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本科”視域下福建省高職院校服務貢獻能力建設
——基于福建省5所“雙高”建設院校2021年質量年度報告數據分析

2022-03-08 12:02葉瓊茹
黎明職業大學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非學歷職院技能

葉瓊茹

(黎明職業大學 繼續教育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2022年是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關鍵期,推動職業本科教育穩中有進是教育外部需求和內部需要共同作用的必然結果,順應世界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發展趨勢。職業本科教育以職業目標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職業素質教育為依托,理論教學恰當、實踐教學充分的本科職業性教育。這種新興的教育形式并非??聘呗毣蚱胀ū究平逃暮唵窝葑?,而是有著其獨特的內涵[1]。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主體,高職教育應以“雙高”標準大力推進提質培優,在高標準、高起點上嚴把質量關,建設高水平、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著力發展質量高、貢獻度高、社會認可度高的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本科教育體系。當前,從發展職業本科角度來說,福建省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總體水平如何、是否存在顯著的影響因素、如何有效提升服務貢獻度等一系列問題急需解決[2]。該研究在理清職業本科教育對服務發展水平內涵需求的基礎上,以福建省5所“雙高”建設院校提交的2021年質量年度報告數據為基礎進行實證分析,從職業本科視角初步呈現福建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貢獻能力的實踐樣態與影響因素,并提出舉措。

一、職業本科教育對服務發展水平基本內涵需求

教育部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獨立升格為職業本科學校,支持符合產教深度融合、辦學特色鮮明、培養質量較高的??茖哟胃叩嚷殬I學校,升級部分??茖I,試辦職業本科教育。高職院校需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轉變服務職能,由單一的辦學水平向“高水平、高層次的多元服務”過渡,以高技術人才培養和建設技能型社會為手段為各領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與技術支撐[3]。穩定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對提升服務發展水平內在需求,有其現實依據與內在邏輯。

(一)以高水平職業教育服務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

高水平的職業教育最終體現為兩方面:一是社會需求與勞動者能力的契合度高,二是每一位勞動者駕馭職業的水平高。以高水平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大力提升職業院校技術技能積累的轉化和使用能力,有利于優化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更好地服務福建省各領域的高質量發展。目前,推進福建省產業結構升級,既需要尖端技術和先進設備,更需要一大批能工巧匠和高素質的產業工人。我們應把職業教育視為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重新審視和確立普教、職教、高教、成教各自在整體教育事業中的戰略定位,尤其是普教與職教,都要在新的形勢下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革。高水平職業院校應以重點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由此產生的就業群體為目標[4],圍繞緊缺型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業等,及時調整學校專業(工種)結構,對接融合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結構升級需求側,建設“專業鏈、人才鏈、職業鏈、創新鏈、產業鏈”五鏈統整的現代產業服務體系[5]。

(二)以體系建設服務社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為更好地提升服務貢獻力度,學校需要建設一個內部權限分工合理、職責范圍有限、高效運轉、與政府市場社會良性互動的服務體系。職業本科教育在層次上與普通本科教育和成人本科教育是對等的,其內部滲透著知識性、學理性、政治性、價值性、情感性等諸多因素,與“管理本位”自上而下的推動不同,具備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等特性?!爸卫怼睆娬{多向度的相互影響,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文化涵養等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治理體系需要發展職業本科教育為其運行持續提供高效、穩定的支持,多從被服務對象的視角設計流程,建立起與社會有效信息的融通渠道,并對社會反饋做出積極回應,由單向流動轉化為多向互動,以信息化帶動治理體系現代化,以治理體系現代化支撐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以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服務技能型社會建設

從福建省經濟運行的整體效果來看,新興產業對高素質技能人才有著更加迫切的需求。面向“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福建將構建集群創新開放多元的高等教育體系,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超前布局建設一批高精尖學科、新興交叉學科,培養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增強服務創新發展能力[6],全力服務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高職??茖W校培養的人才主要集中在中間層次的技術型人才,這類人才供不應求,長期存在缺口。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能夠暢通“初級—中級—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的發展路徑[3],擴大高端技術型人才規模,調整學術型人才過剩與技能型人才緊缺的結構比例,緩解人才就業供需失衡的問題,推進技能型社會的建設進程,完善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制度體系。

