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基本內涵、價值意蘊與實現路徑

2022-03-02 14:29劉慶港王清平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共同富裕價值觀精神

劉慶港 王清平

(安徽農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安徽 合肥 230036)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既需要雄厚的物質力量,又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盵1],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重大戰略部署,這里所提及的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當然也內在的包涵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取得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實踐上的自覺需要認識上的清醒,在扎實推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征程上,要深刻把握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內涵,充分認識其價值意蘊,從而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

一、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內涵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個內涵豐富的科學概念和價值追求,全面把握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內涵,有利于找準發力方向,更加精準發力。

(一)精神生活

馬克思認為,“已經得到滿足的第一個需要本身、滿足需要的活動和已經獲得的為滿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2],即人們的精神生活需要是生存需要等基本物質需要得到滿足的基礎上產生的更進一步的需要。精神生活是人們社會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一定社會生活下的人們進行精神生產、傳播及享受過程的總稱。從內容的角度看,精神生活包含兩個大的方面[3]:一是指人們的思想道德方面,主要指人們的理想信念、心理素質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狀態;另一方面是指人們的文化智力方面,主要指教育、科學、體育、藝術、娛樂等方面的狀態。從質量的角度看,每個個體都是在一定的社會生活中不斷進行社會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具體的、獨立的人,不同的受教育程度、社會財富享有狀況、生活方式、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因素會導致人們精神生活有貧富之分。在我國,富裕的精神生活一般是指思想道德素質高、教育文化享有足、理想信念堅定的精神狀態,表現為具有堅定的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執著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思想上自覺擁護黨的領導,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能力強,具有自尊自愛自強不息的良好心理素質等。貧困的精神生活是指精神空虛,缺乏頑強拼搏和銳意進取精神,價值觀為極致的利己主義,思想保守觀念陳舊,拒絕接受新事物,言行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受教育水平低下等。從與物質生活辯證關系的角度看,人們的精神生活具有特定的、獨立的外觀,并且對人們的社會物質生活有能動的作用,富裕的精神生活會極大地推動人們更好的發展,更加積極地進行順應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物質生產活動,而貧困的精神生活則會衍生出諸如“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思想,從而阻礙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

(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既然人們的精神生活有貧困和富裕之分,那么,消除這種差別,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但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也是讓人民群眾不斷取得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而過上美好生活的需要,對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有重要作用??偟膩碚f,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是全體人民對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觀念、和諧優雅的文化理念、堅定崇高的理想信念的廣泛認同,并指導自身自覺投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踐的精神狀態,是人作為精神存在物真正擁有自己的心靈、發揮自己的心智,真正契合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一種生活狀態。這一概念里的“共同”是指其實現主體是全體人民,而不是某一個體或某一部分人?!案辉!笔侵钙浣Y果是人民都有積極的精神生活,而不是消極的精神生活。完整理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概念,還需要把握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

第一,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普遍性。普遍性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人民追求精神生活富裕具有普遍性。精神生活富裕并不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奢侈品,而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必需品[4]。人是精神的存在物,精神生活對于人是至關重要的,把精神生活擺在高于物質生活的位置上,才是人區別于動物而稱之為人的重要特征之一。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提升自己、發展自己、幫助他人、實現自身價值的美好愿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普遍性是“共同”的基礎。二是其實現主體具有普遍性?!叭耸冀K是主體”[5],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享受主體,更是實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最根本的創造主體和參與主體。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關鍵在人,不在于某一個具體的人或者某一特定的群體,而在于全體人民。

第二,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時間次序上具有非同步性。即“共同”并不是指同時,也不是指同步,而是一個遵循差異性的整體概念?,F階段,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以及接受不同程度教育、不同生活閱歷的人們的精神生活狀況不盡相同,就如同物質生活共同富裕不能一蹴而就一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也是逐漸促進而實現的。正是由于人們的精神生活狀態不盡相同,轉變人們貧困的精神生活為積極向上的富裕的精神生活才有必要,才有可能,且這種可能性是現實的可能性,而不是抽象的可能性。

