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的路徑創新

2022-02-28 08:22蔡寶剛
法治現代化研究 2022年6期
關鍵詞:治黨依法治國法治

蔡寶剛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這一道路的總體要求和核心要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坦途,而是需要艱辛探索和精心選擇這一總體道路的具體實施路徑?!霸诹暯椒ㄖ嗡枷胫敢?,黨領導人民在新時代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1)張文顯:《論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載《中國法學》2022年第1期。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體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創新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的新路徑,多樣性的法治實施路徑最終匯聚成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的康莊大道,推進新時代法治建設轉型升級,使得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行穩致遠且充滿活力。

一、 從建設法治國家到建設法治中國

黨的十五大之前我國對于法治建設的基本表述和要求是“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或“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由于“法制”帶有法律制度的基本含義,從某種意義上限縮了法治建設應有的豐富內涵。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奮斗目標,“法治”和“法治國家”表述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在治國的目標上實現從“法制國家”到“法治國家”的轉變,盡管只有一字之差,卻進入了一個治國理念和目標的更高境界。2002年黨的十六大將“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07年黨的十七大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一系列新部署,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法治國家的提出體現了法治建設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從社會主義法制’到‘社會主義法治’,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我們黨越來越深刻認識到,治國理政須臾離不開法治?!?2)習近平:《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226-227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法治中國”的科學命題和建設法治中國的重大任務,為全面依法治國擘畫了更為全面和科學的美好藍圖,“‘法治中國’概念是我們黨在法治理論上的重大創新,也是對新時代法治建設目標任務的科學定位”。(3)前引①,張文顯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了“法治中國”的概念,并對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決定》指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然要高度重視法治問題,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法治中國?!?4)《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3頁。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號召全黨全國為建設法治中國而奮斗,“全黨同志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依法治國、更加扎實地推進依法治國,努力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向著建設法治中國不斷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說明的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全面貫徹落實這些部署和要求,關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關系落實全面深化改革頂層設計,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長遠發展”。(5)前引②,習近平書,第85頁。隨著法治中國理論的不斷完善和實踐的不斷推進,法治中國的理想圖景不斷得以豐富和提升,這集中體現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十一個堅持”。建設法治中國就是要深刻領會和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十一個堅持”。正如李克強在主持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時所指出的,要把會議精神轉化為做好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的強大動力,轉化為推進法治建設的思路舉措,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生動實踐,不斷開創法治中國建設新局面。

建設法治中國充分體現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全面”要求,是對當代中國法治建設的總體謀劃和精心設計,充分體現了全面依法治國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色,為我國走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擘畫了美好藍圖。從法治中國的提出以及中央文件對建設法治中國的表述可以看出,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的一個明顯特質就是從建設法治國家到建設法治中國的戰略轉換,這一轉換體現了我國法治建設的特色更加顯著,內容更加豐富,目標更加遠大,也意味著任務更為艱巨。與建設法治國家相比,建設法治中國則包含著更為豐富的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說,法治中國是法治國家的升級版,“法治中國是‘法制國家’、‘法治國家’概念的‘升級版’。法治中國比法治國家的內涵更加豐富,思想更加深刻,形態更加生動,意義更具時代性”。(6)張文顯:《中國法治40年:歷程、軌跡和經驗》,載《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年第5期。法治中國與法治國家是各有側重、相輔相成的關系,全面依法治國必須處理好二者的關系。法治中國包括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個方面,三者共同構成法治中國的支柱。法治國家建設主要是指國家法治建設的目標,而法治中國建設還包括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建設。法治國家是目標,法治政府是主體,法治社會是基礎,三者必須是一體建設,缺少任何一個方面,法治中國的大廈都不可能矗立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國家是法治建設的目標,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國家的主體,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7)前引②,習近平書,第230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整體謀劃,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因此,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不僅要重視法治國家的建設,更要重視法治中國的整體建設,實現從建設法治國家到建設法治中國的跨越,彰顯全面依法治國的內在要求和戰略轉型?!斗ㄖ沃袊ㄔO規劃(2020—2025年)》全面規劃我國法治中國建設的新藍圖,明確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必須把全面依法治國擺在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保障性位置,向著全面建成法治中國不斷前進。

