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教師鄉土情懷的缺失與重塑

2022-03-07 22:41楊其坤胡恒釗朱圣蘭
老區建設 2022年1期
關鍵詞:缺失農村教師重塑

楊其坤 胡恒釗 朱圣蘭

[關鍵詞]缺失;重塑;鄉土情懷;農村教師

[作者簡介]楊其坤,江西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胡恒釗,江西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45)朱圣蘭,江西商務學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103)

[基金項目]江西省2021基礎教育研究重點課題“農村教師鄉土情懷及其生成路徑研究”(SZUNDZHZD2021-1138)

教育是國家強盛之根基,是黨和國家的千年大計,是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的德政工程,是民族復興的重要基石。教師是國家發展之保證,只有不斷培養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高質量的教學。作為人民教師這一群體中的一部分——農村教師,他們肩負著培養民族希望的重托,肩負著駐守鄉村、扎根教育事業的艱巨重任。當前,我國正處于兩個百年目標的歷史交匯點,農村教師的鄉土情懷面臨著多方面考驗和挑戰。只有不斷地提升農村教師的鄉土情懷認同感、歸屬感,才能使新一代農村教師用心做好教學,辦好教育,助力鄉村振興。

一、農村教師鄉土情懷的失落樣態

在現代化進程急速演變之下,農村教師鄉土情懷的失落樣態凸顯。城鄉二元結構形成的壓力、外界物質化的強烈引誘、社會快速轉型期下農村教師面臨的認同危機等,都已成為他們鄉土情懷缺失的重要因素。未來,如何緩解情懷缺失的尷尬困境,使農村教師具備深厚的鄉土情懷,將成為一個重要的時代命題。

(一)城鄉二重結構壓力下農村教師逃離鄉村生活

鄉土情懷的形成和培育是農村教師安心任教、駐守鄉村、弘揚鄉村人文精神的關鍵因素。它的塑造也需要農村教師與鄉村人文生活、交往生活、教學生活達成共識,逐漸培養自身的鄉土情懷意識,形成悅納鄉土文化、融入鄉土生活、扎根鄉村教育的行動自覺。農村教師對于鄉土情懷的認同并非政治性訓規,而是教師主體與鄉村客體相互結合的共在表達,積極正面的鄉土情懷是農村教師作為教育者不可或缺的價值理念。然而在當今城鄉二重結構壓力以及現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下,農村教師的鄉土情懷日漸式微。許多教師迫切將子女送出農村、送入城市接受更加優質的教育。他們雖常年處于相對閉塞的生活環境和教學環境中,但隨著互聯網時代下網絡信息的大眾化,農村教師對城市發展的了解也逐漸深入,為了使子女獲得更為優質的教育資源,傾力將他們送往城市學校接受教育。然而農村教師的收入與城市的生活成本往往失衡,他們將面臨擔負更為沉重的生活經濟壓力。城市的學雜費用、生活支出以及住房問題皆成為了縈繞在農村教師頭腦中的三大難題。除此之外,城市學生所參與的社會實踐、寒暑期出游、課外藝術培訓等活動都是一筆不菲的開支。在進入城市陌生環境下,農村學生能否真正融入城市文化環境中,農村教師能否有經濟實力提供物質支持成為壓在教師身肩上的兩座大山。為此,許多農村教師逐漸逃離鄉土生活、遠離農村教育發展,對農村生活方式、行業發展前景、職業認可程度等產生排斥心理。即使當前城市與農村正趨向一體化發展態勢,但城鄉之間的隔閡與差距依然存在。農村教師逐漸遠離農村生活的現象時有發生。只有逐步緩釋農村教師現存問題才能逐漸構筑其鄉土情懷,才能有效解決好他們鄉土情懷失落的樣態。