第三,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持續性。持續性是針對人們精神生活復雜多變的特性而言的。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觀念的東西會隨著物質的變化而變化。首先,對不同的群體而言,農民、工人、學生、知識分子等對待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以及被引導的效果不盡相同。其次,對于同一個具體的人而言,其思想道德觀念等會隨著時間或者某一重大事件而發生改變。這就要求對人們精神生活的正向引導要持續跟進,而不是希冀“一下子“”一陣子”就可以把人們的精神生活變得富裕起來。最后,隨著物質生產力的極大發展,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因此,要不斷提供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加大“創作更多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又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優秀作品”[6],才能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二、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價值意蘊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馬克思主義始終堅守的價值訴求,對構筑中國精神、彰顯中國價值、匯聚中國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一)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7]。共同富裕的實現不但訴諸于強大的物質力量,更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物質力量與精神力量是辯證統一的,物質力量是精神力量的基礎,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動社會發展。任何一個偉大的民族、強大的國家,都不僅僅是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更是擁有厚重的文化積淀和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作為人類智慧的結晶同樣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只注重物質生活共同富裕,而忽略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則會導致“一條腿走路”問題。西方發達國家搞了幾百年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建設,把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但是由于制度原因和其階級局限性,他們不可能真正的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伴隨而來的是勞動幸福感缺失、社會階層逐漸固化、兩極分化更加嚴重。因此,在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征程上要注意兩條腿走路的問題,即要充分認識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彰顯中國精神的客觀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歷來把人的精神生活納入人生和社會理想之中。所以,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盵8]故而精神文化不是“調味包”,更不是“空”的“虛”的,而是至關重要的必需品。在社會發展中,如果一味的注重充盈人們的“錢袋”,而忽視豐富人們的“腦袋”,精神文明建設跟不上,國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跟不上,長此以往,必然會衍生出一系列社會問題,甚至會導致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萬里長城遭到破壞的嚴重問題發生[9]。彰顯中國精神、體現中國價值、匯聚中國力量,根基在全體中國人民。隨著人們精神生活的不斷豐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逐漸實現,中華民族必將以更加強大的形象、更加自信的姿態,在世界舞臺上彰顯深厚的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發出更加響亮的中國聲音。

(三)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

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對人類未來描繪最終極的價值目標,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都全面發展,且精神生活的全面發展更是社會人作為人的根本所在。離開了人的精神生活,就談不上人的“富?!?,更談不上人的全面發展。不難想象,經濟的發展絕不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唯一推動力,社會主義社會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也絕不能僅靠物質推動力,更加需要精神財富的推動。在物質生活得到一定滿足的今天,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社會發展到更高水平的特征,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只有物質生活的逐漸豐富,沒有人的精神境界的顯著提高,就談不上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既需要物質力量又需要精神力量。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一些錯誤思想,比如在文藝界,有一部分明星網紅偷稅漏稅、吸毒、私生活混亂等問題時有發生,這些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明星,本應給青少年等觀眾樹立昂揚向上的健康精神風貌,卻導致了一定的社會污濁之氣。此外,一些人出現價值觀迷失,“躺平”、“虛無主義”等錯誤的價值觀,造成了人的片面發展。這些不正之風說明,有一部分人的精神生活失去了健康的色彩,這顯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格格不入,與人的全面發展背道而馳。因此,注重精神生活的建設,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對人民精神面貌的改善和自身價值的生命力提升,以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能動的作用

在看待社會歷史發展及其客觀規律的問題上,馬克思、恩格斯強調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并對社會存在有能動作用??梢?,作為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人民精神生活相對于物質生活具有能動的作用,富裕的精神生活會反映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要求,對社會的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貧困的精神生活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要求,對社會的發展起消極的阻礙作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能動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提供思想保障。人民富裕的精神生活會形成強大思想合力,從而保證社會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第二,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提供精神動力。蘊含自強不息的人民精神生活會為中華民族前進路上克服困難、乘風破浪提供強大精神動力。第三,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凝聚磅礴力量。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人民有著強烈的國家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從而形成共同的理想。隨著每個社會成員個體意識的普遍升華,凝聚在社會成員之間的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群體政治觀、法治觀、道德觀、科學觀、藝術觀等[10],勢必會使群體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從而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

