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紀錄片《人生第二次》的多模態敘事與傳播學意義分析

2022-02-09 05:33王愛愛
新聞采編 2022年5期
關鍵詞:紀錄片模態人生

文|王愛愛

《人生第二次》是央視網、SMG、嗶哩嗶哩聯合出品的紀錄片,作為“人生三部曲”IP的第二部,《人生第二次》選擇了四組對立的關鍵詞作為每集片名,“圓、缺”“納、拒” “是、非” “破、立”,影片展現了每個普通人在面對選擇時所表現出的勇氣,面對生活的苦難也砥礪前行,折射出當下中國人的處事精神與生存哲學。本文以敘事學理論和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為主,研究紀錄片《人生第二次》敘事策略的創新,分析其如何利用多模態話語機制架構故事,進而有效地在觀眾腦海中喚起集體記憶,對講好中國故事與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一、敘事主題:聚焦普通人的生存狀態

《人生第二次》不同于《人生第一次》對于人類從出生到死亡這個過程中的重要事件的縱向敘事,而是以四組對立的關鍵詞引發出的故事作為主題橫向對比。與三兩集的紀錄片不同,《人生第二次》借鑒了單元劇的創作模式,但每集故事之間保持高度統一的敘事主題,鏡頭聚焦之下的都是普通人,在當下新冠疫情還未徹底平息之際,健康積極的價值觀傳遞更容易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在《人生第二次》的第一、二集中,“圓”與“缺”對應敘事主題“愛”。在“圓”一集中,編導使用了三組不同的視角講述故事。衛卓父母在“星光影視園南門”處的特寫成為標志,每當這個畫面在此出現,標志著故事的講述視角發生變化。衛卓父母所表達的是無私的愛,堅持多年也不惜一切找到自己的骨血,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血濃于水”一直在衛卓家中被提及;衛卓養父母所表達的是養育之恩,盡管鏡頭表現出對于衛卓認親這件事有些不情愿,但還是在養父的嘆息中支持孩子的選擇。衛卓作為被拐兒童,在親生父母無私的愛,養父母的養育之恩,以及自己的“自私”想法之間掙扎徘徊,更加凸顯真實。

在“缺”一集中,“夢想之家”的負責人柏劍直言“這些孩子太缺愛了”,這些孩子指那些因各種原因上不起學,隨父母漂泊居無定所的孩子。他將這些小孩統一管理,訓練他們體育技能、文化課,扮演著“老爸”的角色。小孩的視角主要選擇尹可心與金浩然作為主要拍攝對象,他們都有共同特點,家庭離異,尹可心跟媽媽生活但缺乏父愛;金浩然對早年媽媽的離去產生恨意,父親的意外離世更加讓小金子(金浩然的昵稱)失去父母的關愛,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

在“圓”一集中,畫面與語言的關系體現出的是強化互補關系。衛卓養父是土生土長的潮汕人,對于養大別人孩子的事情比較避諱,影片拍攝過程中衛卓養父激烈控訴著衛卓上電視節目的事情,認為極大影響了他與他家庭在居住地的聲譽,畫面沒有給到養父,反而以空無一人的街道、滴著雨的房檐等空鏡頭,搭配養父的同期聲。這些畫面模態雖然沒有直觀表現出養父的動作、神情,但這正突顯出紀錄片冷靜客觀理性的視角,是非對錯交給觀眾感受,聲音模態又代表著收養家庭的無奈與痛苦,最終以衛卓站在狹長的小巷里的背影作為結束。在“缺”一集中,“夢想之家”的孩子給未來的自己以及“老爸”柏劍寫信的場景體現的是非強化互補關系。如果簡單的以書信以一幅幅圖片的形式呈現,對于觀眾的情感觸動沒有那么深,因而在這一集中,孩子的同期聲與柏劍讀信,孩子在一邊看電視的畫面對比,加上他感動落淚的鏡頭,對于信這個文字模態的有效補充是十分必要的,更能展露出信是孩子的真情流露。

“納”與“拒”表達勇氣,“是”與“非”表達正義與公平或者說法治精神,“破”表達婚姻,“立”則表達敢于叫板命運的堅韌品格。這些敘事主題都在影片的畫面、聲音、解說詞等模態的交織中構成當代普通人的生存境遇,影片所展現出的美好品格喚起觀眾腦海中對于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追溯。莫里斯·哈布瓦赫認為“個體只能在社會中才能獲得記憶,才能進行回憶、識別和對記憶進行定位,而這種喚起建構和定位記憶的文化框架即是所謂的集體記憶或記憶的社會框架”,觀眾每周蹲守在網絡播放平臺、電視機前,通過儀式化、定時化的觀影形式,潛移默化地接受著影片所傳遞的價值觀的熏陶,集體記憶作為勾連個人與社會的橋梁,在這些主題中被喚起,繼而達到講好中國故事的傳播效果。

二、敘事角度:宏大敘事轉向微觀敘事

近年來,紀錄片的敘事視角發生很大的轉變,從之前對于歷史人物的宏大歌頌到對于普通人生存境遇的微觀展現,微觀敘事成為一個趨勢?!凹{”一集講述的是一生都在輪椅上生活的殘疾人何華杰,面對“胸部以下沒有知覺”,“余生只能坐在輪椅上”的困境依然積極復健,樂觀開朗生活。在影片中,觀眾可以看到許多尷尬場景,何華杰見到前女友之后需要及時插入導尿管排尿不然就有生命危險,黃濤在插尿管之后遇上冰雹天氣艱難的提著褲子任由冰雹落下,何鵬作為團隊的老大哥在影片中從輪椅上意外摔下只能尷尬地笑著被同行人扶起等等?!凹{”意味著接納,影片的主人共接納了自己,但影片所要傳遞的不是對于他們的同情、對于他們的感同身受,而是希望每個人接收到他們的勇氣,面對困境、意外能夠堅韌不拔。

