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民粹主義的群體心理學解讀:生發、樣態與紓解

2022-02-16 19:16戶振亞
關鍵詞:民粹主義個體群體

戶振亞

(貴州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01)

民粹主義是一種概念獨特、形態多樣的思想體系,多呈現為社會思潮或政治運動。 在我國,民粹主義借助網絡時代的信息技術賦能表現為網絡民粹主義。 “民粹主義不僅是一種社會和政治現象,也是一個群體心理反應的結果”[1]175,高呼著“人民至上”口號的網絡民粹主義,看似是“個體人”的概念詮釋,實則是“大眾人”的心理表達,是對貧富差距、體制嫌隙、社會不公、底層訴求等社會矛盾所表達出來的一種群體性情緒。 依據勒龐的群體心理學理論,個人一旦進入群體之后,“自覺的個性消失、思想感情的統一”[2]3,“同一性吞沒了特異性,無意識屬性取得了主導地位”[2]6,呈現出沖動、從眾、極化、狂暴、易感的大眾心理特征,這與網絡民粹主義背后隱匿的群體心理皈依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網絡民粹主義是當下國內學界關于社會思潮研究中討論最熱烈的學術熱點之一。 首先,部分學者從宏觀視角出發,圍繞網絡民粹主義的生發機制、表現樣態、話語表征、散播危害、治理策略等方面進行了多維研究。 學界普遍認為,網絡民粹主義思潮在網絡空間的生發既與政治因素密不可分,亦受媒體傳播策略的影響[3];當前國內網絡民粹主義主要分為民族民粹主義、文化民粹主義和福利民粹主義三種基本樣態[4];網絡民粹主義具有基于物質、政治權利以及文化層面的話語訴求[5];網絡民粹主義會侵蝕主流意識形態,損害公共秩序,引發社會混亂,甚至會沖擊政治體制安全,干擾國家戰略部署[6];要在關注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礎上,以人民為中心,從技術阻斷、制度建構、社會治理等方面對網絡民粹主義進行治理[7]。 其次,部分學者對網絡民粹主義展開微觀研究,或與實證相結合,或研究視角獨特。 如賈立政等對網絡民粹主義的群體感知程度進行了實證調查,得出中等收入群體、青年群體和體制外群體對網絡民粹主義感知度較高的結論[8];石立春等選取606 個網絡民粹事件進行扎根理論研究,對網絡民粹主義的演繹特征進行耙梳,并對網絡民粹主義的概念進行探索性檢驗[9];馮月季對網絡民粹主義進行符號學闡釋,認為網絡民粹主義通過“符號暴力”建構了具有二元論特征的敘事文本,具有強烈的指涉社會現實的意義潛能并在現實中演變成具體的非理性行動,是從“符號暴力”到“現實暴力”,可謂落入了“符號—行為”的表達機制[10];有學者研究了網絡民粹主義對大學生群體的影響,如歐庭宇認為網絡民粹主義在高校的滲透會削弱部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消解愛國情感、降低網絡素養,由是強調要從多維視角引導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11]。 毋庸置疑,目前的研究成果有很多獨到之處。 但從現有資料來看,少有學者從群體心理學角度出發來系統探討網絡民粹主義生發原因與紓解策略。

無論是從現實境遇出發還是用學術研究考量, 深度解構網絡民粹主義的詰難與祛魅,群體心理學的參與不可缺位,必須從學理角度尋找網絡民粹主義生發的心理根源,正視群體心理樣態,進而提出合理的紓解之道。

一、網絡民粹主義生發的心理溯源

從心理學角度追溯網絡民粹主義的生發主要有以下三個層次:“群體的時代”與網絡時代的相遇給予網絡民粹主義生發的場域環境;“個體人”的消失與“大眾人”的反叛是網絡民粹主義群體主義心理的典型寫照;“失衡致幻”的個體心理—“幻覺趨同”的過渡心理—“被催眠”的群體心理是網絡民粹主義生成路徑的演繹。 深度解構網絡民粹主義的生發機制并追溯其心理根源,是從學理維度對網絡民粹主義帶來的危害進行紓解的基礎。

