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等有關部門職業教育重要文件摘編(2022年下半年)

2022-03-14 13:58技術與教育編輯部
技術與教育 2022年4期
關鍵詞:碳達峰雙師綠色

《技術與教育》編輯部

1 《關于做好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的通知》

【明確認定范圍】

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主要適用于職業學校的專業課教師(含實習指導教師)。公共課教師、校內其他具有教師資格并實際承擔教學任務的人員,正式聘任的校外兼職教師,以及其他依法開展職業學校教育的機構中具有教師資格的人員,在符合一定條件的前提下可參照實施。

【嚴格標準要求】

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衡量“雙師型”教師能力素質的第一標準,強化對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素養的考察,師德考核不合格者在影響期內不得參加“雙師型”教師認定,已認定的應予以撤銷。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做到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要突出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考察,注重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實績。要熟悉行業企業情況,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以及行業企業工作經歷或實踐經驗。

【加強組織實施】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區域內“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認定工作應按照個人申報、組織認定、結果復查的程序具體實施。組織認定可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按程序指定具備認定條件的學校、第三方機構或專家組織等具體實施。實施主體要明確負責部門,組建由教育部門、行業企業、院校專家等共同組成的認定專家評議委員會,嚴格按照標準條件,規范程序,保證質量。認定結果經檢查復核通過后,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學校應及時更新教師管理信息系統“雙師型”教師信息,確保數據準確統一。

【強化監督評價】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認定工作的規范指導和監督管理,要建立健全公示公開、第三方評估、抽查復查、責任追究、過程追溯等制度,發揮廣大教師的監督作用,暢通投訴反饋渠道,確保過程透明規范、結果公平公正。教育部將對各地“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進行抽查。

【促進持續發展】

要制定激勵政策,建立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教師不同能力條件分級認定,引導和鼓勵廣大教師走“雙師型”發展道路。在職務(職稱)晉升、教育培訓、評先評優等方面應向“雙師型”教師傾斜,課時費標準原則上應高于同級別教師崗位。要根據“雙師型”教師不同階段發展需求,精準提供教育教學、崗位實訓、企業實踐等機會。要鼓勵“雙師型”教師取得行業領域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獲聘行業領域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要結合學制和專業特點,對“雙師型”教師能力素質進行不超過5年一周期的復核,突出聘期內崗位業績考察,促進教師知識技能持續更新。

【注重作用發揮】

要充分發揮“雙師型”教師在綜合育人、企業實踐、教學改革、社會服務和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帶頭引領作用,充分挖掘典型案例,示范教師培訓、頂崗實踐、研修訪學等成長路徑方法。在“雙高”建設計劃、優質中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職業院校辦學能力達標、專業設置審批和布局結構優化、現場工程師培養計劃,以及教師創新團隊、名師(名匠)工作室、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建設中,應將“雙師型”教師作用發揮情況作為重要指標。

國家制定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基本標準(見附件)。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結合本地具體情況,以及不同教育層次、專業大類等,參照制定修訂本級“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實施辦法,明確支持舉措,實行分類評價,并適時調整完善。認定工作實施主體應根據認定對象具體情況,制定“雙師型”教師認定實施細則,報所屬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后實施。各地各校制定的“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不低于國家規定的基本標準,可結合實際明確破格條件。

【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基本標準(試行)】

第一條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熱愛職業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素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為人師表,關愛學生。

第二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踐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到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在教育教學和技術技能培養過程中落實課程思政要求,形成相應的經驗模式。

第三條具備相應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積極參與教學改革與研究。能夠采取多種教學模式方式,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

第四條 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人才需求,具有企業相關工作經歷,或積極深入企業和生產服務一線進行崗位實踐,時長、形式、內容、標準等應符合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相關規定。理解所教專業(群)與產業的關系,了解產業發展、行業需求和職業崗位變化,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融入教學。

第五條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申報各層級“雙師型”教師,在滿足第一至四條標準的基礎上,還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初級“雙師型”教師。具有較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所教課程的課程標準、教學原理,以及教學、生產實習實訓方法等,教學經驗比較豐富,教學效果好。

具有一定的指導和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積極參與并承擔教學研究任務,在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經驗。

具有一定的企業相關工作經歷或者實踐經驗,了解本專業工作過程或技術流程,積極承擔實習實訓教學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工作。獲得相關的國家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或具有本專業或相近專業非教師系列初級及以上職務(職稱),或具有相應的能力水平。

