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醫科”背景下交叉融合型醫學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

2022-02-13 21:07任香善林貞花金明實李東浩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22年45期
關鍵詞:醫科交叉學科交叉

任香善 林貞花 金明實 李東浩

(1.延邊大學醫學院病理教研室 吉林延吉 133002;2.延邊大學融合學院生物功能分子學 吉林延吉 133002;3.延邊大學理學院化學專業 吉林延吉 133002)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等新技術與醫療健康相關領域的結合日趨緊密,現代醫學模式正面臨著重大變革,而傳統的醫學研究生教育為順應新時代要求亟待做出改革。從2018年8月全國教育大會中提出的“高等教育要努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到教育部發布的“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國家對醫學教育 “新醫科”建設提出了新要求[1]。

“新醫科”建設是指在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發展精準醫學、轉化醫學、智能醫學等醫學新專業,旨在推進醫學與理學、工學、文學等多學科交叉教育,實現從單一學科教育的醫學教育模式轉變為“醫理、醫工、醫文、醫學+X ”多學科交叉為支撐的醫學教育模式的轉變,培養具備綜合素養高,能夠運用交叉學科知識解決醫學前言領域問題的高端醫學人才[2-3]。

延邊大學“新醫科”建設起始于融合學院生物功能分子交叉學科的建立。該學科是由基礎醫學、化學、生物學、藥學等多學科交叉的一級學科,依托“長白山天然藥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生物資源與功能分子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外專局111引智基地)”為科研平臺,具有多學科交叉融合特點,極具前瞻性和發展性。本學科建立了一套追蹤國際科學前沿、符合國家戰略方向并適應地方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具有先進創新意識和嚴謹科學思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生物功能分子交叉學科的研究內容比較廣泛,涉及分子生物學、病理學、免疫學、內科、外科等醫學學科相關內容及化學、藥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等其他各類學科內容。本文基于“新醫科”背景,就生物功能分子交叉學科進行醫學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和實踐符合時代要求的交叉融合型醫學研究生培養新模式,為培養“高精尖”醫學人才助力。

一、新醫科建設的內在需求

1.建設新醫科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內在需求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以提升全民健康力為目標,實現醫學從治療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全覆蓋,這要求醫學教育或實踐過程中不能只關注單一醫學領域的發展;醫學與物理、生物、化學及大數據處理、人工智能等計算機技術的交叉融合引發了新一輪的科技革命,給醫學領域前沿問題的解決帶來了不同的視角和解決方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很多國內大學開始把目光轉移至新醫科建設,紛紛建立“醫學+X”機制或機構,試圖探索培養交叉融合型高精尖醫學人才的新路徑。2017年7月,北京大學醫學部建立了“臨床醫學 +X” 論壇。旨在促進醫學與其他學科研究者的交流,以醫學問題為牽引,推動交叉學科深度融合和發展,并探討交叉研究模式,展示交叉研究成果。除此之外,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理工大學進行合作,共建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和醫工交叉研究生院;東北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也在發揮自身原有學科特點和優勢下,開展以“醫學 +X”為特征的新醫科布局和建設。2019年,延邊大學也是整合基礎醫學、化學、藥學、生物等多學科資源建立了融合學院,而生物功能分子交叉學科是延邊大學“醫學+X”機制中具有交叉融合特點的新的學科。

2.醫學與多學科交叉融合是技術創新的內在需求

隨著醫學科技和生物醫藥產業的逐步發展,醫學與多學科的深度融合正深刻地改變現有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方式,為疾病的全流程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途徑。組學技術、基因編輯技術、人工器官置換術、干細胞療法、腫瘤類器官培養技術等新型的診斷技術、治療方式和醫療工具正在改變現有的等傳統診斷模式和臨床治療方式。這些新的診斷和治療技術使疾病的治療變得更加個性化,從而最大化每個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傳統的抗腫瘤治療手段如手術、放化療并不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新興的抗腫瘤治療方式有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熱消融等,而這些治療手段的開展要求多學科的交叉融合。

3.醫學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的內在需求

“新醫科”的背景下國家對醫學研究生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研究生必須具備多學科交叉意識,能利用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知識體系觀察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培養的研究生還應具備面對臨床問題,通過發揮其強大的關聯力、想象力,利用宏觀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高校作為教育改革先行者,在“新醫科”建設的大背景下,探索醫學研究生教育新模式,培養大批高素質、創新型醫學高端人才勢在必行。傳統醫科研究生教育培養理念是單一學科導向的,教育模式更傾向于解決確定的、線性的、靜止封閉問題的科學模式,新醫科培養的研究生強調問題為導向,必須逾越“知識的狹隘”及“??品只钡镍櫆?,突破現有學科的藩籬,以“大學科”“大科學”的融合理念,培養符合當代醫學發展與醫療事業發展的醫學研究生。

二、探索“新醫科”體系下醫學研究生的培養策略

我們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充分體現“大健康”的理念和新科技革命的內涵,將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融入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在培養目標修訂、課程內容設置、教師隊伍建設、教學模式改革等方面積極地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措施,切實提升了研究生的交叉融合的科研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1.培養目標的設定

延邊大學融合學院生物功能分子學科堅持利用我校學科優勢、特色優勢、區域優勢,促進學校內涵發展,促進文理滲透、文工交叉、醫理融合等多形式交叉,滿足國家社會發展對復合型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需求,確保多學科交叉融合型醫學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靶箩t科”背景下,我們將研究生的目標設定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寬厚扎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實驗技能和勇于探索創新的科研精神,了解生物功能分子領域發展的前沿和動態,并能夠適應新時代對醫學、生物產業方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要求的特色人才,最終培養兼備醫學、化學、藥學、生物學知識的交叉學科應用基礎復合型創新人才,學科整體研究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

