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四個單一”及破解策略

2022-01-26 21:43李興
職業 2022年1期
關鍵詞:人文素質教育人才培養

李興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職醫學院校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存在的途徑單一、模式單一、內容單一、考評方式單一“四個單一”問題,并探討破解策略。

關鍵詞:高職醫學院校 人文素質教育 人才培養

課 題:本文系昭通衛生職業學院2021年校級課題“高職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研究”研究成果。

強化高職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是高職醫學院校落實立德樹人任務、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要。然而目前的高職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角色淡化、功能弱化,效果不明顯,存在途徑單一、模式單一、內容單一、考評方式單一的問題。

一、“四個單一”

(一)途徑單一

高職醫學院校雖在“三全育人”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由于工作情況參差不齊,高職醫學院校理科類學歷背景教師占比大,學生中理科生占比大,學院管理者及學生思想上的“理科”烙印較深,重專業、輕人文的現象普遍存在。

有的高職醫學院校認為專業特色是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領”,過度突出“?!?,重“醫技”輕“醫德”,導致人文素質教育重視不夠,全員育人參與度不高,途徑單一。如后勤、財務、科研等部門在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過程中任務不明確、內容不具體,甚至少開或不開某些人文素質教育類課程,壓縮某些公共基礎文化類課程課時,少數學院管理者甚至認為學生培養是思政、教務、學生管理等部門的事。

全過程育人“頭重腳輕”。一些高職醫學院校過多地把人文素質教育集中在第一學年、第一學期、開學第一課、入學教育等時間節點。隨著專業課比重和課業負擔日益加重以及實習實訓期的到來,專業課程教育逐步“一統山河”,人文素質教育課程主動或被動“退居二線”,淡出視野。而學生在假期、實習實訓期間,尤其是進入畢業而未就業的空檔期,人文素質教育就更無從談起。

全方位育人面窄、點少。部分高職醫學院校將全方位育人片面地理解為校園文化建設,部分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研究不深,找不到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的契合點,也找不準切入點,生硬嫁接,課程思政流于形式。

部分高職醫學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任務由思政課和公共基礎文化類課程承擔,這種由少數課程去實現人文素質教育的做法顯然不符合堅持立德樹人、實現“三全育人”的要求。

(二)模式單一

由于人才培養目標關注度、師生重視程度、課程設置及課時量等原因,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授課模式基本被固化為“四個一”(一本教材、一張嘴、一紙教案、一個課件)的機械模式。

教師按教材編排,按課前下載的教案及課件,機械性講解,按部就班;更有甚者,忽略知識更新,忽視專業成長,長期用一本教材、一個課件、一種講法。學生參與缺位,被動接受知識。

少數公共基礎文化類課程教師為了課堂“吸睛”,用噱頭和搞笑填塞課堂。少數人文素質教育課程教師有課堂延伸的想法,卻因學生專業課壓力、安全管理壓力等原因被迫放棄行動。人文素質教育課堂延伸不足,廣度不夠,模式單一。

(三)內容單一

高職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類課程選擇范圍有限,教材選擇范圍更有限。出于教材使用覆蓋面及成本管控等原因,教材主編不可能根據某一所高職院校的專業特色編寫切合其專業特色的人文素質教育教材,各高職醫學院校也不可能頻頻更換人文素質教育教材,專業特色各異的高職院校在較長時間內選用同一本“大眾化”教材的現象是不爭的事實。

教材的單一必然帶來內容的單一,而不同專業有不同的人文素質教育任務,如財會專業有財會專業的職業操守,衛生專業必須講生命至上、講大醫精誠。單一的教學內容承載不同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任務顯然是不科學的,效果也不理想。

昭通衛生職業學院選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樹清主編的《大學語文》(第二版),該教材的優勢是關注文學素養、人與自然等,但在引導醫學生關注生命、熱愛生命、敬畏生命等方面,在醫學生必備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仁”“和”等品質培養方面,在醫學智慧、醫道傳承、醫德醫風等方面的內容明顯單薄,甚至局部缺位。這種內容單一的、與專業關聯性不強的人文素質教育內容必然導致人文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出現“兩張皮”現象。

(四)考評方式單一

目前,多數高職醫學院校都將人文素質教育類課程列入考查課,學生總成績由測評成績和過程成績兩部分構成,其中,卷面形式的測評成績占60%,學生平時表現的過程成績占40%。