(一)“群體的時代”相遇網絡時代

在網絡時代, 互聯網技術建構的虛擬空間和輿論場景是網絡民粹主義傳播的主要推手?!叭后w的時代”的大眾特性映照了網絡民粹主義生發的心理特征。 “群體的時代”與網絡時代的相遇是網絡民粹主義生發的必然場域環境。

首先,“群體的時代”預言的兌現。 19 世紀,勒龐曾預言“我們未來將進入的時代實際上是‘群體的時代’”[2]序言2,民眾的力量即將成為新生的統治力量。時過境遷,這一預言正逐漸兌現。17 世紀以來,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原有政治傳統的窠臼被打破,個體思想開始覺醒,并逐漸體悟到自己的精神力量,且資產階級普選制的深入人心使得大眾參與政治生活的程度加深,使得各候選者想要贏得選舉就必須要不斷“取悅”大眾。 久而久之,統治者不得不遵從“人多勢眾”的規律,甚至開始屈服于大眾的“統治”,大眾群體實際上成為心理上的統治階級,這恰恰給予了民粹主義“迎合人民”的機遇。 “民粹主義必須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屬于大眾’”[12]24,民粹主義者認為“他們且僅有他們能代表人民”[12]25,民粹主義“人民至上”“迎合人民”的邏輯主張與“群體的時代”的“大眾統治”有了一定的“價值耦合”,這亦是目前西方社會民粹主義沉渣泛起的重要誘因。 中國自古以來的“集體主義”基因在改革開放后逐步去除“泛政治化”,就是說如今民眾自發性的集體行動多表現為一種個體觀念取向的驅動,這種驅動下的集體行動會在我國面臨重大危機時迸發出巨大的能量,但若不加以控制和引導同樣極易演變為極端的群體性事件。 這意味著大眾群體一旦在重大事件中受到民粹主義的蠱惑,極易出現“群體性迷失”的精神窘狀,與網絡相遇就會出現網絡暴力頻發、網絡謠言泛濫、網絡輿論無序等現象,恰恰為網絡民粹主義“營造”了生發場域,造成惡性循環。 一言以蔽之,“群體的時代”的到來為民粹主義提供了強大破壞力,而網絡時代的到來,恰好為游蕩的民粹主義幽靈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平臺。

其次,網絡時代的群體心理宣泄。 根據第49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截至2021 年12 月,我國網民規模已超過10.32 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3%,已經形成了全球最為龐大的數字社會[13],標志著網絡時代進入了新階段,但這同樣意味著網絡環境將面臨更加繁蕪叢雜的網絡思潮滲透。 在虛擬縹緲的網絡世界中,網絡民粹主義的慣用伎倆是利用群體環境通過暗示、傳染、虛構給個體施加更大的壓力,誘使個人依據群體心理情境設定而形成所謂的“群體思維”。 在群體心理學意義上,個體融入群體后,其自覺個性就會消失而出現思想情感統一的趨勢,沖動性、傳染性、破壞性充斥著群體感情,群體會在“組織化沖動”中尋求“發聲和訴求”,甚至演變為集體狂歡的民粹式心理宣泄。 “個體身上產生的大眾心理并不一定需要實質性的接觸”[14],而網絡平臺恰好提供了個體之間非實質性接觸的平臺,提供了群體心理宣泄的空間場域,也不幸成為民粹主義傳播的“助產士”。 當“群體”相遇“網絡”,民粹主義將潛在網民群體與現實傳播平臺相糅合,利用網絡的交互性、虛擬性、平等性、匿名性環境編制網絡輿論、悖論、謬論,最終借助特定事件生發為網絡民粹主義。

