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磨一劍,行走在“學本”的路上

2022-01-21 10:47曹俊張顯燕
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 2022年2期
關鍵詞:學本學本課堂導學

曹俊 張顯燕

“學本課堂”強調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成長、自主發展。構建“學本課堂”符合深度課改的需求,也給一線教師調整教與學的關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抓手。在教學中,如何踐行“學本課堂”理念,順利完成課堂轉型,從而激活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真正實現讓學于生,需要在實踐層面進行不斷的探索。近年來,不少地區和有識之士在研究基礎上形成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本期特呈現一組基于“學本”的“導學”實踐成果,供大家學習討論。

【摘? ?要】溫州市龍灣區以“學本課堂”理念為指引,針對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教得煩瑣、學生學得無味的癥狀,探索研究“學本”支架,嘗試建立“導學”體系,基于《小學語文導學指南》,化教為導,化教為學,以研促教,助力教師專業成長,提升學生學業品質。

【關鍵詞】學本課堂;導學;語文教學

2011年,溫州市龍灣區正式提出了“學本課堂”理念,引領區域課堂改革,實現從“課堂”到“學堂”、從“改課”到“課改”的跨越式轉變。此后,針對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教得煩瑣、學生學得無味的癥狀,開發《小學語文導學指南》,開展基于“學本”的“導學”實踐,不斷踐行“學本課堂”理念。

一、探索“學本”支架,化教為導

(一)五環節:理念先行

2011年,溫州市龍灣區提出了學本課堂“3+4”要求,在各學段、各學科實施?!?”指“3個有效落實”:一是落實以預學為重點的學本課堂教學起點;二是落實以基于學生獨學的合作學習為重點的課堂教學常態;三是落實以課堂檢測為重點的學本課堂教學反饋評價?!?”指“4個課堂程序”:以預學呈現與學情診斷為重點的課堂啟動;以小組建設與合作學習為重點的課堂學習;以思維引導與學法指導為重點的課堂指導;以學習反饋與評價為重點的課堂反饋。之后,根據學本課堂“3+4”要求,我們細化了學本課堂操作流程,設計了課堂教學“五環節”:自主預學、合作互學、課堂導學、練習評學和課后拓學?;究蚣苋鐖D1所示。

為了更好地落實“五環節”,我們提出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三‘十方針”——每節課,學生讀“十分鐘”,動筆寫“十分鐘”,教師的講控制在“十分鐘”以內,以此規范教學行為?!拔瀛h節”和“三‘十方針”為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但問題也逐漸凸顯:課堂流程模式化,缺少互學和導學的支架,教師憑經驗設計學習活動,學習質量良莠不齊。

(二)導學指南:實踐跟進

1.導航:學教合一

針對上述問題,從2015年開始,溫州市龍灣區教師發展中心組織學科骨干教師逐步開發《小學語文導學指南》(以下簡稱《導學指南》)。它不同于一般的教學設計,以課堂“導學”為中心,凸顯課堂學習活動的設計和練習單的設計,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參考與實施建議,化教為導?!秾W指南》包含“教材解讀、學習目標、核心任務、導學設計、板書設計和教后反思”六大欄目?!敖滩慕庾x”從單元編排意圖、教材特點和語文要素等方面簡明扼要地分析教材;“學習目標”則需從學習者的角度去確定;“核心任務”指向學生學習的關鍵問題與任務;“導學設計”是《導學指南》的重點,由明確的學習板塊和精練的學習活動組成,輔以課堂實施步驟;“板書設計”體現課時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難點;“教后反思”引導教師在教學實施后進行填寫。

2.導引:規范自主

《導學指南》中,前面五大欄目由骨干教師設計范例,引導教師參考使用,其中“導學設計”部分留白三分之一,由一線語文教師在實施教學時根據班級學情“二次備課”,體現設計的彈性(如圖2)。這樣“規范+自主”的板塊設計,既提供了備課的范例,又完善了課堂的學案,為學本課堂提供了學習支架。

使用《導學指南》后,教師在圈圈畫畫和批注修改中完成備課,既減輕了負擔,又提高了效率。區域研發《導學指南》六年,從剛開始的骨干教師先行到后來的全員參與評比、選拔優秀設計編輯成冊,帶動區所有小學語文教師實施課堂變革。

二、建立“導學”體系,化教為學

《導學指南》的開發以語文要素為核心,精準定位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提煉核心問題;聚焦核心問題,實施板塊教學;依托課后題和《語文作業本》,設計針對不同文體的學習支架和聯讀活動;順應不同學段學生的學習心理,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點,助力構建學本課堂。其“導學”體系如圖3。

