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與法治課創設教學情境的幾點看法

2022-03-03 12:32廣西南寧市秀廂小學530001寧永紅
小學教學參考 2022年12期
關鍵詞:道德法治創設

廣西南寧市秀廂小學(530001) 寧永紅

小學生已經形成一定的個人意識。因此,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應從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性意識出發,通過引入真實經歷、討論社會事件、進行角色扮演、引入信息技術等多種途徑,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在為學生提供更自由、更廣闊探索空間的同時,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這樣能更好地推動德育工作的發展。

一、以真實經歷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動機

在以往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學過程往往割裂了教育環境與教學活動之間的有機聯系,使得大部分學生對教學環境感到陌生、疏遠,甚至感到格格不入,呈現出被動學習的狀態,這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而基于學生已有或熟悉的生活經歷,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入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能夠有效喚起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以統編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吃飯有講究》的教學為例,教師在導課環節安排猜謎語的小游戲,給出趣味謎語:“兩個兄弟一般長,同出同進總成雙,酸甜苦辣它先嘗,只吃菜來不喝湯?!薄岸莾簣A圓白衣裳,好像元寶肉中藏?!蓖ㄟ^“筷子”“餃子”的謎底,將學生熟悉的生活物品作為課堂導入內容,在激發學生好奇心的同時,為后續教學內容的引入做好了鋪墊。在正式授課階段,教師進行以下生活情境的創設:“小明的媽媽邀請小明的同學來家里吃飯。吃飯時,小明錄下了以下幾段視頻?!贝藭r,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視頻。視頻中,有的小朋友在飯桌上毫不避諱地打噴嚏,有的小朋友在等待上菜時玩筷子,有的小朋友在玩椅子,還有的小朋友吵吵鬧鬧。視頻播放完畢,教師根據視頻內容進行教學引導。

師:同學們,在飯桌上打噴嚏這種行為對不對呢?

生1:不對!

師:那為什么不對呢?

生2:這樣很不衛生。

師:那玩筷子,還有吵吵鬧鬧呢?

生3:這樣做都很不禮貌。

此后,教師可以繼續提出“同學們在家還有怎樣的用餐禮儀”“你還知道哪些飲食習慣”等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相關知識和已有的真實生活經歷。

當今小學生的生活經歷比較豐富,因此,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時,不應將學生視為一無所知的“白紙”,只采用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而應在深入挖掘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積極分享親身經歷、表達個人觀點,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促使學生產生思維碰撞,使其能夠結合已有經驗自主分辨對錯,更為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形成新的認知。

二、以社會事件創設討論情境,培養辯證思維

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本質在于通過系統的德育理論知識教學,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法治觀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基于所學的知識,明辨是非、自我約束。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引入熱門社會事件創設討論情境,一方面能夠加深課堂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提升教學的指導性,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夠營造課堂思辨學習態勢,在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同時,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

以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生命最寶貴》的教學為例,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通過視頻播放、圖文展示的形式,將“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這一真實社會事件引入課堂,并結合“生命最寶貴”的教學主題與“逆行英雄”的事跡,創設以下討論式教學情境。

師:消防員明知回去會有生命危險,還要返回火場關閉閥門,這種行為是不是對自己生命的輕視?如果是你,你會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嗎?

(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積極展開思考與討論,并結合各自的想法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觀點)

生1:從客觀層面看,這種行為確實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任。但從主觀層面看,這是舍己為人的奉獻精神,如果換做自己,我也會這樣做的。

生2:在不確定能否完成任務的情況下,回去確實是對生命的不尊重,一旦沒有如愿阻止爆炸,不僅無法阻止危險的擴大,還會失去生命。如果換做自己,我并不會返回火場,而是盡最大可能疏散周圍百姓,將損失降到最低。

在不同觀點的支持下,班級學生呈現出思辨學習態勢。此時,教師再結合“成長不易”“生命的意義”等課程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在討論和辯論的過程中,逐漸明確“生命的寶貴不僅在于生長不易,更在于價值體現”的人生哲理,從而對“生命的意義”這個主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師:現在同學們已經了解了“8·12 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無論是對普通人,還是對消防員的生命都帶來了極大的危害。那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避免火災發生呢?

生1:不玩火柴、打火機這些危險物品。

……

師:如果發生火災,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生2:老師,我知道,要打119!

生3:要找周圍的大人們。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引入社會熱點問題,并提出能夠激發學生對“生命寶貴”認知沖突的問題,創設出討論式的教學情境。在教學情境中,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經歷和理解,對同一個問題提出不同的看法,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思辨學習態勢。同時,在教師有針對性的引導下,學生能夠逐漸看清事件的本質,不僅對生命的寶貴之處形成更為全面而深入的理解,還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辯證思維。

三、以角色扮演創設體驗情境,增強情感體驗

通過角色扮演創設體驗式的教學情境,能夠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進行換位思考,通過模仿日常生活中特定角色的特定行為,激發學生的認同感或駁斥心理,從而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道德意識和價值觀念的形成。對于小學生而言,受到身心發展及生活閱歷等因素的影響,難以形成比較深刻的道德觀點,這限制了他們道德認知的發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能夠彌補其人生經驗和道德認知的不足,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認同,真正實現提升學生道德素養的教學目標。

以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走進我們的老師》的教學為例。教師將小組合作學習與角色扮演兩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創設出體驗式的教學情境,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具體做法如下:以六人一組的形式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依次扮演教師的角色,負責一天的教學組織和班級管理工作。

師:今天,我們開展一個“人人爭做小老師”的活動。同學們認為老師們每天都在做什么事情呢?

