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身學習視閾下開放大學教育服務供給模式改革策略

2022-03-14 01:46張桂琴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終身教育供給學習者

張桂琴,尚 磊

(國家開放大學 學習型城市研究中心,遼寧 大連 116021)

21 世紀是終身學習的時代。作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開放大學在新的歷史時期必然要肩負起更加艱巨的時代使命和社會責任?!吨袊逃F代化2035》《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都將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提到了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地位。這標志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發展方向和教育事業發展重心的轉移,也體現著從教育體系外部建設向內部提升的戰略轉型。為進一步明確開放大學在教育體系中的角色,教育部在《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中明確指出,開放大學應“成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重要力量和技能社會的有力支撐”。國家開放大學黨委書記荊德剛在談到開放大學轉型發展時也指出,開放大學未來的發展目標是“以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為宗旨,以服務國家戰略、產業發展和終身教育為辦學方向”[1]。國家的相關政策和開放大學轉型發展方向都對新時期開放大學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背景下,開放大學的教育服務供給應該隨著學習者需求作相應的調整,真正滿足終身學習的發展要求。

實際上,早在《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出臺之前,各開放大學已經在試水終身學習教育服務供給,通過社區大學、老年大學、非學歷技術培訓等教育形式,為廣大學習者的個人成長以及相關社會需求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供給服務,打造了功能強大、覆蓋面廣的數字化學習港,促進了地方學習型城市建設的發展,為有關部門和市民繼續教育、終身學習提供了強大的服務支撐,在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轉型中提供了極為有力的教育服務支持動能??梢哉f,21 世紀以來,開放大學在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的實踐發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開放大學在開展終身教育活動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如何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服務供給,如何滿足多樣化的終身學習需求、協調與整合終身教育資源以及解決精準創新終身學習平臺與機會等現實困境和理論瓶頸。本文試圖以學習者需要為核心,圍繞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終身學習平臺的搭建,結合開放大學終身教育活動所取得的教育實踐與經驗,力求探尋適合學習者需要的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服務供給問題。

一、開放教育學習者需求現狀分析

開放教育學習者學習情況的復雜性是眾所周知的。為進一步了解學習者學習需求,助力開放教育教學支持服務轉型發展,大連開放大學對301 名在校新生作了“學生學習需求”問卷調研。調查結果表明,開放教育學習者當前的學習需求趨于個性化、多元化。

參與本次問卷的學生男女生性別基本持平;從年齡段來看26—40 歲占69%,25 歲以下占22%,40歲以上占9%;從事職業中“行政后勤人員”占8%,其次是“銷售人員”占18%,“其他”占35%,其余專業技術人員占比較少;參與答卷的??粕?2%,本科生占38%。所學專業從詞頻分析來看,行政管理和工商管理居多,其余各個本??茖I學生均有參與;原始學歷以高中和??凭佣?,占92%,也有4.32%為本科生修第二學歷。

由此可見,開放教育的對象目前仍以40歲以下人員學歷補充者為主要群體,學習者職業專業化程度低、職業穩定性低,在校??粕鷶盗慷嘤诒究茖哟螌W生。

在學習時間方面,對于每月愿意來校參與的面授次數,37%的學生選擇“1~3 次”,36%的學生選擇“0~1 次”;期望面授課安排的時段,38%的學生選擇了“周六周日白天”,22%的學生選擇“周一至周五晚上”;無法參加面授的原因,93%的學生選擇了“工作相當忙,工學矛盾突出,抽不出空”;20%的學生選擇“只想拿文憑”;期望網絡教學的時間,38%的學生選擇“周六周日晚上”,42%選擇“周一至周五晚上”;影響參與實時網上學習的主要原因,85%的學生選擇了“工作太忙、不能按時參加”。

分析數據可見,學習者面臨的工學矛盾仍比較突出,企業單位管理嚴格,可用于學習的時間相對較少,普遍期望平時晚上和周末上課。工學矛盾成為面授課出勤率低的最主要原因。

在學習動機方面,關于學習的主要目的,72%的學生選擇“拿文憑”,60%的學生選擇“工作需要”,52%的學生選擇“專業技能和知識上有所進步”;關于希望學習哪些知識,78%的學生選擇“專業實用技能”,62%的學生選擇“專業理論知識”,51%的學生選擇“專業學習方法”;關于希望教學多關注哪些方面,66%的學生選擇“提升專業實踐能力”,51%的學生選擇“針對考試”,49%的學生選擇“提升學習方法和技巧”;關于是否想學習期間考取相關證書,58%的學生選擇“有意向”,20%的學生選擇“在考慮”,15%的學生選擇“不清楚相關職業證書情況”;學生感興趣的培訓項目占比最高的依次是辦公自動化培訓、藝術類培訓、二級建造師考試培訓、助理會計師考試培訓、教師資格證考試培訓、普通話考試培訓等;有71%的學生有繼續專升本的打算。

