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頜面部彈性冰敷袋在埋伏阻生齒拔除術后的應用

2022-02-14 14:23劉娟英彭濤許勇胡樂蘭
江西醫藥 2022年11期
關鍵詞:冰袋頜面部下頜

劉娟英,彭濤,許勇,胡樂蘭

(南昌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江西省口腔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口腔重點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南昌 330006)

下頜阻生齒是口腔頜面外科的常見病種之一,由于下頜阻生齒尤其是低位阻生齒受到鄰磨牙阻擋、骨質包繞、相鄰組織的阻礙導致完全萌出困難,常發生冠周發炎、鄰牙受損、關節異常、頜骨囊腫等疾病,主要通過手術拔除埋伏阻生齒進行治療。由于下頜第三磨牙解剖結構各異,位置偏后,操作視野小,加大了手術難度,術后常容易引起拔牙窩出血、疼痛、腫脹等并發癥。給患者帶來不好的就醫體驗,容易對治療產生焦慮、緊張、恐懼情緒[1]。外科醫生通過改善手術治療方式和醫用治療器械等方法,減少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2-4],或者通過藥物和物理方法減輕術后出血、疼痛、腫脹等不良反應[5-6]。手術后越早對術區進行冷敷,越能有效地減少傷口出血、疼痛和腫脹的發生[7-8]。目前臨床傳統的物理方法多采用毛巾、布袋或無紡布包裹冰袋放置在患者的面頰部,此法缺點是冰塊堅硬,不易固定,冰塊不能塑形,冰敷接觸面積少,需患者或家屬用手持續托扶,降低患者依從性,影響冰敷效果。為適應臨床需求,運用彈性繃帶制作成可以固定冰袋的裝置,冰袋內是生物凝膠蓄能材料,此裝置同時對患處起加壓作用,本試驗觀察該冷敷裝置的臨床使用效果?,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務 選取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在口腔頜面外科病房住院,通過查體和影像檢查確診為下頜第三磨牙低位阻生,并在全麻下行下頜阻生齒拔除術的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18~30歲;術前雙側面部對稱,張口度正常;語言溝通無障礙,具有正常溝通能力的成年人;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冷療刺激會產生過敏的患者;頰面部有開放性傷口的患者;頜面部已有感染的患者;軀體其他系統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以及有局部血液循環障礙者。將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其中試驗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22.65歲,給予頜面部彈性冰敷袋。對照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22.43歲,采用傳統冰袋冰敷。兩組患者手術、麻醉方式一致,性別、年齡比較(表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頜面部彈性冰敷袋的制作方法 彈性繃帶一卷(上海醫用敷料廠),寬10 cm,取彈性繃帶自然長度96 cm,對折成雙層長48 cm,兩端分別設置有3 cm寬魔術貼(即一端是勾面,另一端是毛面)方便調節大小,帶體中部設置有耳部固定孔,在兩耳部固定孔之間的帶體內縫制兩個長10 cm,寬9 cm的口袋作為儲冰袋(圖1)。為能使冰敷袋與頜面部更好的貼合,選用生物凝膠,其主要成分是糖、純水、羧甲基纖維素鈉,這種儲能材料的特點是既可蓄冷也可吸收熱量,質地柔軟,形狀成凝膠狀,另一特點是在零下25℃不結冰,經過長時間冷凍也不凝固,可塑性強[9-10],用在頜面部貼合性好,將上述材料裝入長10 cm,寬8 cm的透明PE復合尼龍袋內,制成冰袋。

表1 兩組觀察患者的性別、年齡比較

圖1 頜面部彈性繃帶冰敷帶(圖上長方形粗線部分均用線縫制起來,儲冰袋有兩處開口)

1.2.2 使用方法 試驗組和對照組均由同一術者行手術,同一麻醉醫生實施麻醉,同一組護理人員采取常規術后護理。兩組冰敷方法如下:①試驗組:手術后早期給予佩戴頜面部彈性冰敷袋。冰敷時,先將凝膠冰袋置于冰箱冷凍層(-10℃以下)30 min以上,把凍好的凝膠冰袋放入患側術區的儲冰袋,將冰敷帶帶體沿頦下經兩側耳部至顱頂,使其耳部固定孔分別固定于患者雙耳,根據患者的頭圍大小調節松緊度后粘好魔術貼,固定牢固即可。鄧益君等研究顯示[11],患者冰敷局部皮膚溫度控制在10~15℃左右,冰敷袋接觸皮膚面溫度保持在5~15℃(高于15℃則更換,低于5℃增加包裹巾),是相對舒適的溫度。使用電子測溫計每20~30分鐘監測冰敷部位皮膚溫度,當皮膚溫度低于10℃則暫停冰敷30 min,否則持續冰敷,如果患者感覺冰冷不適則適當休息20~30 min后繼續冰敷。②對照組:術后給予無紡布包裹傳統冰袋進行冰敷,每冰敷30 min,暫停20~30 min,如此反復至術后24小時,不測量冰敷局部皮膚溫度。兩組患者術后均持續冰敷24小時。冰敷時護士至少每20~30分鐘巡視1次,注意觀察冰敷部位皮膚的情況,及時了解患者的感覺,以防凍傷發生。對兩組在術后出血、疼痛、面部腫脹度分別進行效果評價。

