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家織錦助力武陵山區鄉村振興研究
——以湖南省撈車河村為例

2022-02-11 09:00ResearchonTujiaBrocadeHelpingRuralRevitalizationinWulingMountainAreaTakingLaocheheVillageinHunanProvinceasanExample
湖南包裝 2022年6期
關鍵詞:織錦河村土家

Research on Tujia Brocade Help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Taking Laochehe Village in Hu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陳日紅 吳曉慶

(湖北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2017 年十九大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2018 年,中央文件提出“大力推進農村地區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2022 年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習總書記強調,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的支撐,傳統手工技藝不僅是我國鄉村文化的基因密碼,也是新時代提振農村精氣神并增強文化產業的源動力。土家織錦作為撈車河村傳承上千年的手工技藝,具有深厚的傳承基礎。撈車河村土家織錦代表性傳承人劉代娥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土家族織錦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織錦工藝大師,她一直堅持在村寨中傳承土家織錦手工技藝。近幾年隨著撈車河村旅游業的發展,土家織錦顯示出強大的動力。關注土家織錦的發展,推動土家織錦適應當代發展的需求,有助于土家織錦文化的傳播以及產業的振興,有助于鄉村振興。

土家織錦是土家族非常古老而且珍奇的民間工藝,土家人稱其為“西蘭卡普”[1],漢語叫“土花鋪蓋”,千余年來一直流傳于湖北省、湖南省、重慶市、貴州省四省市交界的武陵山區。迄今,土家織錦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位于湖南省龍山縣苗兒灘撈車河一帶。2017 年,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的振興,傳統手工藝是重要載體[2],土家織錦是撈車河村鄉村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不僅包含著土家族宗教信仰、審美態度,也是新時代推動鄉村振興的需要。

1 武陵山區撈車河村概況及現狀

費孝通[3]先生在其《江村經濟:中國農村的生活》中提到:“為了對人們的生活進行深入細致的考察,研究人員有必要把自己的調查限定在一個小的社會單位內進行。這是處于實際的考慮,調查者必須容易接近被調查者,以便能夠親自進行密切的觀察。另一方面,被研究的社會單位也不宜太小,它應該能提供人們社會生活的完整的切片?!惫P者以撈車河村作為調查和研究的社會單位具有較為可靠的理論依據。土家織錦在撈車河村社會環境中產生且傳承至今,要研究土家織錦助力撈車河村鄉村文化及鄉村特色產業振興,首先要了解撈車河村地理與人文及文旅發展現狀。

1.1 撈車河村的地理與人文

撈車河村位于武陵山區兩條河流交匯處,依山傍水,風景美麗。先后獲”土家族原生態博物館”“全國特色旅游名村”等十多項榮譽稱號。撈車河村全村總面積約為2 920hm2[4],主要由土家族、漢族、苗族組成,其中土家族占全村人口的95%??梢?,撈車河村是典型的土家族村寨。

撈車河村吊腳樓不僅是當地村民日常生活的場所,也是土家織錦產生傳承的空間,隨著本村旅游業的興起,撈車河村隨處可見新修建的木質吊腳樓建筑(圖1)。撈車河村的文化精神和宗教信仰主要以祭拜的形式以及民俗之物為載體間接表現出來。筆者在撈車河村調研時,看到每家每戶吊腳樓中都供奉著“神龕”,土家族對祖先崇拜的祭祀儀式仍然存在于撈車河村土家族的日常生活中[5]。據劉代娥介紹,鄉親們每月初一和十五都會在“神龕”排位前燒紙上香進行祭拜(圖2)。土家織錦是撈車河村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之物,土家族擺手舞活動將其披在肩上象征古代鎧甲或進行懸掛以示民族“圖騰”。特別是土家織錦中“臺臺花”一類的圖案,織女用抽象圖案表現出對祖先的崇拜,不僅具有裝飾實用功能,也蘊含辟邪免災和護佑的作用。

圖1 撈車河村重新修建的吊腳樓

圖2 撈車河村土家族“神龕”