(二)“個體人”的消失與“大眾人”的反叛

民粹主義是一種集體心理的寫照,是一種不再關注具體個人的群體性意識形態,解構了“個體人”特征并演繹了“大眾人”的反叛。

首先,“個體人”的消失。 馬克思主義賦予人的本質與階級屬性以學術邏輯。 “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15]501人天生就是社會的,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真正釋放自己的天性,而在階級社會中,人必然具有階級屬性。 “個人隸屬于一定階級這一現象,在那個除了反對統治階級以外不需要維護任何特殊階級利益的階級形成之前,是不可能消滅的。 ”[15]570但網絡民粹主義的理論泡沫類似于費爾巴哈形而上學的思維設定,將人視為“抽象的人”,肢解人的本質與階級屬性,泯滅“個體人”特性。 回溯歷史,俄國民粹派認為“人民性是未來俄國唯一的可靠力量”[16],鼓吹要在俄國革命中建構起“人民性”;美國民粹主義常在道德層面上區分為屬于人民和不屬于人民的人;群體心理學在法國大革命中的演繹也具有民粹主義色彩;庇隆、查維斯等拉美地區威權民粹主義者更是善于使用強烈“人民群體性”色彩的煽動話語。 民粹主義幽靈已在世界游蕩兩百余年,無論是俄國民粹派、美國人民黨、拉美地區民粹政黨,還是如今世界范圍重新抬頭的民粹主義浪潮,無一不是打著“代表人民”的旗號,道貌岸然地把“人民”置于理想化的群體性背景之中,這與唯物史觀所主張的人民群眾的現實性和創造性截然不同。 正如有學者指出,民粹主義語境的“人民”是一個占據著道德制高點的單一性群體,是由形而上學思維所設定出來的抽象人群,泯滅了每個“個體人”的個性[17]。 一言以蔽之,民粹主義的敘事話語就是機械地割裂“個體人”的屬性,并捏造出一個“真正的大眾群體”概念,網絡民粹主義作為民粹主義的新形態亦然。

其次,“大眾人”的反叛。 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群眾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15]287,社會歷史發展是無數個人合力作用的結果,其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人”。盡管人有著特殊性,但每一個體意志都對歷史發展做出貢獻,無數特殊力量相互交織產生出一個合力整體,這個整體就是“人民群眾”。 雖然民粹主義語境中的“人民”同樣是由許多個體匯集而成的共同體[1]182,但在這個共同體中,每一個體的社會屬性被迫服從于自然屬性,人已經僵化為個體性被剝奪的、被群體思維吞沒的“大眾人”。 這時,人民的靈魂已經閉鎖在自我之中,“大眾的反叛又成為擺在當下人性面前的最大問題”[18]。 英國政治學家邁克爾·奧克肖特認為:“‘反個人’有感情而無思想、有沖動而無觀點,只是模糊地意識到他的力量。 ”[19]“大眾人”已經徹底喪失了個體性思維。 從群體心理學的角度講,個人進入群體后表現出的心理傾向已經遠遠超越了個體的心理表達,這些統一的心理傾向,亦是群體性利益訴求的吶喊。 網絡民粹主義號稱為大眾代言,事實上是借助大眾的力量以表達自身的價值訴求,煽動無意識的“大眾人”對現行體制、社會精英及主流文化進行批判與沖擊。

(三)從“個人致幻”到“群體催眠”

在心理學意義上,當重大事件爆發時,群體的情感在輿論環境影響下會實現同向轉化,形成喪失自覺個性的群體心理。這與民粹化的心路歷程有相似之處。網絡民粹主義是“一種群體性意識形態和心理工具,不再關注具體的個人”[1]185,所反映的群體心態也最初是由個人心態所組成,歷經了從“個人致幻”到“群體催眠”的衍化過程。

第一階段,“失衡致幻”的個體心理。 現代社會心理學之父庫爾特勒溫的“心理場論”認為,人的心理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就會導致失衡, 只有在心理環境中尋求能量的釋放才能恢復平衡[20]。 在網絡輿情事件中,個體極易受到刺激而產生移情、聯想、認知偏差和情感共鳴,極易將事件本身同自己或周邊人曾遭遇、 正面臨的經歷進行機械比附, 產生自我角色認知沖突、焦慮、同情、逆反等心理失衡的窘境,需要傾瀉“能量”才可恢復。 而網絡場域中,個體只能通過在線發聲以宣泄個人情緒。 如在新冠疫情陰霾不散的大環境下,部分地區疫情防控工作“錯位”、物資調配不均、官員不作為等問題,成為民眾心理失衡的燃爆點,民眾便會尋求網絡發聲進行釋放。 這恰好給了網絡民粹主義者在線挑撥民眾的可乘之機,一時間民粹色彩的話語聲討充斥著網絡。 在這種場域之下,個體被湮沒在輿論的迷霧中難以分辨是非真假,繼而會產生對真相的“幻想”、對事實的“幻覺”,最終衍生為個人心理層面的“失衡致幻”。

