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國家戰略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的探索
——以青島農業大學為例

2022-03-11 19:24王存鵬孫貝貝
關鍵詞:培育農民人才

王存鵬,孫貝貝

(1.青島農業大學 網絡信息管理處,山東青島 266109;2.青島農業大學 黨委統戰部,山東青島 266109)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產業振興,而產業振興的關鍵在于人?,F代農業需要的新型職業農民要精通現代農業科技并熟練掌握現代農業裝備。隨著家庭農場的蓬勃發展和種植養殖大戶的日益增多,廣大農村需要大量擁有敏銳市場洞察力和較強市場經營能力、掌握先進耕作和經營管理技術、善于學習先進科學文化知識的新型職業農民,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明確提出要著力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目前,大力發展職業農民的培訓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現實需求[1]。

一、青島農業大學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的現狀

青島農業大學堅持產學研用一體,形成了以產業為導向,以服務“三農”為重點,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積極開展應用研究和社會服務的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特色,先后開展了鄉村振興、脫貧攻堅、領導干部素質與能力提升、新農村建設與發展、現代農業發展等30余種培訓項目,累計培訓各類人才5萬余人,培訓區域輻射到全國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培訓體系,打造和培育出了一批品牌培訓項目。

學校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先后與青島市委組織部等政府部門聯合開展城市社區、農村基層干部學歷教育和管理人才培訓項目。近年來,入選青島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項目,獲得培訓資助金額達千萬元,初步構建了“四位一體”的新型培訓教學模式,逐步形成了校地融合發展的合作辦學新模式。截至目前,已累計在省內培養了上千名“用得上、留得住、接地氣”的本土干部,有效提高了農村基層干部的知識結構與業務能力,為全面落實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扎實推進地方鄉村振興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科技助振興工作成績顯著。近年來,學校組織的1000余名科技特派員常年活躍在祖國大地上,為助力實現打贏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總結會上,學校作為科技特派員組織實施單位受到科技部通報表揚。

二、大力發展職業農民培訓的必要性

在新的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培養有“三農”情懷、懂專業懂管理、把握趨勢的多學科融合的一線人才,成為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作為地方高等農業院校,青島農業大學積極進行科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校企合作等人才繼續教育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2],努力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做好“三農”工作,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3]。

(一)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

2017年9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泥l村振興戰略總要求;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五個振興”的科學論斷 :即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組織振興。這是總書記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和路徑的明確指示,必將極大推進鄉村振興工作[4]。

2022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二十大報告中再次提出了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報告為農村職業教育指明了發展方向和目標,這也必將推動新時期農村職業教育的大發展。

(二)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5]。要構建農村產業體系,以產業興旺帶動產業振興,就必須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但是,因為受城鎮化發展的影響,農村年輕勞力流失嚴重,鄉村人口以老人、婦女和留守兒童為主,農村發展所需的服務和管理人才緊缺,農村基層干部和各類人才數量不足、結構不優、素質不高。因此,全面培養有技術有能力的職業農民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緊迫任務,只有全面落實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和培養,才能真正為實現農村產業人才振興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涉農高校擔負著鄉村振興的歷史重任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9月5日在《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我國高等農林教育大有可為”,習近平總書記希望農業高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培養更多知農愛農的新型人才,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打贏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農林院校是促進農業經濟與科技緊密結合的主陣地,肩負著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科技富民工程”的歷史任務,也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好高等教育“奮進之筆”,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所需科技與人才提升質量、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主要戰場[6]。

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職業農民培訓的新思路

(一)塑造“新理念”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必須以鄉村人才振興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將本地中青年作為培育的重點,以培養掌握專業技能、懂生產經營、有社會服務責任感的新型職業農民為目標,開展涉農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和在職專業技能教育,建設與鄉村產業振興和人才振興需求相適應的“專業層次分明、年齡結構合理、技能領先實用、從業領域明晰”的高素質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二)構建“新布局”

