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美育成為美術教學之本

2022-03-09 07:11陳鵬程
名師在線·上旬刊 2022年2期
關鍵詞:美術教學美育教學策略

摘 要:美育的目的與任務是從精神層面影響人們,使人們能夠主動發現美并欣賞美,可以一直對生活保持信心,從而脫離低級趣味的事與物,同時用正確的審美標準約束自己的言行。在美術教學中滲透美育,能培養學生的自愛與愛他精神,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學習中收獲美學知識,增強審美體驗。學生在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后,能夠更好地發現生活中的美,進而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還能幫助學生逐漸形成對美的鑒賞和創造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美學素養。

關鍵詞:美術教學;美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04-0086-03

引? 言

美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基礎教育的必要環節。美育是讓生活更美好、事業更成功、社會更和諧、國家更強盛、祖國更美麗的公民基礎素質教育。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聯合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標志著國家對學校美育工作的重視達到空前高度。從《意見》條文中可以看出,在新時代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的美育工作,不但必要,而且緊迫[1]。

美術教育工作者應如何讓美育成為美術教學之本呢?

首先,教師要了解美術的內涵。美術在廣義上是指一切視覺造型藝術,在狹義上是指平面造型藝術與三維造型等藝術,指藝術家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顏色、紙張、畫布、泥土、石頭、木材、金屬等,塑造可視的平面或立體的視覺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思想觀念和感情的一種藝術活動。它的藝術形式主要包括繪畫、雕塑、工藝、建筑、設計等。所以,其本質上是以物質與技術為載體和手段,但最終目標是創造出能升華為精神層面的非物質的內心感受與格調的成果,包含了視覺美、情感美、精神美等。因此,美術教學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過程。

其次,教師要避免乏味說教。乏味的說教對當今學生來說是行不通的,教師要通過教學生活中美的形象和有深度內涵的事例來感染學生,使其成為學生內心的一種自主的向往與需求。因此,在美術教學中要實現美育功能,讓美育成為美術教學之本,教師就要消除對美育的誤解。那么如何讓美育成為美術教學之本,使其滲透到日常的美術教學活動中,并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呢?下面筆者結合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來談一下。

一、美術學科的具象與抽象的美育特征是其他文理學科無法比擬的

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不僅要了解各種繪畫材料和生活物象,還要了解人文歷史與自然科學、古今中外美術作品,以及每個時代的藝術家的審美取向與表現,提高自身美學素養與審美能力。美術教學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其對美的感受力。

(一)欣賞美

美術教材中安排了較大篇幅的欣賞課,從世界物質遺產與非物質遺產,從自然景觀到人文作品,從歷代繪畫到現代科技等,包羅萬象,這為開闊學生眼界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同時,這些作品都來自生活中,經過一番修飾和改造,又比生活高出一個層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例如,唐代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繁榮昌盛的時代,當時的繪畫興旺鼎盛。唐代畫家張宣的工筆重彩繪畫作品《搗練圖》就描繪了唐代城市婦女在搗練、絡線、熨平、縫制勞動操作時的情景。畫中人物動作自然,細節刻畫生動,體現出作者觀察的細致入微。作品的繪畫線條遒勁有力,設色富麗,且所繪內容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人們可以從這幅作品中看出唐代社會情況及服飾特點。又如,東漢的“說書俑”雕塑大頭短身,左臂抱一只扁鼓,右手握鼓槌,大大的腳片揚起來,眉飛色舞,張口說唱,瞇成一條縫的眼睛和額頭上連續不斷的皺紋,將神情展現出來,表情十分生動。而咧開的大嘴似乎連說帶笑,樂不可支。這些形態的刻畫都讓人們身臨其境般觀察到那個時代的社會人物形象。

