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四史”學習的重要意義

2021-12-27 01:04郭亞雄
理論經緯 2021年0期
關鍵詞:四史歷史

郭亞雄

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同新時代我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豐富實踐聯系起來,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苦功夫?!雹诹暯?《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 0 2 0年1月9日。學習“四史”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形勢下繼續發揚重視學習、“不忘初心”的具體體現,是提升黨員思想認識與理論水平的重要舉措,是將歷史經驗與未來戰略相結合的重要政治任務。對于高校文科教師而言,深入學習“四史”對于做好教學與科研工作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深入學習“四史”是厘清歷史脈絡,研判當下國情,設定未來發展目標的根本基礎。就個體的直接經驗而言,我們面對的是一個非歷史化的既定世界;就人類社會發展的連續性而言,“生產的條件同時也就是再生產的條件?!雹佟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3頁。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周圍的感性世界決不是某種開天辟地以來就直接存在的、始終如一的東西,而是工業和社會狀況的產物,是歷史的產物,是世世代代活動的結果,其中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奠定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前一代的工業和交往,并隨著需要的改變而改變他們的社會制度?!雹凇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8頁。歷史與現實的復雜關系催生出兩種思潮:一是過于強調歷史經驗的決定意義,否定現實的能動創造以及發展的“突變”特征,亦即,讓“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魘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1頁。二是否定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否定社會發展的過程性與連續性,認為現實具備“自所從來”的必然合理性。第一種觀念以前現代思維模式為典型代表。例如,中國古代哲學雖在各個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的思想傾向,但從問題框架、概念命題以及著述形式等角度看,④古代學者的思想往往以注疏經典的方式呈現。在編纂體例上,漢初的經傳各自成編,不相混合。此種體例保證了“經”的獨立性;嗣后,經與傳雖然混編,但經文的字號總大于注文,顯示出經高于傳的權威性。在注疏體例上,學者強調“注不駁經,疏不駮注;不取異義,專宗一家”(清)皮錫瑞:《經學歷史》,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201頁)的詮釋原則,將維護前人之說作為研究的前提。其對先賢思想的推崇與維護顯而易見?!敖?,元一以統始”①劉歆:《三統歷》,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漢文》,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350頁。在鉗制思想發展,穩定意識形態等方面始終發揮效力。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革命實踐片面強調蘇聯經驗,將馬列著作中的某些局部、具體論述抽象化,犯了“教條主義”與“本本主義”的錯誤,致使革命事業遭受重大損失。第二種思潮以二十世紀前半期,西方學術主流話語“結構主義”為代表。②有關結構主義的定義頗多分歧,其流派也各有特色。本文所討論的“結構主義”系指上世紀初,以索緒爾語言學思想為基本指導原則的人文與社會科學學派,包括結構人類學、社會學、敘事學等。結構主義割裂共時與歷時的同一關系,在解釋社會形態、概念范疇的生成時賦予共時態優先性,其結果往往是以“功能”取代“歷史”,其理論亦成為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想淵源之一。值得特別指出的是,上述觀念在各類“歷史研究”著述中亦有所體現。研究者在探索歷史現象成因時不得不站在后設的立場上,從結果倒推其起因。如同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對人類生活形式的思索,從而對這些形式的科學分析,總是采取同實際發展相反的道路。這種思索是從事后開始的,就是說,是從發展過程的完成的結果開始的?!雹邸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3頁。但是,此種“反思”往往忽略了歷史發展的諸多因素與突變特征,將歷史簡化為某幾個主導因素的演進歷程,掩蓋了發展的多重面向,其結果將使“教條”阻撓鮮活歷史經驗的“當下化”。要避免上述幾種錯誤的思想傾向就必須切實地學好歷史,把既往經驗與當下現實結合起來,根據具體的歷史情境體驗歷史,總結歷史。透過歷史思考我們當下的處境,籌劃未來的發展方向。

