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種不同閉合復位方法治療肩關節前脫位的療效分析

2022-03-14 02:38易張輝馬小剛
西藏醫藥 2022年1期
關鍵詞:外展肱骨患肢

易張輝 馬小剛

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西藏拉薩 850000

參與肩關節運動的關節包括肱盂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及肩胸關節,但以肩盂關節活動最為重要,故習慣上將肱盂關節脫位稱為肩關節脫位(dislocation of the shoulder joint)[1]。肩關節是全身大關節脫位中最常見的部位,其發生率僅次于肘關節脫位,約占全身關節脫位的40%[2]。根據肱骨頭脫位的方向可分為前脫位、后脫位、上脫位和下脫位四型,其中以前脫位最多見,臨床上肩關節閉合復位的方法有Hippocratis法、Kocher 法、Stimson 法等[3],本文介紹一種新的閉合復位方法,即采用患肢外展上舉外旋方法閉合復位肩關節前脫。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門急診治療的肩關節前脫位患者64 例,按閉合復位方式的不同分為兩組,每組各32 例,觀察組采用新的閉合復位方法,對照組采用Hippocratis 法。觀察組男19 例,女13 例,年齡23~68歲,平均年齡(50.38±2.47)歲,受傷后時間1 小時~48 小時,平均時間(2.73±0.68)小時,急性外傷脫位患者29 例,3 例為習慣性脫位,均為肩關節前脫位,伴有大結節撕脫骨折病例5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11 例,年齡19~66歲,平均年齡(49.89±2.92)歲,受傷后時間1 小時~45 小時,平均時間(2.73±0.68)小時,急性外傷脫位患者30 例,2 例為習慣性脫位,均為肩關節前脫位,伴有大結節撕脫骨折病例7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納入標準:①輔助檢查:經拍肩關節X 線,確診為肩關節前脫位,伴有大結節撕脫性骨折者可納入;②體格檢查:方肩畸形、肩胛盂處空虛感、患側上肢彈性固定、Dugas 征陽性;③病史:有明確的外傷病史或習慣性脫位病史。排除標準:①肩關節脫位合并肱骨外科頸骨折;②單純肱骨外科頸骨折;③骨質疏松嚴重患者不適應閉合手法者。④無法仰臥位、配合治療者。

1.2 方法

觀察組采取患肢外展上舉外旋方法閉合復位肩關節前脫位,以左側肩關節前脫位為例,整個過程均在無麻醉下進行,復位醫生一人,無需助手,具體方法為患者平臥位,復位醫師站于患者左側,左手握住患者的左手,逐漸使患者上肢伸直位手掌向上,向下輕輕牽引患肢逐漸外展上舉,輕度外旋,并囑咐患者患肢放松,若在復位過程中遇到阻力不要強行復位應停下休息,并繼續囑患者肩部充分放松,再緩慢嘗試繼續復位,當外展上舉到135~140°左右時,牽引患肢逐漸輕輕外旋,并可用復位醫生的右手握住患肢上臂幫助患肢外旋,一般可聽到關節復位的彈響,標志肩關節閉合復位成功,此時將患肢逐漸恢復內旋內收屈肘并貼近胸部,并可以行Dugas 征驗證復位效果,均立即行肩關節拍片確定復位成功,復位后患肢貼胸位三角巾固定3 周。

對照組采取Hippocratis 法,具體方法為患者平臥位,復位醫師站于患肢側,整個過程均在無麻醉下進行,復位醫師雙手握住患肢腕部,并用與患者脫位側相同側的足跟部蹬于患者腋下,持續向下牽引患肢,并輕輕外旋內收患肢,復位時為防止牽引過程中患者斜向患肢側,可以一名助手用床單拉住患側腋窩向上對抗,復位時聽到彈響,標志復位成功,此時將患肢逐漸恢復內旋內收屈肘貼近胸部,行Dugas 征驗證復位效果,均行拍片確定復位成功,復位后患肢貼胸位三角巾固定3 周。

1.3 觀察指標

⑴對比兩組一次性閉合復位成功率、復位所用時間、復位時患者的即刻疼痛感覺(VAS 評分)[4],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用于疼痛的評估,分數越高代表疼痛越大。⑵UCLA 肩關節功能評分[5],總分為35 分,疼痛10 分,功能10 分,主動前屈活動度5 分,前屈力量測試5 分,病人滿意度5 分,可分為3 個級別,優(34~35 分)、良(29~33 分)、差(<29 分)。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 軟件,本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而計數資料%表示,采用X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次性復位成功率 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治愈情況[n(%)]

2.2 兩組復位時間及VAS 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復位時間及VAS 評分比較()

表2 兩組復位時間及VAS 評分比較()

2.3 兩組UCLA 肩關節功能恢復

觀察組優良27例(84.37%),對照組 23例(71.87% ),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3.00,p<0.05)。

3 討論

肩關節是人體較為復雜的關節之一,它是由肩胛盂、肱骨頭及周圍肌腱韌帶合而構成[6],特殊的生理結構使其容易脫位,發生脫位概率約占全身關節的40%~50%[7]。復位可以迅速減輕患者疼痛,恢復肩關節功能,防止腋叢或臂叢神經牽拉或被肱骨頭壓迫,引起神經功能損傷。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肩關節復位方法是Hippocratis 法,該方法操作相對簡單,臨床使用歷史悠久,但在無麻醉狀態下復位時相對需要使用力量大,且一名醫生無法完成,常常需要助手,復位時患者疼痛感覺明顯,一次性復位成功率相對較低。新的閉合復位方法,即采用患肢外展上舉外旋方法閉合復位肩關節前脫位,此種方法復位肩關節前脫位,成功率相對較高,重要的是在復位過程中患者主觀疼痛感覺輕,患者在放松配合的情況下,復位時醫師一只手輕輕牽拉上舉外展外旋患肢即可復位。本文觀察組一次復位成功率、所用時間、患者的疼痛感覺(VAS評分)、并發癥、UCLA 肩關節功能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其原理為:肩關節前脫位時肱骨頭常常位于鎖骨下、喙突下、肩前方及關節盂下,與此處肌肉及關節盂下處于絞鎖狀態,向下輕輕牽引并使患肢逐漸外展上舉時,肱骨頭可以滑向關節盂外下方,從絞鎖狀態解鎖,當患肢外展上舉到135~140°左右時,肱骨頭已回到關節盂相對應的正常解剖位置,只是還位于關節囊的外面,輕輕外旋可幫助肱骨頭回到關節囊內,肢體外展上舉到135~140°左右時的這個位置也是習慣性脫位患者經常見的位置,故這種復位方法模仿了肩關節脫位時的位置。

猜你喜歡
外展肱骨患肢
鋼板內固定與半肩關節置換治療老年復雜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股骨髁間骨折術后患肢采用特殊體位制動加速康復的效果觀察
右肱骨巨大骨囊腫1例
外展懸吊式懸雍垂腭咽成形術治療重度OSAHS的療效分析
雙鋼板與鎖定鋼板在復雜肱骨近端骨折治療中的療效比較
空氣波壓力儀聯合早期功能鍛煉指導對促進乳腺癌手術患者患肢功能恢復的影響
外展項目的運營和管理初探
乳腺癌術后患肢早期功能鍛煉的護理效果觀察
鄭州市出重拳打擊“會外展”
腦梗死偏癱患者患肢與健肢體溫、血壓差異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