1.3 觀察評價標準 隨機分組后,分別測量和記錄兩組患者術前同側口角至耳垂距離、眼外眥至下頜角的距離。術后出血情況:術后24 h出血情況:0級(無出血);Ⅰ級(少量出血),術后24 h內唾液呈淡紅色;Ⅱ級(中量出血),術后24 h內唾液呈鮮紅色,術區有滲血;Ⅲ級(大量出血),術后24 h內唾液全部是血或有血塊,需經醫生處理方能止血。疼痛評分: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護理人員用數字評分尺讓患者自己描述疼痛程度。其評分標準(0~10分):1)0分(0級,無痛);2)1~3分(Ⅰ級,輕度疼痛,不影響睡眠);3)4~6分(Ⅱ級,中度疼痛,影響患者睡眠);4)7~10分(Ⅲ級,重度疼痛,患者無法忍受,嚴重影響睡眠)。

腫脹程度評定:用軟尺測量患者術后24 h同口角-側耳垂、眼外眥-下頜角距離(圖2)。面部腫脹程度用測量法和主觀評估法進行綜合評價,根據公式:面部測量距離=(口角-耳垂距離+眼外眥-下頜角距離)÷2,算出面部測量距離,從以上公式基礎上再算出面部腫脹率,面部腫脹率=(冷敷后面部測量距離÷術前面部測量距離-1)×100%。主觀評價腫脹標準:0度:面部腫脹率≤3%,幾乎無腫脹;Ⅰ度:輕度腫脹>3%,面部腫脹率,≤6%;Ⅱ度:腫脹明顯,有皮紋,面部腫脹率>6%,≤12%;Ⅲ度:腫脹明顯,皮紋消失,面部腫脹率>12%[12]。

圖2 測量方法與測量點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5.0軟件統計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手術24 h后對80例觀察對象進行訪視,兩組患者術區出血、疼痛程度、面部腫脹情況比較,見表2、表3、表4。

表2 兩組觀察患者術后出血程度比較[n(%)]

表3 兩組觀察患者疼痛程度比較[n(%)]

表4 兩組觀察患者術后24h腫脹度比較[n(%)]

3 討論

拔除下頜低位埋伏阻生齒的每個步驟都是破壞性治療手段,術后軟組織和骨組織都受到了一定的損傷,引起拔牙處疼痛,損傷組織的滲出液擴散引起面部腫脹。術后腫脹起始于手術后12-24 h,到第3天后逐漸消退,故要求患者術后早期持續冰敷,再觀察對象手術后24h測量其面部腫脹程度[13]。拔除阻生齒后為使患者更舒適,臨床上常用藥物或物理治療方法緩解術后不良反應。藥物治療必需在醫師指導下用藥,需注意禁忌癥,并存在不良反應發生的可能,而物理方法安全、簡單、經濟、有效,對頜面部冷療具有一定的鎮痛、消腫效果。冰敷是利用低溫傳導致術區,局部皮膚、組織溫度相應地下降,有利于控制急性炎癥、水腫,并刺激冷感受器,收縮血管,增加血液粘稠度,減少血液流向手術周圍組織,從而達到減輕術區水腫、控制炎癥的目的[14-18]。另一方面通過降低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提高痛閾傳導而減輕疼痛。術后24 h訪視試驗組患者時,傷口出血、疼痛、面部腫脹度較對照組減輕。由統計數據分析結果可推論頜面部彈性冰敷袋效果比傳統冰敷袋效果好。頜面部彈性冰敷袋作為一種物理治療方法,使用簡單方便,無臨床醫師在場指導,患者也可自行佩戴使用,其安全性較藥物治療高。

頜面部冰敷帶用彈性繃帶雙層制作帶體,使其既起術后患處加壓止血作用,又便于冰敷治療,冰敷使用生物凝膠狀儲冷材料,冷凍之后可根據面頰部塑形再冰敷。與傳統冷療方法比,改進了冰塊形狀不規則、接觸面小、容易融化的缺點;該裝置結構簡單,制作容易,取材和使用方便,冰敷效果達到了口腔術后止血消腫的目的。生物凝膠冰袋不用包裹毛巾,直接放在彈性冰敷袋內。魔術帶粘貼,佩戴及拆卸方便;帶體耳部固定孔的設計,使其不易滑脫、移位,易固定于頜面部,繃帶頦部區可直接將袋體往內折調節寬窄,不阻礙患者呼吸,冰敷時不會冰敷到頸部大血管,不限制患者活動,冰敷袋較軟舒適度好,提高了患者治療依從性。該裝置也可加熱作為熱敷帶進行熱敷治療。彈性冰敷袋可重復使用,用后清洗消毒,凝膠冰袋用后卡瓦布擦拭消毒。

經過臨床應用,患者反映使用簡單、方便、舒適,醫生對此裝置也認可。與其它方法相比效果佳,可考慮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猜你喜歡
冰袋頜面部下頜
家里多余的冰袋怎么處理
保鮮冰袋安全嗎? 用完之后怎么扔?
小小冰袋作用大
改良后鹽水冰袋在新布尼亞病毒感染患者高熱護理中的療效觀察
三種不同上部結構應用于下頜種植覆蓋義齒的臨床療效比較
CBCT對下頜磨牙根分叉病變的評價
頦下島狀皮瓣修復頜面部軟組織缺損
磨骨術在下頜角肥大患者整形中的應用分析
多排螺旋CT三維重建在頜面部美容中的應用
計算機輔助模擬技術在頜面部復雜骨折內固定手術治療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