(一)關注要素,層層導教

1.解讀要素,精準定位目標

雙線組元是統編教材的一大特點?!秾W指南》將單元語文要素作為“導學”的基石,厘清編者的意圖,研讀課后題和《語文作業本》,根據學生學習的生長點和需求來確定單元學習目標。如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為:“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眴卧钠n文的定位如圖4,循序漸進地落實單元語文要素。

2.圍繞目標,提煉核心問題

核心問題是一堂課的“破冰點”,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具有鮮明的指向性,體現教學核心目標,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在《導學指南》中,設有“核心任務”欄目,它聚焦核心問題,指向語文學習核心要素,對教學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改變了區域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滿堂問”的現狀。

在核心問題的設計上,《導學指南》引導教師從以下兩個方面去思考:一是精準把握教材的核心內容和目標。這是設計核心問題的關鍵。如,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花鐘》第一課時的核心問題“植物學家修建花鐘的依據是什么”就是緊扣核心目標“能借助關鍵語句概括第1自然段的大意”來設計的。二是準確預測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問題。這是設計核心問題的基礎。如,一年級上冊《青蛙寫詩》一課的核心問題為:“小伙伴們,你們為什么要幫青蛙寫詩?”這個問題根據一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特點,用童趣的語言讓他們融入詩歌中的每一個角色去思考,從而形象地認識逗號、句號和省略號這三種標點符號。

3.聚焦問題,實施板塊教學

板塊式教學主要著眼于學生的能力訓練,以“板塊”整合學習內容,形成教學流程,完善課堂架構。每一個教學板塊都要解決某一方面的問題,有具體的目標指向,是一個半獨立的“小課”或者“微課”。同時,各大板塊不能脫離開教學任務的主線,它們之間是彼此聯系、互相依存的。如四年級下冊《“諾曼底號”遇難記》一課圍繞“研讀描寫哈爾威船長言行的語句,從中你感受到他怎樣的品質”這一核心問題,設計了各個課時的教學板塊(如圖5)。

(二)設計支架,活動導學

1.明晰意圖,落實“兩題”任務

統編教材中的語文要素在課后習題和《語文作業本》中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呈現?!秾W指南》緊扣課后習題和《語文作業本》中的練習題,將練習轉化成學習活動,搭建學習支架,以此達成教學目標,落實語文要素。

如何落實“兩題”任務?主要有如下兩種方法。

一是實行“拿來主義”。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臘八粥》課后有一道習題:“作者筆下的臘八粥讓人垂涎欲滴。再讀讀課文第1自然段,照樣子寫一種你喜愛的食物?!薄墩Z文作業本》細化了該練習,《導學指南》則直接對習題進行分步驟指導(如圖6)。

二是修改使用。五年級上冊《父愛之舟》的課后有這樣一道題:“默讀課文,說說在‘我的夢中出現了哪些難忘的場景,哪個場景給你的印象最深?!薄墩Z文作業本》設計了這樣一道題:“根據課文內容,概括‘我夢中出現的難忘的場景?!蔽迥昙墝W生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但要想發現題目中涉及的概括方法,還需要教師引導。一位教師這樣教學:(1)根據《語文作業本》中已概括的三個場景(如圖7),快速在文中找到相對應的段落。(2)發現并提煉概括的方法:“人物+事情”。(3)運用方法概括場景。這樣一來降低了難度,提高了效率。

不管哪種操作方式,《導學指南》提倡“兩題”隨堂化,在課堂學習活動中有機穿插練習,讓“兩題”成為學習活動的一部分。

2.緊扣重難點,加強活動設計

學習活動是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好的學習活動可以為教學提供科學的行動綱領,使教師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秾W指南》中的“導學設計”欄目非常注重學習活動的設計。如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以“走近魯迅”為主題,安排了一篇對于學生來說有點距離感的課文《好的故事》。讀懂課文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此,一位教師在教學時安排了三個學習活動,以此突破教學重難點:(1)尋找畫面——借助圖片,理“夢”之脈絡。自由讀課文第3~9自然段,找到夢境中描寫的兩幅畫面對應的自然段;同桌交流,說理由。(2)互文對比——含英咀華,讀“夢”之靈動。小組討論第5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描寫的景物的相同之處(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景物;景物多而重復;都寫了景物的倒影),選擇一處文字,想象畫面,品讀積累。(3)合作解夢——學以致用,解夢之“情”真。借助“閱讀鏈接”,思考:魯迅為什么要做這樣一個夢?完成判斷題,并填寫理由(如圖8)。

案例中的學習活動緊扣教學的重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尋找畫面”,厘清課文脈絡,降低了讀懂課文的難度;通過“互文對比”,發現魯迅寫景物獨具匠心;通過“合作解夢”,找到景物與作者情感之間的聯系,解析夢背后的含義。