二、“職業本科”視域下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貢獻能力的現實樣態

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重要支撐點是什么?如何詮釋服務貢獻能力及其主要影響因素?該研究借鑒了《2021年度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中福建省5所“雙高”建設院校服務地方和行業企業發展的社會服務貢獻指標,主要采用多維的發展性導向指標,包括畢業生就業率、技術技能服務、非學歷培訓服務等具有產出導向的評價指標,進行實證分析與數據對比,呈現目前的現實樣態。其中成功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建設的福建5所高職院校分別是: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以下簡稱“福建船政職院”)入選高水平學校建設單位(C檔);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福建信息職院”)入選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A檔);福州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福州職院”)、黎明職業大學(以下簡稱“黎大”)、漳州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漳州職院”)入選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B檔)。

(一)國家建設項目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率顯著優于普通高職院校

2021年12月教育部提到:2020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874萬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依然達到84.23%(內容來源于《人民日報》)。通過表1數據對比可知,4所學校2020年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0%,其中黎大就業率高達98.62%。畢業生就業去向主要按四大類統計:A(留在當地就業)、B(到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就業)、C(到中小微企業等基層服務)、D(到500強企業就業),其中A類占比均高于75%(漳州職院除外),C類占比均高于50%,B類占比均低于2%,D類占比均低于12%。新冠疫情沖擊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復雜,福建大力拓展就業渠道,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其中4所雙高建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同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表1 福建省5所“雙高”建設院校2020年畢業生就業指標數據對比

黎大主要做法就是把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體系,疫情期間打造“云就業”平臺,以“互聯網+”新媒體就業服務作為拓寬就業渠道的有效路徑,開展“職規與就業指導活動節”、畢業生就業創業典型采訪、優秀畢業生典型案例宣傳、“成才觀、職業觀、就業觀”就業主題教育活動等就業專項行動,借助人社部門紅利政策和創業補貼政策,為畢業生免費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量身定制就業幫助計劃,開展“點對點、一對一”結對幫扶與跟蹤指導,鼓勵畢業生“多元就業”。福建信息職院亮出就業工作新式“武器”,自行開發智慧就業服務平臺,通過“云招聘”“云就業”“云服務”“云指導”,實現招聘信息“點對點”精準推送、就業信息手機登記和報到證線上申辦、檔案轉遞線上跟蹤等,畢業生就業手續全部在云端辦結。福建船政職院主要通過搭建各類“三創”競賽舞臺,通過舉辦“金點子大賽”“黃炎培杯創新創業選拔賽”“橋模、建模創新設計大賽”“互聯網+”創新創業等大賽,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教、以賽促創”,提升就業率成效。福州職院提升就業主要典型做法就是與中國海峽人才市場人才服務中心聯合開展“當就業紅娘 施精準幫扶”活動,邀請勞模、技術能手、優秀校友進校園舉辦線上線下就業創業指導講座。

總之,疫情防控背景下,5所高校普遍做法就是利用云端開展一系列特色鮮明的就業專項服務行動,量身定制就業幫扶計劃來提升就業率。

(二)學校技術技能服務能力有較大差異

通過表2數據對比可知,5所學校的技術技能服務能力差異較大。黎大技術技能服務能力最強、產生的經濟效益最高、縱向課題經費最高,福建信息職院技術交易進賬最高,漳州職院技術技能服務能力最弱,有3所學校的技術交易到款額接近或等于零。

表2 福建省5所“雙高”建設院校2020年技術技能服務能力指標數據對比

如何提升技術技能服務能力?黎大的典型做法是攜手華僑大學、泉州師范學院、泉州輕工職業學院 3 所高校和泉州華中科技大學智能制造研究院,聯合安踏、鳳竹、泉州方圓鞋業、福建鼎輝紡織4 家大企業,共同組建“智能制造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該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瞄準福建省紡織鞋服產業發展技術創新需求,聚焦裝備智能化、生產自動化領域,引領制造業向智能制造方向發展,目前已成功研發智能大底三維掃描、噴膠設備及控制系統,并取得一系列成效。學校還積極創新“三端四位一站式”技術轉化服務機制,一是對接省市科技成果交易平臺,建立“學校搭平臺、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府指導、產學研用結合”的一站式技術轉移生態系統;二是篩選出福建恒安、安踏等大規模企業,與政府、行業、企業共建創新成果轉化基地,實施“選種、培育、孵化、運用”四位一體全鏈條服務機制[7];三是建立供給端、需求端、市場端“三端”協同信息服務機制,促進需求與供給信息的高效匹配。

