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下金融服務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路徑研究
——以柳城縣為例

2022-02-27 16:10王玲玲
市場論壇 2022年9期
關鍵詞:廣西金融融合

王玲玲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也指出:“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各地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繼續支持創建一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從全國各地實踐經驗,如上海蘑菇種植、陜西蔬菜工程、湖北鱘魚養殖和廣西百香果互聯網銷售等,尤其是近年來廣西柳州螺螄粉產業突飛猛進、一躍成長為規模高達數百億大產業的經驗來看,以工業發展思維推進農業,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激活農村經濟,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效果顯著。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本文以柳城縣為例,深入探索如何從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視角探索金融服務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有效路徑。

一、相關文獻綜述

隨著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部署以來,不少專家學者相繼從不同專業、不同領域、不同地域等方面提出了各自對貫徹落實鄉村振興的思考與建議,因直接從鄉村振興戰略視角研究金融服務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成果相對較少,所以,本文將從金融服鄉村振興、金融服務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兩個方面對相關文獻進行概述。

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方面,龍建平(2018年)以江西吉安縣為例,剖析了金融供給與金融需求存在的偏差,并從健全風險分擔機制、完善金融體系、創新金融產品等方面提出了建議。吳南(2019年)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提出了金融服務的方向策略。劉世波等(2020年)以魯浙貴3省數據為例,實證分析了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要強化提升農村普惠金融服務能力、完善農村金融政策配套服務和健全農村金融風險防范體制機制等建議。張林、溫濤(2021年)認為金融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還存有“指導理論定位不清、金融供需失衡、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滯后、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同質化嚴重”等五大問題,并從把握“一核兩重”、協調“四對關系”出發,提出可以從“農村金融理論創新和立法完善、農村金融綜合服務體系建設、金融科技融合及風險防控、農村金融專業分工與有機合作、農村能人回流和金融人才集聚”等五個方面的優化金融服務路徑。

金融服務一二三產業融合方面,張紅宇(2015年)通過與日韓及中國臺灣地區實踐相比,指出我國在系統性合作金融方面尚屬空白,金融機構存在草根化融資難,可借助金融中介力量解決融資服務難題。谷壯海、鄭振宇等(2017年)以廣西柳州為例,實證分析了影響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金融指標,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強金融政策、產業政策及財政政策之間的協調;擴大激活金融服務主體,疏通金融嵌入路徑;貫徹靈活的信貸政策,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引導;嘗試推行農業科技金融,打造農村產業融合連接點等建議。彭童云(2018年)從深入分析一二三產業融合制約因素出發,提出了破解縣域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瓶頸的路徑選擇。中國人民銀行通遼市中心支行課題組(2021)以農業產業鏈融資模式為切入點,深入剖析了金融服務一二三產業融合中存在問題,提出了“政府統籌推進農業發展,提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程度;金融機構樹立長遠戰略眼光,推進農業產業鏈融資的縱深發展;政銀財合作完善配套服務和政策保障,激發農業產業鏈融資的內生動力;保險擔保發力構建風險分擔機制,解決農業產業鏈融資的后顧之憂”等對策建議。

二、廣西柳城縣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柳城縣一二三產業發展現狀

1.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據從廣西柳城縣農業農村局獲悉,2020年,全縣農業頂住新冠疫情肺炎的影響,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9家,累計701家,新增家庭農場316家,累計435家;創建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59個,發展農業重點龍頭企業19家,獲“三品一標”企業及合作社共11家,認證產品30個;獲評“廣西農產品加工強縣”、安琪酵母(柳州)和頂俏食品公司入列廣西農產品加工百強企業,全縣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作業水平達75.08%。

2.工業產業逆勢而上。據從廣西柳城縣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局了解到,全縣建成自治區、柳州市級工程研究技術中心共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10家,新增上規入統企業15家,安琪酵母、廣西鳳糖、東風化工等產值逆勢上揚,木竹加工增長明顯,產值增長31.9%。2020年,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110.1億元,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22.58億元,占全縣工業產值的20.5%。

3.第三產業提質發展。據廣西柳城縣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局統計,2020年,全縣新培育16家服務業限上企業,紅星美凱龍等一批重大項目順利推進。電子商務渠道持續拓寬,直播帶貨等線上線下促銷模式有機融合。鳳山古鎮、洛崖小鎮、古砦民俗風情等特色旅游項目扎實推進,古砦稻花飄香旅游區成功創建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成功舉辦第九屆柳城生態蜜桔文化旅游節暨農民豐收節、首屆廣西大學生稻田藝術節;全縣接待游客284.1萬人次,旅游消費26.6億元。