1.2 撈車河村文旅發展現狀

自21 世紀初以來,撈車河村文旅發展經過兩個階段:① 初期發展階段。21 世紀初期,隨著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撈車河村作為土家織錦保存最為原始的村寨,迎來了很多學校的研學旅行。撈車河村先后被吉首大學、清華大學等定為土家族考察基地。② 大力發展階段。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撈車河村旅游進入大力發展階段。2016 年政府正式開啟以撈車河村為核心的惹巴拉景區建設,計劃將該景區建設成為“中國土家第一寨”。目前惹巴拉景區已經開始營業,這對土家族文化保護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而且也將帶動當地村民擺脫貧困。

1.2.1 撈車河村文旅發展代表性產業 經過最近幾年的發展,農家樂已成為撈車河村土家族文化旅游的載體。撈車河村正在打造以“吃土家飯、住土家屋、觀土家景、享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游模式。筆者在撈車河村走訪調研時,隨處可見“土家族商店”“土家族餐館”“土家族民宿”等,這將為本村的振興注入強大的動力。

撈車河村土家族餐館是農家樂旅游重要的組成部分。撈車河村土家族餐館使用本村自家的勞動力作為餐館員工,利用自家建造的房屋作為餐廳,采用自家種植的農產品作為烹飪的原材料,為游客提供臘肉、合渣、糍粑等傳統土家菜,深受游客們的喜愛。筆者在村寨走訪調研時,在一家土家族餐館門口遇到正在忙碌洗菜的村民,據村民介紹“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游客逐漸增多,今天有三到四桌客人,一天能凈賺170 元左右”。撈車河村村民經營農家樂,每年收入可達到近4 萬元,這有助于改善村民生活條件,促進本村經濟發展。

撈車河村土家族民宿作為本村文旅發展的重要環節,吸引了大量外來游客,同時為本村的村民提供了相應的崗位。21 世紀以來撈車河村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了較多土家族特色民宿,近年來部分村民建造了更大的民宿,接待研學等大批量游客。在村寨走訪調研時,可以看到很多剛修建的吊腳樓民宿(圖3)。據村民介紹自己五十多歲,現在村里旅游業興起了,家里兒女一起投錢蓋了大房子,開起了民宿。撈車河村土家族特色民宿利于聚集人氣,使鄉村充滿活力,為本村產業興旺和鄉村振興提供新的思路。

圖3 村民修建的大規模吊腳樓民宿

1.2.2 撈車河村文旅發展待改善方面 撈車河村文旅發展過程中,必將經歷由小到大的過程,這也將成為一大特色與亮點。但是撈車河村文旅起步較晚,還存在很多待改善的方面:

(1) 撈車河村文旅產品類型單一,特色不明顯

撈車河村文旅起步較晚,受限于自然條件、科技水平、交通情況等因素。目前撈車河村文旅產品主要有拉拉渡、參觀土家族吊腳樓、水上漂流等,這些產品僅僅停留在觀光的層面,游客在此過程中的體驗感、參與感并未得到滿足。

土家織錦是撈車河村最具特色的民俗之物。調研中,筆者僅在旅游超市看到擺放設計陳舊的土家織錦產品。作為向外傳播本民族文化的旅游標識系統、旅游形象,未看到土家織錦元素應用的痕跡。撈車河村在開發過程中對土家織錦不夠重視,使得“土家織錦之鄉”僅僅停留在虛名,很難使游客能切身感受到自己身處“土家織錦之鄉”。

(2) 撈車河村游客滿意度不高,停留時間短

撈車河村在旅游建設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是撈車河村位于山區腹地,各方面基礎設施都不完善。撈車河村的游客大部分是來自于大都市,他們對衛生環境、飲食安全、居住條件、服務水平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而村寨的衛生和餐飲方面都不盡如人意,村民普遍文化素質不太高,對游客的服務和接待水平都有待提高。筆者在對游客調研中了解到,大多數游客對于土家族的特色風光、獨特的風情都是很滿意的,而對于撈車河村周邊環境感到不滿,一般是以幾日游為主。