二、 從建設法律體系到建設法治體系

立法是法治建設的首要環節,法治建設要堅持立法先行。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和大力推進法律制度的創新工作。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應當把立法工作擺在國家立法機關的重要議事日程以來,加強立法工作,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便成為國家法治化進程的一件大事。建立法律體系,必須立足中國的國情,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走中國特色法律體系形成之路。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大規模地展開國家立法的進程。1997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歷史性任務。經過各方面的不懈努力,2011年3月1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正式宣布:一個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集中體現黨和人民意志的,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有法可依,黨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立法工作目標如期完成。(8)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2011年第三號,第333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這是一件了不起的重大成就”。(9)參見前引②,習近平書,第95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作為法治建設的一項重點任務加以統籌謀劃和推進。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法律體系建設取得的成就,指出:“截至目前,現行有效法律282件、行政法規608件,地方性法規12000余件?!?10)習近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載《求是》2021年第5期。法律必須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使之更加科學完備、統一權威。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和完善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概念和命題,并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總抓手,這就是必須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法治體系的提出既是我國法治理論的重要創新,也是法治實踐的行動指南,從而成為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的總體實施路徑,即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躍進和轉型,統籌推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11)前引②,習近平書,第93頁。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要加快建設包括憲法實施和執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從而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的本質是以法治方式監督權力的運行,要求所有公權力的配置與運行都應當納入法治軌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這是一條鐵律?!?12)《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342頁。要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制度建設,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法治保障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支持系統,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是不可或缺的推進器,重點在于加強政治和組織保障、隊伍和人才保障、科技和文化保障等。黨內法規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了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重大意義、主要任務和基本要求,為做好黨內法規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的重要任務和顯著特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健全作為重要的法治成就加以總結和肯定。法治體系建設是我國當下和未來法治中國建設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內容,《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遠景目標進行了規劃,主要包括:建設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建設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深入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設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切實加強對立法、執法、司法工作的監督,建設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筑牢法治中國建設的堅實后盾,建設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定不移推進依規治黨。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法治體系建設,2021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進行第三十五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的講話中強調,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更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法治體系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包括法律規范體系不夠完備,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相關法律制度存在薄弱點和空白區;法治實施體系不夠高效,執法司法職權運行機制不夠科學;法治監督體系不夠嚴密,各方面監督沒有真正形成合力;法治保障體系不夠有力,法治專門隊伍建設有待加強;涉外法治短板比較明顯;等等。習近平總書記還對當前和今后要著力抓好的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和進行全面部署,這就是要堅持法治體系建設正確方向,加快重點領域立法,深化法治領域改革,運用法治手段開展國際斗爭,加強法治理論研究和宣傳。(13)參見習近平:《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更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載《求是》2022年第4期。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并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加完善”作為未來5年的建設目標。

三、 從依法治理到法治和德治相結合

從依法治理到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是我國在走中國式法治現代化道路中不斷摸索和總結出來的重要法治原則和基本經驗。在依法治國方略的指導下,我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存在諸如道德建設薄弱、法治信仰缺失等不足,而形成這些缺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重法輕德而導致的德治疲軟和道德水平滑坡,從而影響了法治的根基和環境。法治建設中不良現象的出現與社會成員尤其是與法律從業者的道德素質有關,也與道德建設沒有跟上法治建設的步伐密切相關,出現了法治與德治相脫節的現實困境。因此,對于國家治理除了要加強法治建設之外,還要有道德建設的配合與支持,“一方面,傳統社會中單純的‘德治’已經為歷史所唾棄;另一方面,現代社會完全的法治狀態目前尚未實現,暫時還只能作為我們的一個理想。這樣就要求在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憲法原則的前提下,十分重視其他社會規范尤其是道德規范的調整作用”。(14)付子堂:《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法律問題論綱》,載劉瀚、馬長山主編:《社會轉型與法治發展》,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頁。鑒于此,2001年初江澤民同志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法治和德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我們要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15)《江澤民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0頁。這些論述把屬于精神文明的道德建設和屬于政治文明的法治建設都放到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的高度來看待,開辟了國家治理的新道路和法治建設的新境界。