(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現狀

在一二三產業融合方面,較為典型的是制糖產業和桑蠶產業,其他如木材產業、廣西柳州螺螄粉原料生產基地建設、茶產業等雖然也有一定的融合進展,但鏈條相對較短,規模有限,故僅以下兩個行業為例。

1.制糖產業融合情況。據從廣西柳城縣糖業發展服務中心獲悉,廣西柳城縣是國家糖料生產基地縣、廣西糖料蔗生產重點縣和廣西“雙高”基地建設重點示范縣,自主研發的甘蔗新品種“桂柳一號”“桂柳二號”“桂柳05136”已成為廣西“雙高”基地建設主推品種。制糖業作為柳城縣三大支柱產業之一,也是目前產業鏈最為完整、效益最好的產業。不僅有廣西鳳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鳳山糖廠等制糖加工企業,而且成功引進了安琪酵母公司,其以蜜糖為主要原料生產酵母抽提物,同時下游企業柳磷化肥、川東磷化等可將產生的廢料轉化為有機肥,實現產業零污染和種產銷一條龍。

2.桑蠶業融合情況。據從柳城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廣西柳城縣作為全區桑蠶發展十佳基地縣之一,現已建成現代蠶業示范區10個,并成功創建廣西壯族自治區四星級示范區——柳城縣“禪韻絲緣”現代蠶業核心示范區和縣級示范區——柳城縣“千絲萬縷”現代蠶業示范區。其中,以桑蠶文化為主題農旅融合發展,形成了蠶—禪文化旅游精品路線,推出桑葉茶、桑葚酒、蠶絲被等桑蠶產品,并進一步拓展主、副產業鏈條,開展桑枝食用菌種植、桑園套種蔬菜、蠶沙無害化處理等。同時,除鵬鑫源絲、鴻藝絲綢等多家桑蠶加工企業外,還成立了多個專業合作社,專門為蠶農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儲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

(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是產品深加工弱,整體效益受限。制糖方面仍未進入深加工行列,桑蠶業也是以初級加工品為主,質量較高的蠶絲制品比較少,而其他產業在融合發展方面更為薄弱,木材加工企業數量相對較多,但是整體木質產品仍需進行轉型升級向更高端邁進。

二是產業鏈條較短,品牌效應偏弱。整體來看,除制糖、桑蠶等個別產業外,全縣其他產業鏈條延伸度不夠,如,糧食產業,雖然屬于全區產糧大縣,但是缺乏糧食深加工企業,推出的古砦大米等糧食品牌尚未得到全區全國市場的廣泛認可。伏虎茶雖然得到社會認可、知名度高,不過因伏虎華僑農場特定地理環境、規模、歷史遺留問題等,至今仍屬于相對小規模生產經營,產業鏈條偏短,對鄉村振興的帶動效應不明顯。

三是市場營銷滯后,產品質優價低。目前,全縣大量農產品仍以初級產品和散裝銷售為主,貯藏、保鮮、加工、包裝設施簡陋,深加工尚未形成系列化,果品、蔬菜、中藥材、食用菌等特色產品的商品化處理和多樣化營銷還處于初級階段并大多以原料出售,致使農產品附加值流失嚴重,產品無法體現優質優價,區內外市場也難以得到充分開發與利用。

四是工業企業散小,帶動能力有限。全縣工業經濟總量不足,基礎薄弱,運行質量不高,目前規模以上企業主要集中制糖、化工、木材和食品加工行業,而且規模不大數量較少,其他大都屬于中小微企業,行業分布散、產品關聯弱,難以對鄉村振興產生大的拉動效應。

三、金融支持廣西柳城縣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金融支持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現狀

一是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涉農信貸投入不斷加大。據從當地人民銀行了解到,截至2021年6月末,全縣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70.84億元,同比增長33.5%,增速比各項貸款增速高1.7個百分點,支持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8146戶。

二用好用活金融政策工具。據從當地人民銀行了解到,截至2021年6月末,累計發放支農再貸款1.29億元,惠及企業及農戶95戶;推進三次產業綠色發展,綠色貸款余額7.43億元,比年初增長79.35%,主要用于生物發電、林場經營、生態肥加工處理等,充分發揮金融在產業結構調整融合方面的撬動作用。