生1:上課。

生2:還要改作業。

師:同學們認為老師除了做這兩件事,還有哪些工作呢?現在請同學們認真搜集整理老師們需要做的工作,在活動中好好地表演出來。

上述體驗式教學情境,不僅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還能夠使學生將自身的情感有效融入課堂當中,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如為了保持班級環境的整潔,小老師一方面要以身作則,主動保持班級環境的干凈與整潔,杜絕影響環境衛生的不良行為;另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在制訂相應管理制度的同時,向學生講述保護環境衛生的重要性。又如,當個別同學出現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時,小老師既要及時對該同學進行道德層面的教育,又要注意對自身管理態度、方法及尺度的把握,避免對同學心理造成不良影響。

在上述體驗式教學中,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親身體驗到教師工作的勞累和辛苦。學生在理解和同情教師的基礎上,產生了尊重教師、感恩教師的思想意識,情感上加深了對教師教學方式的理解與感悟,師生之間的情感獲得了進一步增強。

四、以信息技術創設藝術情境,提升教學效率

教學內容抽象、枯燥,教學氛圍壓抑、嚴肅,教學手段單一、乏味,這是導致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生學習興趣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教師在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時,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和認知特點出發,靈活引入多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創設出具有較高情趣的藝術化教學情境,實現課堂教學品質的提升。

以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我們當地的風俗》的教學為例,在授課之前,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個人信息進行全面的了解,提前掌握每個學生的民族、籍貫以及主要的生活地區等信息。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以“看風俗猜地區”的教學活動為載體,進行藝術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煙花三月》《北國之春》等民歌,引導學生結合歌詞,猜測歌曲所描寫的地區;也可以播放馬頭琴、腰鼓、嗩吶、琵琶等樂器的聲音或展示相關的樂器圖片,讓學生猜測不同樂器對應的地區;還可以通過視頻播放的形式,向學生展示花朝節、賽馬、放風箏等民俗活動,讓學生感受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當學生欣賞完教學資源后,教師可以通過“說說我家鄉的風俗”主題活動,鼓勵學生進行分享,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

師:請同學們看這張照片,照片上的物體像一只什么動物呢?

生:像馬。

師:非常正確,那有沒有同學知道這個樂器叫什么呢?

生:……

師:看來,同學們對這個樂器很陌生呀?。S后播放彈奏馬頭琴的相關視頻)

生:老師,這是蒙古族的馬頭琴。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通過視頻、音頻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從視聽層面為學生創設出生動、有趣的藝術化教學情境,不僅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將抽象枯燥的課程內容與生動形象的影音信息緊密相連,加深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感悟,切實提升了課程教學質量。但是,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設備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工具,教師可以在課程導入時、學生生活經驗匱乏時、突破教學難點時使用,切不可讓多媒體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五、以所學內容創設故事情境,提高教學趣味性

小學生往往對那些新奇有趣的事物抱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應以教學內容為依托,創編出一個完整的故事,或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內容,鼓勵學生去講述與本節課相關的故事,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一種有趣的情境中學習知識,以達到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和使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教學目標。

以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說話要算數》的教學為例,在授課之前,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去搜集有關失信和守信的成語故事。教師則搜集一些與課文有關的視頻資源,并制作成PPT。

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搜集了有關失信與守信的小故事,有沒有哪位同學可以向大家講述一下自己搜集到的故事呢?

生1:老師,我想講一個放羊娃的故事。

師:好,那你給大家講一下這個放羊娃發生了什么事吧,大家要仔細聽哦。

(學生講述《狼來了》:“從前有個放羊娃……”)

師:原來,他給大家講的是《狼來了》這個故事。我想,很多同學都找到了這個故事,但是老師現在有一個《狼來了》的故事好像和大家的不一樣呢?。≒PT展示經過改編的《狼來了》的故事內容)

《狼來了》這個故事學生已經非常熟悉,所以對學生的吸引力并不大,教師將這個故事進行一定的改編,能夠增強它的吸引力。

學生講述故事后,教師針對故事內容進行提問,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思考和解答,使學生在具體的故事情境中主動思索與領悟,加深對故事內容的記憶。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通過對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進行改編,增加原有故事的趣味性,使之更加貼合學生的生活,從而增強了故事的吸引力,達到了培養學生道德素養的目標。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性,教學中應以學生興趣和認知特點為中心,通過聯系真實經歷、引入社會事件、進行角色扮演、融入信息技術等策略,創設出不同形式的教學情境,從而實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辯證思維、加深學生情感體驗、提升教學趣味性和教學效率的目標,促進小學德育教學的發展。

猜你喜歡
道德法治創設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創設情境 提高效率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