(二)外界物質化引誘下農村教師遠離鄉土社會

當前,外界環境下物質化的誘惑是農村教師鄉土情懷日趨式微的關鍵因素。首先,與農村大多學校相比而言,城市教師的薪資待遇能使得這類教師群體在確保其基本生存需求的同時仍有余力享受理想生活;其次,在城市教學的大多教師能夠給其子女提供更優質的人文環境、人脈資源;最后,從教師自身發展角度而論,城市學校的教學平臺相比農村的大多學校,前景更為可觀,對教師未來的發展也起著關鍵性的價值引領作用。相對而言,農村學校因物質基礎和資源薄弱,則更容易出現人才嚴重外流的現象。一方面,農村校園的教學環境與辦學條件較差、優質教育資源配置短缺;另一方面,農村自然地理條件不便利、交通設施配套不健全。同時,在外界環境物質化的引誘下,尤其受現代化浪潮和商品經濟之影響,有些教師群體認同的是以城市文化價值體系為向導,認為城市文化是“體面”的象征,只有接受城市文化教育才能更好地與城市生活的群體融入交流,獲取更多發展機會。這類青年教師群體甚至在日常教學、思想觀念和行為舉止等方面展露出對鄉土文化的輕視否認與對城市文化的盲目追尋,而這種極端主義的崇拜方式必然會導致鄉土情懷的嚴重失位。為此,如何有效解決好當前因物質化誘惑所產生的問題,如何縮小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差距,是農村教師遠離鄉村、立志扎根鄉村的有效途徑。

(三)當代社會轉型期下農村教師面臨認同危機

“中國社會的結構轉型需經歷鄉土中國、城鄉中國和城市中國三個階段,而當前所處的‘城鄉中國’階段變化最為劇烈?!盵1]“城鄉中國”是我國在長期的“鄉土中國”境遇下逐漸演化生成的,它所呈現出的是一種城市與農村逐步接軌、逐步融合的社會樣態,它所展露出的是一種結構轉變迅速、要素流動多樣、城鄉變化多元的表征。在“城鄉中國”的轉型變化之下,農村教師面臨著多重認同危機,農村教師身份、教師地位、教師話語權逐漸被輕視。首先,以“倫理本位”為主導的價值觀念正逐漸被分化為“金錢至上”。伴隨著市場經濟的革新,固有的倫理本位價值觀正逐漸被曲解,形成利益至上的歪曲理念。教師在農村任教難以獲得尊重感,教師的地位日益弱化,教師的身份難以獲得認可;其次,城鎮化進程的強烈影響。當前形勢下,城鎮化進程正大踏步向前,農村青壯年人口不斷向城市聚集,而留在鄉村社會的多是缺乏勞動力的中老年群體。由于生活習慣、受教育層次等因素差異,農村教師與當地村民的語言交流甚少,很少走訪鄰里鄰居,久而久之成為了難以融入農村社會的“局外人”;再次,農村教師教學的成就感相對減弱。受過去城鄉二元化殘留及資源分配不均等負面影響,諸多農村教師培養出的高材生在畢業之后并非選擇返鄉就業,而是奔赴于一線城市謀求個人發展。鄉村建設群體逐漸老齡化,人才外流現象愈發嚴重。最后,農村社會不良輿論的影響導致教師價值被低估?!昂蟋F代社會的價值多元化削弱了教師作為農村道德教統和禮治秩序代言人的作用?!盵2]隨著現代化浪潮的席卷、信息渠道日益廣泛多元,信息咨詢日益透明公開,人們對于教師群體所需依賴性逐步降低。農村教師當前的境遇不僅將弱化了他們對職業身份的認同,還將會影響著他們對鄉土社會的歸屬感,衍生出一系列的失落樣態。

二、農村教師鄉土情懷重塑之價值緣由

農村教師是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的領導核心力量,農村教師群體對于培養新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具有里程碑作用。重塑農村教師的鄉土情懷具有推動鄉村振興、提升教育水平、指引學生思想等關鍵核心作用。