三是精準支持涉農企業發展。據從當地人民銀行了解到,全縣金融機構結合各自優勢,精準對接產業發展融資需求,截至2021年6月末,柳城縣農村商業銀行通過深入調研和優化服務流程,向鴻藝絲綢等桑蠶加工企業發放貸款13041萬元;桂林銀行柳城縣支行支持蔬菜種植合作社、牧原農牧公司等涉農種植、加工企業8000余萬元;柳州銀行柳城縣支行支持蠶繭生產、木材加工等特色產業企業10602萬元。

(二)金融支持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是產業政策與財稅金融政策協調引導力度不夠。目前,縣域尚未出臺針對產業融合的產業政策和與之相匹配的財稅金融政策,各部門還處于點對點、單打獨斗的局面,推動個別產業鏈條的一二三產業融合,造成著力點不同、步伐不一致、方向有差別,大大削弱了產業、財稅和金融政策合力,降低了對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的引導力度。

二是金融供給與產業融資需求存在錯位現象。不少招商引資過來的企業以及本地初創企業資金需求期限一般為3-5年中長期貸款,而目前銀行受上級行內控管理及相關政策限制,所能提供的大都只是1-3年期流動資金貸款,致使企業往往無法按期償還本金,并不斷辦理續貸,無形中增加了融資成本。

三是供應鏈金融助推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尚屬空白。目前,由于產業鏈條較短或龍頭企業擔保、參與意愿不足等,縣域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但是,供應鏈金融作為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尤其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有效手段,需要大力推進。

四是信息不對稱削弱了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的積極性。因大多中小微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符合條件的抵押、質押品不足,銀行授信較多是以純信用貸款的形式發放,但是在稅務、公檢法、環保等等方面的政務類信息分布散、更新慢,缺乏統一、高效的綜合信息共享平臺,跟蹤、收集中小微企業或個體信息難度較大,降低了銀行信貸投放意愿,不少銀行出于風險控制考慮不愿授信或僅在風險可控的范圍內給予一定的授信額度,無法滿足企業實際融資需求。

五是金融機構參與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政策決策的機會偏少。尤其是在招商引資和產業政策制定時,無法獲得第一手產業項目建設的基本情況、融資需求、發展前景等信息,造成后期信貸資金投放滯后或因前期項目包裝不符合要求無法給予授信。

四、三次產業融合視角下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路徑選擇

一是加強金融政策、產業政策及財稅政策之間的協調引導。結合當前形勢,深入調查研究,由人民銀行、發改、財政和稅務部門及時聯合出臺支持產業融合發展、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從產業政策扶持、財稅激勵、金融撬動等多方發力,全面加快產業融合步伐。

二是制定出臺差別化監管政策,提升不良貸款容忍度,對確有需要辦理中長期流動資金貸款的需求給予支持。同時,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對縣域重點支持中小微企業貸款產生不良的,給予銀行一定的風險補償。另外,目前“桂惠貸”貼息政策為一年一貼,但大多數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希望獲得3年左右的流動資金貸款,若辦理的是3年期流動資金貸款,則僅第一年能享受到貸款貼息,建議在貼息政策的設定上能給予與貸款期限相匹配的貼息。多措并舉,解決金融供需不匹配的問題。

三是加大供應鏈金融推動工作力度,通過財稅、土地、社保等多種激勵措施,提升產業鏈核心企業參與供應鏈金融的積極性。加大供應鏈金融中有關金融機構、核心企業、政府部門、第三方專業機構等各方信息共享力度。同時,深入企業,加大供應鏈金融知識和國家相關政策的宣傳解讀,加快產業鏈企業對供應鏈金融的認知與認同。

四是搭建多方信息共享平臺,破解信息不對稱問題。順應數字化時代和銀行數字化轉型趨勢,由地方政府牽頭,金融監管部門或其他指定部門具體落實,建立涉及公檢法、稅務、環保、水電等綜合類信息共享平臺,并明確責任分工、數據更新頻次、信息使用及安全保護等,以高效、全面的數字信息克服金融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同時,加大信用體系建設與征信知識宣傳,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的正向激勵和逆向懲戒機制,營造良好的縣域金融生態環境。

猜你喜歡
廣西金融融合
廣西貴港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P2P金融解讀
多元金融Ⅱ個股表現
廣西出土的商代銅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