進入新時代,我們黨更加重視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對此發表過多次重要講話。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是由法治和德治承載的治國理政的重要使命決定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始終把法治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來考慮、來謀劃、來推進?!?16)前引④,中央文獻出版社書,第8頁。因此,全面依法治國不是簡單的依法治理,不能僅僅就法治論法治,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需要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進行考慮、謀劃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17)前引②,習近平書,第229頁。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要切實解決法治領域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單純地就法治論法治或僅僅依靠法治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推進依法治國尤其需要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充分發揮道德在調整人的思想方面的教化作用,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依法執政基本方式落實好,把法治中國建設好,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18)前引②,習近平書,第165頁。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把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確定為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的一項基本原則,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再次強調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法治和德治相結合就是要充分發揮法律和道德的獨特調整功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和德治,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各自起著不可替代而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其目的都是要達到調節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保障社會的健康和正常運行。(19)參見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389頁?!胺墒浅晌牡牡赖?,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在國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20)前引②,習近平書,第165頁。法律是準繩,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爸卫韲?、治理社會必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21)習近平:《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求是》2015年第1期。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強調法治和德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既是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對治國理政規律的深刻把握”。(22)前引②,習近平書,第166頁。因此,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就必須統籌推進以德治為基礎的法治建設、以法治為保障的德治建設,從而使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律有效實施有賴于道德支持,道德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約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離、不可偏廢,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23)前引②,習近平書,第165頁。習近平總書記還對推進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的實施路徑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包括運用法治手段解決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發揮領導干部在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中的關鍵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等,從而使法治和德治相結合落到實處。新時代新階段,我們要堅定不移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就必須把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要求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各環節,使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四、 從依法治國到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加快形成覆蓋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各方面的黨內法規體系,增強黨依法執政本領,提高管黨治黨水平,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從依法治國到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是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的重要路徑選擇,也是重要法治理論和法治實踐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2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4頁。這一重要論述為正確理解和踐行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辯證關系奠定了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決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而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不斷提高黨領導依法治國的能力和水平,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而堅持依規治黨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包括黨對全面依法治國領導的重要舉措,“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有機統一,確保黨既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又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從嚴治黨”。(25)前引⑩,習近平文。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堅持依法治國必先依規治黨,這是由黨的執政地位和核心作用決定的。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要堅持尤其是加強和改善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需要堅持和加強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通過管黨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從而不斷提高黨領導依法治國的能力和水平。

依規治黨不僅能夠管黨治黨,而且能夠引領、促進和保障全面依法治國,對于堅持和改善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保障我國法治發展的正確方向具有重要意義。治黨和治國、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是互聯互通的,治黨的目的是治國,依規治黨的重要目的是促進依法治國,二者使命相同、目標一致。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這就決定了治國必先治黨,治黨為了更好地執政興國。堅持處理好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重要關系,從依法治國到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深刻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發展的內在機理,也是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的鮮明特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依規治黨深入黨心,依法治國才能深入民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制定和修訂了140多部中央黨內法規,出臺了一批標志性、關鍵性、基礎性的法規制度,有規可依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下一步的重點是執規必嚴,使黨內法規真正落地?!?26)習近平:《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載《求是》2019年第4期。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為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提供了日臻完善的制度體系。事實證明,依規治黨能夠克服管黨治黨“寬”“松”“軟”現象,培養黨的組織和黨員的法治意識和法治能力,提高黨對法治各環節的領導水平,提升黨依法執政的意識和能力,從而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始終保障依法治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政治方向和法治道路闊步前行。因此,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發揮依規治黨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政治保障作用,形成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相輔相成的格局”。(27)前引,習近平文。