(二)中級“雙師型”教師。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和精湛的操作技能,了解本專業發展現狀和趨勢,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業績顯著,形成一定的教學特色和可供借鑒的教學經驗。

具有較強的指導和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實習實訓教學研究、專業建設、技術革新的能力,在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實踐中取得較突出的成果,起到帶頭人的作用。

具有較為豐富的企業相關工作經歷或者實踐經驗,掌握本專業工作過程或技術流程,在實習實訓教學、設備改造、技術革新等校企合作方面取得較突出成果。獲得相關的國家職業資格中級及以上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中級及以上證書,或具有本專業或相近專業非教師系列中級及以上職務(職稱),或具有相應的能力水平。

(三)高級“雙師型”教師。深入系統地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操作技能,掌握國內外本專業發展現狀和趨勢,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業績突出,教學特色鮮明,形成可供推廣和借鑒的教學經驗或模式。

在教育教學團隊中發揮關鍵作用,擔任地市級以上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教學創新團隊帶頭人、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負責人等,具有主持和指導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實踐教學改革、教學方法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指導和培養其他教師方面作出突出貢獻。

具有豐富的企業相關工作經歷或者實踐經驗,熟練掌握本專業工作過程或技術流程,在實習實訓教學、設備改造、技術革新等校企合作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獲得相關的國家職業資格高級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高級證書,或具有本專業或相近專業非教師系列高級職務(職稱),或具有相應的能力水平。

第六條高等職業學校教師申報各層級“雙師型”教師,在滿足第一至四條標準的基礎上,還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初級“雙師型”教師。具有較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所教課程的課程標準、教學原理,以及教學、生產實習實訓方法等,教學經驗比較豐富,教學效果好。

具有一定的組織和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積極參與并承擔教學研究任務,在教育思想、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實踐教學改革、教學方法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有發表、出版的學術論文、教學研究成果、著作或教科書等代表性成果。

具有一定的企業相關工作經歷或者實踐經驗,了解本專業工作過程或技術流程,在實習實訓教學、設備改造、技術革新、成果轉化等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相關的國家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或具有本專業或相近專業非教師系列初級及以上職務(職稱),或具有相應的能力水平。

(二)中級“雙師型”教師。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和精湛的操作技能,了解本專業發展現狀和趨勢,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業績顯著,形成一定的教學特色和可供借鑒的教學經驗。

具有較強的指導與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實習實訓教學研究、專業建設、技術革新的能力。參與過重要教學研究或科研項目,在教育思想、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實踐教學改革、教學方法等方面取得較突出的成果,起到帶頭人的作用。有發表、出版的有較大影響的學術論文、教學研究成果、著作或教科書等代表性成果,受到學術界的好評。

具有較為豐富的企業相關工作經歷或者實踐經驗,掌握本專業工作過程或技術流程,在實習實訓教學、設備改造、技術革新、成果轉化等校企合作方面取得較突出成果,取得較為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相關的國家職業技能等級中級及以上證書或職業資格中級及以上證書,或具有本專業或相近專業非教師系列中級及以上職務(職稱),或具有相應的能力水平。

作為主要參與者獲得技能競賽類、教學成果類、科技發明類等代表本領域較高水平的獎項;或指導學生獲得地市級及以上技能競賽類、教學成果類、科技發明類等獎勵。

(三)高級“雙師型”教師。深入系統地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操作技能,掌握國內外本專業發展現狀和趨勢,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業績突出,教學特色鮮明,形成可供推廣和借鑒的教學經驗或模式。

在教育教學團隊中發揮關鍵作用,擔任地市級以上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教學創新團隊帶頭人、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負責人等,主持過重要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教學研究項目或科研項目,在教育思想、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實踐教學改革、教學方法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指導和培養其他教師方面作出突出貢獻。有發表、出版的有重要影響的學術論文、教學研究成果、著作或教科書等代表性成果。

具有豐富的企業相關工作經歷或者實踐經驗,熟練掌握本專業工作過程或技術流程,在實習實訓教學、設備改造、技術革新、成果轉化等校企合作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取得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相關的國家職業資格高級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高級證書,或具有本專業或相近專業非教師系列高級職務(職稱),或具有相應的能力水平。

作為主要參與者獲得技能競賽類、教學成果類、科技發明類等代表本領域先進水平的獎項;或指導學生獲得省級及以上技能競賽類、教學成果類、科技發明類等獎勵。

第七條技工院?!耙惑w化”教師可參照實施。

——摘編自2022年10月25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的通知》(教師廳〔2022〕2 號)

