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龐薰琹與張道一信函交流看近年設計職業教育改革

2022-03-08 12:02喬監松
黎明職業大學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龐氏師資藝術

喬監松

(1.南京藝術學院 設計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2.黎明職業大學 文化傳播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龐薰琹曾于1984年就工藝美術的教育問題致信張道一,距離2019年我國全面啟動職業教育改革已有35年時間,其觀點、思想卻與“雙高計劃”的思路多有不謀而合之處。于今而論,龐氏在設計教育方面視野開闊、謀劃深遠、考慮周密,對當下設計藝術類職業教育的高水平建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一、設計何為?——最重要的是創造生活

關于設計藝術的價值或目標,龐薰琹曾有過精辟的論述。在1984年的通信中,龐薰琹與張道一談工藝美術(設計)的社會作用,表示工藝美術 “最重要的是創造生活”,認為工藝美術不是單純的畫畫技藝,而是影響到人民生活質量、文化水平提升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對工藝美術(設計)的認識可謂超越時代。

在龐薰琹看來,工藝美術已完全脫離了傳統的繪畫藝術領域,成為實用工藝美術或是現代意義的設計藝術問題,是一個能夠對社會經濟和文化產生實際推動力和重大影響的復合學科。同時,龐薰琹也認識到教育是提升專業發展的最基本問題,因此龐薰琹對工藝美術的學科發展和教育思考也是基于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復合角度進行的,是具有現代意義的設計學或設計教學思考。

關于工藝美術和設計教育的問題,龐氏在與張道一會面前就撰寫了《論工藝美術》[1](1983年7月)長文,從工藝美術的概念、功能、涵蓋范疇、學科教育建設體系、發展規劃、教育改革、實踐目標以及國外參考借鑒等十七個方面,對工藝美術的相關問題做了深入分析;1984年3月,龐氏又應《文藝研究》雜志所邀撰寫《再論工藝美術》[2]一文,對前文所涉部分觀點和現象進行了再思考;1984年6月,龐薰琹致信張道一專門談及工藝美術教育問題[3];1984年10月,張道一與龐薰琹談“一二一教學法”設想,體現了其對設計教育的長遠思考,可從中發現龐氏關于設計教育思想系統而深刻。前述兩篇文章可被認為是龐薰琹設計教育思想的鋪墊,而1984年致張道一信則是其設計教育思想之總結。

無論是本科還是高職階段,設計藝術都具有強烈的技術技能和創新思想特點,該特點也歷來為我國設計藝術領域的教育實踐和理論家所重視。龐薰琹的“創造生活”的理解是當時設計教育界極具遠見的看法和追求,其在致張道一信與《論工藝美術》一文中對設計藝術的系統教育觀點與建設思路也代表了中國幾代設計藝術教育實踐的集體智慧和思想成果,其立足生活、服務社會、面向未來的設計藝術教育思想于今對設計專業教育和改革提升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價值。

二、設計教育應何?——能設計又能制作

龐薰琹在致張道一信中對工藝美術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初步解決對策,既做了深刻的思考,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在信中,龐薰琹不僅談了工藝美術教育的現實目的,也談了為期十年的長期目標,盡管具體方面著墨不多,但所設內容卻全面而直指要點,對發展設計教育有至關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設計加制作的教育方法

龐薰琹十分重視設計教育的應用能力,認為工藝美術教育(設計)的目標至少應兼顧設計和制作兩個方面,培養的學生應具有極強的動手能力。1946年,龐薰琹在重慶與注重“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教育觀點的陶行知進行長談,提出的“學生一進工藝美術學校,一方面學設計,一方面在實習教室學習制作,兩年以后再選專業”觀點獲得陶行知認同,強調學生需要對實踐和專業學習充滿感情,是設計藝術專業具有實用性和實踐性的充分體現。