要統籌推進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統籌推進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根植于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的內在聯系。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依規治黨、加強黨內法規建設,歸根到底就是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法律是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是內在統一的。黨內法規既是管黨治黨的重要依據,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有力保障。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之中,根本目的是維護和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將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在全面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充分協同發揮以黨章為統領的黨內法規體系和以憲法為統領的國家法律體系的重要作用。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必須同步推進依規治黨,加強黨內法規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要履行好執政興國的重大歷史使命、贏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勝利、實現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堅持依法治國與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統籌推進、一體建設?!?28)前引②,習近平書,第169頁。全面從嚴治黨要體現黨規黨紀嚴于國家法律的要求,突出黨規黨紀特色,要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實現紀法分開,對黨的組織和黨員提出更高更嚴的要求,“紀律就是紀律,紀在法前,這應該說是十八大以來制度創新的又一成果”。(29)參見《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446頁。

五、 從國家法治到國家法治與區域法治協調發展

國家法治是整個國家的總體法治建設,區域法治是某個區域的具體法治建設,國家法治包含區域法治,區域法治是國家法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法治建設促進和服務國家法治建設。法治中國建設不僅要加強國家法治建設,而且要在國家法治發展的基礎上推進國家法治和區域法治的協調發展,使得法治中國建設既能夠協調統一又能夠充滿活力。區域法治既包括單一行政區劃內的地方法治又包括跨行政區劃的合作型法治,一定區域內的地方法治建設是區域法治建設的基礎性工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區域法治建設,從理論和實踐的雙重維度論述了區域法治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浙江主政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法治浙江”提出明確要求,其中包含豐富的關于區域法治發展方面的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法治浙江”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浙江的具體實踐,“我們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責任在法治建設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以適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走在前列的客觀需要,并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應有的貢獻”。(30)前引,習近平書,第361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跨行政區劃的合作型區域法治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他指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實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要法治先行。在加強國家層面立法工作的同時,需要加強特定區域的法治建設,完善相關立法工作,“要研究長江經濟帶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建設等特定區域法治建設”。(31)前引②,習近平書,第233頁。習近平總書記對設立巡回法庭、審理跨行政區域案件提出明確要求。從司法角度看,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審理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有利于審判機關重心下移,就地解決糾紛,方便當事人訴訟。

國家法治在對應地方法治時指的是中央層面、全國統一的法治,我國是單一制社會主義國家,法制統一是維護國家統一、保障國家安全、促進民族團結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根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健全憲法解釋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保證國家法制統一?!?32)前引②,習近平書,第232-233頁。同時,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各民族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社會治理、經濟發展、環境保護任務差異較大,應在確保法制一體化的同時允許地方在憲法、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擁有地方立法權和管理權。因而,國家法治一方面必須對地方法治和社會法治具有統領性和權威性,另一方面應為地方法治和社會法治留有充分的空間。(33)參見張文顯:《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一般理論》,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16 年第3期。我國的法治建設必須處理好國家法治和區域法治之間的關系,需要推進國家法治和區域法治協調發展和共同進步,而不能相互割裂或顧此失彼,“不僅要搞好國家法治,還要促進國家法治、地方法治、區域法治、社會法治、行業法治協調發展”。(34)前引①,張文顯文。國家在加強統一領導和頂層設計的同時,還要激勵和支持區域或地方法治進行先行先試。因此,基于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等基本國情,法治中國建設的進程需要差別化對待,各個區域或地方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確立法治建設的步驟和指標,隨著區域法治建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從而最終有利于國家整體法治的建成,實現法治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國家法治的整體發展不能排斥區域法治的個性發展,區域法治的個性發展不能脫離國家法治的整體要求,“國家法治發展是由一定的國家法律制度、法律體系及其法律實踐、法律思想、法律心理所聯結而成的運動之網。作為這面運動之網上的每一個區域法治的運動發展,都獨具個性,并且這種個性不是僅僅具有相對意義的特殊性,而是一種不可絕對重復的個體”。(35)公丕祥:《區域法治發展的概念意義——一種法哲學方法論上的初步分析》,載《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因此,必須正視我國法治發展的不平衡性,積極開展和大力推進區域法治建設。