三、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

實現共同富裕不僅要在物質生活上下功夫,更要把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書寫人民精神生活的輝煌篇章。新征程上,必須堅定不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提供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提升人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繼續為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不懈努力。

(一)堅定不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物質支撐

馬克思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盵11]一定社會生產方式下的人們無時無刻不在同自然界進行著物質交換,這種物質交換的滿足狀況,必然會制約著人的精神生產及精神生活。個人是什么樣的人,有什么樣的精神境界,主要取決于他對一定社會條件下物質成果的占有及內化情況。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不是等來的,更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最終靠的是發展。因此,只有不斷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走經濟高質量發展道路,破解發展和需要之間的矛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才能實現。必須毫不動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應該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想[12]。第一,創新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發展可以調動人的思維,不但給人帶來成就感,還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提供不竭動力。第二,協調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協調發展對于縮小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產業之間差距具有重要作用,第三,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綠色發展帶動多元經濟增長方式,可以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第四,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開放必將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給人民提供更加精彩多元的精神產品。第五,共享是高質量發展的價值追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最終由全體人民共享??傊?,只有立足新發展階段,堅定不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才能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提供堅實的物質支撐。

(二)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營造良好社會風氣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人民精神追求最集中、最凝練的表達,是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偟膩碚f,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個系統又龐大的工程,在引領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充分發揮三個要素的作用,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落在實處、發揮實效。第一,注重何時何地,用好“時空要素”。要隨時隨地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祖國大地上開花結果,注重宣傳標語、宣傳海報等媒介的使用,在“潤物細無聲”中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人們的價值共識。第二,區分不同群體,用好“主體要素”。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體是全體人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自然也是全體人民。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群體、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們價值觀念存在差異,對他們應進行不同層次的宣傳教育。比如,對于大學生這一受教育程度高的群體,應進行更深層次的教育,使其充分發揮榜樣示范作用,成為營造良好社會風氣的中堅力量。對于農民和基層工作者,他們是國家的基石和社會的主要群體,他們的精神生活富裕程度關乎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能否實現,需要國家和社會共同發力,做好普及教育工作。第三,創新宣傳方式,用好“實踐要素”。從馬克思主義實踐的觀點來看,觀念的引導最終要促進實踐的養成,要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充分利用好互聯網這個意識形態斗爭的主陣地、主戰場,不斷提高新聞和短視頻平臺的正向傳播力,切實將之貫穿于精神文化建設領域的方方面面[13],讓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提供豐富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豐富人民精神食糧

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成為一句空話。全社會要加大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的供給和提供品質不斷提升、種類日益完備的文化服務[14],切實把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著力點?,F如今,人們不單單追求吃飽穿暖,更加追求有意義、高質量的生活。這種更深層次的需求不但表現在對諸如圖書館、藝術館、健身館等大型文化設施的需求上,還更加突出的表現為對自身文化水平發展的需求上。因此,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從動力角度看,要在文化具體制度和體制方面做出改革,逐漸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提升服務實效。從內容角度看,發展公共文化事業,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

(四)提升國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共同富裕的實現不單是指人民經濟實力的提升,更是人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的極大提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弘揚時代新風,加強思想道德建設”[15]。從主體的維度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體是現實的、具體的人,是建立在每個個體生活狀態改善、精神境界提高的基礎之上的。由于每個人的社會地位、生活條件、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存在差異,以及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對精神生活的追求都不相同,故而人們的現實思想道德和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應分而化之。從人的全面發展的角度看,加強思想道德培育對促進個體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要認識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是長期堅持的過程。但同時也要抓住關鍵期,尤其是對可塑性較強的中小學生這一群體,要通過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確保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都是精神富裕的人。國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是體現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一環,隨著國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的提升,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一定會實現。

四、結語

歷史和實踐表明,中國共產黨有能力、有勇氣、有信心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取得一個個巨大成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人民群眾的生活必將在黨的帶領下變得更加美好、更有意義。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良好社會風氣的不斷形成,人民精神食糧的不斷豐富,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必將得以實現。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價值觀精神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我的價值觀
虎虎生威見精神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拿出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