深入學習“四史”是批判錯誤思潮,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的必要準備。在眾聲喧嘩的信息時代,作為教育工作者,在樹立自身正氣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便顯得尤為重要。近期,某些高校教師散布的不正當言論引起了較大爭議,這些現象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警覺與深刻反思。歸根結底,不當言論的產生是錯誤歷史觀造成的。作為認知與理解的一般規律,人類在審視自身,反思歷史時總是帶有各色的“視角”(viewpoint)。18世紀德國哲學家拉登尼烏斯(Johann Martin Chladenius 1710 1759)指出:“不同的人以同種視角觀察事物,則必然獲得相同的概念,而以相異視角觀察事物,則必然持存不同的觀念?!雹賂he Her meneutics Reader[M],ed.and trans.Kurt Mueller-Voll mer,New York:The Continuu m Publishing Company,1985,pp.66 67.當代哲學家伽達默爾針對“前見”(preview)的研究則表明,啟蒙主義將“前見”一概視為“偏見”是偏頗的,在詮釋活動中徹底清除“前見”是不可能的。強調“不帶任何觀念”地審視歷史本身即是否定歷史的行為。質言之,問題不再是如何“消除”前見,而轉變成如何恰切地把握“前見”。對于共產黨員來說,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看待歷史是必然的選擇。例如,在評價歷史事件與人物時,不僅要考慮到當時的時代背景、社會形勢,也要考慮到事件與人物的主觀動機與客觀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評價毛澤東同志時曾指出,評價歷史人物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做到“六個不能”,即: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于個人,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于個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業績來。②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93頁。上述思想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從哲學和歷史的高度進行闡述,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是在今天的認識基礎上闡述中國共產黨自己的歷史觀。作為中國共產黨員,我們應該在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的前提下,努力踐履新時期黨的歷史觀,思考與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尤其是在當下眾聲鼓噪、學統四起的信息爆炸時代,堅守與闡發黨的歷史觀,自覺做好新形勢下的思想宣傳工作,批判錯誤的思想意識,是高校教師的重要職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陣地,我們不去占領,人家就會去占領。高校教師應當與學生一起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文件,深刻體驗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程,總結我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在“疑義相與析”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深入學習“四史”,是推動高校思政教育創新,掌握學習研究的主動權、話語權的必要保證。無須諱言,中國學術的現代轉型是參照歐美與蘇聯的學科與研究模式進行的。此種參照對中國學術無疑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彌補了中國與世界的學術差距。但是,異域文化在思維模式與制度建設方面畢竟與中國存在顯著差異,如若“言必稱希臘”勢必會造成理論主導權、話語權的喪失,不僅不利于“用中國話語講好中國故事”,而且會遮蔽中國學術研究自身的特色與可能的創新點。中國共產黨在斗爭與建設的歷史進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些理論與其相應的歷史時期緊密相聯,是中國共產黨從歷史經驗中總結的理論精華。從歷史中體驗這些理論的創生歷程,以理論指導當下的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與創造新的理論是中國共產黨人一貫遵循的原則。①《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3頁。上述理論不僅是中國的原創理論,曾成功地指導了中國的革命實踐,而且日益顯示出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第一,中國共產黨的斗爭與建設史、理論史對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自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以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潮。在充分總結本國與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之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豐富了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成功經驗對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發和借鑒作用。第二,對于欠發達國家根據自己的國情發展經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不少發展中國家唯西方馬首是瞻,認為必須復制西方的發展與制度模式才能走向繁榮,但西方模式與本國國情的矛盾致使相當多的欠發達國家建設至今仍然舉步維艱。比較而言,不發達國家與中國有著相似的歷史,面臨著類似的發展困境,中國模式的成功對其他不發達國家有著更好的借鑒意義,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努力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對其更具示范意義。第三,對于資本主義國家也有相當的借鑒意義。不可逆轉的全球化趨勢致使不同體制與意識形態的國家由對抗走向聯合。中國以開放的姿態借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管理策略,并根據自己的國情加以改造,形成了一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與理論體系。中國在新時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經證明,堅持自身優良傳統與不斷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能夠有效、快速地促進經濟發展與生產力水平提高,能夠更好地促進全球化的良性運轉,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今天,一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或多或少地陷入經濟停滯、低速增長、種族問題、民粹主義泛濫等困境,而中國共產黨的經濟發展理念與模式解決民族問題的方式正可以為其提供走出困境的道路。

簡言之,通過對“四史”的學習,黨員應該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深刻認識顯著優勢,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忠實信仰者,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定捍衛者,嚴格遵守自覺執行,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模范踐行者。作為高校教師,我們應該將“四史”以及由此引發的“四個自信”融入課程當中,使青少年學子在心悅誠服的基礎上堅定自己的政治信仰,真正將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發展結合在一起,為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奠定基礎。同時,在科研工作中,我們也應努力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力圖用中國的理論講好中國的故事,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通過學習“四史”,我們可以厘清歷史脈絡,準確地研判當下國情,設定未來發展目標,我們可以批判錯誤思潮,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和角色觀;我們可以推動高校思政教育創新,掌握學習研究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學好“四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勵精圖治、奮發圖強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猜你喜歡
四史歷史
提高少先隊員“四史教育”有效性 輔導員可以怎么做
“四史”教育——我們這樣組織少先隊活動
“誦讀學傳”是“四史”教育的好方法
高舉隊旗學“四史” 紅色基因我傳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課 團隊員學四史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5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