從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來看,開放教育學習者集中在提升學歷和職業技能,部分學習者對參與職業證書考試的積極性比較高,對職業需要的培訓項目頗感興趣,大多數??粕灿欣^續提升學歷的意愿。

在學習方式方面,關于參與學習最關心的是什么,68%的學生選擇“考試成績”,66%的學生選擇“學習時間”;對學習方式是否了解,40%的學生選擇“一般了解”,29%的學生選擇“比較了解”;關于線上線下學習,55%的學生更認同“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其次是30%的學生認同網上學習,認同“面對面輔導”的占15%;關于學習媒介,82%的學生選擇了“移動終端”,49%的學生選擇“PC端”,41%的學生選擇“文字教材”;關于喜歡的學習方式,72%的學生選擇“網上學習”,44%的學生選擇“集中面授”,35%的學生選擇“實踐教學”;關于考試方式,58%的學生愿意參與“網上考試”,16%的學生選擇“紙筆考試”。

由此可見,學習者普遍關注考試和學習時間,大多數學習者對開放教育的學習形式有一定的了解,認同混合式學習。尤其對基于移動終端媒介的網上學習認同度較高,喜歡網上教學形式和實踐教學形式。

在師生關系方面,關于是否愿意與課程教師約課,70%的學生選擇“愿意”,24%的學生選擇“無所謂”;關于期望教師網上回帖的時間,37%的學生選擇“一天內”,31%的學生選擇“2 小時之內”;關于是否有必要與教師建立情感聯系,89%的學生選擇“是”,11%的學生選擇“否”;關于期望與老師交流的方式,85%的學生選擇“社交軟件”,55%的學生選擇“面對面”,41%的學生選擇“電話”,33%的學生選擇“網課平臺討論區”。

就師生關系而言,開放教育學習者渴望與教師建立聯系,尤其是通過QQ 和微信等社交軟件建立聯系,期望與教師在線約課、期望教師盡快回復網課互動帖子、期望教師能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

其他意見方面,該題目屬于開放式問題,提問學生對于開放教育教學的意見。按照學生回答問題的詞頻分析如圖1所示

圖1 開放教育學習者對教育服務供給的要求

學習者提出較多的意見是關于上課的時間,期望時間的制定更趨人性化,兼顧工學矛盾問題;期望教師的講授更具吸引力,更能結合職業和專業實踐需要;期望考試更加便捷,比如有學生提出可否預約考試或者以網上考試為主的建議。

從《學習者需求調查問卷》數據分析來看,當前學習者的學習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信息化。站在開放大學轉型發展的歷史拐點,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需要基于學習者“需求側”視角,結合開放大學“供給側”的發展目標,為滿足每個社會成員的終身學習需求而努力實現學習者、資源、制度與環境的共生發展,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提供重要力量,為技能社會提供有力支撐,從而實現開放大學服務于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轉型發展。

二、開放大學教育服務供給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開放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各地經濟發展培養了大量“用得起、留得住”的實用性、適用性人才,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教育形式。但是,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和社會經濟的轉型發展,學習者的需求與開放教育提供的服務供給模式之間產生了差距。從大連開放大學《學習者需求調查問卷》的調查結果來看,學習者對教學時間、教學方式、教學服務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基于開放教育學習者身份特點的復雜性,開放教育在教學資源的供給方面也存在著不能切實滿足終身教育時代學習者的學習需求等問題,正面臨著新時代的挑戰。

(一)課程開放程度不夠高

開放教育的最大特點是“開放”。為此,國家開放大學構建了覆蓋全國城鄉的網絡立體化的、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沒有圍墻的新型大學,搭建了開放教育系統內部統一的學習平臺,基本實現了系統內部大部分課程的資源共享,能夠滿足大部分學習者高效率的學習需要。但是,當前開放教育課程教學資源的開放程度還存在著一定的閉塞,開放大學內部各種教育模式之間、各個專業之間、各個分部之間的教學資源還無法自由切換、瀏覽、檢索,無法實現資源共享,在客觀上導致了課程資源的浪費與重復建設的低效率投入。

