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養生教育護理在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2022-02-23 01:56黃淑琴秦素娟王崢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2年11期
關鍵詞:原發性出院血脂

黃淑琴,秦素娟,王崢

(徐州市中心醫院 中醫老年科,江蘇 徐州,221009)

原發性高血壓為常見的心血管綜合征之一,多見于老年人群,患者主要表現為動脈壓升高和頭暈、頭痛等[1]。伴隨病情的進展,可導致患者的心臟、血管功能和結構發生改變,引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和心力衰竭等多種并發癥,危及其生命安全。目前,臨床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目的是將血壓水平控制在適宜范圍內,以最大限度地預防、減少心血管并發癥的發生,降低死亡率,維持其正常的生活質量[2]。有研究[3]發現,由于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病程較長,且疾病進展與個人行為關系密切,為促進患者恢復,不僅需及時予以其規范治療,還應配合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中醫養生教育護理為一種新型的干預模式,其基于中醫養生理論對患者加強健康宣教,并合理運用中醫辨證思維調節機體,以改善病情、促進康復[4]。本研究重點分析在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應用中醫養生教育護理干預的效果,現將相關結果報告如下。

注:1 mmHg=0.133 kPa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徐州市中心醫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納入標準:① 符合第15版《實用內科學上冊》[5]中關于原發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② 神志清晰、認知功能正常;③ 臨床資料齊全,具備真實性。排除標準:① 在其他因素影響下誘發的繼發性高血壓;② 合并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癥或近期合并心血管不良事件;③ 判定為肝腎功能不全;④ 合并嚴重感染或患有惡性腫瘤等其他疾病。按護理方法的不同將研究對象分入對照組(41例)和觀察組(39例)。比較2組間性別、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BMI)以及平均動脈壓,均無統計學差異(P均>0.05),2組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臨床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常規護理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至其出院,隨訪3個月,囑其在3個月后復診。① 采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原發性高血壓的相關知識,包括病因、癥狀、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等。② 按照醫師開具的處方指導患者正確用藥,于每日清晨和用藥前監測并記錄其血壓的變化情況,若血壓出現異常波動,則及時向主治醫師反饋。③ 主動與患者溝通,于溝通過程中觀察并評估其心理狀況,指導其采用音樂療法、緩慢呼吸等方式來緩解焦慮、緊張的情緒,使其保持情緒平穩。④ 結合患者的血壓水平和健康需求,叮囑其規律作息、正確飲食,并在三餐后指導其開展適量的有氧運動。⑤ 出院時及出院前,結合患者的恢復情況向其交代居家注意事項。出院后,定期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為患者提供隨訪指導。

1.2.2 中醫養生教育護理 觀察組患者應用中醫養生教育護理干預,至其出院,隨訪3個月,囑其在3個月后復診。① 辨證施護:根據高血壓中醫辨證分型標準對患者進行正確的辨證分型,包括陰虛陽亢型、氣血兩虛型以及痰瘀互結型等多種類型。若為陰虛陽亢型,則施護措施以滋養肝腎、平肝潛陽為主;若為氣血兩虛型,則施護措施以健運脾胃、補益心脾為主;若為痰瘀互結型,則施護措施以健脾和胃、燥濕化痰為主。② 中醫養生施護:參照自制的《高血壓中醫養生手冊》開展護理工作,手冊內容涉及中醫食療方法、養生運動、耳穴療法、穴位按摩、足浴和針灸等。③ 中醫養生講座:患者住院治療期間,科室每周組織開展1次高血壓中醫養生講座,采用PPT等方式借助多媒體向患者展示中醫食療方法、養生運動和耳穴療法等內容,并演示具體的操作方法和技巧,確?;颊呋蚣覍倌軌蛘_掌握。同時護理人員于住院期間以誠懇、熱情的態度關心、安慰患者,對其進行全方面照護,并正確運用解釋、鼓勵、安慰和保證等開導法,使患者重視疾病并認真對待疾病,緩解其消極情緒,減輕其心理壓力。出院后,將患者的病歷轉送至其歸屬的社區,每月邀請心血管專家在社區組織舉辦1次高血壓中醫養生講座,每次持續40~60 min,強化患者的疾病認知。④ 中醫技術指導:住院期間,每天指導患者進行1次耳穴貼壓、足浴和針灸等中醫技術操作,并在有氧運動的基礎上指導患者開展八段錦、五禽戲和太極拳等運動,每周至少5次,每次30~60 min。出院后,以每隔2周1次的電話隨訪及每月1次的上門訪視頻率,了解患者在居家期間的中醫養生情況,及時糾正其不當行為,并幫助患者解決其存在的問題。