最近幾年,撈車河村文旅發展逐漸呈現出很大的魅力,成為本村經濟發展的新興形式,農家樂、民宿等產業吸引城市居民到鄉村體驗,借此可增加當地村民就業、提高村民的收入。但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把握鄉村振興的真正內涵,鄉村振興的核心是鄉村文化的振興。土家織錦是參與撈車河村生成、發展的最具代表性文化形態之一,在撈車河村振興過程中應以土家織錦為主導助力本村文化振興和特色產業發展。

2 撈車河土家織錦傳承與發展現狀

撈車河村作為土家織錦保存最為原始的村寨,被授予“土家織錦之鄉”。根據數據顯示,撈車河村有織女400 多人,約占總人口的60%,20 世紀90 年代之前土家織錦曾是本村支柱產業,出現“家家有機聲,戶戶有織錦”的繁榮場面,具有深厚的傳承基礎。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土家織錦作為農耕時期的產物,也逐漸失去了土壤,已經出現衰敗跡象,未來只有通過轉型促進其更好發展。當前,撈車河村只有劉代娥、劉代英姐妹兩人一直堅守在村寨中傳承。

2.1 撈車河村土家織錦傳承方式與傳承基礎

千百年來,土家織錦一直在撈車河村傳承。目前該村土家織錦的傳承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長輩傳承給晚輩的家族式傳承;另一種是劉代娥開設的傳習所收取徒弟進行傳承的師徒式傳承。

(1) 家族式傳承

傳統意義上,土家織錦主要是用于做被面和鋪蓋。村里的女孩從小就要跟隨長輩學習織土家織錦,作為自己出嫁時的嫁妝,一般織造幾床至十幾床,正是因為織造土家織錦數量有限。因此,撈車河村土家織錦主要是以家庭式傳承方式,從撈車河村土家織錦傳承譜系可以看到,分為家族直線式傳承方式和網狀式傳承方式(圖4)。

圖4 撈車河村土家織錦傳承譜系

(2) 師徒式傳承

隨著撈車河村發展旅游產業,土家織錦也逐漸商品化進入旅游市場。撈車河村土家織錦不僅作為日常用品自織自用,也成為具有經濟效益可以作為交換的商品。因此,撈車河村迎來很多慕名而來的土家織錦學習者。撈車河村土家織錦代表性傳承人劉代娥從12 歲就跟隨祖母學習土家織錦的工藝和紋樣,祖母織花一絲不茍、追求卓越,這個織花原則影響著劉代娥一生。

20 世紀90 年代中后期,由于社會發展等諸多的原因,之前非常繁榮的土家織錦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訂單量減少,劉代娥在撈車河村創辦的織錦廠也倒閉了,很多的織女都選擇外出打工。但是劉代娥依然堅守在撈車河村傳承,因為她知道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是土家織錦的發源地,是現存最后一片熱土。

進入21 世紀,伴隨著土家織錦技藝被列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給瀕臨失傳的土家織錦帶來了重生的希望,同時也給土家織錦傳承人帶來了動力。作為一直在撈車河村堅守的劉代娥也隨之榮獲了很多褒獎。為了保證土家織錦的本真性,使其薪火相傳,2010 年劉代娥在撈車河村創辦了傳習所,傳習所保留著大量土家織錦的珍貴資料,用于師徒式傳承,她希望能夠建立一所土家織錦博物館,向人們傳播土家織錦文化。

2.2 撈車河村土家織錦發展現狀困難

2.2.1 后繼無人,難以滿足消費者購買目的轉變 傳統意義上,土家織錦常被用于制作被面和鋪蓋。但是通過實地調研可見,當前消費者購買土家織錦主要是當作禮品贈送親朋好友或者用于自己收藏。土家織錦的功能從“用”到“送”與“藏”[6],這種轉變使得購買者更加追求土家織錦的質量。

