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動脈瘤介入栓塞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2022-03-07 01:18索肖
中華養生保健 2022年4期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并發癥

索肖

摘 ?要:目的 ?探討在腦動脈瘤介入栓塞手術患者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對并發癥防范的價值。方法 ?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德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收診的采用介入栓塞手術方案治療腦動脈瘤患者64例,通過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2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經過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的癥狀消失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行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腦動脈瘤介入栓塞手術治療的患者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增強生活質量,并對并發癥具有防范作用,可促進患者恢復,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腦動脈瘤;介入栓塞手術;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4-0087-02

腦動脈瘤是神經外科常見疾病,以顱內動脈血管表現異常膨出為特征,可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癥狀,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極大的不便,降低了其生活質量[1-2]。在對患者的治療中,腦動脈瘤介入栓塞手術作用十分突出,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使治療效果進一步增強,改善患者的預后[3]。本文就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腦動脈瘤采用介入栓塞手術治療的價值展開探討,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德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收診的采用介入栓塞手術方案治療腦動脈瘤患者64例,通過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齡37~78歲,平均年齡(61.9±10.3)歲;觀察組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35~77歲,平均年齡(61.1±11.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過德州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過腦部CT、血管造影等檢查,確診為腦動脈瘤,并符合介入栓塞的手術標準。

排除標準:重要器官存在嚴重功能障礙,對所用造影劑存在過敏反應者;認知功能異常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術前,展開有效的心理疏導,使患者負性情緒得以緩解,建立患者的治療信心,并對手術的相應注意事項進行告知。術中,調整手術室溫度、濕度至適宜,使患者保持在舒適的狀態下進行手術。術后,加強用藥、飲食等方面的干預指導。

觀察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方案,內容包括:①在手術治療前,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實施護理工作時,向患者明確護理路徑內容、流程,并講解護理意義,以提高患者的遵醫依從性,配合護理人員工作。在手術準備前期,叮囑手術的相關注意事項,如術前禁食、禁飲。②心理護理。在手術前,患者會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影響患者的機體指征,護理人員可對患者進行充分溝通,了解患者對手術治療的顧慮,針對具體情況進行解答,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同時告知與疾病有關的知識,強調治療方案實施的重要性,以增強患者信心,主動開展自我照護。③在手術中,輔助患者進行體位的調整,并對患者頭部與肢體予以有效固定,減少患者在手術中不自覺擺動造成的不必要干擾。在手術室內,詢問患者的舒適程度,對手術室內的環境進行調整,將其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在手術進行過程中,對患者的生命指征進行實時監測,若出現異常,及時進行干預,配合醫生進行相應的處理。④在手術完成后,對患者的指征進行實時觀測。術后1~7 d,在患者麻醉清醒后,將床頭抬高15°~30°,保證患者呼吸道暢通,評估四肢及意識情況,了解患者術后的基本情況,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預防血栓的形成。⑤出院時,明確注意事項,做好出院后護理的基礎指導,囑咐患者若有異常情況出現,及時入院就診,并對患者的病情檔案進行整理和歸檔,做好術后隨訪工作。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在經過護理后,癥狀消失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的差異。

采用WTO生活質量測定簡式量表(EORTC QLQ-30)評估生活質量,包括社會關系指標、情緒功能指標、認知功能、軀體功能、角色功能5個維度,30個條目,各維度以0~5分為評測范圍,所得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對比并發癥情況,包括穿刺部位血腫、頭痛、疼痛、肢體麻木等癥狀,總發生率=并發癥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癥狀消失、住院時間的比較

經過護理,觀察組患者的癥狀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評分比較

在進行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術后,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腦動脈瘤為多發性病證,介入栓塞治療有著較好的效果,并且在術后的并發癥發生率上,也較傳統手術方式有著很大的降低。

在對疾病的治療中,除手術治療外,對患者的護理也至關重要,有效的護理模式能夠在手術治療的基礎上,更好地促進患者的恢復。在對患者展開護理工作時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可通過對患者病情的了解,制訂相應的護理計劃。在對患者的護理中,包括對患者的術前健康教育、心理疏導,術中的監測和環境護理,以及術后對并發癥的預防和出院后的指導,都能最大程度對患者的手術安全和治療效果進行幫助。同時也具有較強的計劃性和預見性,能夠對突發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并通過圖表的形式,使患者及家屬能夠更直觀了解護理內容,更好地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提高護理效果[4-5]。

本研究中,觀察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在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的不同時間段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使患者能夠了解疾病的相關內容及治療方式,緩解對疾病和治療中的不安情緒,提高治療的信心。同時,通過護理對患者的指標進行密切的觀察,及時調整護理內容,可發揮對并發癥的防范作用,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研究數據中可證明此點。

綜上所述,在對腦動脈瘤介入栓塞手術治療的患者的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增強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的恢復。

參考文獻

[1]朱慧,徐娟,劉瓊,等.臨床護理路徑對顱內動脈瘤彈簧圈栓塞術患者認知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8):21-23.

[2]習梅.延續護理對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患者生存質量及心理狀態的改善效果[J].當代護士,2018,25(16):140-141.

[3]胡望林.臨床護理路徑在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治療中的應用[J].現代醫院,2018,18(1):148-150.

[4]朱聿蓮.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動脈瘤介入栓塞手術中的護理效果[J]. 2018,5(18):101-102.

[5]唐悄林.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動脈瘤介入栓塞手術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9,11(6):113-114.

猜你喜歡
臨床護理路徑并發癥
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
臨床護理路徑在開顱手術患者術后健康宣教中的應用
淺析美軍戰斗精神的致命并發癥
肥胖的流行病學現狀及相關并發癥的綜述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舒適護理模式對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關節鏡聯合透明質酸鈉治療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
可吸收螺釘治療34例老年脛骨平臺骨折并發骨質疏松的效果及其對疼痛和并發癥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