(一)重塑農村教師的鄉土情懷有利于推動鄉村振興

國家要復興,鄉村需振興。鄉村的振興不僅僅依靠國家制度保障的扶持,更依賴于鄉村教育事業的振興與廣大農村教師群體對于鄉土情懷的認同。農村教師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領軍者,也是落實鄉村義務教育的后備軍。推動農村革新、農村翻新、鄉村振興,需要不斷地培育農村教師的鄉土情懷,“使他們成為農村普及文化的引領者、農村推廣科技的生力軍和建設農村文明的組織員?!盵3]西部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婦女及青少年較少接受過正規教育,這些農村地區成為了教育氣息缺失、教育氛圍匱乏的文化“荒漠”。因此,面對該種現象則必須充分發揮農村教師作為農村建設智庫的關鍵作用,使其成為推動農村革新的中堅力量。教師作為當地知識素養及水平較高的群體,作為農村新生力的塑造者,作為農村建設的重要主力軍,他們把培育新一代鄉村建設者這一重任放在首位,為農村學子們締造良好的教育氛圍,不斷塑造和傳播先進的科學理論體系及成果,不斷推進知識板塊的構建與知識體系的創新,使新生勞動群體思維方式不斷革新,農村生產生活日益繁榮。通過對鄉村學子的栽培,使他們成為鄉村振興的建設者。因此,需加強對農村教師鄉土情懷的培育,才能促使教師與學生更好地投入于鄉村振興建設的宏業之中。

(二)重塑農村教師的鄉土情懷有利于提升農村教育水平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出:要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以推進鄉村振興?!盵4]農村教師是提升農村教育水平的決定性力量,只有不斷提升新一代青年教師的情懷,才能使他們將精力投入于教育事業中,才能不斷提升農村教育水平。為了解決農村師資匱乏問題,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通過實施積極的人才引進政策,通過加大對農村教師薪資、福利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使更多年輕的血液不斷向農村涌入。其中,“特崗教師”的部署安排在近些年的影響力最為廣泛。國家財政部、教育部等部門于2006年聯合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鼓勵應屆畢業生前往基層,前往農村學校實現青春價值。這一政策頒布后,深受廣泛關注?!疤貚徑處煛闭邔τ诟纳坡浜蟮貐^,尤其是偏遠農村地區的教育現狀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成為當前實施教育變革、促進教育公正的新手段?!敖逃兏锏恼嬲孛芤苍S正隱藏在日常教育實踐中,并且教師們的日常教學實踐也不斷地賦予教育變革以真實的意義?!盵5]要實現教育革新,提升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則亟需引進高質量的教師團隊。如果特崗教師的住房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基本保障工資問題難以落實,這種情況不僅單純影響了其工作積極性,也導致他們逐漸逃離鄉村教育生活。要使教師長期扎根于農村教學中,則必須不斷強化農村教師對于鄉土情懷的認同,使他們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能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三)重塑農村教師的鄉土情懷有利于農村學生的思想引領

教師是學生思想的引路人與人生的導師,農村教師是鄉村教育發展的關鍵要素。高水平教師團隊不僅需具備專業學科知識與專業教學手段,而且需要對鄉土充滿熱情與認同?!班l土情懷認同是農村教師所必備的一種文化意念,能夠對農村教育形成積極的內在自信與價值認知?!盵6]隨著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農村留守學生逐漸增多。這部分留守學生由于從小未能體驗完整的家庭生活,其父母參與他們的成長歷程缺失,因此他們更容易引發一系列心理疾病與不良情緒。如果這些負面情緒常年難以疏通,留守學生常年難以逃離焦慮、抑郁的侵襲,他們將極可能產生極端性行為,走上邪路。農村教師作為留守學生的“第二監護人”,無時無刻地承擔著“教師”與“父母”雙重身份的轉化,他們對學生們的點滴關愛亟需具有深厚的鄉土情懷。首屆“馬云鄉村教師獎”獲得者丁茂洲,在畢業后進入鄉村執教,而他所教授的學生大多以留守群體為主。在教學過程中他時常發現部分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存在階段性問題,情緒狀態存在較明顯性波動。由于這類群體的學生常年處于封閉的自我空間,難以接觸外界世界,加之農村地區人才外流現象的嚴峻化,因此極易引發一系列思想和行為問題。而丁老師卻不畏艱辛,帶領學生一起運動、組織學生一起出游、課后與學生進行一對一談話、定期讓學生們提交一份思想匯報總結,盡本職所能為學生們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和教育環境。由此可以說,教師是引領學生思想的“舵手”。只有通過厚植教師自身的鄉土情懷,才能更好地發現與挖掘學生們的閃光之處,使他們的童年多一縷陽光,少一份陰霾。