第二階段,“幻覺趨同”的過渡群體心理。據《中國社會輿情年度報告(2020)》統計,2012 年以來我國輿情事件年度分布呈下降趨勢, 這最終會造成更大的社群分裂和階層仇視;2017 年以來輿情事件話題越來越集中在社會民生領域,關涉主體多是政府部門、企業和警察,主要載體是以微博為首選的網絡媒介,要警惕后真相時代新技術與民粹主義的“合謀”[21]。 社會民生是關乎人們切身利益的領域,如前所述,倘若發生重大輿情事件必定造成民眾心理失衡,個體難免會通過網絡發聲以釋放心理壓力。 網絡空間的虛擬性、交互性、匿名性加速了個體之間情緒的互相傳染,網絡社群存在的“回聲室效應”導致某個話語靶點不停重復,極易導致群體內某觀點的極化和同質化。 同理,網絡民粹主義著力“營造”的同質化輿論空間極易給個體戴上“身份枷鎖”,肢解主流話語體系,使個體漸趨迷失并逐步喪失“自我意識”,最終會導致“個人幻覺”逐步趨同的、向完全無意識延伸的過渡心理。

第三階段,“被催眠”的無意識群體心理。 個體在進入圈群后,個性被群體共性吞沒,被催眠后不再有行為意識,無意識行為占據主導。 在同質化的網絡圈群中,群體的匿名性及“法不責眾”的心態讓個體不再自我約束而投身于“志同道合”的群體之中,讓個體敢于釋放自己的欲望。 并且極易引發群體內的情感傳染,“在群體中,任何情緒和行為都會傳染,而且傳染性很大”[2]7,個體的感性沖動取代了基本理性判斷,如同“烈性病毒”一樣在群體中傳播,群體情緒漸趨同質化。 此外,個體的易受暗示性使得自身在群體情緒處在沖動狀態時徹底喪失自我判斷力,群體領袖的話語可以被默認為指令并在群體內瘋狂傳播。 在網絡圈群中,“很多個體同時被催眠了,所以力量會因為交互作用而增強”[2]7。 這也正是網絡民粹主義者在某些特定場域中能夠輕易催眠個體、鼓動群體、鼓吹悖論、煽動輿論的心理根源。 個體的心理失衡在群體中漸趨同質,最終形成“被催眠”的無意識群體心理,網絡民粹主義正是在如此病變的心理窘境中墮生的怪胎。

二、網絡民粹主義的群體心理樣態透視

網絡民粹主義的群體心理樣態主要有以下三種:“不經思考”的破壞心態瓦解了約束個體的道德與社會機制,個體的破壞欲得到了“合法”保護,“大眾的獸性”的充分釋放往往病變成令人發指的民粹暴行;“精神統一”的從眾心態同質了個體感情,在民粹話語建構的大環境中,“群體催眠”遮蔽了個體思維而漸趨“精神統一”,形成多數的暴政;“非黑即白”的極化心態異化了辯證分析的觀點,個體在躁動群體環境的熏陶中極易走向感性、沖動與偏執,在網絡民粹主義的刺激下形成以偏概全、非好即壞、非黑即白的單向極化心態。 從群體心理學出發深度解構網絡民粹主義神秘面紗背后隱匿的典型病變心態,是從學理維度對網絡民粹主義帶來的危害進行紓解的前提。