部分高職醫學院校的人文素質考評被簡化為一場開卷考試,或是幾首經典詩詞的背誦和臨場求職信背誦,或是一場模擬應聘,考評方式簡單。

在就業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及相關“獲證率”成為高職醫學院校辦學效果硬指標的形勢下,學生的專業能力被放大。而學生將來在職場上的政治素質、理想情操、道德規范、價值觀等重要的人文素質被忽視。

二、破解之法

(一)全面落實“三全育人”要求,多渠道推進學生人文素質教育

高職醫學院校各職能部門、各部(系)人員都是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引路人、參與者、執行者,都應該在學生面前以積極陽光的正面形象帶給學生正能量,真正做到全員育人。

學校要抓好全過程育人,從學生踏進學校大門的那一刻到學生真正走上工作崗位,全過程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及生活感受,用黨的思想理論武裝他們,用高水平的課程思政鑄造他們,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去濡養他們;尤其要做好假期、實習實訓期間、畢業而未就業期間的思想引導和心理輔導,把全過程育人做細、做實。

高職醫學院校要抓好全方位育人,既要搞好課內人文素質教育,又要“功夫在詩外”,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多彩的生活,把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延伸到廣闊的社會,引導學生感悟和學習生活中的真善美,真正實現人文素質的提高。

(二)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人文素質教育教師水平

高職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教師的知識儲備必須“博”而“?!?,授課方式必須“活”而“準”。

“博”,即廣博,古今中外與醫學、醫藥、醫德、醫技、醫患相關的內容都可涉獵。

“?!?,即儲備的知識與醫學、與所學專業有明顯的關聯性。

“活”,指生動性與鮮活性。高職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教師應該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學情,關注時事,注重課堂教學藝術,把課講得深入淺出、生動活潑。

“準”,指思政元素正確,切入點準確。高職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教師應能根據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需要,恰當選擇內容,精準選擇知識點。

(三)扎實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優化方式方法

高職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教師要創新優化方式方法,改變高職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模式單一的現狀。用“大語文”理念指導高職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引導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融入社會,把人文素質教育延伸到生活。

昭通衛生職業學院人文素質教育課程以習近平總書記給云南商滄源縣邊境村老支書們的回信作為切入點,給學生講“四個自信”,講黨的領袖的人民情結,講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察看云南魯甸地震災區,借以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堅定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同時還采取帶學生參觀扎西會議會址、重走長征路等形式開展人文素質教育課程,效果十分理想。

(四)優化完善教材,豐富教學內容

在尚無適應專業特色的人文素質教育教材選用的前提下,教師應跳出教材選文自主選擇教學內容。

以昭通衛生職業學院為例,語文教師在精選王樹青版《大學語文》的巴金《愛爾克的燈光》、曾國藩《曾國藩家書》、史鐵生《我與地壇》等選文外,自主選擇與高職醫學院校相關專業關聯的古典名著及經典篇目,如《論語》中“仁”的篇目,如《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中的相關篇目及《華佗傳》《莊子》等,還選擇《南丁格爾誓言》《鐘南山:蒼生在上》及歷代醫家故事、醫德醫風故事等進行輔助教學。語文教師意在通過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增強醫學生關注人類命運、關心社會發展、關愛生命健康和價值尊嚴的意識。

(五)科學、嚴謹的人文素質評價體系的建構

從人才培養方案上適量增加基礎人文學科課時比重,多渠道多形式考查學生政治素養、知識涵養及心理承受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應變能力等人文素養水平,切實落實立德樹人任務、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三、小結

高職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對落實立德樹人任務、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有重要意義,學校管理者和教師不可懈怠。只有科學解決人文素質教育的“四個單一”問題,才能落實“三全育人”,達成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左姍華,段婷.高職院校醫學生臨床實習階段人文素質教育探索[J].長江叢刊,2020(22).

[2]張元園,牛玉堃,陳敏,等.高等院校醫學人文教育踐行路徑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9(5).

[3]雷莉,湯先萍.新時期提升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質量的四個著力點[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0(1).

(作者單位:昭通衛生職業學院)

猜你喜歡
人文素質教育人才培養
對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
醫學生人文素質缺失現狀與對策研究
人文素質教育視角下醫學生道德行為習慣培養研究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人文素質教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