針對現代農業的發展特點以及農民實際發展需要,青島農業大學打造繼續教育特色培訓體系,對接學校的扶貧村莊,通過與政府、企業共同辦班,接受政府企業委托定向培養等方式,針對明確的培育群體,積極推動新型職業農民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在職專業技能教育等工作;在新型涉農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新型家庭農場、農業園區、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設立職業農民技術指導教學點,打造適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科學規范的教育網絡體系;充分發揮學校專家和黨外知識分子的作用,通過現場教學、網絡教學等方式為培訓班授課,為培訓學員開拓視野、增長專業技能、掌握最新的生產經營管理理念搭建平臺;與專業組織進行合作、引進典型示范案例、落實創業實踐等形式各樣的培育模式,助推新型職業農民成長。

(三)實現“新面向”

定位“面向產業、面向區域、面向未來”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要將農民職業能力培訓與產業發展和學校農科特色相匹配,將農民培訓與農業產業發展相結合,針對青島農業大學農科特色優勢,著力培養面向基層和行業產業一線的應用實踐型農技人才、面向區域需求能解決技術問題具備農村職業素質的優秀人才、面向引領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綜合技術人才。

四、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具體舉措

教育培訓是農民提高農業職業技能的直接途徑,農林高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打造新型職業農民分類培訓體系,通過組建一支科技特派員隊伍,共建政、產、學、研、用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的一批合作共同體,重點面向農業企業、農業園區等基地轉化一批先進的科技成果,協同培訓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著力培育打造適合區域型發展的新動能,達到新型職業農民應該具備的能力素質要求,不斷提高農民的生產經營能力,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7]。

(一)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提高農民生產經營能力

按照科教興農、人才強農、新型職業農民固農的總思路,針對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農村發展帶頭人、村級班子成員等,通過現代農業創業與產業經營、農業經營法律風險與防控、農村土地流轉及產權制度改革、鄉村產業發展路徑與選擇、農產品市場營銷策略等內容,對農業種植養殖大戶進行經常性的教育培訓,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新型職業農民。

(二)培育新型管理人才,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泥l村振興總目標,加強對各地鄉鎮街道有關負責人、致富帶頭人以及與新農村建設、實施鄉村振興的相關人員的專業培訓,通過學習,使廣大鄉村建設者能夠準確理解把握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內涵,掌握相關政策,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推動鄉村振興健康發展。

(三)提升培育模式,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他強調“全面小康之后還要現代化,讓大家過上更好生活,我們不能滿足于眼前的成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鼻鄭u農業大學通過舉辦“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有針對性的對各地鄉鎮街道、扶貧辦有關負責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涉農企業負責人等能夠帶領農村發展、群眾致富的有關人員進行系列培訓,使他們真正明確和把握黨的脫貧攻堅任務和思路、政策,運用整體方法思路,全面鞏固業務素質和能力。2022年,學校已為山東省培育相關人才500余人,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

(四)發揮科技特派員優勢,保障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師資力量

組織一支由行業教授、專業教師、歸國留學人員、農技推廣專員等專家組成的科技特派員隊伍,通過對農民進行線上教學、集中培訓、現場指導、田間咨詢等多種方式,宣傳普及先進農業實用技術,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五)建設科技服務平臺,提高服務深度

利用農業大數據、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實現科技服務網絡化、云端化管理,通過網絡云服務和5G技術開展云端培訓,同時結合線下現場教學和案例教學開展項目培訓,搭建農業智能專家云上科技服務平臺,實現“遠程問診”“自助問答”“在線呼叫”等線上服務,滿足網絡培訓的互動交流、遠程指導要求,擴大服務廣度和深度。通過服務共享網絡化、需求供應精準化、服務形式多樣化、考核標準數量化、運行機制市場化,推動“主體多元化、服務專業化、運行市場化”的農業科技網絡服務體系全面發展。

(六)科研成果轉化,助力新型職業農民特色培訓

大力推進科研成果的轉化,讓沉睡在實驗室里的種子在田間泥土里開出創新之花,收獲豐碩成果。通過開展種業高質量發展領軍人才培訓、現代高效生態農業農機裝備創新升級培訓等特色培訓,把農業技術送到田間地頭,讓農業科技成果真正落地轉化,以軟實力克服硬堡壘,實現以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農民致富的目的,提高農民的幸福指數。

脫貧攻堅已經順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已成功實現,鄉村振興正在全面展開,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為鄉村人才振興戰略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證,已是全國涉農高校目前最基礎、最緊迫的任務。

猜你喜歡
培育農民人才
人才云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