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音樂對遭受校園暴力學生的影響研究

2022-03-05 22:57劉陽
成長 2022年2期
關鍵詞:音樂治療校園暴力身心健康

摘 要: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頻頻出現在各家媒體,校園暴力不僅對于學生的生活有影響,更為嚴重的是對學生的身心健康也有著無法挽回的傷害,施暴者的"反社會心理”、受害者內心的恐懼和消極的情緒都是我們應當關注的首要內容。經過調查發現,“音樂”對于遭受校園暴力學生的身心影響方面的課題少之又少。針對這一點,本文通過翻閱有限的文獻資料和社會調查,用音樂治療對學生們做一個較為全面的深入了解與分析,將音樂教育結合到日常課程中,并在其中探索音樂對青少年心理及健康成長等方面的幫助和音樂對學生的其他社會功能。

關鍵詞:校園暴力 音樂治療 音樂教育 身心健康

近年來,學生的素質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國家更是提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各個學校也強調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藝術教育首當其沖的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有科學已經證明音樂對于減輕生理上疼痛和治療精神疾病是有很大作用的,音樂中的音樂治療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其作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醫學界、心理學和音樂教育界所認知。早在古書中就已記載道,五聲(宮、商、角、徵、羽)可以通過調節五臟五行來指導人類的各種情緒,從而矯正和引導人們的思想,進行治療,另外還有著名的莫扎特音樂在音樂治療中的顯著作用等,那么這都足以證明音樂對于人們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校園暴力大概共分為兩種:(1)語言暴力;(2)肢體暴力,無論是從哪一方面來看,都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著重大的影響,更為嚴重的是會導致受傷害的學生恐懼、消沉抑郁、創傷后遺癥、憂慮等問題,甚至自身成為下一個施暴者,如“校園槍擊案”惡劣事件。文章在這里將音樂治療與音樂教育運用到校園暴力當中,幫助青少年消除不良心理因素,消除負面情緒,并且調動音樂的其他相關社會功能,以此來幫助學生們建立自信心,引領其往正確的方向前進。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更是我們的未來,將他們從校園暴力的泥沼中解救出來,是我們每個人都義不容辭的責任!

1 生活中常見的校園暴力

肢體暴力:肢體暴力是一種惡劣行為表現,是所有暴力中表現最直觀明顯的一種型態,它有著相當具體的行為表現,施暴者通常會在受害者身上留下明顯的傷痕,包括種類很多,例如:踢打同學、搶奪東西等。施暴者的暴力行為也會隨著他們年紀的增長而變本加厲,并會對被害者造成一定心理影響。

語言暴力:是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對他人造成精神和心理傷害的一種暴力,與肢體暴力相比,語言暴力所帶來的傷害有過之而無不及。特別是對于未成年人來說,語言暴力造成的傷害更是可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言語上的傷害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一個孩子的性格和價值觀,心理上和行為上更會自卑、犯罪甚至是自殺,因此,一句不恰當的話,往往就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另外在面對校園暴力時,以暴制暴也是許多無知的青少年最容易犯下的錯誤。那么我們應當怎樣地去面對校園暴力呢?陳嵐老師曾在一個節目中說到:情緒在我的理論當中是被稱之為一個球,球是有反彈和應力的,我們看到這種負能量的情緒的球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你可以接住它,但是你要放下它,雖然這并不容易。所以,我們要加快腳步探尋音樂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的影響。

2 通過音樂治療對遭受校園暴力學生進行心理調節研究

2.1 聆聽音樂,消除負面情緒

校園暴力會導致青少年產生焦慮、恐懼、沮喪、自卑、冷漠、孤獨等負面情緒,如果青少年長期處在這種情緒之下,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和成長,嚴重的還可能會出現精神疾病,甚至是自殘等過激行為。因此,在聆聽音樂過程時,我們要運用特定的音樂來進行調整學生的身心,達到消除負面情緒并且使學生能夠積極的與師生進行溝通的目的和能力。

在聆聽音樂之前老師需要將受過校園暴力的學生分為5人一組,五位不同心理的學生進入一間單獨的小房子,在這間房子內學生們互不相識,接下來開始播放音樂作品,讓學生們從中進行討論,而產生共鳴。首先播放的音樂是一首鋼琴曲《Kiss The Rain》,老師讓A同學說其自身的感受,A說感覺內心最深處的感情被激發出來,酸酸的,有種想哭的感覺,另外的同學表示同意;緊接著又播放另一首鋼琴曲《菊次郎的夏天》,同學們立馬活躍了起來,紛紛都說這是很喜歡的一首音樂,于是老師立馬播放了第二遍,完畢后讓同學們進行討論時,同學們的情緒很熱烈,還討論起有沒有觀看過《菊次郎的夏天》這部電影作品的動畫情節,老師詢問同學們內心是什么樣的感覺,同學們表示:很歡快,讓人聽著很舒服,感覺像是在夏天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一樣。