(一)“不經思考”的破壞心態

破壞心態是群體內心理沖突的結果?!按蟊娚砩鲜紫葹槿俗⒁獾恼撬钠茐挠保?]186。破壞心態的群體蔓延會使個體顛覆理性思維、解構行為規范,訴諸“直接行動”與“暴力行為”,這是一種情感錯位,是囿于群體無意識環境場域的病變心態。 “群體更可能是合理的外衣或合法的工具”[1]187。 網絡民粹主義的破壞性傾向隱匿在“法不責眾”的合理外衣下,具有明顯的“直接行動”傾向,善于使用典型的“網絡暴力”手段,瓦解網民個體道德約束,使“原始獸性”在群體的保護傘之下充分釋放,強大的破壞性顛覆現有網絡秩序、壓制理性聲音,沖擊著主流網絡意識形態。 前已述及網絡民粹主義是對貧富差距、體制嫌隙、社會不公、底層訴求等社會矛盾所表達出的一種群體性情緒。 中國當下正經歷著轉型發展的短暫陣痛期,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機遇期,同樣意味著進入社會矛盾頻發的時期。 網絡民粹主義以“坐井觀天”的眼光主觀捕捉目前存在的一些社會矛盾,他們將貧富差距、階層固化、文化差異、官員腐敗等問題歸咎于社會精英對普通大眾的疏離、社會上層占據底層大量資源、國家體制機制運行孱弱等原因。 網絡民粹主義利用群體“被催眠”的無意識性和破壞性傾向,標榜“人民至上”,鼓吹大眾力量,煽動網民采取“直接行動、直接發聲”進行反抗,毫無爭議是顛覆現有體制、破壞秩序規范的破壞者。 例如2022 年“土坑酸菜”事件,央視2022 年“3·15”晚會曝光了部分老壇酸菜包制作過程的衛生安全隱患,瞬時引爆了網絡輿情。 對違反食品安全標準的公司及個人進行批判和聲討本無可厚非,但也給了網絡民粹主義者混淆視聽的機會,道貌岸然地為普通大眾“發聲”,“‘土坑酸菜’撕掉窮人最后的尊嚴”“無辜! 數萬農民成為最大受害者”等民粹言論不絕于耳[22]。 網絡民粹主義的暴戾與破壞性此時“一覽無余”,蠱惑本就義憤填膺的大眾“不經思考”地進行網絡發聲,對當事企業與涉事人的批判上升為對相關領域監管者、產品生產者、企業經營者的攻擊與抹黑,將特定事件無限放大為對行業整體的懷疑,使事件逐步突破原本的可控范圍,嚴重影響了網民對事件真相的判讀,顛覆相關行業的現有運行機制。 事實證明,網絡民粹主義“不經思考”的破壞心態只會火上澆油,“助燃”事態的輿論發展,借機激化社會矛盾以達到自身目的。

(二)“精神統一”的從眾心態

從眾心態是群體意志同質化的結果。 “群體成員的思想感情有一種互相統一的傾向”[2]2。在群體心理學意義上講,從眾心態的麇集會使個體失去人格意識,產生教條主義、偏執傾向、集體責任感丟失等后果,這是一種情感遺失,是甘于為集體殉道的異化心態。 群體靈魂的主要特征表現為“完全處在一些無意識的因素支配之下,并服從于一種特殊的邏輯——集體邏輯”[23]。集體中的個人是不需要具有獨立意識和自我判斷的,多數湮沒了少數。 正如托克維爾在論及美國的民主時曾指出:“民主政府的本質,在于多數對政府的統治是絕對的,因為在民主制度下,誰也對抗不了多數。 ”[24]多數的“暴政”對美國政治文明和國民性格的影響潛滋暗長,這也是為何民粹主義能夠貫穿在美國的政治肌理之中。 民粹主義內蘊的從眾心態遮蔽了個體思維、建構了一個“精神統一體”,極易使處在群體環境中的網民個體接受暗示、主動感染,暴怒、偏執、仇恨、輕信等情感迅速蔓延至群體并得到反復強化,以“人多勢眾”的群體心態散播謬論,以“不可戰勝”的群體姿態自圓其說。 網絡技術的興起更是為民粹主義的群體催眠做了“嫁衣”,“用一種新興媒介加強一種感知,可以使一個社區全部陷入催眠狀態”[25]。 民粹主義在網絡空間肆意建構群體邏輯,蠱惑個體拋棄自我思維,生成“精神統一”的從眾心態,利用就業難、住房難、上學難、看病難等社會矛盾編制謬論,或在重大社會輿情事件的爆點中乘虛而入,企圖給更多人戴上“精神統一”的心理鐐銬。 例如轟動一時的翟天臨學術門事件逐漸被曝光之后引發了大量網友聲討,尤其是引起了大學生群體的不滿。 翟天臨本人受到了應有的處罰,我們理應批評其行為并引以為戒,深入反思高等教育公平和階層固化的問題。 但網絡民粹主義卻趁機散播“反精英、反智”言論,攻訐整個學術圈和整個高等教育體制。 在該事件中,網絡民粹主義將群體內個體的從眾心態利用得“淋漓盡致”,通過編制謠言、制造虛假信息等手段,煽動普通大眾產生對學術界和高等教育成果的懷疑,“學術圈本就很骯臟”“教授都是‘叫獸’”“中國高等教育看不到希望”等刺耳的民粹反智言論時有出現[26]。 事實證明,網絡民粹主義隱匿的“精神統一”從眾心態會將個人帶入一種完全失去人格意識的情境之中,無意識地為民粹主義“背書”。

