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對資本邏輯的批判超越及其現實意蘊

2022-01-15 08:36王萌荻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邏輯馬克思資本

王萌荻

(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市 200082)

一、資本邏輯的本質規定性

在社會生產體系中,“資本”作為增值價值的價值,馬克思論述道:“資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會的、屬于一定歷史社會形態的生產關系?!雹佟斑壿嫛北灰暈槭挛镒陨砻苓\動的內在規律,是事物存在所具有的本體性特征。資本邏輯是資本不斷追求自身增值運動的規律。資本邏輯的語境建立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上,由于宏觀上缺乏強有力的調控手段,資本盲目增殖的本性得以放大,毫不掩飾地把無限地占有剩余價值作為自身的目的。資本日益成為宰制現代生活的內在依據和規律。

1.資本邏輯的產生與運行

(1)商品——資本邏輯起點。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的過程中,商品生產成為現實生活的合理前提。商品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的財富”于最基本的構成要素,還在于商品的拜物教性質。這使勞動產品采取商品的形式成為主體,成為物質生產的直接目的,而工人只是生產商品的附庸,生產商品的目的也不是物質資料的使用價值,而是獲取商品中所含有的勞動價值,表現為對貨幣的追逐,隱藏著資本邏輯的開端。

(2)貨幣資本化——資本邏輯的表現。在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中,貨幣伴隨著剩余價值的產生轉化為了資本。貨幣資本化的高度還原了資本邏輯的內在機制,體現資本不斷追逐剩余價值的過程。無論是在海外的暴力殖民、搶奪資源,黑奴貿易,還是在國內的圈地、推行國債、設立保護關稅的措施,這些資本的原始積累的基本辦法,一方面將生產者驅離生產資料造成其無法依靠土地生存,達成“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解體”③的目的。另一方面,資本原始積累伴隨著大量勞動者告別土地,成為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工人。這是剩余價值產生的前提,貨幣真正轉化為能夠帶來價值增殖的資本,為貨幣的資本化創造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3)資本循環——資本邏輯的運動方式。資本邏輯的對剩余價值的追逐本性決定它絕不會希望資本增殖過程受到限制,資本家必然想方設法,擴大資本規模不斷地自我運動,產生剩余價值之后投入到進一步的生產流通,實現資本的職能形式的循環轉換以達到利益的最大化的效果和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工人們勞動的過程淪為價值增殖過程的工具,整個產業資本循環過程被納入資本自我增值的過程,這個動態過程資中本邏輯背后的貪婪性一覽無余。

2.資本邏輯的內涵中的擴張意志

(1)資本邏輯表現為雇傭關系下對勞動力商品的占有和支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資本家通過雇傭勞動制度合法地獲取勞動力商品的使用權與支配權,憑借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建立了與雇傭工人的看似平等實則不平等地位,勞動者成為了服從和服務于資本邏輯主導的生產體系中的一環。工人的勞動并沒有得到同等的工資回報,長期處于一種“等價交換”掩蓋下的被剝削狀態,當下的剝削不再為生產的功能服務,只是成為工具,這是資本邏輯宰制工人的重要表現。

(2)資本邏輯表現為全行業資產階級對剩余價值的占有和分配。生產資料私有制,在工資等價交換的掩蓋下確立了資本家對生產出的商品的所有權。憑借著生產資料所有權的占有,整個資產階級掌握著資本成為剝削工人的人格化力量,極其自然地侵占了勞動者的剩余價值,并通過產業利潤、商業利潤、利息、地租等不同的收入形式,全行業的資本家對工人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予以分配。

二、資本邏輯本質的三層維度

1.資本的增殖邏輯。從時間上看,資本的增殖邏輯生產的剩余價值隨著時間的發展會像滾雪球一般實現量的積累,在運動中實現量的積累。在時間維度上資本依照其本性是自行增殖的,工人通過勞動所創造的價值以不同形式尋求著保存和增殖增大,生產、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都包含著資本主義制度深刻的階級關系,也容納著資本主義的社會性質。這也正反映了資本增殖的兩大特征:一方面,資本增值邏輯是社會制度的反映,根源于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體現了社會性。另一方面是資本自行增殖的價值,反映出資本邏輯的另一個突出特征——動態性。