(二)教學資源難以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

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中,開放教育的學習者學情情況,例如年齡結構、知識結構、社會身份、學習基礎、學習動機等各方面,應該都是最為復雜的。傳統教育體系中教學資源的配置大多以學?;蛘呓處熤付ǖ慕滩臑榛A,對學生作系統化、知識化、標準化的培訓,很難滿足開放教育這么復雜的學情情況。盡管開放教育一直致力于個性化教學,但是相對于龐大的學生群體,很難精準滿足學習者個性化的需求,導致教學者與學習者在標準化教學與個性化學習之間一直存在矛盾,同時也降低了部分無法滿足個體學習需要的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三)數字化資源服務供給不足

信息化時代,網絡學習以它的技術支撐突破了學習時空的限制,同時也給學習者帶來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感受,通過網絡獲取學習資源并自主學習逐漸成為成人最為喜愛的學習方式。隨著學習者學習接受方式的改變,開放教育在教育服務供給方面也作出了相應的調整,比如,創辦五分鐘課程、主辦微課大賽、創設直播課堂,等等。但是,這些數字化教學資源只是常規教學的補充與配飾,并未成為整體性的數字資源。零散的不成系統的數字資源難以滿足學習者“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需求。同時,開放教育數字化資源的更新速度也沒能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要,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

(四)學習平臺功能比較單一

開放教育最主要的學習平臺就是國開學習網。國開學習網集中了開放教育的絕大多數專業性課程,學習者在國開學習網上可以自主完成開放教育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但是,國開學習網的功能比較單一,主要就是為學生提供所學專業的課程輔導,沒有實現與開放大學的其他教育形式并網聯動構成學習資源的優勢互補。這與開放大學所要實現“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的發展目標相去甚遠。同時,成人的學習往往以現實問題為導向,而且學習時間也比較有限,他們比較希望在平臺上“一站式”地解決多個相關問題。學習網目前既無法實現對學習者學業過程的全覆蓋,也無法滿足學習者學習資源的無障礙聯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習者的學習熱情。

(五)教育服務供給質量較低

質量是教育生存的根本,是衡量教育是否切實地完成了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標準。教育質量的高低決定于教學服務供給的質量。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時代,人們對高等教育的要求已經從“上大學”逐漸轉變為“上好大學”。開放大學持續十幾年迅速的體量擴張,使開放教育始終忙于應對完成龐大的教學基數的教學任務而忽視了教育服務供給的質量。信息化時代互聯網背景下,面對國際高校、社會辦學單位和普通高校搶灘網絡教育,開放大學的教育服務供給質量明顯地處于下風,嚴重地減損了學校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提升教育服務供給質量成為開放教育發展的當務之急。

(六)教學支持服務有待提升

開放大學的開放性以及學習者的復雜性決定了開放教育不能夠采用整齊劃一的衡量標準。尤其是互聯網時代,學習者的信息化應用基礎和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習者的學習體驗和學習信心。這就對開放大學的教學支持服務提出了挑戰。及時而精準的教學支持服務可以提升學習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放大學的教師往往身兼數職,難以對學習者的各類問題做出及時答復,導致教學支持服務存在著滯后性而讓學習者感覺教學支持服務簡單粗放,感覺到自己的主觀訴求沒有得到重視,減損了學習者的主體積極性,阻礙了學習質量的提高。

三、終身學習背景下開放大學教育服務供給轉型的有利條件

開放大學40 多年的篳路藍縷,解決了1500 多萬人學歷補償問題,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資源,積累了豐富的辦學實踐經驗,探索出了一套終身教育模式[1]。從《學習者需求調查問卷》的調查結果來看,在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中有60%選擇“工作需要”,52%選擇“專業技能和知識上有所進步”,66%選擇“提升專業實踐能力”,49%選擇“提升學習方法和技巧”??梢?,當前學習者的學習不僅是為了一紙文憑,更多的是為了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以應對工作的需要和時代的變革。因此,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新的轉型發展時刻,開放大學需要充分發揮其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所積累的有利條件,把握歷史機遇,積極面對自身存在的問題,清醒面對時代的挑戰,實現開放教育向終身教育的轉型,再創新的輝煌。

