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分析

2022-03-09 07:03季丹紅
名師在線·上旬刊 2022年2期
關鍵詞:合唱教學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我國逐步把教育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了培養高素質人才方面。小學音樂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課程,旨在使學生陶冶情操,提升審美能力。文章以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為載體,探討了開展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以供教師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合唱教學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04-0077-03

引? 言

素質教育背景下,基礎教育不僅注重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還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音樂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得到了教師的高度重視。音樂課堂教學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而合唱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藝術感染力。

一、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內涵和現狀

小學音樂課程中的合唱是指以班級或者團體為單位進行的合唱教學活動。作為音樂課的一種教學形式,合唱強調群體參與,要求小學生在合唱過程中聽從指揮,以做到音量和諧搭配、音色平穩有力,從而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增強集體意識和團結互助的意識[1]。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音樂教學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因而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與時俱進,接受先進的教學理念,以在音樂課堂開展合唱教學活動。小學音樂教師要依據教材內容精心挑選曲目、優化課堂教學形式,逐步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活躍學生思維,推動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同時,教師要在合唱教學中不斷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滿足學生的需求。但是當前部分教師專業性不強,教學內容缺乏創新,教學形式單一,導致學生對合唱興趣不高。因此,教師要深入小學生群體,探究學生對合唱不感興趣的原因,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并積極調整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參與合唱的積極性,以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質量。

二、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重要性

合唱作為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可以激發學生歌唱的積極性,進而增強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2]。在實際的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面向全體學生,以激發小學生音樂潛能,提高小學生音樂素質。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重要性包括以下幾點。第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合唱涉及和聲、節奏、讀譜、音樂欣賞等多方面的內容,而小學生在積極參與過程中通過學習和聲、節奏、聽音等內容以及了解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能夠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認識,最終提升自身的審美價值。第二,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想象力。小學音樂教材中的合唱作品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教師可以通過滲透有效的技巧引導小學生掌握音樂作品內涵,使小學生逐步激發想象力,提升藝術審美能力。第三,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集體意識。合唱教學作為群體參與的活動,要求團隊的高度配合,因此在具體的合唱過程中,小學生必須聽從指揮,使合唱效果和諧一致,并從中獲得集體榮譽感。第四,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合唱蘊含著濃厚的人文精神,而學生在參與和體驗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在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要發揮音樂的育人價值,使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三、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更新教學理念,高度重視合唱教學

合唱是小學音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歌唱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3]。小學音樂教師要把合唱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并探索一套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提升合唱教學的質量。在實際的合唱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小學生的音樂水平,設計綜合性的教學內容,精心準備合唱曲目,設計趣味性的合唱活動,突出合唱音域渾厚、演唱氣勢磅礴的特點,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合唱中。小學音樂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突出視唱、練耳兩項合唱重點內容,在滲透合唱技巧的過程中提升小學音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

例如,針對小學生合唱教學的實際情況,教師要滲透合唱技巧,使學生掌握演唱的音準。以《我們走在大路上》這一音樂作品為例,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的性格特點來組織課堂活動,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以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其掌握基本的合唱技巧,在興趣的驅動下消除畏懼心理。對小學音樂教師而言,引入新型高效的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

(二)依據音樂教材選擇適宜曲目,激發學生合唱興趣

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需要立足學生實際需求進行教學準備工作,在認識到不同學生的差異的基礎上,因材施教,真正發揮小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從而使其樹立合唱的自信心。合唱曲目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興趣和合唱質量,因此在合唱教學前,教師應當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基礎水平和發展需求,精心準備適宜小學生音色特點、理解能力和興趣的曲目進行合唱練習,并結合實際教學情況不斷調整合唱教學方式,逐步提高學生合唱的水平。另一方面小學音樂教師需要選擇具有積極意義的合唱曲目,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三觀”。

例如,合唱曲目影響著小學音樂合唱教學質量,因而,為了能夠選擇高質量的合唱曲目,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融合教、學、做,以提升課堂的豐富性和趣味性。以《歌唱祖國》的合唱教學為例,這首歌曲節奏簡潔明快,歌詞朗朗上口且通俗易懂,符合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創作者在動聽的旋律和優美的歌詞中寄托了對新中國未來的美好期望,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被其中蘊含的強烈情感所感染。再如,為描繪春天的美景,教師準備了《小鳥,小鳥》這首合唱曲目。這首曲目中的歌詞通過描繪小鳥、春天、陽光、湖水等景物,描繪了一幅充滿春天氣息的優美景色,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激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三)創設趣味音樂課堂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對于小學生來講,學習興趣會直接影響到合唱效果,因而教師要創設符合小學生興趣的教學情境,以發揮小學生的主動性。在整個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將唱法和情感融為一體,不斷提升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和審美能力。在小學階段的合唱教學中,情境教學法往往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生活化情境、游戲化情境和信息技術教學情境呈現形象生動的合唱課堂,能夠滿足不同年齡段和審美能力的小學生的真實需求,降低了合唱教學的難度。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融入音樂律動、節奏、音準等基礎知識,做好合唱的遞進與銜接工作,以提升合唱教學質量。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明確指出,教育和生活密不可分。對于音樂學科而言,生活中的豐富素材對合唱教學具有指導性作用,因而教師需要結合音樂教材和學生的審美能力來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曲的教學為例。在教學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劃船經歷,接著利用圖片、視頻、音樂來展示歌詞中描繪的畫面。在教師針對性的引導下,小學生能夠融入自己的親身經歷體會歌詞傳達出的喜悅、歡快的情感,從而和歌曲創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進而提升藝術感知力。