三、農村教師鄉土情懷重塑路徑

在城鄉二元化背景之下,農村教師鄉土情懷淡化,僅僅通過完善鄉村政府職能的制度手段提升情懷遠遠不夠。增強農村教育建設的教育路徑、改善農村社會現狀的環境路徑對于其情懷認同的提升也同等重要。因此,解決農村教師鄉土情懷缺失問題,應從制度、教育、環境三重路徑著手,將三方路徑貫通相融,多方協同,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農村教師的鄉土情懷。

(一)制度路徑:完善鄉村政府職能機制

農村教師鄉土情懷的培育須從制度層面著手,在提供外源性扶持政策、強化頂層設計等方面給予農村教師基礎性福利補貼。強化鄉村政府的保障職能,需要努力做好“四個機制”的完善,使農村社會扶持機制、農村教師培養機制、農村教師選聘機制及鄉村政府保障機制更好地貫徹落實。首先,各級黨委和政府須在現有的政策扶持力度下著力保障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條件,全方面多領域地促進農村教師和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使農村社會扶持機制真正落往實處。其次,加強農村教師針對性培養機制建設。當前農村非本土教師基數大,教師人才外流現象比較嚴重,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農村教師人才團隊的建設與發展。采取公費定向培養方式及政策不僅能夠改善農村教育現狀,有利于促使優秀教師常年扎根鄉村,還能進一步起到推進鄉土文化保護的作用,推進鄉土文化的永續傳承。再次,在教師選聘機制方面須做到選取一定比例的本土生源,定向就業、專項培養、選聘制度應當符合新時代農村人才引進的各項標準,致力選拔出符合標準的高質量、有情懷的青年教師群體。最后,農村各管理部門應逐漸強化其職能,完善各項保障機制。國家對于各項農村教師評定制度應嚴格把關,嚴防死守。對于部分在農村教育事業中取得突出貢獻或奉獻終身的教育者,應當授予其榮譽稱號;對于常年奔赴于農村一線教育事業的教育者們在給予精神鼓勵的同時,還應加大對其物質嘉獎,大力宣揚他們的先進事跡,營造出積極向上的教育風氣,增強農村教師的自我認同感、獲得感與幸福感。