(一)辦學方向的一致性

開放大學及其前身自誕生之日起走的就是平民化教育路線,致力于打造一所“老百姓上得起的大學”。20 世紀末期,門檻低、機會多,寬進嚴出、包容性強的開放教育普遍受到學習者的鐘愛。與當時普通高等教育的“精英”理念相比,開放大學為更多的“草根”學習者提供了自我實現的機會與發展空間的同時,也妥善地解決了“學校后”學習者的工學矛盾,進一步拓寬了受教范圍??梢哉f,開放大學在初始的辦學理念就與終身教育的辦學目標有著大致相同的方向。這為開放大學“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的轉型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教育資源的均衡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教育2030 行動框架》將“確保全納、公平的優質教育,使人人可以獲得終身學習的機會”[2]作為全球性教育目標。開放大學縱向式的辦學體系,既可以有效借助系統的力量,集聚全國優質師資,整合教育服務供給資源,根據時代、市場和學習者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務,實現優質社會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同時也可以借助四級平臺,擺脫傳統教育中存在的資源分配不均問題,保障不同的學習者可以公平、均衡地接受優質的教育資源,以實現教育公平,滿足終身教育時代學習者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三)先進的教育現代化基礎

開放大學自遠程教育時代開始,就非常注重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自20 世紀末期轉型發展以來,開放大學始終關注信息化教育的發展并運用于教育教學活動,從公共教育平臺到數字化校園,從“六網融通”到云教室,開放大學以信息化為依托,完成了轉型發展的初步階段?!皹嫿ǚ杖窠K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是開放大學改革發展的終極目標?!盎ヂ摼W+”時代,以現代信息化技術為基礎的智慧學習模式必將成為終身學習的最佳選擇。這是開放大學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具有的得天獨厚的教育現代化的優勢條件。

(四)構建終身教育學習平臺的綜合能力

早在《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出臺之前,各開放大學已經在試水終身教育服務供給,通過高職教育、繼續教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非學歷技術培訓等形式,為廣大學習者的個人成長以及相關社會需求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供給服務,打造了功能強大、覆蓋面廣的數字化學習港,促進了地方學習型城市建設的發展,為有關部門和市民繼續教育、終身學習提供了強大的服務支撐。這些各地的學習平臺,在開放大學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轉型中,可以作為終身教育學習平臺的構建基礎。

(五)學分銀行的初步建成

學分銀行作為分級認證服務網絡,對學習者的學習形式以及學習成果和學分作認定、記錄和存儲,為學習者提供學分轉換服務,同時在客觀上也突破了各類繼續教育之間的壁壘,成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立交橋”。當前,開放大學系統學分銀行已經在各地初步建成,為不同類型的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成果提供了具有官方認可的學習證明,既提升了學習者的學習實效,也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熱情。學分銀行的初步建成,有效銜接了學校教育與繼續教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的溝通問題,為國家資歷框架和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鋪平了前行的道路。

四、終身學習時代開放大學教育服務供給模式的發展趨勢

《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明確了開放大學未來的發展目標是要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并最終形成支撐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的強大合力。為了實現發展目標,開放大學需要正確面對當前的問題與挑戰,積極利用好自身的發展優勢,以學習者需要為中心,探索新型教育服務供給方式以滿足終身學習時代的需要。信息化背景下,依托“互聯網+”的優勢,開放教育供給的服務模式應該在供給主體、供給方式、供給內容、供給單元和供給關系等方面作一定的改革與調整。

(一)供給主體上要轉向多元化

教育機構作為單一供給主體的教育服務供給模式在互聯網時代逐漸被革新。終身學習社會,學習者的學習需要推動了教育服務供給模式由單一走向多元,民間組織、外資、企業、社區甚至個體,都紛紛試水教育服務供給。開放大學作為全國最大的成人繼續教育機構,在教育服務供給主體上不能單純依靠系統內部,而是應該在橫向上加強與其他機構的合作交流,相互競爭、相互制衡,以一主多元的方式為學習者提供服務供給,成為終身學習時代教育公平的推動者和學習者充實自我、增進動力的補給站。

(二)供給方式上要趨向網絡化

教育現代化是開放教育的重要特征?!懊媸?網課”始終是開放教育最為主要的教學形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來,網絡教學的大范圍推廣展現了在線教學的獨特魅力,同時也為更多的學習者所接受和喜愛。對終身學習者和開放教育學員來說,網絡教學有效地解決了工作與學習的矛盾,為學習者搭建了“時時處處皆可學”的學習快車道,滿足了他們碎片化和實用性學習的需要。轉型發展時期,開放大學在教育服務的供給方式上需要進一步加大網絡化教學力度,促進優質教學資源的流動,通過網絡共同體,提升教育服務供給的質量。