經過短暫的相處之后,老師讓學生們自己分享喜歡的音樂,學生B選擇了《雨蝶》這首歌,他說這首歌曲是以前的熱播劇《還珠格格》的主題曲,每次聽到這首歌時,他就想到了寒暑假時期作業不寫,就是為了要看這部百看不厭的童年經典,那時候恨不得鉆進電視打容嬤嬤。學生C分享了《稻香》這首歌曲,播放結束后,他還為我們講述了這首歌曲的背景,老師進行了補充:13年汶川大地震時期,無數人們的家園遭到破壞、心理受到重創,所以當紅歌手周杰倫為汶川大地震寫了一首振奮人心且正能量的歌曲——《稻香》。這幾位同學很震撼,表示原來聽這首歌時沒有想到過這首歡快的歌曲也能夠在內心深處給予人們力量,于是在接下來聽第二遍《稻香》時,大家都很認真地聽著歌詞,“多少人為生命在努力勇敢地走下去,我們是不是該知足?珍惜一切就算沒有擁有?!边@就是音樂的力量!給予了人們強而有力的正能量。當然這也是讓互不相識的幾位稚嫩學生,從最初的互不相識,也許還伴隨著來到陌生環境的膽怯,到最后因為音樂而結交朋友,沒有感到恐慌、顧慮和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并且敢于進行討論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交流自己喜歡的音樂,甚至在這次的聆聽音樂期間,能夠明顯感覺得到學生們的身心放松,調動了積極性,情緒壓力有了極大地緩解,并且增加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接觸、交流、溝通。

2.2 表達音樂,找到心理困難

經過了聆聽音樂的階段,接下來我們需要為遭受校園暴力嚴重的受害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輔導,進一步調節心理情緒,增加安全感與幸福感。

每個人的生活、心境、情緒都是不一樣的,針對不同人物不同分析,進而來解決每位學生的心理障礙。通過對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調查, 發現青少年的情緒波動較大,不能夠很正確的對抗外來有害因素,針對這一種情況,我們要運用音樂治療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比如:柔美的音樂可以幫助學生放松身心、緩解緊張;歡快的音樂可以幫助學生思維跳脫、精神抖擻;舒緩的音樂可以幫助學生放松身心、鎮靜安神。被國際上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中國傳統樂器古琴對接受音樂治療教育者也有著很大益處,聆聽古琴曲可以凈化心靈、修身養性,忘記煩惱完全沉浸在音樂中,在通過給學生聽古琴曲或者古箏等樂器時不僅得到了有效的治療還能夠傳播中國文化。讓學生感受完音樂后,老師定要鼓勵學生盡可能的想象,使老師了解學生內心深處的想法,從而進行心理研究在日常的生活中幫助受害學生解決困難。

2.3 創造音樂,開拓學生思維

和聆聽音樂的過程不同,創造音樂主要跟隨著學生們的思維方式而進行,讓5-10位學生們參與到一起音樂活動中,活動場合準備有不同的音樂教育必備的打擊樂器:小鼓、三角鐵、沙錘、非洲鼓等,學生們自主選擇喜歡的樂器,他們需要互相理解幫助,一起進行討論、配合,當他們在努力為了集體創造節奏的同時,就已經在改變自己的情緒,發揮了本身的自主能動性。當因校園暴力導致的不愛說話、孤僻等有問題學生,在這期間看到大家的情緒高漲,并且這是一項需要大家一起協作的事項,學生會意識到自己也需要融入進去,之后就調動自身積極性,改變自己,融入其中。在學生們創作的過程中,老師甚至還會發現這些受過傷害的每個學生的內心其中都非常的懂事、善解人意,他們會特別照顧別人的感受,因此在整個創作過程中都非常和諧。

當然,學生們創作音樂的結果是不重要的,只要在這其中學生們都勇敢地邁出來第一步,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特殊的情感,宣泄不良情緒,不再使自身包裹在狹小的心理空間內,勇于溝通人際關系增進社會交往,就是成功,并且親手練習、演奏出來的動聽的曲目,更能夠激發學生們積極的主動精神。音樂作為一種抽象的藝術,一種獨特的交流方式,其所蘊涵的知識,極大地促進了學生思維發散,擴展了學生的思維范疇。