福建信息職院技術交易進賬最高,他們的典型做法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學科專業優勢成立項目研發團隊,自主研發“智慧疫情防控熱成像測溫監測信息系統”,產學研用項目成果轉化助力福建高考;另外,學校成立李宏達勞模工作室研發團隊,與福建興億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發“智慧政務平臺暨興億電子保函系統”,結合信息技術開發“大數據+專業工程管理”創新金融擔保業務模式,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智慧政務電子保函助力。

研究顯示,5所高校普遍做法是通過深化“政行校企”合作,組建科研團隊、打造技術技能協同創新中心、創新成果轉化基地等特色舉措來推動技術技能服務能力。如果高校校企合作平臺搭建不足,合作程度不深入,將會嚴重影響技術攻關和技術革新。

(三)非學歷培訓服務能力參差不齊

福建省高職院校通過實施“興才計劃”,開展技術技能、新興職業農民、退役軍人等不同群體的培訓服務,2020年共開展非學歷培訓服務251.54萬人日,非學歷培訓到款額18 293.66萬元,較2018年增加2 604.51萬元,增長16.60%。其中技術技能培訓服務143.124萬人日,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服務18.506萬人日,退役軍人培訓服務 24.08萬人日。

通過表3數據對比可知,這5所學校的非學歷培訓服務能力參差不齊。黎大非學歷培訓服務能力整體較強,培訓到賬款最高,占比達48%,非學歷培訓人日占比8.27%。福州船政職院技術技能培訓服務能力最強,占比25.22%,非學歷培訓人日占比14.40%,培訓到賬款占比3.72%,但未面向新型職業農民和基層社會服務人員開展培訓服務。福建信息職院非學歷培訓服務能力整體良好,非學歷培訓人日占比5.49%,培訓到賬款占比4.93%。福州職院和漳州職院非學歷培訓服務開展相對較弱,非學歷培訓人日占比分別為0.64%和0.9%,福州職院未面向新型職業農民開展培訓服務,漳州職院未面向退役軍人和基層社會服務人員開展培訓服務。

表3 福建省5所“雙高”建設院校2020年非學歷培訓服務能力指標數據對比

黎大提升非學歷培訓服務能力的典型做法是聚焦終身教育,出臺《黎明職業大學社會服務管理規定》,依托國省市級培訓平臺,構建“技能培訓+技能鑒定”非學歷教育培訓體系,打造“黎e學”網絡平臺,與泉州住建局培訓中心合作開展建設系統繼續教育培訓,“黎明”新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已成為區域標桿;依托福建省社區教育示范基地,與街道社區共建“社區學院”,以社區融合為方向,打造社區科普志愿服務品牌;依托福建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園地,面向退役軍人開展“職業技能+適應性”培訓服務。

福州船政職院主要做法就是成立福州老年開放(互聯網)大學、福州市社區大學文儒學院,通過“千聊”“云班課”等網絡平臺,免費推出國學經典系列課程,打造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福建信息職院主動與福建退役軍人事務廳對接申報全國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園地,與平潭自貿區管委會合作推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以“社團對接社區”為抓手,開展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專業產業對接和教育資源共享等活動。漳州職院依托福建省建設廳裝配式建筑工人培訓基地、漳州市應急管理局“漳州市特種作業實際操作考試中心”、漳州市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基地等,積極開展企業在職員工的崗位技能培訓、技能提升培訓、高技能人才培訓。

由此可見,影響高校提升非學歷培訓服務能力的主要因素涵蓋制度建設、培訓基地建設、網絡平臺建設、打造特色專業、校企合作水平等,提升該服務能力的最終目標是為培養一支高端高技能人才隊伍和高素質勞動者,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教育體系。