筆者在劉代娥家中調研時,看到王女士購買了一塊陽雀花圖樣的織錦實物,據她表示:“這種具有當地特色代表性的手工藝品,不僅有裝飾價值,還有豐富的文化價值,回家后用木框裝裱好作為禮物贈送給親朋好友,很有品位?!蓖良铱楀\被購買者選取贈送他人,并不是因為它具有使用功能,而是因為土家織錦的文化性以及高品位等特性。據劉代娥介紹,消費者購買土家織錦另一個目的是收藏,在20 世紀60 年代,一些有文化有眼光的文人和商人在撈車河附近收購“老”的土家織錦來進行收藏。最近幾年,隨著“老”的土家織錦的減少,有些消費者則選擇購買高質量的土家織錦來進行收藏。

撈車河村土家織錦的傳承主體是織女。目前撈車河村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 人,中國織錦工藝大師1 人[7]。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文化思潮的沖擊,撈車河村20 ~35 歲的織女很多選擇到大城市打工,土家織錦的傳承面臨著嚴重的斷層。

2.2.2 產品粗糙,難以滿足消費者群體的轉變 當前,隨著撈車河村旅游業的發展,土家織錦的消費者從村民逐漸轉變為游客。傳統土家織錦主要是用于做被面和鋪蓋,但是這種材質不容易清洗,逐漸被既舒適又便宜的現代紡織品所替代。土家織錦也慢慢地脫離使用的功能,轉變為文化商品,并且這種文化產品隱含了土家織錦消費者的特性:其一是具有較高文化素養; 其二是具有較高經濟水平。

然而,通過實地調研,筆者發現撈車河村所銷售的土家織錦產品很難符合這類消費群體的審美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土家織錦產品設計缺乏時代性。筆者在撈車河村旅游超市調研時,看到旅游超市擺放的土家織錦產品,這些產品大多是將土家織錦實物拼接到抱枕或背包上。然而,設計者在拼貼的過程中并沒有對土家織錦紋樣進行深入分析,紋樣的結構與抱枕或者背包外形并不匹配,色彩搭配過于強烈。這種土家織錦產品不符合現代消費者的審美需求。

第二,土家織錦產品同質化嚴重。撈車河村土家織錦產品在性能、類型等方面缺乏原創性(圖5)。旅游超市銷售的產品與其他民族織錦產品趨于相同,缺乏土家族文化的內涵。這些產品都使土家織錦在漸漸地失去原來的純樸[8],使消費者感受不到撈車河村土家織錦的魅力,進而購買的欲望也會大大降低。

圖5 撈車河村扶貧超市內銷售的土家織錦

第三,土家織錦產品價格高昂。手工藝作品成本高昂,與普通民眾之間距離越來越遠[9]。筆者在撈車河村與游客交談時得知,很多游客對土家族織錦的織造工藝和材質非常喜歡,而對于產品高昂的價格表示難以接受。扶貧超市內一個用土家織錦制作的小老鼠包(圖6),標價為699 元,其他產品價格更是不菲。顯而易見,土家織錦產品高昂的價格使消費者望而卻步。

圖6 撈車河村扶貧超市內銷售的手工包

土家織錦一直在撈車河村傳承,劉代娥作為代表性傳承人,堅守土家織錦最后一片熱土。近些年來,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統工藝振興政策的進一步實施,給撈車河村土家織錦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生機。但是撈車河村在振興過程中并未很好地應用土家織錦文化價值以及挖掘土家織錦產業發展路徑。

3 撈車河村土家織錦傳承與發展亟待振興原因 分析

撈車河村土家織錦是農耕文明的產物。隨著社會的發展,土家織錦經歷了初期、發展、繁榮、衰落等幾個階段。在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背景下,土家織錦作為撈車河村鄉村文化的重要載體有所復興。但受各種原因限制,撈車河村土家織錦的發展面臨很多困境。

3.1 政府扶持強度不夠

進入21 世紀,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以及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撈車河村土家織錦也逐漸出現生機。我國自上而下的保護政策對土家織錦的傳承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在撈車河村具體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

一方面,撈車河村土家織錦資金支持不足。武陵山區撈車河村作為深度貧困地區,扶貧工作是重中之重,政府的資金主要用于扶貧,沒有多余的資金扶持當地土家織錦的發展。據撈車河村村委負責人表示,“受限于資金的支持,撈車河村根本沒有辦法聘請土家織錦專業的研發及銷售團隊,撈車河村土家織錦產業也將很難壯大”。