3.聯讀拓展,豐富閱讀體驗

《導學指南》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學習生長點,在“導學”體系中,充分體現“聯讀”的特點,引導教師在聯讀的時機、聯讀的內容、聯讀的目標、聯讀的議題等方面做精心設計,促使每一堂課豐滿而又精準,提升學生的閱讀力。比如,六年級上冊《月光曲》一課中,為了深化貝多芬的“知音之情”,融入了一則“貝多芬個人簡介”,引導學生“瀏覽資料,找出貝多芬和盲姑娘的共同點,寫批注”。在資料聯讀中,學生能夠深入地體會貝多芬為盲姑娘再彈一曲的原因,感受知音之情。

又如,六年級上冊《書戴嵩畫?!芬徽n中,一位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這句古文的意思,學生明白實踐出真知的道理。結課時,學生聯讀畫像石上的《斗牛圖》、李可染的《斗牛圖》等,留下疑問:“古往今來,為什么畫家們畫的斗牛尾巴各具姿態?難道他們都錯了嗎?”教師引導學生聚焦本單元學習重點:“有了疑問,需要及時思考,或者查找資料認真記下來?!庇纱?,學生將聯讀習慣延伸到日常的閱讀中。

(三)學為主體,踐行理念

1.順應學習心理

《導學指南》充分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心理,緊扣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設計。中年級以簡單的情境學習活動為主,高年級則以提升思維品質的訓練為主,聽說讀寫貫穿始終。從學生的學習角度出發,每節課圍繞核心目標和教學情境,以學生“跳一跳夠得到”的2~3個學習活動支撐起整堂課的教學,順應學生的學習心理。

如《書戴嵩畫?!芬徽n中,教師設計了一個具有思辨性的學習活動:文末最后一句究竟是“不可改也”還是“不,可改也”呢?隨著課堂討論的深入、實證材料的豐富,學生的思維不斷爬坡,表達趨于嚴謹,學習攀上高峰。

2.關注學習趣味

《導學指南》設計的學習活動著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貼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遵循兒童心理、學力、學理的特點,緊緊抓住教學中的盲點、弱點、重點進行導學。如一位教師在三年級上冊《灰雀》一課的教學中創設“小小偵探智破迷案”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扮演特定的、與教材相關的角色,并通過“角色轉換”由傳統教學過程中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課上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圖9)。

3.構建自主學習場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既是學生成長的需要,也是教育的使命?!秾W指南》以學習任務為支架,以學習活動為載體,開展課堂導學。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通過自主學習、同伴合作,支配整個學習過程,人人參與,創設了學習場。如《“諾曼底號”遇難記》的教學中,一位教師設計了如下學習活動,充分保障了學生的讀寫時空:(1)讀:默讀課文第6~14自然段。(2)畫:用“? ? ? ? ? ”畫出描寫船只相撞后“諾曼底號”狀態的句子。用“? ? ? ? ? ”畫出描寫乘客們表現的句子。(3)寫:在句子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4)讀:帶著感受讀句子。

《導學指南》中,精準目標的定位、核心問題的提煉、教學板塊的設計和學習活動支架的搭建,都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做到了把學習時間還給學生。學生的“多讀多寫”代替了教師的“多問多講”,教學變得簡潔。學生擁有充足的自主學習的時間,提升了語文素養。

三、構建“學本”課堂,以研促教

(一)工作室展示:優秀課例常引領

依托溫州市龍灣區小學語文教研員工作室,每學期定期開展“學本課堂”主題研討活動,以工作室的優秀課例引領全體語文教師聚焦“導學”活動的設計,快速更新課堂教學理念。

(二)素養考核:全員設計小過關

每隔兩年,區域教師都要參加全員素養考核。小學語文學科的素養考核以導學課例的設計和分析為主要形式,指引教師深耕課堂教學,研究學習活動,實現人人過關。

(三)團隊賽課:學校團隊大比拼

區域每所學校每年均要參加團隊賽課活動:學校組建磨課團隊,人人參與磨課,最后派出一名教師展示課堂教學。各團隊提前一周抽取課題,通過賽課活動,體現學本理念,大大提升了團隊的設計力和研究力。

十年間,伴隨著“導學”體系的建構和完善,我們收獲了累累碩果:教師專業成長迅速,學生學業品質有了提升。我們一直行走在“學本”的路上,相信這條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教師發展中心? ?325011浙江省溫州育英學校? ?325011)

猜你喜歡
學本學本課堂導學
教育尋真
滲透“學本”思想 構建有效課堂
如何在學本課堂中提升初中語文閱讀能力
農村初中英語“問題導學型”學本課堂教學模式初探
教學相長新內涵視閾下的學本課堂
整體·聯系·學本
淺談“學本”課堂中教師的角色觀B
我是小導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