三、“職業本科”視域下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貢獻能力提升策略

通過呈現的5所“雙高”建設院校社會服務貢獻能力的現實樣態,結合發展職業本科的實際需求,從科教協同育人能力、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能力和技術技能積累轉化能力三個方面提出提升策略。

(一)三個“轉化”提升科教協同育人能力

在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發展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應以“科教—產教”雙融合的培育機制為指導,育人過程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轉化升級,加強科教協同育人的續航力。

1.科研理論成果轉化為課堂教學內容。成立不同專業群“科研創新教材”團隊,成員由科研能力水平較高的專任教師組成,團隊要將最具核心價值研究理論成果中的新觀點、新技術、新方法匯編入專業教學教材中,與時俱進增強教學課堂的學術性和前沿性,為學生發揮科技創新能力做足充分的知識儲備。

2.科研技術成果轉化為實踐教學內容??蒲屑夹g開發是技術開發體系核心組成部分,是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社會生產力的必要步驟?!翱蒲袆撔陆滩摹眻F隊可以把科研技術成果的開發過程匯編成課堂實驗實訓指導手冊,把科研知識與專業教學實踐內容的關鍵知識點進行全面整合,凸顯科教協同育人的實踐性、系統性和開創性。相反,通過教學實踐過程來進一步完善科研技術成果,形成雙向激勵循環模式,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和鍛煉動手實踐能力,打造學生“實踐—探索—創新”培育模式。

3.科研產品開發成果轉化為項目式教學案例。項目式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翱蒲袆撔陆滩摹眻F隊可以把科研產品開發成果匯編成特色教學案例,創建模擬實驗室,通過呈現產品開發的案例情境,將科研理論與專業實踐緊密結合,模擬仿真呈現生產實踐流程,給學生提供直觀的知識實踐系統,為其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銜接和過渡[8]??蒲许椖砍晒麉R編成教學案例的新型項目導向法教學模式,剛好符合新時代“三教改革”切入點,鼓勵學生采用實踐調研、采集資料、實體設計、研制產品等一系列模擬真實研發場景的過程,通過創設具體情境模擬實踐應用方式把科研創新知識交叉融入到專業課程當中,讓教學效果達到“模擬—真實”合一,提高專業課程的實際成果價值。

(二)四個“銜接”提升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能力

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迫切需要將中職、高職???、高職本科三者合一統籌優化專業結構轉型升級,來推動不同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內容、評價體系等重要因素之間的相互銜接。發展高職本科教育的路徑在于,從??茖哟蔚募夹g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升級成以技能為根、技術為體、工程應用為標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的專業或專業群需及時調整升級,主要從技能人才培養標準的銜接性、培養結構與進程的專業兼容性、高素質人才培養輸出與對接區域產業人才需求結構的轉型變化來考慮。目前,最迫切的任務是根據不同職業領域架構技術型人才和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做好專業目錄建設,同時要求全部目錄需配備匹配的行業職業資格與專業技術職務。高職院校需要在專業目錄設置時將教育層次結構分類同職業人才結構分類相貫穿,具體做法就是做到四方面“銜接”:

1.建設與產業需求匹配的實訓基地,將專業人才群體結構與產業需求銜接。比如,黎大與寧波引鴻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在黎大航空學院綜合實訓中心建設飛機模擬艙,作為航空學院學生的實訓基地,將航空人才培養與航空公司人才需求相匹配,提高航空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2.采取“課證融合”模式,實行“雙證書”標準,將新課標與職業技能標準銜接。比如,采用1+X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將等級標準知識技能要求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建立“X”證書教學資源庫。

3.開啟活頁式教材,將教材編制標準與生產工藝銜接。比如,黎大與福建省五建集團共建示范性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以產教深度融合為抓手,創新人才人力資源互助,開發市場特色專業和活頁式教材,全力打造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

4.采用校企共建考核評價機制,將課程考核評價標準與業績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銜接。業績評價有多維度標準,不同行業企業標準不一樣,學生職業能力的考核評價是高校運行機制的重點,所以通過校企共融,共筑長效機制與考核評價機制,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和核心競爭力。