區域法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法治創新和先行先試為國家法治提供了豐富的寶貴經驗和本土資源,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時期,中央越來越重視區域法治建設,不斷推進國家法治和區域法治之間的協調發展,這在立法方面尤為明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進一步擴大地方立法權,依法授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2015年3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改立法法的決定,新立法法賦予了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隨著我國各種經濟圈的不斷涌現,區域協同立法正在不斷展開,區域協同立法是推進區域協調發展而產生的一種立法形式,是就區域性公共事務展開的地方立法,旨在打破行政區劃界限以形成制度合力,相關立法不斷豐富和完善。2018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指出,建立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法律法規體系,研究論證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法規制度?!斗ㄖ沃袊ㄔO規劃(2020—2025年)》明確提出,建立健全區域協同立法工作機制,加強全國人大常委會對跨區域地方立法的統一指導?!斗ㄖ握ㄔO實施綱要(2021—2025年)》指出,推進區域協同立法,強化計劃安排銜接、信息資源共享、聯合調研論證、同步制定修改。2022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對區域協同立法進行了明確的授權和規定。這些規定和要求為我國推進國家法治與區域法治的協調發展指明了方向。

六、 從國內法治到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統籌推進

從國內法治到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統籌推進是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的重要路徑選擇和創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我國新時期國際國內的形勢變化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和法治決策,統籌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任務。全球化時代中國的和平崛起以及中國夢的實現,通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而提升法治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競爭力顯得至關重要,必須通過法治的路徑與外部世界實現充分地溝通和交流,展示和發揮中國發展中的制度自信,“必須真正提高自己在國際競爭中的軟實力,而崇尚法治、推行法治化治理,則是達成這一切的渠道、手段、符號和標志”。(36)張志銘:《法治是國家和社會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載《中國司法》2007年第2期。如果要以法治之手遏制市場的恣意并獲得競爭優勢,就必須營造濃厚的法治文化、樹立國民的法律信仰、提升國際競爭的法治主導能力。(37)參見汪習根:《論法治中國的科學含義》,載《中國法學》2014年第2期。為此,必須在法治中國建設中,堅持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統籌推進,提升我國法治在國家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法治尤其是加強涉外法治建設贏得國家競爭優勢。關于大國或強國的興起或崛起,人們一般根據在戰爭中取勝或經濟總量等要素進行考量,而其實制度尤其是法治要素極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認識到法治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明確指出:“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與國的競爭日益激烈,歸根結底是國家制度的競爭?!?38)前引②,習近平書,第265頁。法治是國家制度的主要形式,“法治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39)前引⑩,習近平文?!皬膰H看,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國際競爭越來越體現為制度、規則、法律之爭。我們必須加強涉外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提升涉外執法司法效能,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40)前引,習近平文。