(三)“非黑即白”的極化心態

極化心態是群體單向情緒化的需求。 “群體表達情感時,總表現出簡單化、極端化的特點,不是極愛就是極恨?!保?]20-21群體情感的單向極化導致個體喪失分辨力而極易輕信任何事物,忽視中間狀態而極端暴力欲望增強,集體責任感消失而“法不責眾”的免責心態膨脹,缺乏理性判斷而只在“好壞、對錯”的單向維度上把握事物,這是一種情感迷失,是人向原始動物“情感回歸”的倒退心態?!安恍业氖?,群情的極化傾向常被惡意引導?!保?]21網絡民粹主義正是利用了群體的極化心態在輿論事件爆發后大行其道。 在網絡民粹主義的蠱惑下,網民個體不再關注事情真相,群體領袖的觀點會被立刻奉為圭臬,瞬間走向“非黑即白、非對即錯、非好即壞”的極端,領袖的個人不滿會瞬間演變成群體的“義憤填膺”。 領袖歌頌的事物會受到無限吹捧,貶低的事物則會被“打入地獄”,群體情感極度夸張,極易產生沖動、偏執與暴力。 當輿情事件發生之后,網絡民粹領袖便會抓住事件反映出的如社會矛盾、貧富差距等深層次原因大做文章,散播民粹言論并極度夸大感情因素以“收繳”網民的判斷力與批判精神,妄圖使網民只看到社會反面現象,迫使網民選擇性遺忘中國在各方面建設的重大歷史成就,選擇性遺忘社會精英為國家社會所做的貢獻,以此達到網絡民粹主義“反體制、反精英、反智、與極端民族主義合流”等目的。例如奧運冠軍楊倩被網暴事件。楊倩因為在微博上曬出了其收藏的可以公開發售的國外品牌運動鞋而遭到了辱罵,并被扣上了“跪族女孩”的帽子。 之后,又因為楊倩在微博上曬出了一段本人跳的具有美國西海岸風格的嘻哈舞視頻,便再次遭到了網暴。 對社會精英的攻擊自然不乏網絡民粹主義者的“身影”,其中“非黑即白”的極化心態顯露無遺。 其中新浪微博賬號名為“西莉雅廚”(已被封號)的博主,在楊倩奪冠后第一時間發表了“恭喜楊倩”的微博,但僅僅6 分鐘之后就在賬號名“為櫻樹獻上祝?!保ňW絡大V,現已被封號)博主的影響下發表了“跪族女孩滾出中國”的微博,實現了態度的極端翻轉,該博主“人格分裂”式的發言完全是極化心態的體現。 在受網絡領袖的煽動之后,短時間內就加入了領袖圈群,成為喪失理性、非黑即白的“無腦追隨者”。 而之后該博主又發表了“她為什么不燒掉耐克鞋表明愛國心”的微博,表明已與“極端愛國主義”合流[27]。 這只是楊倩網暴事件的冰山一角,部分網友憑借網絡民粹主義賦予的“合法傷害權”“廉價崇高感”“集體豁免權”肆意發言,從對楊倩本人的攻擊上升到對運動員培養機制、管理體系的懷疑,上升到對社會精英群體的攻擊。 事實證明,“非黑即白”的極化心態充滿著夸張、斷言、偏執無知與沖動,使網民個體徹底拋棄責任感與判斷力,迷失在網絡民粹主義的夢魘中。

