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灸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效果研究

2022-03-07 01:18秦娟
中華養生保健 2022年4期
關鍵詞:針灸臨床效果

秦娟

摘 ?要:目的 ?探討針灸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山東省濟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78例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9例,對照組進行血栓通注射液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針灸治療,觀察并分析兩組患者的三項評分及炎性因子水平。結果 ?研究組患者神經功能損傷(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巴氏量表(Barthel)評分及運動功能(Fugl-Meyer)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a(TNF-a)及C-反應蛋白(CRP)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采取針灸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神經缺損程度,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能力,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針灸;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4-0013-02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是因腦部血管突然出現供血障礙的疾病,導致腦部某區出現缺血缺氧引起腦組織壞死。臨床研究認為,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病情比較危急,需要立即給予治療則可改善其預后[1]。以往臨床給予西醫治療雖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較多,預后較差,隨著中醫對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深入研究,發現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其歸屬“中風”范疇,針灸具有操作簡便等特點,應用于其治療可以達到經絡疏通和行氣活血的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患者采取針灸治療的有效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山東省濟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78例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9例。研究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42~77歲,平均年齡(59.55±3.34)歲。對照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42~77歲,平均年齡(59.57±3.3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濟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風病辨證診斷標準》相關診斷標準者[2];②初次發病,且發病時間不超過6 h;③無意識障礙。

排除標準:①合并免疫系統疾病者;②合并頸內動脈系統腦梗塞者;③合并肝臟、腎臟等器官重大疾病者;④過敏體質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藥物治療,將2 mL的血栓通注射液[生產企業:康臣藥業(內蒙古)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Z15020017,規格:2 mL:70 mg]與250 mL濃度為10%葡萄糖注射液(生產企業:陜西威信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61022444,規格:500 mL:50 g)充分混合,靜脈滴注,2次/d,2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針灸治療,采取捻轉補法,選取三陰交、百會、四神聰、大椎及水溝穴位作為主穴,偏癱者選取患側肩髃、曲池、陽陵泉及三陰交等穴位,肝腎虧虛選取太溪和風池穴位,得氣后留針30 min,1次/d,

2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①神經功能損傷(NIHSS)評分評估神經功能:0~45分,評估分值越高表示缺損程度越嚴重;②Barthel評分評估生活自理能力,百分制,評估分值與其呈正比;③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評估運動功能:0~66分,分值越高表示運動功能越好。④炎性因子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常規分離血清,采用酶聯接免疫吸附法檢測白介素-6(IL-6)和腫瘤壞死因子-a(TNF-a)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C-反應蛋白(CRP)水平。

1.5 ?統計學分析

以SPSS 20.0統計學軟件包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三項評分比較

研究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Barthel評分及Fugl-Meyer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IL-6、CRP及TNF-a等炎癥因子水平均相近,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上述炎癥因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中醫認為,人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其機體各個臟器是互相聯系的,同理在病理方面也存在一定地互相影響,一旦機體某一功能失異常,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全身機能產生不良影響,導致機能失調[3]。因此,中醫治療疾病中體現了整體性。

本研究中通過選取三陰交、百會、四神聰等穴位針刺,可以達到治療目的,其中百會穴具有醒腦開竅和調節陰陽平衡的功效;三陰交存在調節氣血和陰陽的功效;大椎穴是三陽經和督脈交會之處,針刺可以達到溫通經脈、助陽清腦、祛風散寒的功效。而水溝穴通過針刺可以治療昏厥、癲狂等疾病,對重癥疾病患者也可發揮一定作用,能夠調和諸陽經氣。通過將上述穴位進行針灸可以達到醒腦開竅、溫通經脈及調整臟器失衡的作用。研究認為,通過針灸百會穴位能夠使血液流變學得到一定改善,有利于大腦的血液循環,進而促進中樞神經功能的恢復[4]。也有研究發現,針灸能夠使腦血管阻力得到顯著降低,提高局部的血流量,促進腦功能改善,有利于增強錐體系以外的神經功能,達到恢復肢體功能的目的,從而大大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5]。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Barthel評分及Fugl-Meyer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針灸治療可以降低患者神經缺損,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提高自理能力。

研究發現,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展與炎性因子存在密切聯系。CRP能夠促使機體釋放大量的炎癥因子,內皮細胞出現損傷,導致黏附分子出現異常表達的情況[6]。同時IL-6和TNF-a也存在一定程度促炎反應效果,臨床研究顯示,當腦局部處于缺血狀態時,TNF-a可以使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得到顯著增加,使大量內皮細胞被激活,促進血小板大量聚集,最終加重損傷[7-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IL-6、CRP及TNF-a等炎癥因子水平均相近,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上述炎癥因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針灸可以顯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其原因可能為:與西醫治療相比,中醫針灸治療可以更好地調節機體血管舒張和收縮,促進炎癥因子吸收。

綜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采取針灸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神經缺損程度,降低炎性因子,促進恢復肢體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陸軍,王大明.聚焦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治療新進展[J].中華外科雜志,2021,59(3):192-195.

[2]佚名.中風病辨證診斷標準(試行)[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4 (3):64-66.

[3]李彩珍,蔣超.腸道菌群代謝產物氧化三甲胺與缺血性腦血管病關系的研究進展[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20,19(3):310-315.

[4]李存,習新聰,張函,等.卵圓孔未閉所致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影像學特征的早期臨床診斷價值[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20,12(3):307-311.

[5]趙永娜,趙海濤,李恩靜,等.新型頸動脈狹窄預測模型在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驗證與應用[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20,40(4):320-324.

[6]申艷茹,呂曉紅.代謝綜合征與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研究[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20,37(10):57-60.

[7]趙童,馬欣,吉訓明.遠隔缺血適應在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9,16(4):50-54.

[8]王巍,馬琳,孫玉偉.經顱多普勒超聲與CTA在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9,35(6):481-484.

猜你喜歡
針灸臨床效果
頸椎病采用針灸治療的效果分析
針灸在腦梗死康復治療中的應用
寧神湯結合針灸治療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針灸
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評價
觀察奧曲肽治療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成人腹腔鏡疝修補術92例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