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生活化的思考與實踐

2022-03-01 13:24山東省濟寧市高新區接莊十里營小學附屬幼兒園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 2022年8期
關鍵詞:科學知識共育幼兒教師

山東省濟寧市高新區接莊十里營小學附屬幼兒園 張 睿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屬于五大領域活動中的關鍵構成,其活動自身涵蓋的自然科學屬性是非常豐富的,重視培養幼兒創造性意識和自主探索能力?,F代幼兒教育領域要求幼兒園在各個領域的教育活動中,應該重視按照幼兒的年齡特征、認知發展水平等,對滿足時代發展需求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取,進而推動幼兒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科學領域涵蓋諸多內容。生活實踐中,處處充滿科學知識以及自然奧秘,所以在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中,應該不斷挖掘生活化的內容,提升科學教育活動的價值。

一、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生活化的意義

(一)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幼兒園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幼兒園課程中包含的很多內容,可以推動發展幼兒的身心健康,但需要充分挖掘。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涵蓋的內容領域廣泛,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科學教育活動需要跟其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采取身邊的事物、現象,當作科學探索的對象,選取的教育內容應該盡可能貼近幼兒的生活,所以需要呈現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生活化。為了順應教育課程改革,需要積極的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的自然、社會環境,基于幼兒生活經驗的前提下,讓其掌握自然、環境、人類生活三者間的關系。并且科學教育活動的課程設計應該重視結合幼兒知識背景、經驗,合理地結合起科學內容和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需要。

(二)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實踐需求

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組織形式多種多樣,最適宜的就是生活化方式。按照幼兒的實踐生活經驗,選取密切的關于幼兒生活的簡單科學知識。幼兒教師展開有目的、有組織的科學教育活動,帶給幼兒簡單并且系統化的科學知識內容,構建初步的科學認識體系。針對以往的活動內容、方法脫離幼兒實際生活,片面和狹隘地進行科學教育活動等問題。教師需要做到積極改善,應該充分挖掘科學教育活動的價值和科學的實踐策略。

二、開展多元的系列教研活動提升教師能力

首先,經調研明確不同專業發展水平教師的困惑及課題研究目標。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以教師為主體,“教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幼兒教師未做到真正且深入的探究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價值、怎樣將科學知識科學的融入進教學中等。所以需要對教師展開調查,對青年教師、骨干教師落實科學教育活動中的情況進行了解,并有針對性地處理其困惑的問題。其次,在進行調查了解以后,需要通過理論學習的方式,推動幼兒教師科學地轉變教育觀念。比如,查看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生活化的文獻資料,包括《幼兒園生活化課程》《3—6歲幼兒科學探究特點》等,讓幼兒教師了解到先進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理念、幼兒科學探究的特點,加深對科學教育活動生活化的認知,使其能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對幼兒興趣、幼兒探究行為、學習發展水平等高度重視。最后,可以采取針對性的案例教研,輔助幼兒教師增強專業能力。比如,采取科學教育活動公開觀摩研討的教研活動,研究“生活化科學主題活動案例”等。

三、創設生活化、趣味性的教育環境

(一)創設STEAM工坊

STEAM工坊屬于一種涵蓋了多種領域的操作工坊,其中重要構成就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數學(Mathematics)等,讓幼兒自行動手操作,完成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學習學科知識,做到生活化的教育。比如,在工坊中放置各種建筑材料,如起重機、滑輪、獨輪車、吊籃等在內的搬運工具,以及瓶瓶罐罐等生活輔助物。幼兒可以自主設計“未來城市”,畫出圖紙以后分工合作。在動手搭建的時候,幼兒能體驗不同搬運工具的工作原理和產生的作用,同時經過實踐活動,按照材料的形狀、大小以及場地空間等情況,選用針對性的搬運工具、搬運方式、搭建模式,由此產生一定的科學經驗。

