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豬瘟臨床癥狀及綜合防控措施

2022-02-10 14:18閆曉芹
農業工程技術 2022年29期
關鍵詞:豬舍病豬豬瘟

閆曉芹

(江蘇省沛縣大屯街道綜合服務中心,江蘇 沛縣 221600)

非洲豬瘟是病毒性傳染病,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引發,具有高傳染性和高致死率。當前非洲豬瘟疫情出現了自然變異株,臨床表現不典型,檢測和控制效果下降。需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避免造成較大經濟損失。

一、豬瘟與非洲豬瘟的差異

1、病原體不同

豬瘟致病原為黃病科瘟病毒屬,由3 種不同的基因亞群組成,屬于單鏈RNA 病毒。非洲豬瘟致病原為雙鏈DNA 病毒,且基因變異較大,現已發現23 種不同基因類型。

2、傳播模式不同

豬瘟以接觸傳染為主,沒有季節性。非洲豬瘟除直接接觸外也可由蜱類傳染,硬蜱為主要傳染途徑,會導致連續傳染,不存在季節流行特征。

3、病程不同

目前國內常見的豬瘟病毒以中毒力亞型為主。而非洲豬瘟各毒株之間存在一定差別,高毒性菌株會在4~10 天內造成死亡,死亡率100%;感染中毒力毒株的死亡率則相對較低。

4、預防和治療措施不同

預防豬瘟時可以在飼料中添加相應的中成藥制劑和抗菌類制劑,防治成效較佳;同時疫苗免疫接種也有較好的防控效果。而非洲豬瘟目前還沒有效果良好的藥品和疫苗。

二、臨床表現

非洲豬瘟有超急性、急性、亞急性和慢性4 種類型,危害影響和表現差異較大。非洲豬瘟為急性疾病,在沒有任何臨床表現時,有些豬群就會突然出現死亡,偶爾出現食欲下降和抽搐癥狀。當非洲豬瘟為急性及超急性時,病死率達100%;妊娠期感染母豬流產幾率較高。

1、超急性和急性型

突發,沒有任何臨床表現。超急性非洲豬瘟發病周期1~7天,潛伏期4~6 天。3 天內染病豬體溫會迅速升高至42℃,隨后逐步降低,同時腹瀉、嘔吐、呼吸加快。急性非洲豬瘟常見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哮喘及出血。

2、亞急性型

亞急性癥狀以多器官出血為主,臨床表現與急性非常類似,病程5~30 天,病毒潛伏期6~12 天。發病后體溫可達41℃,發病周期較長,死亡率比急性低。

3、慢性型

慢性型大多是由急性型轉變而來,癥狀不顯著,可出現腹瀉、嘔吐等表現。一般持續2~5 個月,體溫可達40℃,比亞急性稍低。病毒會使豬生長受阻,體質量急劇下降,皮毛蓬松、粗糙、無光澤。

三、病理變化

解剖顯示,非洲豬瘟的組織學改變與一般豬瘟類似。病豬淋巴結明顯增大,有大量出血處。死豬較消瘦,內臟發炎。嘴唇、腹部出現血點,呈紫色。淋巴結和內臟有顯著血流;肺臟橫斷面上可見大理石紋理,肺小葉有明顯水腫,并有膠質滲出;腹部和胸部有大量淡黃色液體,不混濁,但有少許血液。

四、診斷方法

感染非洲豬瘟會有高熱、高熱、心跳加快、咳嗽、呼吸急促等癥狀,根據其臨床表現可以初步確診。實驗室診斷中PCR 方法操作簡便、準確度高,但敏感性較差。因此,應將臨床與實驗室診斷結合應用,確保診斷準確[1]。

五、非洲豬瘟疫情對生豬養殖業的影響

1、對飼料業的影響

大量食用動物性蛋白質可能攜帶病毒,會提高豬感染概率。非洲豬瘟爆發后,國家頒布了關于禁止食用動物性蛋白的相關規定,飼料公司全面停止生產動物性蛋白質飼料,改變發展模式,健康、生態、環保、安全已成為飼料行業的發展方向。

2、對生豬養殖業的影響

非洲豬病疫情對國內生豬生產造成重大沖擊,由于病死率較高,造成養殖規??s小。非洲豬瘟疫情對散養戶影響相對較大,造成散養數量銳減,豬肉供應出現短缺,導致豬肉價格上漲,帶動了規模養豬場和養殖大戶的積極性。同時,轉變了傳統養殖方式,養殖場設備配置更加完善,養殖戶安全養殖意識增強,對調控生豬養殖業有較大促進作用。

