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壓預警標識相關動態護理干預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2022-02-23 01:56趙蘭菊楊麗娟茍茹萍馬榮李桂芳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2年11期
關鍵詞:腹壓出院預警

趙蘭菊,楊麗娟,茍茹萍,馬榮,李桂芳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 重癥醫學科,寧夏 銀川,750004)

重癥急性胰腺炎(SAP)具有起病急、病情進展快以及病死率較高等特性[1-2]。若患者未能及時接受有效治療,則極易引起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等并發癥,嚴重時會導致死亡,故應選擇合理的護理方式以改善預后。由于常規護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護理效果不佳,故探尋更為行之有效的護理干預意義重大[3]。腹壓預警標識相關動態護理是基于科學理論指導下的干預方法,其通過主動、客觀地評價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為護理安全提供保障[4]。本研究對SAP患者實施腹壓預警標識相關動態護理干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獲得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回顧性分析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36例SAP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 符合SAP的臨床診斷標準[5];② 急性生理學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價Ⅱ(APACHE Ⅱ)[6]評分≥8分;③ 臨床資料和檔案信息齊全無缺損,具有真實性;④ 住院時間≥4周。排除標準:① 合并惡性腫瘤等重大疾??;② 伴有心、肺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③ 存在意識、認知或精神等障礙;④ 處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周期。將納入的患者按護理方法的不同分入對照組(69例)和觀察組(67例),2組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和APACHE Ⅱ評分等經比較(見表1),均無統計學差異(P均>0.05)。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至患者出院。① 宣教指導: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醫院、科室環境、疾病和治療相關知識,協助患者完成相關檢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② 病情監測: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腹痛和腹脹等變化情況,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遵醫囑給予吸氧、胃腸減壓、禁食和禁飲等治療措施。③ 一般護理:指導患者取正確體位,定期協助其翻身,注意做好導尿管、引流管等管路護理。待患者病情恢復至穩定,指導其科學膳食、適當運動,告知患者出院注意事項,并叮囑其1個月后回醫院復診。

觀察組運用腹壓預警標識相關動態護理干預至患者出院。① 腹內壓監測:患者轉入重癥監護病房后,護理人員為其留置導尿管,使用心電壓力檢測系統和測壓裝置,通過經膀胱間接測定法對其腹內壓進行監測。測壓時,協助患者取仰臥位,于膀胱排空后注入0.9%氯化鈉溶液,調整腋中線為零點,30~60 s后開始檢測,測量3次后以平均值為最終結果。② 腹壓預警標識:根據腹內壓監測結果,將患者分為3個級別,將腹內壓監測值≥25 mmHg(1 mmHg=0.133 kPa)劃分至紅色,腹內壓監測值在15~24 mmHg劃分至黃色,腹內壓監測值≤14 mmHg劃分至綠色。于床頭懸掛標識牌,采取對應的護理方案,若患者腹內壓發生變化,則及時更換標識牌。③ 人員管理:將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職稱在護師以上設為1級護士,工作年限在2~4年、職稱為護師或護士設為2級護士,工作年限少于2年的護士設為3級護士。采用3級監督形式,實施3級管理,定期檢查并評價腹壓預警標識相關動態護理干預結果,展開討論,提出護理期間存在的問題,并優化護理對策。④ 護理對策:針對紅色級別的患者,配置1級護士實施護理,為患者建立中心靜脈通路,應用胃腸減壓,使用心電監護和呼吸機,每小時監測1次生命體征和尿量,每隔2~4 h監測1次中心靜脈壓、血常規以及腹內壓。針對黃色級別的患者,配置2級護士實施護理,為患者建立周圍靜脈或中心靜脈通路,應用胃腸減壓,使用心電監護,備用呼吸機,每隔4 h監測1次生命體征,每隔8 h監測1次尿量,每隔8~12 h監測1次中心靜脈壓,每隔8 h監測1次血常規,每隔4 h監測1次腹內壓。針對綠色級別的患者,配備3級護士實施護理,為患者建立周圍靜脈通路,備用胃腸減壓,每隔8 h監測1次生命體征,每隔24 h監測1次尿量、中心靜脈壓和血常規,每隔8 h監測1次腹內壓。

