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續顱內壓監測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并發癥及預后的影響

2022-02-23 01:56吳瓊陳連楊陽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2年11期
關鍵詞:監測儀顱腦監測

吳瓊,陳連,楊陽

(南京同仁醫院 急診重癥監護室,江蘇 南京,211100)

重型顱腦損傷是常見的顱腦損傷類型,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典型臨床癥狀為惡心、嘔吐、頭痛、意識障礙和肢體癱瘓等,若不及時接受治療,則會導致病情加重,嚴重威脅生命安全[1-2]。積極、有效地控制顱內壓是重型顱腦損傷臨床治療的關鍵所在。顱內壓監測儀是臨床顱內壓水平監測的金標準,具有精密度高、操作便捷等優勢。持續顱內壓監測護理是指利用顱內壓監測儀指導臨床開展護理干預,以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可積極改善機體狀況,有助于提高護理效果[3]。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基線資料,探究持續顱內壓監測護理的應用價值。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京同仁醫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基線資料,研究內容獲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 符合重型顱腦損傷的診斷標準[4];② 臨床病例資料完整,具真實性和可靠性;③ 年齡>18歲,住院時間>3周。排除標準:① 存在嚴重精神障礙、凝血功能障礙或免疫功能障礙;② 伴發惡性腫瘤;③ 患有器質性疾病。按護理方法的不同將納入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分入對照組(51例)和觀察組(49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6例;年齡20~60歲,平均為(40.62±6.68)歲;致傷原因為交通事故24例,高處墜落11例,擊打傷和摔傷16例;損傷類型為顱內血腫22例,彌漫性軸索損傷11例,廣泛性腦挫裂傷18例。觀察組中,男27例,女22例;年齡23~57歲,平均為(40.38±6.52)歲;致傷原因為交通事故25例,高處墜落9例,擊打傷和摔傷15例;損傷類型為顱內血腫23例,彌漫性軸索損傷6例,廣泛性腦挫裂傷20例。2組間性別、年齡、致傷原因及損傷類型比較均未見統計學差異(P均>0.05),表明2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干預至其出院。在手術結束后,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血壓、脈搏、體溫和四肢肌力變化等,及時上報異?,F象,并實施相應的處理措施。保持患者的血壓和血糖水平穩定,糾正電解質紊亂現象。對于有躁動不安癥狀的患者,依據實際情況合理使用鎮靜藥物。采用冰帽對患者進行物理降溫,減輕高熱癥狀。于患者的口唇部覆蓋含0.9%氯化鈉溶液的紗布,保持口唇部濕潤。妥善固定胃管,依據患者的胃腸道功能變化,合理控制營養補給速度和劑量。妥善固定尿管,預防牽拉、扭曲現象。采用呋喃西林溶液清洗患者的尿道口和會陰部。此外,做好皮膚護理,為患者勤更換床單及內衣褲。

觀察組采取持續顱內壓監測護理,至患者出院。① 中樞神經系統監護:實時監測患者的神志變化,間歇時間控制在30 min內,注意觀察患者的昏迷深度及刺激反應,明確判斷病情轉歸。當顱內壓>20 mmHg(1 mmHg=0.133 kPa)時,及時匯報醫師,并輔以對應處理。對于神志清醒但存在頻繁嘔吐、頭痛、煩躁不安等癥狀的患者,若其突然安靜,則表示病情加重,須及時予以干預。② 高顱內壓監測及并發癥護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順暢,預防腦缺氧和腦水腫等情況。采用冬眠療法保護患者的腦功能,通過藥物控制其躁動不安情緒。③ 胃腸道功能監測及并發癥護理:保證營養供給,使用早期腸內營養,嚴格控制鼻飼量,避免出現消化不良,首日腸內營養注入劑量控制在500 mL,輸注速度從20 mL/h逐漸增加,當日最高為50 mL/h。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次日逐漸增加營養速度及劑量。在鼻飼前,護理人員將雙手清洗干凈并消毒,使用腸內營養泵自帶的加溫器將流質食物溫度控制在38~41 ℃,預防患者出現腹瀉。注意觀察患者的排便量、腸鳴音及排便次數等,保持肛周清潔。④ 泌尿系統監測及并發癥護理:定時監測尿比重,對血液生化和腎功能指標進行監測,嚴格控制血肌酐升高患者的蛋白質攝入量,適當補充血容量,保證血壓正常。⑤ 呼吸系統監測及并發癥護理:及時為患者翻身、叩背,通過顱內壓檢測儀記錄其顱內壓水平變化情況,當顱內壓水平顯著增加時,則停止操作,必要時遵醫囑加用藥物。當患者嘔吐時,將其頭部偏向一側,及時吸出其口腔分泌物和嘔吐物,避免誤吸。對于深度昏迷的患者,從咽腔放入通氣管,預防因舌后墜而阻礙呼吸。針對氣管切開的患者,實施霧化吸入治療,每天3次,每次治療后使用機械輔助排痰。此外,注意患者的呼吸音和呼吸頻率,定期開展血氣分析,持續監測其血氧飽和度,保證呼吸順暢。