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們黨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我們要加強戰略思維,增強戰略定力,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贏的發展,通過爭取和平國際環境發展自己,以自身發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不斷提高我國綜合國力。(41)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頁。面對新一輪對外開放和嚴峻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涉外法治工作必須加強戰略布局,占領制高點,掌握主動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各項法治措施要能夠及時跟上,一是工作應對機制要跟上,從法治上有效應對各種國際摩擦糾紛;二是法治措施儲備要跟上,以法律的形式明確我國不接受任何國家的“長臂管轄”;三是企業合規管理要跟上,走出去的企業在合規方面不授人以柄才能行穩致遠;四是專業人才培養要跟上,我國能夠辦理涉外法律業務的律師奇缺,必須加大涉外法治人才的培養力度。(42)參見前引②,習近平書,第256-257頁。習近平總書記對涉外法治工作提出明確要求,“要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則,加強涉外領域立法,進一步完善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長臂管轄’法律法規,推動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要把拓展執法司法合作納入雙邊多邊關系建設的重要議題,延伸保護我國海外利益的安全鏈。要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建設”。(43)前引,習近平文。要引導企業、公民在走出去過程中更加自覺地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和風俗習慣,運用法治和規則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要注重培育一批國際一流的仲裁機構、律師事務所,把涉外法治保障和服務工作做得更有成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建設的中長期目標,要統籌考慮國際國內形勢、法治建設進程和人民群眾法治需求,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相協同”。(44)前引②,習近平書,第275頁。

我們要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法基本原則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對不公正、不合理、不符合國際格局演變大勢的國際規則、國際機制,要提出改革方案,推動全球治理變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當今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國際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當今世界并不太平,恐怖主義、網絡犯罪、跨國有組織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問題愈加突出,安全領域威脅層出不窮,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45)《習近平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248頁。中國的發展需要一個安全穩定的國際環境,我們應該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營造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讓和平的陽光普照大地,讓人人享有安寧祥和。要堅持法治精神,實現公平正義,要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應該共同推動國際關系法治化,推動各方在國際關系中遵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原則,“協調推進國內治理和國際治理,更好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46)前引⑩,習近平文。要用統一適用的規則來明是非、促和平、謀發展,共同維護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依法行使權利,反對歪曲國際法,反對以“法治”之名侵害他國正當權益、破壞和平穩定之實。(47)參見前引,中央文獻出版社書,第233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走向世界,以負責任大國參與國際事務,必須善于運用法治,“在對外斗爭中,我們要拿起法律武器,占領法治制高點,敢于向破壞者、攪局者說不。全球治理體系正處于調整變革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做全球治理變革進程的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48)前引②,習近平書,第225頁。

七、 結 語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49)《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載《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7日。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體現,是符合中國實際的正確道路,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的實踐路徑選擇與創新充分體現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基本要求,彰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貢獻,展現出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的時代印記和鮮明特色,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符合中國國情、先進有效管用、深得人民擁護的唯一正確的法治現代化之路”。(50)公丕祥:《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的內在邏輯》,載《法學》2021年第10期。從建設法治國家到建設法治中國,意味著我國法治建設的進步、拓展、深化和跨越,法治中國是法治國家的升級版,為新時代法治現代化新道路提供了理想圖景和行動綱領。從建設法律體系到建設法治體系,意味著我國的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法治體系這個總目標和總抓手來謀劃和推進,更加重視法治實施、監督和保障等環節的工作。從依法治理到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意味著我國的依法治理和法治建設必須與以德治國內在結合,傳承中國德治的優良傳統,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充分發揮德治在我國治國理政中的作用。從依法治國到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意味著我國的全面依法治國必須發揮從嚴治黨、依規治黨的重要作用,通過依規治黨引領和促進依法治國,保證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和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的正確政治方向。從國家法治到國家法治與區域法治協調發展,意味著在法治現代化新道路的征程中,要堅持國家法治和區域法治的協調發展,在國家法治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區域法治建設的重要作用,通過區域法治的先行先試為國家法治提供經驗和增強活力。從國內法治到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統籌推進,意味著要注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不斷加強涉外法治建設,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猜你喜歡
治黨依法治國法治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新中國70年執政黨管黨治黨研究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履行代表職責 落實治黨責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依法治國 法平天下
“德”“法”辨證與依法治國
關于依法治國若干問題
堅持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依法執政
在夯實組織保障中落實管黨治黨責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