六、非洲豬瘟防控措施

1、加強疫區和病源監測

病源和疫區除嚴格防控外,還要對養殖場和聚集地進行動態監控。發現疑似感染病例,應將病豬、可疑病豬與健康豬進行隔離,并立即關閉養殖場,減少養殖用具和豬群的轉移和移動。確診后對豬圈和設備進行徹底清潔和殺菌,已死豬進行無害化銷毀,阻止非洲豬瘟病毒傳播蔓延。豬場出入員工進行徹底滅菌,避免將病原體帶出。對發病養殖場、養殖戶實行隔離封鎖,有意掩蓋或不合作導致病害蔓延者要嚴肅懲處。

2、加強生豬轉入轉出監管

養殖場應分區養殖管理,劃分為職工生活辦公區、生豬生產區、飼料貯藏區、病豬或可疑病豬區等,各區域間距離不能低于50 m,每個區域門口設置消毒池和消毒設施。豬舍內應有育成豬舍、公豬舍、分娩舍、斷奶豬舍,隔離舍等。

嚴密控制生豬轉運,進入和離開前如發現任何不正常情況則禁止轉移[2]。運輸或引入生豬需做好運輸前、運輸中、運輸后的防疫工作。運送前15 天,經交易部門檢驗合格并取得檢驗證明后才能運輸。運輸中確保運輸車輛清潔,并嚴格監控運輸中投喂的飼料和飲用水。運送到指定地點后必須隔離15 天,檢疫通過后才能進入豬圈。密切觀察新引進豬群,出現非洲豬瘟相似癥狀應立即隔離并監控疫情,持續50 天以上,完成隔離后檢疫通過后才能混合養殖。

3、加強養殖環境調控

需保持豬舍干凈整潔、通風良好,建立嚴格的衛生制度,對豬舍、用具進行定期殺菌,并設置專人負責。每日清掃豬場糞便,防止病菌繁殖。水源消毒要選擇刺激性相對較小、不會對動物造成嚴重危害的消毒劑。

4、營養調控

為增強豬群自身的抵抗力,需合理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加蛋白質和能量飼料的攝入量,并加入中藥添加劑增強機體免疫力[3]。飼料原料的生產和運輸需符合工業化要求,不得采用動物蛋白飼料和飼料,不得食用發霉變質飼料。酸性環境下乳酸桿菌會大量增殖,有條件的養殖場可以加入酸化劑促進有益菌群繁殖,對大腸桿菌等有害細菌的繁殖具有良好抑制作用。

5、重點防控環節

(1)原產地檢疫

各豬場要切實履行報告的主體職責,按照相關制度加強原產地檢驗,并出示檢驗合格證書。存在來歷不明、來自疫區、檔案填寫內容不符合規定、耳標等標識不符、不符合檢疫要求等問題時,不得提供檢疫合格證明。要確保檢疫憑證的正確性和完整性,負責檢疫的工作人員需簽名和蓋章,誰簽署、誰負責,確保工作人員履行職責,便于事后追查。

(2)加強生豬運輸管理

車輛必須備案;設置臨時檢查站,嚴格審核生豬檢疫證明、登記信息和衛生狀況、運輸車衛生狀況,并對豬轉出地進行登記和核實。發現違規運輸生豬和相關產品時可進行收繳,并追究相關責任。

6、完善應急預案

發現懷疑感染非洲豬瘟的生豬要技術報告有關部門,做好隔離、消毒工作。確診后立刻封鎖劃分區域,明確重點疫區,設定捕殺區,嚴格執行檢疫成效。疫區內所有豬進行無害化處理,禁止一切人員和車輛出入,并對食物、水源、飼料等進行全面消毒。

七、結語

非洲豬瘟疫情嚴重影響生豬養殖業的發展,必須加強清潔消毒,嚴格執行檢疫隔離制度,減少病毒傳播,保證豬場養殖安全。

猜你喜歡
豬舍病豬豬瘟
中獸醫辨證治療豬濕熱黃疸
氟苯尼考對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治療效果觀察
病豬喂藥有辦法
母豬懷孕后如何控制豬舍環境
冬季豬舍有啥講究
豬瘟爆發,豬肉還敢吃嗎?
非洲豬瘟來襲,這些問題一定要知道
豬瘟病毒感染的診治
一例外購豬豬瘟暴發后的診斷與防控措施
陽光豬舍與普通豬舍育肥對比試驗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