3 音樂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早在1957年,毛澤東主席首次提出德智體全面發展,后來黨和政府進一步發展、總結,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針。在2018年9月舉行的全國教育大會中,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當今中國生活和壓力越來越大,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但音樂教育總是能達到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影響能力,它對學生們的心理健康也有著極大地促進作用,現在有很多學生愛好音樂。同時,藝術教育也逐漸的被各個學校所重視,如有的中小學校內舉辦的有“校園歌手大賽”、豐富的社團活動,甚至每個地區也有舉辦的合唱比賽、朗誦比賽等。音樂能夠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學生的個人興趣,身為老師、家長我們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外比賽,使其發現自身的長處,培養學生們的自信心;我們的學生要有健康的情感,要有正常的審美,因此,在音樂教育中,我們讓學生欣賞不同時期的不同音樂作品,并讓學生們展開討論,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這不僅陶冶學生們的情操,使人的身心更健康,而且增加了其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們鑒賞美、發現美。并且,通過研究發現,音樂教育還能夠開發大腦智力,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豐富閱歷,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在學校內開展音樂教育課堂,從極大程度上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可以讓學生在認真學習語數英等其余文化課程知識之余,得到短暫的放松,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關于音樂教育課程內容也需要嚴格管理,音樂教師除講授教材外還應帶領學生緊跟時事,關注潮流,多欣賞一些正能量,學生感興趣,大眾喜愛的影片或歌曲。如:李玉剛先生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演唱的《萬疆》,歌曲委婉動聽,贊美了我國中華百年來的繁榮昌盛,贊美了人民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在校聆聽欣賞這首歌曲既增強青少年民族自信心,更能夠使青年們增添愛國之情,積極向上;在2015年中央電視臺系列紀錄片《記住鄉愁》出世,該紀錄片講述著我們中國自身的鄉土故事,通過傳承千百年的歷史,探尋中華民族悠遠的文化,目前已出了七季。在面對學校教育時,“鄉愁”有足夠的文化魅力吸引著學生,《記住鄉愁》中每一集都是講述一個個傳統小村莊或古鎮,具有濃厚的文化意義,學生們在觀看片子的同時不僅能夠了解中華兒女的智慧,中華民族的淳樸、友善、團結、愛國與擔當;在美育教育中,更是使學生發現了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喚起學生們自主學習中華文化、關注社會,潛移默化地將這些屬于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元素代入學生們的內心,相信在學生們觀看一段時間后品質都會有所提高,并且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

4 針對校園暴力的對策

校園暴力的愈演愈烈主要來源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缺失及社會環境的影響,因此面對本該天真爛漫的讀完義務教育的孩子們,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1)關于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或監護人一定要時刻關注著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給孩子們足夠的關懷,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相關保障,并且一定要教育自己孩子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助人,保障孩子依法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

(2)關于學校教育方面,一定要堅持立德樹人,在校期間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等,學校領導、班主任及代課教師更要時刻關心著的孩子們的身心健康,不允許出現學生間辱罵、打架斗毆、給學生起外號等不良情況,有問題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并且學校要給予孩子們足夠的課外娛樂時間,不得占用體音美課程,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3)關于社會環境方面,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明確的列出許多條款,只有我們每個人以身作則,看到暴力事件的發生要即使制止,保護學生身心不受傷害,不強迫未成年人做任何違法違紀事項,就是對社會做出貢獻。

5 莫扎特效應

莫扎特的音樂作品大多純凈、節奏穩定,風格明朗,旋律優美,自始至終保持著流暢性和自如感,并且其在創作上有著豐富的經驗,結構嚴謹,曲譜中和聲比較豐富,總體較為靜謐,具有強烈的古典色彩。莫扎特的音樂是別具一格的,他的音樂能夠使人聽出生活中美好事物,對生活充滿希望,并且其作品能夠有效的帶動人們的大腦思考,使人們的大腦活力增強,思維更加敏捷。將莫扎特效應有效的利用在音樂教育方面,對孩子們的教育、生活和心理是極為有利的。

6 總結

校園時期,正處于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們一定要抵制校園暴力,引領著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音樂教育是音樂學習者所必備的技能,而音樂治療的出現,使得音樂更加的具有研究意義。本文探討了將音樂治療與音樂教育相結合,在校園內可以幫助遭受校園暴力學生緩解壓力、傾訴情緒、恢復信心,在音樂課堂上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往更好的方面前進。但音樂的力量遠不止于此,音樂另外的可應用范圍是非常廣泛的!期待更多的學者進行探索!

江西師范大學基金項目:江西師范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資助《試論音樂對遭受校園暴力學生的影響研究》,項目編號:YJS2021108。

參考文獻:

[1] 張金海,校園暴力犯罪的預防與矯治——“音樂療法”綜述[J].大眾文藝(理論).2009,(14):172-173.

[2] 趙士博,王一杰,吳忠港.淺談校園暴力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J].大眾社會科學,2019,215(4):143-144.

[3] 張懷海.音樂治療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J].大眾文藝,2020,(16):191-192.

[4] 張勇,張鴻懿.我國當代音樂治療: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J].人民音樂,2014,(05):68-73.

作者簡介:

劉陽:(1999.02—),女,漢族,河南開封人,研究生,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專業,研二。研究方向:聲樂演唱。

猜你喜歡
音樂治療校園暴力身心健康
淺談音樂治療與大學生心理困擾問題
悠悠自然情——論幼兒戶外教育活動
淺談民族地區中小學德育教育
青少年惡劣事件頻發引發對刑事責任年齡的思考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 從源頭上遏制校園暴力
瑜伽與藝術體操對運動者身心健康影響作用比較分析
淺析大眾傳播中的“媒介暴力”現象
新形勢下預防校園暴力的策略研究
節律變化與心理體驗的相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