另一方面,撈車河村土家織錦體系建設不健全。近些年,隨著撈車河村旅游業的發展,土家織錦作為最具代表性的手工藝,本村并沒有建設體驗館、博物館等設施。目前僅有劉代娥傳習所每年收徒教學,并不能帶動整個村寨文化體系的建設。

3.2 工藝難且收益低

撈車河村位于武陵山區之內,自然環境非常閉塞,物質條件也不充裕。千百年來,土家織錦傳承人運用古老的技藝方式維系著生活。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土家織錦的收入難以滿足傳承人的物質需求,很多傳承人選擇外出打工的方式來貼補家用。

通過實地調研,筆者發現村里很少有織女織土家織錦,據劉代娥介紹:“一位織女用心學,一周可以學會平紋、斜紋、摳斜紋,學會3 種紋樣就可以織完整的紋樣??椇?、織熟則需要大量的練習?!庇纱丝梢?,學習周期很長、見效非常慢,這種情況導致織女學習的熱情很低,不愿意去鉆研學習。與此同時,劉代娥還表示,她作為國家級傳承人,精通各種技法且技藝精湛,因此訂單的數量比較多。由于自己年紀較大,不能久坐,斷斷續續地織一年,收入可達兩三萬。普通的織女一般很難接到訂單。在現代社會中,織女們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迫使她們外出務工來求得生存。

3.3 文化生態逐漸失衡

土家織錦是土家族傳承上千年的手工技藝。以前,撈車河村年輕的姑娘從十幾歲起就要跟隨家族長輩學習土家織錦的工藝,土家織錦織造的好壞是評價姑娘是否心靈手巧的重要因素。土家織錦作為土家族必備的傳統習俗的物品,伴隨著土家族人的一生:在嬰兒時,外婆送土家織錦蓋裙保護嬰兒茁壯成長;長大結婚時,土家族姑娘用土家織錦制作被面和鋪蓋作為嫁妝;跳擺手舞時,土家族人身披土家織錦;祭祀祖先時,土家族人供奉土家織錦;人去世時,土家族人要陪葬土家織錦。由此可見,土家織錦與土家族人密切地連接在一起。

然而,外來文化的快速傳播改變了“蠻不出垌,漢不入境”的狀況[10],導致原有的文化生活習俗被漸漸淡化。筆者在撈車河村走訪調研時了解到,村里現在大部分為老人,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受到新思潮的影響,使土家族姑娘對土家織錦的文化有了新的認知,她們并不認為土家織錦有很大的價值,甚至有一些人認為從事土家織錦沒有榮譽感和社會地位,是老年婦女才會選擇的事情。土家族年輕一代織女價值觀念的轉變、傳承的薄弱導致土家織錦的傳承面臨很大的挑戰。

通過實地走訪調研,論證了土家織錦亟待振興的原因主要有3 點。首先,撈車河村土家織錦的傳承和發展堅持政府為主導的原則,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對土家織錦的傳承和保護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具體的實施中暴露很多問題。其次,撈車河村土家織錦產業發展滯后,傳承人經濟收益低,無法維系日常生活。最后,撈車河村土家織錦的文化生態失衡,導致年輕一代人價值觀念改變,面臨后繼無人。

4 土家織錦助力撈車河村振興的對策與建議

土家織錦助力撈車河村文化振興與產業化發展的進程,我們應該考慮堅持什么原則、運用什么方式進行提高。筆者結合撈車河村實際情況,從3 個方面提出對策,使撈車河村土家織錦得到最大力度的保護和傳承,為本村振興提供強大動力。

4.1 政府部門加強引導與扶持

政府在土家織錦的傳承和發展過程中應該充當領導和組織的角色[11]。在黨和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及重視手工技藝的背景下,撈車河村土家織錦的發展應該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從而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