學生通過對這些古代藝術作品的欣賞學習,不僅了解了世界人文歷史發展背景與古代文化藝術精華,還開闊了藝術視野,對當下藝術的表現形式有了進一步的對比與思考。

(二)形式美

形式美是客觀事物外觀形式的美,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而馬克思主義對形式美做了科學的分析,認為色彩、線條、形態等本是現實事物的一些屬性,按照一定規律組合起來,就具有了審美意義。美術作品中的形式美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內在形式,指的是創作者想表現的真、善的內容;另一種是外在形式,它與內容不直接相聯系,指的是內在形式的感性外觀形態。形式美與內容美聯系密切,一切美的內容都必須以一定形式表現出來。

美術作品的形式多種多樣,如油畫、水彩畫、中國畫、素描、攝影、手工、雕塑、建筑、實用藝術……每個門類還可細分出多種類別,其數量之多,可以說已超出人們的正常了解范圍。學生在生活中隨處都能看到形式美的影子,如人們的時尚著裝、街頭的各色大型廣告、公園里的園林設計、不同城市里雕塑的抽象與具象、不同風格的建筑設計。這一切都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所蘊含的美,而這些形式美都具有各自獨立卻又統一的審美價值,或多或少、或隱或現地體現了人類的情感觀念。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必然要學習了解這些形式美,為今后自身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審美基礎。

(三)發現美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實際就是在潤物細無聲地讓學生學會發現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美,引導學生用不一樣的視角來觀察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物件或景色,發現不一樣的美。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欣賞自然、欣賞生活,在自然與生活中尋找美、發現美。而要培養一雙善于發現平凡中不同美的眼睛,教師應引導學生多欣賞、多接觸優秀的藝術作品,在潛移默化中循序漸進地進行對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

(四)表現美

學生經過對欣賞美、發現美的學習后,可以開始表現美。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再創作,把想到的事物、身邊發現的美用各種技法與材料進行加工再現,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美術作品。同時,在美術學習活動中,繪畫與手工是一種實操的方式。學生在學習美學知識后,可以將自己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具體活動中,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提升審美能力。

例如,“校園寫生”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發現學校的美,并了解風景寫生的畫法與步驟。該課要求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欣賞優秀的校園風景作品,同時教師進行透視規律的教學,讓學生知曉并能運用透視的近大遠小規律來將建筑物與樹木展現出來;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了解畫面的明暗與簡單的色彩(彩鉛)知識。在教學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輔助授課,既復習了上節課學過的內容(透視、構圖),又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畫明暗與上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Photoshop軟件的圖層功能對步驟范圖進行疊加教學,能夠讓學生由淺入深地領悟和掌握本課的知識點,并發現平時司空見慣的校園也可以如此之美。

二、在美術教學中用“六性”進行美育

(一)趣味性

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產生興趣的因素有多種,有來自教師的,有來自對材料探知的,但最主要的是教師的教學內容、過程及方法要令學生產生求知欲。這就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和引導。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點,逐一突破,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趣味性,進而對學習內容產生期待。

例如,在進行“草叢中”這一課的教學時,筆者先用截取的電影《我把孩子變小了》中的精彩片段進行情境導入,接著向學生表明“自己已經用魔法把班上幾位同學變小了”。然后,筆者從衣服的幾個口袋中拿出小人偶和小昆蟲并示意學生“他們在這兒呢”,并將他們放入蘭花草叢中,引導學生一起想象“變小了后的自己在草叢中都會有哪些經歷”。此時,學生的思緒已完全被筆者帶入情境中,一堂課下來,他們不僅學會了畫出有空間穿插位置關系的草叢,還能使畫面變得更加生動、豐富、有趣。

(二)操作性

美術教學內容有繪畫、手工、欣賞等,但不論哪種內容,它的學習過程都是手、眼、腦并用的操作活動。學生在進行實際操作前,需要先觀察,這就要用到眼睛,并同時動腦思考,最后用美術工具將其展現出來。學生在操作時,除了要注意安全外,還要注意材料工具及操作方法與自己的適配性,不宜選用一些復雜或難度大的、不易操作的工具與方法,而是要盡量選取一些具有趣味性、新鮮感及經過簡單學習就能達到效果的工具與方法。學生可以在這樣的操作使用過程中體會到成就感,感受到美術學習中不僅有美的體驗,還有操作上的無窮樂趣,進而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例如,在進行計算機美術教學時,筆者常用Photoshop軟件授課,教給學生一些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引導學生綜合應用這些工具進行構圖移位、色彩變化、形體變形等練習。一堂課結束后,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的教學目標得以實現,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聯系性