1.3 觀察指標

① 于干預前、干預1周、2周和3周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5]評價患者的昏迷情況,包括語言反應、睜眼反應和肢體運動等,GCS評分為15分表示意識清醒,12~14分表示輕度意識障礙,9~11分表示中度意識障礙,0~8分表示昏迷,得分與患者的意識障礙呈負相關。② 記錄2組患者電解質紊亂、腎功能衰竭、肺部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和壓瘡的發生情況。③ 于入院3周后,采用Glasgow預后評分(GCS)[6]評價患者的預后,包括預后良好、輕度殘疾、重度殘疾和植物狀態。將重度殘疾率和植物狀態率納入預后不良率。④ 于干預前、干預1周、2周和3周后測定患者的顱內壓水平,觀察組通過顱內壓檢測儀測定顱內壓(在30 min內連續測量3次,測定時間間隔10 min,記錄其平均值),對照組通過腰椎穿刺測定顱內壓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2組GCS評分對比

干預1周、2周和3周后,觀察組的GCS評分均較同期對照組更高(P均<0.05),見表1。

表1 2組GCS評分比較分)

2.2 2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的并發癥(電解質紊亂、腎功能衰竭等)總發生率為2.04%,較對照組的13.73%更低(P<0.05),見表2。

表2 2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例(%)]

2.3 2組預后情況對比

觀察組的預后不良率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3。

2.4 2組顱內壓水平對比

觀察組在干預1周、2周和3周后的顱內壓水平均較同期對照組更低(P均<0.05),見表4。

表4 2組顱內壓水平比較

3 討論

臨床上針對輕度顱腦損傷患者常開展單純保守治療,對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行開顱減壓治療,部分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持續昏迷,伴有大小便失禁現象,加上高代謝、高熱狀態的影響導致壓瘡、感染和下肢深靜脈血栓等不良事件的風險性較高[7-8]。故護理人員應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此外,持續監測患者的顱內壓水平變化,結合其并發癥發生情況,做好相應的防治措施,對療效提升、預后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通過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開展持續顱內壓監測護理,結果顯示,干預1周、2周和3周后,觀察組的GCS評分均較同期對照組更高(P均<0.05),提示使持續顱內壓監測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意識障礙情況。顱內壓水平的監測和及時調控是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治療的關鍵所在。通過顱內壓監測儀觀察患者的病情,便于發現顱內血腫及遲發性血腫情況,為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提供有效參考[9]。持續顱內壓監測護理通過顱內壓監測儀對臨床護理干預進行指導,密切觀察患者的昏迷狀態,尋找患者的異常情況并及時處理,從而有效緩解其昏迷狀態,促使其盡早康復。本研究中,觀察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持續顱內壓監測護理可輔助醫護人員評估患者的病情及并發癥風險,并制定對應的護理方案。顱內壓監測儀是當前監測顱內壓較為精確和可靠的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簡便和數據可靠的優勢,可提高臨床護理規范性和標準性。持續顱內壓監測護理通過持續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為患者提供專業且細致的并發癥護理服務,有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10-11]。本研究中,觀察組的預后不良率較對照組更低(P<0.05)。持續顱內壓監測護理對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高顱內壓、胃腸道功能和泌尿系統等進行監測及并發癥護理,并給予合理和有效的治療,有助于改善預后[12]。本研究中,觀察組在干預1周、2周和3周后的顱內壓水平均較同期對照組更低(P均<0.05)。分析原因為,顱內壓監測儀可監測患者大腦兩側的壓力值,從而可盡早給予治療及護理,減少對機體的損傷。依據顱內壓監測數據分析顱內壓升高的影響因素,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方案,保持導管通暢,有助于降低顱內壓水平,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開展持續顱內壓監測護理,可降低其顱內壓水平,且在緩解意識障礙、減少并發癥和改善預后方面均具有積極影響。

猜你喜歡
監測儀顱腦監測
自我血糖監測儀對糖尿病患者治療護理依從性分析
特色“三四五六”返貧監測幫扶做實做細
基于物聯網的電壓監測儀自診斷系統研究及應用
基于STM32F207的便攜式氣井出砂監測儀設計
一種基于數據可視化技術的便攜式物聯網環境監測儀
網絡安全監測數據分析——2015年12月
網絡安全監測數據分析——2015年11月
67例顱腦疾病神經介入的診斷及治療
老年重型顱腦損傷合并腦疝聯合內外減壓術治療的效果觀察
不穿戴也能監測睡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