三、網絡民粹主義危害的紓解之道

從群體心理學角度出發,有效紓解網絡民粹主義帶來的危害思潮需多維度思考。 要宏觀掌舵,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切斷生發的社會根源;要借助制度外力,合理控制網絡群體聚集;要把握網絡民粹主義生發背后的群體心理規律,疏導大眾心理;要建構起主流敘事話語,塑造網民群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牢主流意識形態。

(一)宏觀掌舵,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從網絡民粹主義對社會的詰難形態來看,其生發、傳播與各方面的社會矛盾密不可分,最主要的便是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如若社會喪失公平正義必然會傷害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然會影響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必然會引發人民群眾的不滿。 人民群眾的不滿被網絡民粹主義所利用,會被迫進入“群體失眠”的圈群,成為網絡民粹主義甚囂塵上的“吹鼓手”。盡管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塑造,尤其是在新時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社會矛盾依然存在,維護公平正義依然任重道遠。 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必須“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8],才能從根本上逐步消除網絡民粹主義生發的土壤。

首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跨越財富鴻溝,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目前全球收入不平等問題突出、貧富分化嚴重,導致社會撕裂、政治極化、民粹主義泛濫,教訓十分深刻[29]。 可見,跨越財富鴻溝和中等收入陷阱是解決社會矛盾、規避網絡民粹主義的必然之舉。 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為第一要務、提高國家整體經濟實力、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奠定強大的物質基礎。

其次,不斷推進政治體制的完善,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目前西方民主的治理困境與制度異化使得民粹主義泛濫,而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有效銜接了人民當家做主制度體系,有效保障了各層次各領域人民的權益。 要不斷推進政治制度的完善,跨越“塔西佗”陷阱,規避西方民主的困境與桎梏。 此外,在文化建設、法治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社會治理等方面都要真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維護公平正義,規避掉網絡民粹主義生發的根本因素。 一言以蔽之,只有從宏觀層面貫徹執行好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社會等領域的公平正義,才能從根本上消除網絡民粹主義生發的群體心理誘因。

(二)體制重構,控制網絡群體聚集

個體聚集成為“群體”是形成群體心理的充分必要條件,故而控制網絡群體的聚集、降低群體基數是規避群體心理負面危害的必要條件。 對于紓解網絡民粹主義帶來的危害來說,借助制度外力控制網絡群體聚集以塑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可謂切中肯綮。

首先,加強對網絡群體聚集的管控。 從群體心理學來說,群體聚集有著一定的情感趨同性,群體情感最終走向何方需要及時引導和管控。 為此,網絡監管部門要真正履行起群體聚集管控的責任,尤其要注重對網絡論壇、聊天軟件、自媒體評論區等重點區域的監督。 對于正能量的網絡群體發聲中要注意洞察是否有“渾水摸魚”的破壞者,對于表達合理訴求的網絡群體發聲要給予適度的監管與引導,對于違法、非法與不法的網絡群體聚集現象要進行堅決打擊。網絡領袖與網民本身也要自覺肩負起社會責任,面對錯誤的網絡群體聚集要積極發聲,尤其是網絡領袖在關鍵時刻要發揮群體領袖的作用,引導大眾群體向“正面、正確”的方向轉移。

其次,加強網絡信息的篩選,及時發現并處理網絡輿情,完善網絡安全相關制度。 2017 年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為保障我國網絡安全提供了法律基礎,是處理網絡輿論事件的準則。 在此基礎上完善相配套的法律體系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尤其是要完善針對網絡輿論、謠言傳播、網絡暴力事件的專門法律法規。 要借助制度外力對輿情事件全面檢測、對輿情隱患全面排查、對網絡群體深入監督,對于網民合理建議要及時采納并給予反饋,規避網民群體對監管部門產生不滿的風險;對于虛假信息、煽動言論、民粹話語等有害信息要一查到底并及時化解,全方位避免網絡民粹主義生發的可能。