1.3 觀察指標

① 對比2組患者胰腺膿腫、假性囊腫以及急性液體積聚的總發生率。② 于干預前、干預2周后和出院時,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患者的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和C反應蛋白(CRP)水平。③ 觀察并記錄2組患者的腹脹和腹痛緩解時間、排氣恢復時間、排便恢復時間及腸鳴音恢復時間。④ 于干預前和出院時,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7]評價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總分172分,評分越高表示自我護理能力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的并發癥(胰腺膿腫、假性囊腫及急性液體積聚)總發生率(4.48%)低于對照組(15.94%,P<0.05),見表2。

表2 2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例(%)]

2.2 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干預2周和出院時,2組的TNF-α、IL-6和CRP水平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上述炎癥因子水平均比同期對照組更低,比較均存在統計學差異(P均<0.05),見表3。

表3 2組干預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2.3 胃腸道功能改善時間比較

觀察組的腹脹和腹痛緩解時間、排氣恢復時間、排便恢復時間和腸鳴音恢復時間均比對照組更早(P均<0.05),見表4。

表4 2組胃腸道功能改善時間比較

2.4 自我護理能力比較

出院時,2組ESCA各方面評分均比干預前更高,且觀察組的各方面評分均比同期對照組更高,比較均存在統計學差異(P均<0.05),見表5。

表5 2組干預前后ESCA各方面評分比較分)

3 討論

因SAP患者會出現胰腺壞死的情況,機體功能相對較差,并處于嚴重應激、高代謝及高分解狀態,易造成嚴重負氮平衡,導致免疫、抵抗功能下降,感染的發生風險隨之增加[8-9]。雖然SAP治療已取得較大的突破和進展,但尚未達到理想效果,臨床仍需加強SAP護理干預,以期提高治療效果。

有研究[10]證實,SAP患者的腹內壓會升高,若得不到密切監護和細致護理,極易引起各種并發癥。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較對照組更低(P<0.05)。常規護理應用期間,護士遵醫囑定時監測患者的腹內壓,存在護理不及時、不具有針對性等缺陷,預防并發癥的效果欠佳[11]。腹壓預警標識相關動態護理干預通過準確監測患者的腹內壓,定位其病情嚴重程度,對其施以針對性和預見性的干預措施,能夠及時有效防控相關并發癥的風險因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胃腸道功能改善時間均早于對照組,在干預2周和出院時的炎癥因子水平均較同期對照組更低(P均<0.05)。SAP在發作和進展期間,炎癥介質和自由基會大量釋放,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血管內皮細胞和淋巴管之間的通透性,引起細胞組織出現炎癥水腫,造成胃腸道功能損傷。腹壓預警標識相關動態護理干預結合腹內壓監測結果將患者分成3個級別,并配備對應級別的護理人員,有助于護理人員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對其進行全方面監測和護理,為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炎癥反應消退奠定基礎。李雯霞等[12]的研究表明,將腹壓預警標識相關動態護理應用于SAP患者,可有效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時,觀察組的ESLA各個方面評分均較對照組更高(P均<0.05)。究其原因為,應用腹壓預警標識相關動態護理干預期間,采用3級監督形式,實施3級管理,結合患者的恢復情況給予對應的護理和監督措施,為其自我護理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創造了有利條件。

綜上,在SAP患者護理工作中,采取腹壓預警標識相關動態護理干預,可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和炎癥因子水平,加快患者胃腸道功能的改善,提升其自我護理能力。

猜你喜歡
腹壓出院預警
腰不好 打噴嚏時 先“直腰”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個月后復診結果分析
腹壓升高危害不容小覷
中西醫結合治療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療效觀察
法國發布高溫預警 嚴陣以待備戰“史上最熱周”
園林有害生物預警與可持續控制
第一產程使用腹壓與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相關性分析
機載預警雷達對IFF 的干擾分析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不同時機應用腹壓對產程及分娩結局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