學知識,以融貫中西,“先以中醫學說為根,柢其前人,或有舛誤者,則時時參用西說,以互證而旁通”,“此為中醫社會教育之先聲,即為融貫中西之基礎”[2]留稿序,若能“博通今古,融貫中西”,則“醫界前途日新盛德”可拭目以待。

這種先進、開放的學術態度在當時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事實上,社團成員雖以青年中醫為主,但也吸納曾出洋留學甚至取得醫學博士學位的西醫,以及當時廣東公醫學堂的肄業生,可以說是開國內中、西醫同時參加一個醫學團體、共同研討中醫學術的先河[5]。

這種積極開明的態度在課卷中也得以體現。課卷從生理、病理、治療等不同方面探討了中西醫學的異同及優劣。有從生理方面比較中西醫的異同,如“中醫論脈與西醫論脈異同說”,“靈蘭秘典論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而泰西醫論則謂知覺運動出于腦,似與心腎無涉,中西所論孰優,請詳其說”;有從病理方面比較中西醫的異同,如“《內經》膽移熱于腦則辛頞鼻淵,西醫謂為腦氣筋發炎,名異證同,試詳其病之原理及其治法分別言之”,“西醫謂瘧疾有動物如蟲類寄于血液中,惟中醫獨不言及,盍詳究其原理”;有從治療方法比較中西醫的異同,如“《內經》以生鐵洛治陽厥,西醫以鐵酒、鐵丸、鐵水、鐵散補血,其收效異同,請詳說之”,“婦人新產所服藥物粵人有用生姜黑醋,西人有用丫葛流膏功效異同說”。

2.4 名家撰稿,學術水準高

廣州醫學求益社結社形式新穎,不拘于地,廣受歡迎,故聯課參與者踴躍,且不乏當時的知名醫家。每期聯課取前列百名刊登報紙并張榜,而前五名才予以刊刻課卷,故課卷保持了較高的學術水準。獲刊較多的作者有羅熙如、羅擎碩、麥冠蘋、陳惠言、陳汝器、羅智初、黎棣初、楊鶴章、莫伯超、黃文江、李耀常、梁樂之、任韻儒、黃伯卓,多為當地名醫。

如羅熙如為本社創辦者,廣州府考取中醫第二名,歷任廣州崇正善堂、澳門鏡湖醫院醫師,著有《兒科釋要》《傷寒科輯注》《中國藥物學教科學書》等。黎棣初為本社創辦者,候選布政司理,南海名老中醫黎少彭之子。任韻儒為廣東南海人,曾任佛山育嬰堂贈醫主席、佛山戒煙分會贈醫主席、任氏家族學堂校長等。梁樂之,庠生出身,為佛山儒醫世家,醫館設于佛山西便巷梁安善堂。羅擎碩,廣東南海橫江鄉人,醫館設于南海平地堡橫江墟,據載其醫術精湛,活人無數。

3 小結

廣州醫學求益社通過聯課形式,就中醫經典與臨證進行學術交流,社員互相批閱課卷,定期刊發課卷并發行省城各處,提高了學術水平,擴大了影響力。這種結團集社的學術交流形式打破了傳統中醫師帶徒私門授受的局限,為廣東培養了一批中醫人才,如陳惠言、陳汝器、梁湘巖、古紹堯、盧若愚等,他們后來在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擔任教師,成為嶺南中醫藥名家??梢哉f,廣州醫學求益社的創立為民國時期廣州近代中醫學校的創辦奠定了基礎。

1912年,廣州醫學求益社改組為“廣州醫學衛生社”[5],其后衍生出“廣東中醫教員養成所”[6],并于1924年改稱“廣東光漢中醫專門學?!盵7]。廣州醫學求益社對廣東中醫教育史及至對近代廣東中醫事業發展影響深遠,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譚春雨,李潔.近代上海中醫社團的產生根源及其特點[J].中醫教育, 2009,28(4):22-24.

[2] 廣州醫學求益社課卷:第一冊[M].廣州:廣州十七甫懷遠驛關東雅石印局,1912.

[3] 賴文,李永宸.嶺南瘟疫史[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515.

[4] 廣州醫學求益社課卷:第四冊[M].廣州:廣州十七甫懷遠驛關東雅石印局,1912:58-59.

[5] 廣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廣州市志(卷十五)[M].廣州:廣州出版社, 1997:535-536.

[6] 沈英森.嶺南中醫[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48.

[7] 劉小斌.廣東中醫育英才[M].廣州:廣東省衛生廳,1988:71.

(收稿日期:2021-05-14)

(修回日期:2021-06-02;編輯:魏民)

猜你喜歡
中醫社團
繽紛社團,綻放精彩
糖尿病患者的中醫飲食護理相關問題分析
中醫英譯的誤譯現象探析
社區中醫干預初產婦產后焦慮及抑郁的效果
關于中西醫結合治療乳腺增生病38例臨床觀察
留學同學會之超級社團
社團少年
文學社團簡介
我“家”社團初長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