(四)優化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形式,提升學生審美素養

影響小學音樂合唱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是課堂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準確把握小學生的學習狀態,融入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以豐富的、有趣味的音樂課堂調動小學生參與合唱的興趣,從而構建“教學做合一”的高效課堂。教師要培養小學生正確的合唱習慣,使小學生進行呼吸方式的訓練,以提升小學生的合唱水平。小學生必須明確自己的定位和角色,學會與同學進行密切配合和協作,深入理解合唱的內涵,不斷提升合作技巧和審美素養。

合唱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不應局限于課堂的時間。教師可以利用學校一切的教學資源開展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的文化宮,觀看藝術工作者的合唱彩排或者表演活動,使學生通過現場觀摩和在個人體會的過程中增強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以《七子之歌》合唱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視頻教學完成后帶領學生逐句練習,圍繞合唱的站姿、發音技巧或者配合要點進行精心指導,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豐富而有效的合唱技巧,從而增強其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再如,在《一只鳥仔》這首歌曲的合唱教學中,教師可以強化“下滑音”的練習內容,借助手勢的變化讓學生自然流暢發音,從而實現個人合唱技巧的有效提升。

(五)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學生學習體驗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其在接受新鮮事物時更加傾向于感性,因此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在多感官的刺激下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進而增強對音樂的體會和感悟。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被運用于學科教學中,因此音樂教師在進行合唱教學時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豐富教學方式,擴充教學內容,讓學生借由網絡資源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將自己融入其中,帶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在合唱的過程中與音樂產生情感共鳴。當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后,他們的情感也會更加充沛,從而提升學習質量,增強學習效果。

以《愛唱歌的小杜鵑》這首歌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在網上收集有關的視頻和圖片資料,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進行展示,讓學生在直觀的信息展示中看到杜鵑鳥的外形以及其平時的生活情景。當看到杜鵑鳥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場景時,學生能夠切身地感受到杜鵑鳥的快樂。在這種情緒的感染下,學生能夠更好地將情感轉移到歌曲中,將所看到的內容與合唱的內容結合起來。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的輔助教學,讓學生和杜鵑鳥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從而知道在合唱中需要帶入怎樣的情感,以及用怎樣的狀態來進行唱歌。對于這首歌來說,學生要加快演唱速度,把握音樂的節奏,發出的聲音要輕巧有彈性。在信息技術的助力下,學生的學習體驗會更為豐富,也更容易與作品產生情感共鳴,更能夠體會到音樂的魅力,從而提高合唱學習的質量。

(六)引導學生在合唱中掌握技巧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想提高合唱教學的質量,教師就必須讓學生掌握合唱的技巧。但是,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其音樂水平、理解能力等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合唱教學中不應使用同一個內容、同樣的標準去要求所有的學生,而是要讓學生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演唱技巧,發揮出自身的優勢。教師可以通過合唱活動,讓學生在合唱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技巧,找到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從而挖掘學生的潛力,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以《我們的家園》這首歌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對作品進行分析,讓學生把握這首作品中的演唱重點,然后讓學生按性別來進行分組,并進行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從自身的優勢出發,發揮自己的特點。當練習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表演,并對學生的演唱結果進行點評。學生以小組形式表演能夠增強自身的合作意識,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自己融入團體中,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演唱技巧,在磨合的過程中達到團隊之間的默契配合,逐步提高演唱技巧。小組合作也能夠讓學生學習他人的演唱方式,反思自己的演唱過程,找出在合唱中存在的問題,在互動交流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在和諧的合作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合唱訓練中,提高了學習效率。

結? 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高度重視合唱教學對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一方面,豐富的音樂課堂教學內容能夠給小學生帶來良好的視聽感受;另一方面,設計符合小學生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合唱教學環節有利于達成美育、德育目標。與此同時,教師也要轉變教學理念,積累豐富的合唱教學經驗,以全面提升小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黃騏陽.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黃河之聲,2019(08):99.

[2]石勝蘭.小學音樂課堂中優化班級合唱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9(49):180.

[3]馮祥華.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當代家庭教育,2019(17):153.

作者簡介:季丹紅(1974.5-),女,江蘇南通人, 任教于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育才小學,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

猜你喜歡
合唱教學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淺談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開啟學生智慧,構建快樂課堂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基于能力培養的合唱教學方法探究
跨越式跳高課堂教學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