1.3 觀察指標

1.3.1 中醫癥候積分 于入院時、出院時和出院3個月后,參照《中醫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進行評價,主癥主要包括眩暈、頭痛和胸悶等,次癥主要包括心悸、失眠和耳鳴等,各癥狀按照輕、中、重度分別記為1、2、3分,無癥狀記為0分,評分越低表示癥狀越輕[6]。

1.3.2 血壓 于入院時、出院時和出院3個月后,使用血壓測量儀測量患者的舒張壓(DBP)和收縮壓(SBP)水平,為確保結果的有效性,于同一時間患者處于安靜狀態下測量3次取平均值作為比較的數值。

1.3.3 血脂指標 于入院時和出院3個月后,采集患者空腹狀態下的血液標本3 mL,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總膽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2組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出院時和出院3個月后,2組的主癥和次癥積分均較入院時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均較同期對照組更低(P均<0.05),見表2。

表2 2組中醫癥候積分比較分)

2.2 2組血壓水平比較

出院時和出院3個月后,2組的DBP和SBP水平均較入院時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均較同期對照組更低(P均<0.05),見表3。

表3 2組血壓水平比較

2.3 2組血脂指標比較

出院3個月后,2組的TCH、TG、LDL-C水平均較入院時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均較對照組更低(P均<0.05);2組的HDL-C水平均較入院時升高(P均<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4。

表4 2組血脂指標比較

3 討論

原發性高血壓是多種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確切病因尚不清楚,相關研究普遍認為遺傳易感性是該病的發病基礎,在多種環境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即可誘發該病[7]。近年來,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加之人們飲食、生活等習慣的改變較大,使得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率出現大幅上升的趨勢,目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數量越來越多,該病已成為重要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目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為控制疾病進展需要終身用藥,但有關調查研究結果證實,約有90%的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單純進行藥物治療并不能夠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還需輔以有效的護理措施[8]。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時和出院3個月后,觀察組的主癥和次癥積分均較同期對照組更低(P均<0.05)。這提示中醫養生教育護理可促進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癥狀的改善。中醫學中并無高血壓這一概念,而根據疾病癥狀可以將其歸屬為“頭風”“眩暈”等范疇[9]。中醫認為,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生與肝腎陰陽失調、情志不佳、飲食失節和內傷虛損等因素有關[10]。當肝陽上亢形成下虛上實的現象時,即可出現頭痛、頭暈、耳鳴和失眠等癥狀;若腎陰虧損,則可見心悸、不寐等癥狀;而久病不愈則會造成陽亢風動、血隨氣逆和蒙蔽清竅等癥狀,引起腦卒中、昏厥等嚴重后果。中醫養生理論出自《黃帝內經》,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通過采取精神調理、飲食起居、耳穴療法、穴位按摩以及養生運動等多種措施,可調暢情志、固護正氣和扶正祛邪,進而促進疾病癥狀的改善[11]。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時和出院3個月后,觀察組的血壓、血脂水平均優于同期對照組(P均<0.05)。這充分說明于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而言,采取中醫養生教育護理可以更好地調控其血壓和血脂水平。主要是因為,中醫養生教育護理屬于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醫基本理論的指導下,從飲食、運動等多個方面實施辨證施護,可從根本上調節臟腑功能,促進經絡氣血恢復,發揮良好的活血通絡、降壓和改善血液循環等作用,進而維持血壓、血脂水平處于穩定狀態[12]。另外,中醫養生教育護理也可促使患者樹立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避可能誘發或加重病情的風險因素,將血壓、血脂水平控制在理想的范圍內。

綜上,在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護理工作中運用中醫養生教育護理,可促進癥狀改善,更好地控制血壓、血脂水平,值得臨床推薦和應用。

猜你喜歡
原發性出院血脂
血脂常見問題解讀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個月后復診結果分析
中西醫結合治療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療效觀察
原發性腎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顱內原發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學診斷
你了解“血脂”嗎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原發性甲狀腺淋巴瘤1例報道
302例軍人傷病員出院跟蹤隨訪的報告
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高血壓患者伴血脂異常49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