2 《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綠色低碳發展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各個層次的切入點和關鍵環節,采取有針對性的舉措,構建特色鮮明、上下銜接、內容豐富的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引導青少年牢固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思想和行動基礎。

(二)工作原則。

——堅持全國統籌。強化總體設計和工作指導,發揮制度優勢,壓實各方責任。根據各地實際分類施策,鼓勵主動作為,示范引領。以理念建構和習慣養成為重點,將綠色低碳導向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各領域各環節,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國民教育體系。

——堅持節約優先。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積極建設綠色學校,持續降低大中小學能源資源消耗和碳排放,重視校園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和校園綠化工作,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減少碳排放。

——堅持全程育人。在注重綠色低碳納入大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的同時,在教師培養培訓環節增加生態文明建設的最新成果、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任務要求等內容。既要注重學校節能技術改造、能源管理,也要注重校園軟環境的創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堅持開放融合。綠色低碳理念和技術進步成果優先在學校傳播,行業領軍企業要免費向大中小學開設社會實踐課堂。高等院校要加大對綠色低碳科學研究和技術的投入,為碳達峰碳中和貢獻教育力量。

【主要目標】

到2025年,綠色低碳生活理念與綠色低碳發展規范在大中小學普及傳播,綠色低碳理念進入大中小學教育體系;有關高校初步構建起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學科專業體系,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升。

到2030年,實現學生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及行為習慣的系統養成與發展,形成較為完善的多層次綠色低碳理念育人體系并貫通青少年成長全過程,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權威性的碳達峰碳中和一流學科專業和研究機構。

【將綠色低碳發展融入教育教學】

(一)把綠色低碳要求融入國民教育各學段課程教材。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要論述精神充分融入國民教育中,開展形式多樣的資源環境國情教育和碳達峰碳中和知識普及工作。針對不同年齡階段青少年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系統規劃、科學設計教學內容,改進教育方式,鼓勵開發地方和校本課程教材。學前教育階段著重通過繪本、動畫啟蒙幼兒的生態保護意識和綠色低碳生活的習慣養成?;A教育階段在政治、生物、地理、物理、化學等學科課程教材教學中普及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理念和知識。高等教育階段加強理學、工學、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學科融合貫通,建立覆蓋氣候系統、能源轉型、產業升級、城鄉建設、國際政治經濟、外交等領域的碳達峰碳中和核心知識體系,加快編制跨領域綜合性知識圖譜,編寫一批碳達峰碳中和領域精品教材,形成優質資源庫。職業教育階段逐步設立碳排放統計核算、碳排放與碳匯計量監測等新興專業或課程。

(二)加強教師綠色低碳發展教育培訓。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師范院校、教師繼續教育學院要結合實際在師范生課程體系、校長培訓和教師培訓課程體系中加入碳達峰碳中和最新知識、綠色低碳發展最新要求、教育領域職責與使命等內容,推動教師隊伍率先樹立綠色低碳理念,提升傳播綠色低碳知識能力。

(三)把黨中央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決策部署納入高等學校思政工作體系。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將綠色低碳發展有關內容有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通過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宣講、專家報告會、專題座談會等,引導大學生圍繞綠色低碳發展進行學習研討,提升大學生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重要性的認識,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理念進思政、進課堂、進頭腦。統籌線上線下教育資源,充分發揮高校思政類公眾號的示范引領作用,廣泛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宣傳教育。

(四)加強綠色低碳相關專業學科建設。根據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需要,鼓勵有條件、有基礎的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加強相關領域的學科、專業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支持具備條件和實力的高等學校加快儲能、氫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碳排放權交易、碳匯、綠色金融等學科專業建設。鼓勵高校開設碳達峰碳中和導論課程。建設一批綠色低碳領域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業學院和示范性能源學院,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加大綠色低碳發展領域的高層次專業化人才培養力度。深化產教融合,鼓勵校企聯合開展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組建碳達峰碳中和產教融合發展聯盟。引導職業院校增設相關專業,到2025年,全國綠色低碳領域相關專業布點數不少于600 個,發布專業教學標準,支持職業院校根據需要在低碳建筑、光伏、水電、風電、環保、碳排放統計核算、計量監測等相關專業領域加大投入,充實師資力量,推動生態文明與職業規范相結合,職業資格與職業認證綠色標準相結合,完善課程體系和實踐實訓條件,規劃建設100 種左右有關課程教材,適度擴大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模。