2.多學科交叉融合特色課程體系構建

(1)課程設置的改革

在原有的專業課程之外,增設交叉學科基礎理論課,學科全方向主線課、開放型綜合實驗技能培訓課,設置特色課等。在明確學生課程學習的最低要求的情況下,設立模塊化課程體系,根據學生的培養類別,允許研究生根需要跨學科選修課程,鼓勵教師有針對性地開設學科交叉課程。例如,分子生物學課程作為醫學研究的基礎課程,很多其他工科或理學專業來源的學生沒有相關基礎,為了更好地進行醫學相關研究必須掌握分子生物相關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分子生物學作為全方向主線課,可以為工學、理學專業來源的研究生講授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能。此外,針對醫學生開設高等高分子化學、有機化學等課程,為多學科交叉奠定了基礎。

(2)課程內容的優化

隨著科技和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不斷涌現新的理論的技術方法。我們在專業課程內容上不斷更新醫學前沿知識,如增加蛋白組學、非編碼 RNA、外泌體、腫瘤類器官培養、生物信息學等內容。

近年來,“幕課”等新型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逐漸在世界范國迅速興起,給醫學研究生提供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的教學資源,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而生物功能交叉學科作為一個新興的學科,相關視頻資源比較少,特別是實驗操作相關的視頻資源相對匱乏。針對這一問題,在延邊大學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特別是針對病理學研究技術和方法學等多門課程進行視頻資料錄制,為廣大研究生提供詳細而簡單易懂的實驗操作視頻資料,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正確地掌握實驗操作技能,避免走入實驗誤區,加快科研成果產出的時間。

3.加大引才引智

對于信息高度交流互動的新時代,國際的交流合作既是創新的必要途徑,也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要支撐。延邊大學多年來與國內外高水平大學有密切的學術交流。本學科以“111引智基地”為平臺,引入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多國高水平大學的教師資源,加強學術文化交流,搭建國際高水平學科創新基地,提高研究生綜合素質,為創新性醫學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

4.推動醫學+X多學科聯合培養模式

導師是研究生成才道路上的引路人和第一責任人,優秀的導師隊伍才能保證研究生培養的高質量和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本學科突出學科交叉背景優勢,實施團隊教學,采用醫學+X多學科導師聯合培養模式,在學習醫學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多學科交叉教學,優化課程的結構,打破單一學科研究生導師培養模式,全面推進醫學+X培養模式,共同培養交叉融合型醫學研究生。

5.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

“新醫科”建設的機構或平臺很多都是融合多個學院或多個專業的教師資源,因此出現不同領域的教師或學生知識面比較單一,對其他領域了解不深,導致不同專業之間不能完全滲透、完全融合。單一專業的導師或導師團隊學術研究方向與學術思維不能滿足交叉融合性醫學研究生的培養要求,限制了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使研究生在培養階段其研究方向更傾向于一種學科領域或單一的研究方向,這與當前培養研究生跨學科科研思維和交叉融合型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尚有差距。我們根據各學科發展的特點,在培養交叉融合型研究生教育中,應倡導“多學科交叉”教學模式逐步替代“單一學科”教學。為促進教師之間的滲透,通過交叉學科間的學術活動,互相了解不同專業或領域的研究方向?!靶箩t科”建設在原有“醫教協同”的基礎上引入 “醫教產研協同”機制,探索多層次、多領域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我們在課題立項上,主要從臨床問題出發,以問題為導向,經多學科導師討論制定研究項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共同完成科研課題,以確保研究生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能力。例如,外泌體的高效分離純化及特異性功能研究是目前分析化學和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前沿和熱點。傳統的外泌體分離方法有超速離心法、密度梯度離心法、沉淀法、尺寸排阻色譜法、免疫磁珠分選法等[4-8]。而這些傳統方法存在分離效率、純度、回收率、產量、完整性、勞動效率、時間效率低等局限性,尚無法滿足臨床及科研對高純度外泌體的需求。根據這一問題,醫學與化學、工學多學科聯合設計出微流控離心分選技術。而這樣的以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的課題,將用引領新技術,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可不斷推進“新醫科”建設,培養出滿足新時代發展需要的復合型醫學創新人才。

結語

綜上所述,新醫科背景下,高校應積極地探索研究生教育培養新模式和構筑交叉融合教育理念,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交叉融合型高端人才,對于新時代醫學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延邊大學融合學院生物功能交叉學科在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課程設置等方面進行了教育教學改革,試圖探索和實踐“新醫科”背景下培養交叉融合型研究生的可行方案??傊?,醫學教育模式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型、復合型醫學人才培養目標的引領。隨著“ 新醫科”課程體系構建的不斷完善,交叉融合型教學理念的改變和教學模式的不斷優化,將會培養符合新時代發展需求的創新型和復合型的高素質醫藥人才。

猜你喜歡
醫科交叉學科交叉
新醫科背景下醫學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實踐研究
生命教育視域下醫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實效性探究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中醫文學雜志》交叉學科征稿函
作為交叉學科的法治文化專業教學改革初探
開放式創新性實驗教學在醫科生科研思維培 養中的應用
《中醫文獻雜志》交叉學科征稿函
音樂學副修專業,培養交叉學科人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高層論壇」評述
醫者難自醫
連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