1980年末,龐薰琹與時任輕工業部部長梁靈光談設計藝術教育建設實習教室的問題,其關于“工藝美術學校一定要有實習教室,一定要能設計,又能制作”的說法獲得梁靈光“只有走這條路”的肯定,并很快獲得建設經費的支持。龐薰琹關于設計藝術專業知行合一的觀點一以貫之,最終在1980年末獲得政府支持得以實行,其秉持的實踐與理論結合的教育理念、將設計藝術置于與實業發展同等重要位置的先見之明,擺脫了藝術為消遣娛樂和為國家簡單出口創匯的傳統觀點,是具有遠見的智慧體現。如今,設計藝術類專業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并行的教育模式已成為常規教學理念,盡管還有諸多地方需要改進和完善,但理念之始與龐薰琹不無關系。

為了達到“能設計又能制作”的目標,龐薰琹認為首要應保障優良的師資,其次則應建設良好的實習室。

在師資方面,他認為既有師資應對趨勢性技術保持良好的敏感性以形成技術創新的基礎;另一方面,他認為靈活的師資構成更符合設計與教育的發展。在信中,龐薰琹提出設計藝術專業的教師應緊跟時代、緊盯技術前沿,主張教師“去工廠,參加技術革新”,以使教師始終掌握先進技術,教師一旦脫離技術前沿、不時刻關注新工藝就會落后和影響教學工作??梢?,當時龐薰琹已充分認識到設計藝術教育與前沿生產工藝和科技發展之間的緊密關系,意識到工藝進展、材料與科技對于設計藝術發展的重要作用,是后續我國設計藝術教育走藝術與科技結合之路的理論來源。關于師資構成和教學改革方面,龐薰琹則認為可以“聘請退休的老工人到學校實習室,擔任技術指導”,“提倡老同學帶新同學”,于今依然具有現實價值。

在實習室建設方面,龐薰琹認為實習室不僅是養成師生基礎技術的訓練場,也是技術研發的實驗室,更是學校對接企業、融入社會競爭、培養自身綜合能力的試驗田,是提升教學效果的良好載體。事實證明,我國近幾十年來專業改革的大體方向是與龐薰琹的設想保持一致的?;赝覈O計教育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設計藝術類專業后來進行的工作室模式教學改革既是時代所趨,也是龐氏教育思想的直接體現。

(二)以實習室為載體的綜合培養模式

在長信中,龐薰琹除了指出當時設計藝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外,還對具體的教學改革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思路,尤其是在激發師生活力、構建適合社會發展的教學方式上提出了超越時代的建議。在長信中,龐薰琹指出應該充分構建和完善以實習室為載體的教學體系。

首先,龐氏認為實習室是設計教育的良好載體。在信中,龐氏探討了設計學習的一般方法,認為在學習過程中老同學帶新同學的方式更能提升學習效果。在實習室空間內,以項目為依托,可以通過老師帶領學生、老同學帶領新同學共同完成設計項目的方式,使學生掌握適應市場的設計知識和技能,達到全方位的鍛煉。他認為“學生在實習室制作的東西,可以售賣,以一小部分(售金)做獎金”,并指出設計作品應以服務市場、滿足市場需求為核心,表明其十分重視設計藝術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和參與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的功能屬性,對設計藝術專業的目標定位十分清晰,與當時辦學中依然存在的藝術化、美觀的模糊認識有質的差別。同時,他認為學校應充分重視與工廠或研究單位的合作,在新工藝的開發和新產品的試制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于今而言絲毫沒有過時之感。

其次,龐氏認為實習室是連接學校與市場的絕佳橋梁。龐氏認為學校應充分重視與工廠或研究單位的合作,在新工藝的開發和新產品的試制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對鏈接學校與企業、提升學校專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鍛煉有非同一般的作用。在具體參與社會服務的科研操作層面,龐氏甚至提出了以專利持有確立利益分配的思路。他提出“由個人發明的,由個人取得專利權,由集體發明的,由集體取得專利權”;同時指出,“有些學生的習作或研究發明,工廠決定大生產,則由學校與工廠訂立合同”,并且提出了將學校實習室升級轉化為新產品試制工廠的設想,對設計藝術教育成果的落地轉化提出了積極而可行的指引,是當今教育改革難得的思想源泉。