一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傳承人的地位。目前撈車河村只有幾位年齡較大的傳承人在村寨中傳承。年輕一代的織女不愿意在村寨中傳承,除了學習周期長之外,主要的原因是傳承人的社會地位低且沒有物質保障,因此,政府應加大土家織錦文化方面的宣傳以及經濟補貼。另一方面,協調教育力量,促使土家織錦均衡發展。撈車河村年輕一代不了解土家織錦文化,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以政府為主導,將土家織錦文化與課堂教育進行連接,使學生能更深層次認識本民族文化,從而增強自豪感。

4.2 弘揚土家織錦的深層價值

撈車河村土家織錦是特定條件下形成的民俗之物,是保護的核心區域。當下,為了更好地弘揚土家織錦深層價值,建議在撈車河村建設土家織錦博物館和體驗場所。

一是建設博物館。通過對撈車河村調研走訪,收集全面資料,在博物館中陳設土家織錦實物、工藝流程等,使得村民及游客能鮮活地了解到土家織錦的價值,提升知名度。當前,撈車河村在大力推進鄉村振興,追求經濟效益的提升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部分,與此同時,也應加強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設,只有如此才能實現撈車河村全面振興。

二是建設體驗館。近幾年,隨著撈車河村旅游業快速興起,外來的游客將成為體驗館的主要體驗對象。通過土家織錦體驗的方式,使得游客親身感受到土家織錦的技藝,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傳承它。與此同時,還能給撈車河村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4.3 加強土家織錦的創新與產業發展

撈車河村土家織錦與現代主流審美具有一定的差距。為了拉近兩者之間的聯系,應加快設計出符合現代審美的產品,既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又將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一是將土家織錦與撈車河村旅游業相結合,打造當地知名品牌。撈車河村土家族資源很豐富,土家織錦是撈車河村旅游業的一大亮點,品牌的建立將成為土家織錦保護和傳承的途徑。在打造知名品牌過程中,主要生產兩大類產品:一類是市場化產品,將土家織錦“四十八勾”“陽雀花”等代表性紋樣與現代產品結合起來;另一類則是精品化產品,邀請村寨中國家級、省級傳承人來制作,供個人收藏。

二是將土家織錦與撈車河特色村寨相結合。撈車河村是土家族文化保護最為完整的村寨,在特色村寨建設的過程中,可以以劉代娥的傳習所為示范點,以點帶面喚起村民的文化保護意識。與此同時,還可以學習日本打造“一村一品”,以此來保護本民族特色文化。

土家織錦助力撈車河村鄉村振興,需要政府有意識地采取政策進行恢復和保護。知識分子以及企業憑著對鄉村振興的使命也要盡一份力。民間的傳承人懷著對本村文化的眷戀也應該加入其中。只有建立政府、行業、企業、傳承人的聯動機制,土家織錦的文化價值才能得到更深層次挖掘和保護,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5 結語

進入21 世紀,在國家各項政策的支持下,武陵山區的經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正在平穩向前發展。近幾年,鄉村振興已經成為國家戰略,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的支撐,鄉村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是根植傳統文化重要沃土,作為傳統文化的手工藝是農耕文明遺落在鄉村的明珠,其璀璨光芒需要被擦亮[12]。土家織錦作為撈車河村手工藝的典型代表,隨著旅游業的發展逐漸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這有助于充實撈車河村鄉村文化并且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應深入把握撈車河村土家織錦產業發展的規律,重視鄉村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建立更加符合撈車河村土家織錦的發展模式,重新塑造鄉村的特色,傳承鄉村文化的記憶。同時,我們也需要認識到,武陵山區要全面振興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文章以土家織錦助力撈車河村鄉村振興為個案,希望以點帶面,對武陵山區其他村寨具有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織錦河村土家
瑤族織錦
西蘭卡普:土家族的織錦與史詩
西曲河村:盤活一座山 帶富一方人
土家擺起來
土家摔碗酒
土家摔碗酒
織錦古韻(七絕)
百姓事,記在筆頭刻在心頭——記水磨河村黨支部原書記燕振昌
土家美
“老政委”情滿崔河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