2.資本擴張邏輯。從空間上看,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和擴張就是資本邏輯作用的結果。國內市場的日漸飽和以及雇傭勞動成本的提升使資本不得不尋找更大的國際市場和更加廉價的勞動力。資本邏輯的理性化,以獲得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為終極目的,科技的力量不斷加快資本的工具更新,推動著資本以更快的方式實現全球范圍內的流動。資本在空間上的擴張性并不是溫和的,在世界上“企圖用暴力清除以自己的勞動為基礎的生產方式和占有方式”④,資本擴張就帶來了全球范圍內資本的奴役和轄制,以征服的姿態和手段,造成對其他主權國家正當利益的侵害。

3.資本的物化邏輯。勞動本應該是實現自身價值的自由自覺的活動,在大機器條件下勞動者的勞動只是機械性地謀生的手段,工人因被資本不斷榨取而陷入越發貧窮的境地中,工人成為替他人服務、受他人支配、處于他人強迫和壓制之下的生存狀態。資本是貪婪的,人本應該在勞動中以自由全面發展為宗旨,生產的目的也應該是滿足人們的日常需要的,但在資本邏輯下資本逐利成為本能、增殖本身成了目的。資本無情剝離、統攝了人的生存邏輯,人與人的關系異化,背離了追求自由解放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

三、資本邏輯的困境與超越

1.資本邏輯的困境

(1)資本主義社會周期性的經濟危機。資本無序性與市場缺乏強有力的調整手段之間的矛盾,不良競爭和生產盲目擴大與民眾的購買能力之間的失衡,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的發生與此密不可分。資本的本性在市場中展露無遺,而資本邏輯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導邏輯,生產領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資本邏輯的影響而產生無組織性的后果,所造成的周期性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難以擺脫的夢魘。

(2)全球性的資源和環境危機??茖W技術的發展褪去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光,效率迷戀、競爭加劇與資本邏輯相伴相生,而這必然強化對工人的經濟上和生理上的壓迫,還有加劇環境惡化的程度。環境惡化引發的生態危機下資源短缺會引起生產成本的上升和利潤的降低;而全球對生態問題的干預措施,又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經濟、社會的發展空間,資本與生態之間的矛盾無法在資本主義的框架內得到解決。

(3)人性的異化是資本邏輯對生活邏輯空間的擠壓。生活邏輯是自身生存和發展的應然邏輯,表達了人民對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現實生活中,資本邏輯使得人類的勞動成為了維持自己生存的方式。異化的社會存在的種種弊?。喝说倪壿嬅媾R自主性的喪失、人際關系變得疏離冷漠、個性的張揚受到壓抑、忽視個人價值,在實踐中達成實現自我的目標遙不可及。人的生活邏輯的實現變得遙不可及,這是資本邏輯統轄下的內在矛盾造成的人的自我實現困境。

2.資本邏輯的超越。

以現實性的立場分析資本邏輯統轄的社會弊病,以唯物史觀建構超越資本實踐理路,馬克思主義以切實可行的路徑來尋求人的解放之道。

(1)資本主義生產的真正限制在于資本本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內在矛盾蘊含著變革的力量,“資本擴張悖論”中資本的性質推動著生產力的發展又醞釀著無序擴張的后果和限制。社會化的生產與生產資料的私人壟斷之間發生對抗性矛盾,資本所造就的生產力在原有的資本關系框架中也已經到了無法繼續容納的地步,自我否定與超越的導線就隱藏在資本邏輯之中。掌握著工業先進技術的工人階級,是工業時代孕育而生的實踐者,是時代變革與推動創新的偉岸力量,是時刻為社會主義準備著推動社會前進的先進階級。資本的全球擴張為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準備著物質條件和社會條件,在世界范圍內醞釀著社會主義的因素。

(2)共產主義是超越資本邏輯、回歸理性的現實途徑。一方面,共產主義蘊含著實現每個人自由的價值追求,寄托著關于追求人的解放的倫理實踐。在馬克思看來,資本與勞動關系應該在實踐中實現統一,幸福感和自我實現是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應然情感和價值追求。另一方面,資本邏輯依托著資本主義制度,只有先進階級打碎資本主義的國家機器,變革資本邏輯的階級秩序,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建立公正合理的社會秩序和基礎。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的革命運動正是馬克思構建的以改造現實世界為目的的實踐方式,這種否定性的變革運動就是共產主義運動的特質。