最后,龐薰琹在信中提出了人才培養的十年目標,期望最終建設一個“既能設計,又能制作,既懂藝術,又懂科學,又懂經營,又懂管理”的龐大隊伍,系統擺脫過去學習和模仿的跟隨模式,構建了屬于中國的設計教育體系,從而成為中國設計教育體系的框架和藍本并影響直至當下。

三、類似的景象——龐氏關于設計教育思想與職教改革的不謀而合

龐薰琹致張道一信寫就時,中國設計教育正處于專業發展方向不清晰、市場定位不準確、人才培養方法陳舊而難以適應市場的困境。在改革開放初時,設計教育總體尚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的“定制圖案”階段,設計的內容陳舊、圖案因循守舊,設計的目標還停留在以工藝品為國家換取外匯階段,偏離了設計教育應有的定位??梢哉f,我國設計教育此時正面臨著設計為誰服務、設計教育該如何前行的轉折關口,龐薰琹的思考為我國構建了此后30余年的教育框架,其意義與地位非常[4]。

2019年,國務院針對職業教育發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5],教育部、財政部隨后聯合發布了與之配套的《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簡稱“雙高計劃”)[6],期望能夠應對我國正面臨的產業轉移與升級、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市場需求多變與創新要求增高的變局。市場對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增大,設計教育亟需再次審視模式與方法,以培育更多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以形成新的市場競爭力。

讀龐薰琹致張道一信可以發現,龐氏思考的是如何將設計藝術教育打造成為一個能夠在市場中自我生存并產生足夠競爭力的群體之路,要解決的是教師如何構成、項目如何產生、設計與制造技術如何提高、設計思維如何形成、設計如何轉化為產品以及市場利益如何分配的全流程問題[7],不僅包含了課程設置、教學模式與方法的思考,也包含了師資來源、產學研的完善,更涵蓋了如何使設計專業自力更生形成強大競爭力的規劃,是一項全面煥發設計教育活力的規劃設想,也與當下職業教育改革的目標高度相似。

檢視“職教20條”與“雙高計劃”,不難發現龐氏之思想中與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所面臨的困境、欲解決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思路有不謀而合之處。當年龐氏關于設計教育的思想為一己之力,而今“雙高計劃”則是眾人之功,足見龐氏的教育理念并非突發奇想,而是系統性的研究成果。

表1 龐薰琹設計教育思想與近期國家職業教育改革主要設想比較

表1(續)

“職教20條”與“雙高計劃”都強調職業教育與社會的互動性和互動能力,設計職業教育的改革同樣面臨著如何良好適應市場、服務市場的優秀師資哪里來、能夠激發師生活力的“實習”項目哪里來、專業或教學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哪里培育等龐薰琹早已思考過的問題;不同的是,這些內部問題需要重新置于新的外部環境中進行考量。龐氏的立足當下、關注民生、服務社會理念恰恰是工藝美術或設計藝術學科必須堅持的前提和發展的指引,也是設計教育改革需要時刻關注的重要內容。

四、困惑與解題——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在1983年的《論工藝美術》一文中,龐氏針對工藝美術教育的改革提出了30項改革建議,與1984年致張道一信共同構成了設計教育的指引與藍圖。在《論工藝美術》的改革建議中,既有教育理念的變化,也有教學方式的革新,不僅有組織形式的變革,亦有師資提升、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研究,可謂是當時的“雙高計劃”指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設計藝術教育大體是在龐薰琹的構想上進行設計教育實踐的,但受擴招等影響頗大[8]。自高校擴招以來,原有以工作室為依托的教育思想的實踐均面臨諸多實踐困難。龐氏設計教育思想核心是依托工作室或項目為載體進行的項目式教學法,高校擴招之后帶來的教育資源的快速稀釋與市場快節奏粗放運行的特點,導致項目教學法對人才培養難以發揮深層次促進作用。

首先,工作室或項目教學法所需要的師資不足。即便在當下國內設計類相關專業的師資配置,能夠達到理想師生比的設計藝術類院校和專業也不多,更遑論擴招過程中的師資短缺[9]。更為重要的是,項目教學法需要的師資并非簡單的由學校到學校的理論型教師,而是需要具有較強理論基礎、創新能力與實踐水平的教師。優良師資的匱乏、擴招后的師生比稀釋,導致設計職業教育較長時間處于對市場產品的簡單模仿和跟隨,設計改革未能取得較大進步。