(五)將踐行綠色低碳作為教育活動重要內容。創新綠色低碳教育形式,充分利用智慧教育平臺開發優質教育資源、普及有關知識、開展線上活動。以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全國低碳日、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等主題宣傳節點為契機,組織主題班會、專題講座、知識競賽、征文比賽等多種形式教育活動,持續開展節水、節電、節糧、垃圾分類、校園綠化等生活實踐活動,引導中小學生從小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觀念,自覺踐行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各項要求。強化社會實踐,組織大學生通過實地參觀、社會調研、志愿服務、撰寫調研報告等形式,走進廠礦企業、鄉村社區了解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進展。

【以綠色低碳發展引領提升教育服務貢獻力】

(六)支持高等學校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科研攻關。加強碳達峰碳中和相關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的培育,組建一批攻關團隊,加快綠色低碳相關領域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新突破。優化高校相關領域創新平臺布局,推進前沿科學中心、關鍵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大平臺建設,構建從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到產業化的全鏈條攻關體系。支持高校聯合科技企業建立技術研發中心、產業研究院、中試基地、協同創新中心等,構建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技術發展產學研全鏈條創新網絡,圍繞綠色低碳領域共性需求和難點問題,開展綠色低碳技術聯合攻關,并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七)支持高等學校開展碳達峰碳中和領域政策研究和社會服務。引導高校發揮人才優勢,組織專業力量,圍繞碳達峰碳中和開展前沿理論和政策研究,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政策咨詢服務。協助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做好重要政策調研、決策評估、政策解讀相關工作,積極參與碳達峰碳中和有關各類規劃和標準研制、項目評審論證等,支持和保障重點工作、重點項目推進實施。

【將綠色低碳發展融入校園建設】

(八)完善校園能源管理工作體系。鼓勵各地各校開展校園能耗調研,建立校園能耗監測體系,對校園能耗數據進行實時跟蹤和精準分析,針對校園能源消耗和師生學習工作需求,建立涵蓋節約用電、用水、用氣,以及倡導綠色出行等全方位的校園能源管理工作體系。加快推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校園教學、科研、基建、后勤、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應用,實現高校后勤領域能源管理的智能化與動態化,助推學校綠色發展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九)在新校區建設和既有校區改造中優先采用節能減排新技術產品和服務。在校園建設與管理領域廣泛運用先進的節能新能源技術產品和服務。有序逐步降低傳統化石能源應用比例,提高綠色清潔能源的應用比例,從源頭上減少碳排放。加快推進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規?;l展,提升學校新建建筑節能水平。大力推進學校既有建筑、老舊供熱管網等節能改造,全面推廣節能門窗、綠色建材等節能產品,降低建筑本體用能需求。鼓勵采用自然通風、自然采光等被動式技術;因地制宜采用高效制冷機房技術,智慧供熱技術,智慧能源管控平臺等新技術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優化學校建筑用能結構。加快推動學校建筑用能電氣化和低碳化,深入推進可再生能源在學校建設領域的規?;瘧?。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學校建筑屋頂光伏行動,推動光伏與建筑一體化發展。大力提高學校生活熱水、炊事等電氣化普及率。重視校園綠化工作,鼓勵采用屋頂綠化、垂直綠化、增加自然景觀水體等綠化手段,增加校園自然碳匯面積。

【保障措施】

(十)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以服務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為目標,統籌各類資源、加大探索力度,結合本地實際和綠色學校創建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充分發揮教育系統人才智力優勢,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工作。

(十一)推動協同保障。加大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加大各部門協作力度,形成協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工作機制。對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工作重大科技任務、重大課題、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予以資金和政策保障,穩步推進綠色低碳進校園工作。

(十二)強化宣傳引導。各地要多措并舉、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及時宣傳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工作進展,總結推廣各級各類學校的經驗做法,加強先進典型的正面宣傳,發揮榜樣示范作用,達到良好宣傳實效,引導教育系統師生形成簡約適度生活方式,營造綠色低碳良好社會氛圍。

——摘編自2022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發《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教發〔2022〕2 號)

(注:受篇幅限制,在摘編時對部分文件的格式進行了技術化處理,需要引用時,請務必登錄教育部等網站查閱全文)

猜你喜歡
碳達峰雙師綠色
碳中和·碳達峰
綠色低碳
關于“碳達峰”和“碳中和”——2030碳達峰與2060碳中和
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企業碳排放權會計處理探討
碳達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設計思考
建筑室內設計專業雙師培養授課實踐探討
林秀娟 茶業“雙師”
小學科學“雙師課堂”中雙師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與實踐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