四、中國道路超越資本邏輯的實踐維度

中國始終堅持以開闊的胸懷納鑒世界先進的文明成果,用辯證態度吸收世界現代化進程的先進經驗,開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對資本邏輯的再研究是中國當代現代性問題分析的重要視角,對于站穩中國立場、對抗各類衍生風險具有普遍價值,對于建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東西話語博弈中維護中國發展利益具有重要意義。以下將從4 個方面闡述中國現代化道路超越資本邏輯的實踐維度:

1.堅持思想定向,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旗幟。中國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端正思想生態,辯證地看待資本與社會主義制度的關系,厘清市場與社會主義制度的關系。馬克思對資本邏輯的批判重點在于資本社會屬性掩蓋的人與人剝削關系的深度透析,在于資本造成的社會弊病、人性異化的深刻批判,同時資本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高效手段。當前階段的國情我們需要更高的生產力水平來建設社會主義,還需將發展生產力作為當前的任務,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這就要求中國的現代化道路應該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旗幟,保持思想定力、理性地對待資本、建構制度駕馭資本,資本回歸理性,實現生產中人的邏輯的真正回歸。

2.完善組織領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一方面,經濟工作中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社會主義中國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關鍵。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的發展面臨著外部環境的風險和挑戰??茖W決策和創造性應對是化危為機的根本方法。在黨的領導下,以準確識變、科學應變的態度防范資本邏輯在經濟領域的可能性風險,是化危為機的關鍵一環。另一方面,超越資本邏輯,防范化解經濟風險離不開黨的領導。我們是在生產力狀態與西方發展相較不占優勢的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利用資本的同時也無法完全避免資本的本性所帶來的經濟矛盾和利益分歧。這就對如何從法律和制度上導控資本,如何進一步駕馭資本使其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黨在國家經濟治理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經濟領域把握節奏和力度,發揮穩增長和防風險的作用,以國家強有力的宏觀經濟治理構建高水平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亦是經濟保持長期穩定發展的關鍵。

3.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其目的是在社會主義制度的框架內以市場為手段,提供載體保留合理化區間,規范資本使其理性地運行。堅持發揮公有制的主導作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順利運行的有力保障。在生產中堅定不移地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前提下,以制度建設防范化解金融資本可能性風險,發揮黨委在經濟建設中管理經營國有企業、國有資本的力量,使資本的運行得以管控有力??傊?,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在于使資本處于應有的位置,在制度層面做好金融市場的評估工作,利用市場、鑒納資本、引導預期,不斷提高資本運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規范化、法治化程度。

4.堅持人民原則,確立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價值取向。黨和國家從資本服務人民、制度保障人民的高度,精準研判、妥善應對經濟領域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一方面,我國經濟體制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要求,堅持人民原則,制度上保障了以人民為本。這一經濟體制堅持市場經濟要求,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關照資本原則,明確了資本原則在合理區間內的運用性質和目的,平衡效率和公平之間的關系,使資本成為維護和實現人民利益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現代化進程中所秉承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回應和解決新時代人民現實訴求的有效民主。人民的幸福是黨和國家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社會主義中國人民當家作主,這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趨向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和實現手段,也為實現資本邏輯與人的生活邏輯之間的良性互動奠定了基礎。

資本邏輯的內在規定性是一種物的邏輯,在資本主義制度的框架內人類的生活被異化和宰制。而馬克思批判資本邏輯重在審視和批判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人類自由而全面的解放是貫穿其中的價值追求。中國的制度優勢使社會能夠理性地對待資本并有效地駕馭資本,尋找到的超越資本邏輯的實踐路徑也將隨著中國現代化的過程不斷擴展和完善。

注 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22.

于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8.

③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11.

④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77.

猜你喜歡
邏輯馬克思資本
刑事印證證明準確達成的邏輯反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邏輯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創新的邏輯
金茂資本 上地J SPACE
論馬克思的存在論
資本策局變
女人買買買的神邏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