(三)把握規律,積極疏導大眾心理

物質世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同樣群體心理學也有著其規律性。 網絡民粹主義映射的網民群體心理,是網民個體的焦慮、逆反、從眾、極化等病變心理通過群體趨同所聚集成的集體心理寫照。 從群體心理學角度看,紓解網絡民粹主義危害的重要一環應是充分掌握網民群體心理運行規律以積極疏導大眾心理。

首先,要認清網絡民粹主義生發的群體心理規律。 網絡民粹主義生發的基本規律是在網絡空間中個人心理失衡而聚集成的群體無意識狀態,有著破壞性、從眾性和極化性等特點。 比如網民個體在遇到重大網絡輿情事件或受網絡民粹話語引誘時,極易進入網絡民粹主義營造的心理圈群中,并被賦予無意識的心理枷鎖。 這就需要網民個體在身臨其境時,能夠做出清晰判斷并觀照自我心理狀態,避免被輿論話語帶入特定情境而導致個人心理失衡;更需要謹慎審視已爆發的網絡聲討、網絡論戰、網絡跟帖等具有破壞性、煽動性的網絡群體事件,澄清網絡民粹主義的理論泡沫。

其次,要掌握調節群體心理失衡的規律。 掌握生發規律的目的是為了管理者更好地掌握調節規律。 由于群體心理的無意識性、網絡民粹主義的難以判斷性,有時網民個體很可能已經落入“民粹陷阱”,但并未意識到已“身陷囹圄”,這便需要網絡監管部門及時干預,依據群體心理的活動規律來扒開迷霧。 例如健全官方的民意表達渠道,協助群眾適度宣泄心理壓力;對于群眾提出的真實問題要及時處理,合理意見要及時采納,保障群眾政治參與的權力;對于謠言、煽動性言論馬上處理,對產生重大不良影響的言論制造者進行嚴肅追責;主流媒體發揮自身影響力,積極引導社會輿論等等。

(四)話語回歸,鑄牢主流意識形態

在群體心理學中,群體思想觀念分為牢固的信念和動態的觀念,牢固的信念是指群體具有的強大穩定性、影響力和持久性的共同信念。 勒龐認為:“讓群體一時接受某些思想觀念并不難,但想種植持久的信念卻不容易。但信念一旦確立,要根除同樣困難?!保?]89可見,紓解網絡民粹主義帶來的危害,浚流之舉就是要培育網民群體的牢固信念。具體而言,就是要回歸主流話語以鑄牢意識形態,使網民在面對網絡民粹主義的蠱惑時,走出“失語、失聲”的被催眠窘境。

首先,網絡輿論治理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理論指導[30],傳播主流敘事話語,“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31],發展數字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的網絡精神需求,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文化氛圍。

其次,黨和政府要創新技術手段,在網絡空間中積極引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要緊跟網絡發展的新趨勢,基于網絡技術創新,營造能反應網民合理訴求的新空間。 要優化宣傳培育的方式和空間話語結構,激發網民個體的情感共鳴,從而提高網絡空間治理的親和性。

再次,網民個體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群體由個體組成,個體意志堅定,則群體風清氣正,網絡民粹主義必然難覓生發空間。 網民個體要堅定理想信念,特別是新時代青少年真正擔負起網絡強國的時代使命[32],積極同網絡民粹主義等錯誤思潮作斗爭。 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現實性,提高自己的網絡素養,如對網絡信息的識別能力、突破“信息繭房”的能力、主流信息傳播能力等。

最后,網絡領袖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宣傳主流意識形態。 群體具有服從領袖權威的本能,這使群體領袖的話語具有強大的暗示力。 網絡大V、知名博主甚至“網紅”都要積極樹立“正面”形象,在群體內宣揚主流意識形態,自覺抵制網絡民粹主義的侵襲。 總之,就是要用主流敘事話語擊敗網絡民粹主義的“郢書燕說”,在網絡空間鑄牢主流意識形態,繼承與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33]。

猜你喜歡
民粹主義個體群體
民粹主義研究的概念泛化問題及其辨正
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群體免疫有多可怕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新民粹主義:中東歐政治現象的解讀
關愛特殊群體不畏難
關于李大釗與民粹主義關系的辨析——重讀《青年與農村》
特殊群體要給予特殊的關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