(二)創設感官體驗區

感官體驗屬于幼兒認識自然以及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感官體驗中包括看、摸、聽、聞、嗅等。幼兒通過充分利用感覺器官,可以更好的發現生活中平凡事物產生的不平?,F象,激發幼兒探索的熱情。在所創設的感官體驗區里,幼兒能通過敲擊,感受銅管產生的不同音調,敲出美妙的音樂,同時發現管子材料、長短跟音調的關聯性;通過觀看,發現不同的色彩,并且思考光線、色彩之間奇妙的秘密;通過傾聽,感受傳聲筒的奧妙,激發制作小電話的意愿;通過撫摸,感受不同材料的物品,感知它們的軟硬、紋路、粗滑等,提升觸覺敏銳度。

(三)創設小樹林探險區

幼兒都具有探險精神,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所以,幼兒園可以在戶外選出一個區域,建設高空攀爬繩網,讓幼兒學習攀爬的技巧,同時可以觀察外界環境中的小鳥等動物。還可以設置如“拯救小動物”的游戲情境,讓幼兒探索以后,經滑輪吊籃向“小鳥”遞送食物,在實踐期間,幼兒會對科學知識形成重要的認知。

(四)創設菜園耕種區和科技種養區

幼兒園為加深生活化的科學教育工作,可以設置一塊種植園地,所有的幼兒都參與種植內容計劃的制訂、收集種子菜苗、種植、照顧養護等環節。還可以設置“科技種養區”,讓幼兒感受不同的科學種植方式,經歷各種種養體驗,了解到水培種植區自從有了自動水循環系統后,植物無需澆水也能生長,以及植物處于溫箱區中,具有更快的生長速度等。

(五)創設奇趣沙水區

建立起沙水區,投放多樣化的輔助材料,讓幼兒玩樂的時候,就能發現關于沙、水的奧秘。比如,在玩水區,通過往容器內部注入水,可以掌握水的特性;在墻面水管操作游戲中,對閥門靈活的調節,可以掌握水流方向;在沙池,通過進行堆沙、挖道、筑墻等活動,對沙的松軟特性會有所了解,知曉沙的可塑性,同時了解到干沙、濕沙性能是各有差異的。

四、家園共育挖掘生活中更廣闊科學教育資源

教師可實施家園共育的方式,讓家長參與到挖掘生活里科學知識的活動中,共同推動科學活動生活化。教師可以密切同家長的聯系和溝通,讓家長了解到積極尋找生活中的科學小知識給幼兒學習帶來的意義,并且尋找到的相關知識應該簡單易行,保證滿足幼兒科學活動的教學內容,順應幼兒的年齡特征,密切貼近其生活經驗。幼兒教師和家長要共同挖掘所有可利用的優質資源,將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課程與社會密切結合,帶給幼兒更多的學習空間,不僅局限于幼兒園內部,而且走向大自然中學習豐富的自然知識,促使將科學課程的領域擴寬,帶給幼兒更多接觸自然和社會的機會。通過家園共育的方式,能讓幼兒的學習熱情度進一步的提升。另外,幼兒園也可以定期邀請家長來園內共同做感興趣的、跟生活相關的科學小實驗,深化家園共育。這種親子活動不僅可以提升幼兒和家長的親情度,還可以更好的激發幼兒對科學知識的學習熱情,創建較優的科學學習氛圍。在家園共育的環境下,促使培養幼兒的科學興趣、科學探索精神,給幼兒園科學活動生活化進行提供重要的動力。

五、結語

科學教育活動生活化的呈現,可以有效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在幼兒對生活周圍的科學現象變得敏感的情況下就會主動加入到活動中去,愿意探究思考問題。幼兒園科學活動包含著眾多的教學內容,需要幼兒教師與教育專家不斷探究跟幼兒生活聯系密切的科學知識,當作科學活動的內容,推動發展幼兒的科學能力,提升其對科學的興趣愛好,從而更愿意自主進行科學探索。

猜你喜歡
科學知識共育幼兒教師
蝸??囱泪t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家校社共育,推動“雙減”有效落地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幼兒教師能力提升策略
基于科學知識圖譜的滑雪運動研究可視化分析
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三個維度
2000-2017國外關系從句研究動態的科學知識圖譜分析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社會化知識及其客觀性探析——兼議朗基諾的科學知識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