其次,實踐教學需要足夠、恰當的實踐項目。項目教學法需要較多適當、合適的實踐項目并能夠被有效導入到教學過程中。設計市場的快節奏和粗放運行、橫跨教學與市場實踐類型師資的匱乏,客觀上導致設計藝術類職業教育長期以來缺乏足夠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10]。同時,由于設計教育中教師教學理論研究和教學方法的不足,導致教師對導入課堂的實踐項目缺乏足夠的改造能力,不能根據教學需要生產出合適的實踐訓練項目,大量實踐教學淪為教師分包或轉包簡單的繪圖工作,有效的實踐項目較為欠缺,對教學改革和人才綜合能力培養的促進作用有限。

再者,粗放的市場、知識產權的保護缺失以及由之而產生的評價混亂,均導致社會培訓班式的訓練與院校教育之間模糊不清;加之設計領域從業者的崗位浮動自由與自主創業的現象普遍,導致設計教育尤其是職業階段缺乏對自身的清晰定位。社會大眾評價的混亂,導致院校教育難以對實踐項目的模擬評價進行有效教學,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效果受到影響。

各院?;驅I在師資資源、教學資源等方面的差異使龐氏教學設想的實施程度不同[11]。強調設計與制作能力的同步并舉,以工作室為載體的教學方式和組織形式,注重校企合作和服務社會能力的建設,不僅成為普通本科教育的目標,當下也被寫入“職教20條”和“雙高計劃”中,成為高職院校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要著重加強的方面,也成為當前設計教育改革的方向與目標。

重讀35年前龐氏之文章,我們發現諸多先賢早就從當時的現象出發,立足現實,為我國設計藝術教育描繪了遠景藍圖,其中不僅包含當時的社會需求解決之法,也包含今日可直接應用的資源調配、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師資構成、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等改革內容所需之法,是既有遠見卓識又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思想成果??上У氖?,這些遠見卓識卻在當下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與之相關的資源投入和研究也差強人意。龐氏在《論工藝美術》長文中對中國工藝美術的前世今生與未來做了詳細的回溯和展望,對未來工藝美術(設計)的發展與教育問題做了深入思考和規劃,如天假其年,其思想在當時可以完整實施的話,我國設計藝術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水平必將會是另一番景象?!半p高計劃”建設的目標并非建設少數幾個有競爭力的專業,而是需要構建一套可以復制和擴散的優質教育方法或辦學模式,在這一邏輯下重新審視龐薰琹的教育思想便顯得更有價值和意義。

五、結束語

關于設計藝術學科的高水平專業建設,至今已過去一半建設時間,立項建設院校也在項目制教育模式上產生了一些成果,但總體來說還需要解決項目哪里來、工作室如何組織、成果如何析出與評價三個方面的問題。而這三個方面的問題,龐薰琹早已有設想,于今我們依然可以延續龐氏關于設計教育的思路繼續推進。

需要注意的是,龐氏提出方案的時候我國高校尚未擴招,師資與教學資源相對充足,而今師資與硬件資源相對缺乏,更需要改變教學組織形式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工作室組織形式與項目制教學模式是龐氏的核心內容,當下可借鑒其思想,與教師輪訓、“三教”改革、學生實習實訓和校企合作等改革內容相結合。傳統職業教育的課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市場發展,只有以靈活的組織形式、具有活力的人員隊伍和有收獲前景的績效愿景才能充分激活師生活力,才能真正使專業辦學形成市場競爭力,最終實現行業有需求、地方離不開的高水平狀態。

猜你喜歡
龐氏師資藝術
紙的藝術
北京印刷學院新媒體學院師資介紹
第二節 2015年法學專任教師師資情況
中國和主要發達國家學前教育師資職前培養體系比較
二十四孝之涌泉躍鯉
天上不會掉餡餅 地下不會長黃金 “龐氏”金融騙局啟示錄:天下沒有無風險的高收益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幼教師資培訓班在京開班
涌泉躍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