“拒”集中簡單描述就是面對自己身體的先天不完美如塌鼻子、單眼皮、肥胖等情況去做整形手術的年輕人。本集中鏡頭展現兩位患者孫夢鴿與馮婷,前者是想通過整容讓自己變得更美,后者則是因為疾病不得不通過手術整容恢復正常生活。如影片開頭提到“身體正在變成戰場”,當下更多的年輕人選擇整容變美變漂亮,“拒”意味拒絕,孫夢鴿不是因為男性凝視而去選擇整容,而是希望變得自信,“打贏人生的翻身仗”,馮婷也只是希望恢復健康寄希望于整容手術?!熬堋奔瘋鬟f出的是勇敢、大方以及希望,影片中的每個人物都知道風險如同拆盲盒,但依舊對生活報以熱情與勇氣,同時也跳出刻板成見,編導采訪從業者——整容專家,以平等的視角與其對話,他們給出的不是整容的建議而是從事這類行業的人面對“美”的定義被改變的無奈感慨。

在這兩集中,畫面、文字、聲音的關系依舊可以以強化和非強化關系闡釋?!凹{”采用了當下比較流行的新媒體紀錄形式“Vlog”形式,何華杰自己在短視頻平臺上積極樂觀的片段,“‘Vlog+紀錄片’拍攝者運用‘第一人稱’講述他/她所經歷或正在發生的事情,這種‘我’視角減少了權威帶來的壓迫感,更多地注重表達與體驗?!蓖瑫r人物本身的畫外音自述拉近了觀眾與人物的距離,更能讓觀眾進入故事,加強情感共鳴體驗?!癡log”與傳統長鏡頭,特別是人物面部特寫的長鏡頭,帶給觀眾的是走進人物心底的一扇窗、一道門,促使觀眾沉浸其中,探尋影片所要真正表達的內涵。最終,畫面模態與聲音模態在形式上達到統一,而內容層面借助形式形成微觀敘事的轉向。

三、敘事表達:人物類似、故事不同,創造差異化

“人生題材的漫長跨度使得紀錄片在進行內容編排時必須選取重要的時間片段來做基底,把握住最有價值的瞬間,完成由點及面的敘事過程?!薄度松诙巍犯钊氚l掘出不同人物的境遇故事,透過點點滴滴的場景,映射出個體面對困難表現出的精神、價值觀,不同的故事都包含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打造差異化特點。

“是”篇中,同樣面對法律問題,檢察官面對申訴人的申訴請求,兢兢業業、有條不紊的解答他們的問題,面對錯綜復雜的案情糾紛,細致梳理、四處走訪尋找證據,為的是證明法律的公正、公平。法律是鐵面無私的,但檢察官也是感性的,對于申訴人聲淚俱下的訴求,只能換位思考,開導與說服并重?!胺恰奔?,毛徽(化名)因為觸碰法律的底線而受到懲罰,在臨近出獄的日子接受紀錄片的拍攝,本集敘事線在毛徽和她妻子之間變換交叉,并沒有過多的展示毛徽究竟因為什么而進監獄,而是展示在服刑最后的幾十天和出獄后的第二次人生如何度過。

“是”與“非”都關注法律,“是”篇中申訴人劉占江因為殺害弟弟的兇手王振波被判有期徒刑十五年而感到不公平,認為殺人償命就應該以極刑處理王振波。透過鏡頭,觀眾的視角最為客觀,因為觀眾既不能左右法律,讓申訴人得到滿意的處理結果,也不能提前了解到故事的結尾,知道最后的判決結果。這一集是在法治精神的敘事主題之下,“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精神,是一種為全體中國人所普遍感知和認同的精神力量”,這句話在檢察官為劉占江的上訪問題四處奔波而體現,為苗青海夫婦為兒子的事開公開聽證會而體現,貫穿始終的是“公平、公正”。

在“非”篇中,表現的是“浪子回頭”的精神??梢娤嗤黝}下,“紀錄片通過懸念的設置引發興趣,運用問題導入、層層遞進的方式推動故事發展;全知視角和限制視角的交叉使用,不僅有客觀敘述,還實現了自我反思,使主題得到進一步深化;對‘畫面+解說+同期紀實+采訪’表現形式的多模態話語意義建構分析,更能激發觀眾的真情實感,與觀眾產生精神共鳴,”呈現出更深入的主題和差異化特點。

結語

《人生第二次》紀錄片在敘事主題、敘事角度、敘事表達三個層面做出了創新的樣板,作為“人生三部曲”IP的第二季,在立意上做到了傳播“面對困難,勇往直前”理念的目的。同時,影片整合多種模態資源,最終為片名主題服務,形成了環環相扣、的單元劇模式?!度松诙巍吩诘谝患镜幕A上不斷創新借鑒,講好中國故事,做好雙向傳播,最終成為人文紀錄片的爆款。XWCB

猜你喜歡
紀錄片模態人生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態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態超聲監測DBD移植腎的臨床應用
跨模態通信理論及關鍵技術初探
紀錄片之頁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紀錄片之頁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兩字之間
獨一無二的你
論紀錄片中的“真實再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