(三)三個“服務”提升技術積累轉化服務能力

培育“技術—工程”應用型人才離不開學校,提升求職就業能力離不開企業,所以高職院校要持續維護與行業企業的人才合作橋梁,確?!拜斎搿敵觥彪p向貫通,打通高層次人才瓶頸。高職院校在提升技術積累轉化服務能力方面,要重點落實三個“服務”。

1.服務福建多區域產業調整升級。高職院??梢砸愿咚綄I群建設為抓手,強化與福建不同區域地方政府、創新性產業集群園區、不同行業企業進行深度合作,聚力共筑福建高校特色品牌,聯合組建福建區域積累轉化中心,提供科研技術轉化服務,共享互補資源、克服外部負效應,驅動不同領域關聯產業的協同發展,大力度推動多元化產業集群內涵式發展。以打造福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福建創新發展樣板城市為目標,聯合培養高層次技術型人才與工程應用型人才,策劃和推進福建高職院校整體上向問題導向轉型,打造高端引領、資源高度共享、影響廣泛的福建職教聯盟創新發展高地,凸顯互惠共贏的“大職教”新格局。比如,黎大于2016年牽頭組建“泉州市職業院校聯盟”,以創建省級示范性職業院校聯盟為目標,本著“共建共享、互惠共贏”的準則,通過組織開展多層次師資培訓、組建專業群協作委員會、共建教學資源和實訓基地等系列措施,鞭策成員單位在專業結構布局、教學團隊建設與師資培養、一體化課程體系搭建、產教融合等多方面深度交叉融合,以“做專、做特、做優”標準打造契合區域新產業發展需求、具有地域特性的泉州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聯盟。

2.服務福建多層次行業企業技術攻關。高職院校應與多層次行業企業聯合組建福建區域技術技能協同創新平臺,以解決行業企業發展實際問題和人才培養為根本,通過多學科聯合科研攻關、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開發、成果推廣和科技咨詢等多種形式,出臺高端產業、產業高端、高端崗位認定標準,提供高端科研技術指導攻關服務,大力推動重點行業和支柱產業發展。比如,福州職院發揮政校企合作理事會主導作用,建成福建省人工智能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助力服務產業轉型升級。

3.服務福建多類別群體科技素質提升。新產業的結構升級對多類別群體的崗位科技素質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學校應根據不同職業崗位群體,依托專業群建立健全的科技人才成長培養機制和激勵機制,促進人才鏈、產業鏈與創新鏈有機銜接,助力多類別群體轉崗、輪崗、晉升,為企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9]。比如,福建船政職院建立“雙主體、八平臺、五協同、一支撐”的“四鏈融通”產教融合長效機制,將教育教學與產業企業經營管理融為一體,精準對接科教融合新機制、協同育人新機制、利益共享新機制,為區域交通產業企業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撐,并反哺教育教學,使教育鏈驅動人才鏈,人才鏈服務產業鏈,產業鏈迸發創新鏈[10]。

四、結束語

發展職業本科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提升服務貢獻能力是高職院校發展職業本科教育的重要舉措和內在需求,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高職院校通過三個“轉化”提升科教協同育人能力、通過四個“銜接”提升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能力、通過三個“服務”提升技術積累轉化服務能力,科學制定符合各自學校特色的服務體系,增強服務學生創新發展知識儲備能力,努力調整升級與福建區域產業結構相融合的專業結構,實現多元化、開放、共享、惠及全民的高質量終身教育體系,才能在“提質培優,增值賦能”中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非學歷職院技能
讓非學歷教育監管“長牙齒”
高質量發展視角下的非學歷教育實踐
工匠精神融入藝術職院音樂劇專業人才培養路徑與策略研究
勞動技能up up!
秣馬厲兵強技能
拼技能,享豐收
非學歷教育對大學生就業能力影響研究
畫唇技能輕松
藏職院學生網絡素養現狀調研及培養策略研究
職院輔導員商業化趨向文化心理轉變成因——從晚明士人精神裂變中反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