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要注意教學內容與美育的縱向順序和橫向聯系??v向順序是指教學內容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排列順序,橫向聯系是指美育內容相互間的聯系與滲透。將繪畫、手工等與其他課程甚至與日常生活經驗進行融合,學生更易于接受,同時也能提高學習興趣和審美水平。例如,在教學“遠去的路”這一課時,教師要讓學生了解與應用透視知識。若教師只是進行范畫教學,學生就難以理解。因此,筆者現場用手機拍攝走廊與班級課桌椅,隨后將其投屏到多媒體設備上,用畫筆工具在屏幕上畫出照片中的透視延長線,并引導學生用數學中的“射線”“垂直”“平行”“相交”等知識來理解美術知識中的平行透視與成角透視。

(四)規律性

教學內容與美育內容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興趣特點,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不能有超越其接受能力的內容。例如,素描教學在小學美術教材中只在六年級安排了一課,學生只要能了解光影的變化使物體產生空間立體效果的五要素,并能簡單地用鉛筆線條畫出一個明暗素描的正方體即可。若教師脫離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水平,讓學生過早地學習各種形體明暗與結構素描,必然會讓其產生枯燥感,進而導致其對美術學習失去興趣。

(五)綜合性

美術教學活動與其他學習活動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學生在其他學習活動中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是美術學習的基礎。語言、文學、科學、音樂活動都與美術活動緊密配合、相互滲透,而正是這種相互滲透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但同時也對美術教師的美育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例如,教材中的各類手工課與欣賞課就是美術綜合性的體現。如五年級的器樂制作就是材料與音樂的結合、導游圖的繪制就是地理景觀與美術的結合、欣賞課中的秦始皇兵馬俑和中國陶瓷就是人文歷史與雕塑的結合、趣味文字就是與生活中的廣告設計相結合。以上事例充分說明,美術教學中的美育是具有綜合性的。

(六)審美性

在教學時,教師要從審美及學生能接受的角度來進行思考,不能不進行審美教育活動,也不能因為內容太過淺顯而忽視美的教育。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對生活中、社會中、自然中的一些事物進行觀察,進而從色彩、圖案等方面來進行對比,能夠不斷開闊視野,積累素材,并從中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例如,在寫生教學過程中,筆者常會把手機借給學生,讓他們拍一張照片,要求是必須把一些平凡、不起眼、司空見慣的事物拍下來。隨后,筆者要求學生說出照片中想表現的美在哪里。最后,筆者在手機上對照片進行適當的處理,強化學生所說的美感。這樣就能增強學生的審美感和成就感,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結 語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在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汲取著中外美術文化的營養。對各類大師的作品的欣賞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通過講解與欣賞,學生能夠從內心對美術產生情感,在不斷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盡情享受美,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實踐證明,在美術教學中貫徹美育思想,是美術教育之本,有著極高的價值。這不僅是簡單的技能技巧的培訓,還是對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陶冶學生情操,孕育美的種子、美的希望,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奠基,引導學生成為一個努力為祖國、為社會奮斗終生的好青年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周海宏.美育有什么用?[N].文藝報,2021-05-10(2).

作者簡介:陳鵬程(1973.9-),男,福建福州人, 任教于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鎮嶺小學,一級教師,2019年獲部級一師一優課,福建省小學美術骨干教師,南平市教壇新秀,光澤縣優秀教師。

猜你喜歡
美術教學美育教學策略
“新美育”的內涵與實踐路徑探索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廣西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美育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搞好幼兒美術教學,促進幼兒智力發展
美育教師
幼兒美術教學回歸生活探究
當前學校美育實踐中值得注意的若干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