(二)教育路徑:激發農村教師鄉村教育熱情

農村教師鄉土情懷的生成須從教育層面著手,通過采取教育革新的方式,使教師對于農村教育更具積極性、主動性,更加具備動力堅守農村教育。開展教師培訓教育活動環節中,不僅要注重其目的的實施,還應當力求正確的方式方法。首先,增強農村教育建設,應嚴格篩選立志扎根于農村的優秀畢業生,采取“雙輔導制”進行教學?!半p輔導制”教學模式所采用的是對于教師崗前及崗后的雙輔導,不僅旨在培養新一代青年教師專業的知識技能,同時增強其實踐創造能力;其次,應建立嚴格的考核評價體系,科學設置相關課程。對于考試評價機制應進一步完善,篩選出真正有意愿并能夠常年扎根于農村教學的人民教師;再次,拓展實習機會通道。在教師培訓過程中應針對不同群體的實踐性知識體系進行構建,有計劃性地安排他們進入一線教學崗位,采取頂崗實習方式。同時,對于另一部分已從事多年教學工作的教師而言,應在培育其理論功底、開拓其眼界格局之時,結合實際,立足當地文化特色,舉辦本土化活動與傳播優秀的鄉土文化風情,不斷使農村教師獲得教學的動力與熱情;最后,增強農村教育建設還應當要求各農村學校在開設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之時,鼓勵并倡導各學科教師開發校本課程,打造屬于該地區的鄉土文化課程,對地域性的鄉土文化不斷進行挖掘,使更多教師與學生能夠對本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例如,可以開設以歌謠歌曲為形式的音樂鑒賞課、以紅色文化為基調的思政教育課、以水渠文化為特色的自然地理課等。通過教育創新、教育革新的多維方式,使農村教師群體在常年駐守中也能感受到鄉土文化與現代元素的融合,激發農村教師鄉村教育熱情。

(三)環境路徑:改善農村教育環境現狀

農村教師鄉土情懷的培育須從環境層面著手,改善農村教育環境現狀?;厥走^去,中國絕大部分的農村教師成為了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的主心骨、奠基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與鄉村振興哺育了一代代莘莘學子?!叭缃?5歲至50歲的國人中,有80%曾接受過鄉村民辦教師的哺育,幾百萬民辦教師填補了中國教育的歷史空白,撐起了中國教育的民族大梁?!盵7]毋庸質疑,我們應當進一步反思并充分認識到農村教師對于提升全民素質及鄉村基礎教育質量的關鍵性作用,真切關注農村教師的居住環境和精神需求,為他們營造良好的農村人文關懷氛圍,從而厚植農村教師的鄉土情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并不是干鄉村教育的人沒有好的,只因沒有好的伴侶?!币虼?,為農村教師這一重要群體創設良好的環境至關重要。相對于城市而言,農村并不是封閉、落后的代名詞,而城市也并不代表了絕對的進步?!爸爻且粥l”或“城鄉對立”的觀念必然會導致農村人才人口的大量流失,必然會導致有越來越多的農村教師難以長期堅守農村。農村教師低劣的教育境況不僅會弱化農村教師群體的職業崇敬感,還會削減教師的自我效能感。而實現鄉村教育振興,就必須發揮農村教師對教育的決定性作用,尤其需要打造好農村教育環境,建設美麗農村。例如,可以全面開展以污水處理、廁所革命為重點內容的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大力實施生態文明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建設一批綠色鄉村與生態長廊,大力推進文化廣場、文化街道、文化禮堂等一批工程建設,提升農村地區的宜居性,使廣大農村不斷成為綠色多樣、富饒美麗、文化豐富的山水林園,以便吸引更多教師定居于農村。通過優化當前農村教師生活環境,增進農村教師對鄉村這片沃土的熱愛,促進他們能夠長期留任于農村,扎根于鄉村。

[參考文獻]

[1]張立平,程姣姣.農村教師鄉土情懷的意蘊與培養路徑[J].教育學術月刊,2021,(1).

[2]席梅紅.新中國成立70年鄉村教師歷史價值探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9,(6).

[3]王健,吳磊.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教師角色定位的研究[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08,(4).

[4]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5]邊燕杰.社會資本研究[J].學習與探索,2006,(2).

[6]馬多秀.鄉村教師的鄉土情懷及其生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13).

[7]靳希斌,勞凱聲.中國民辦教師問題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上官濤]

猜你喜歡
缺失農村教師重塑
抖音對戲曲藝術的再媒介化重塑
“雙減”正加速重塑教育出版
重塑未來
撞色拼接
當前中國公民意識缺失研究——以社會監督為例
淺談大眾傳媒社會責任的缺失
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缺失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
農村教師的課改觀
報告顯示:超六成農村教師希望流動到城市任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