(三)供給內容上要面向個性化

因材施教、差異化教學的個性化學習一直是教育改革所追求的目標?;ヂ摼W時代,無論是作為知識的輸出者(教)還是知識的接受者(學),都可以在大數據的支持下實現教育的個性化。作為教育服務的供給方,開放大學需要結合數據的反饋情況,根據學習者的認知程度,對教育供給內容適時調整與更新,以適應學習者的學習需要,根據數據分析向學習者推薦所需要的學習內容,實現自主與開放相結合、深度與廣度相結合的內容供給,支持不同學習者學習結果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習者培養路徑的差異需求,保證個性化教育的實施,使學習者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教育供給內容對個性化自適應學習者的服務支持。

(四)供給單元上要走向碎片化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學習者的學習方式,泛在式學習逐漸成為終身學習的主流方式。泛在學習“憑借互聯網技術和各種閱讀終端,利用碎片化時間來閱讀碎片化閱讀材料的形式”[3],對教育供給單元提出了變革的要求。常規教育供給單元往往是以某個知識整體為單元,但泛在學習的學習者在學習時間、學習過程、學習需要等方面都呈現出碎片化的特點,這就決定了教育服務供給單元需要“化整為零”以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要。如何在模糊而復雜的碎片化學習材料中使學習者自主建立起完整而系統的知識體系,這是開放大學教育服務供給未來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五)供給關系上要傾向需求側

傳統教育通常是在教師的主導下,將教學內容、知識體系逐步輸導給學生。終身教育強調的是學習者從“需求側”出發,主動向教育服務供給主體“供給側”發出學習訴求。這就需要開放大學在教育服務供給關系方面由“供給側”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需求側”轉型。教師需要利用“互聯網+教育平臺”,在大數據分析的精準支持下,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推送,并跟蹤、分析、反饋、評定其學習過程,幫助學習者實現有效學習,從而增強學生的獲得感,也提升教師的職業成就感。

五、改革開放大學教育服務供給模式的策略

“互聯網+”背景下,學習者對學習內容、學習形式、學習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終身教育作為為學習者提供所需學習內容的體系,需要以學習者需求為出發點全面滿足學習者學習需要。作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重要力量和技能社會有力支撐”的開放大學,必須以學習者需求為出發點,從教育服務供給模式改革的視角去審視傳統教育服務供給和創新教育服務需求之間的結構性失衡,以適應終身教育時代的發展需要和滿足學習者學習需求。

(一)搭建終身學習平臺,整合教育服務資源

“互聯網+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為終身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終身學習逐漸成為現實。開放大學作為“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的重要支撐力量,首要的任務就是在既有平臺優勢的基礎上,拓展平臺功能,從單一教學平臺功能向教育多元化平臺轉型,從而構建一個面向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服務供給平臺,更好地滿足學習型社會學習者的需求。終身教育學習平臺需要整合現有教育資源,形成既能夠提供學歷教育,又提供職業培訓、開展社區教育的多樣化多層次的教育服務供給平臺,為社會成員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輸送更新的知識。

(二)明確教育服務供給模式的改革方向

國家開放大學黨委書記荊德剛指出,開放大學教學改革除了在學歷教育方面需要突破外,還需要在老年大學、社會培訓、社區教育等方面拓寬服務供給,打造開放大學事業發展的新增長點,建成服務于全民終身學習教育體系的新陣地[1]。開放大學新的戰略發展方向,對教育服務供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終身學習者的無特定性,要求教育服務供給要具有普適性。相對傳統教育的系統化整體性供給模式,終身教育的供給需要為學習者提供適合他們學習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碎片化的教育服務內容。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學體系,必須以學習者需要為中心,相應的教育服務供給模式也需要從“供給側”驅動模式向“需求側”驅動模式變革,才能真正實現滿足每個人的個性化終身學習的全方位需求。

(三)構建教育服務供給體系

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機制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組織協同發力。終身教育的服務供給需要形成跨越政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界線的“多元主體協同供給”網絡系統,而不是僅僅局限在開放大學系統內的教育服務供給輸出活動。在構建終身教育服務供給體系中,開放大學要承擔起教育服務供給“樞紐”的職責,作為“跨界鏈接者”(Boundary spanners),在縱向上連接各地開放大學分部,在橫向上連接各地區教育資源供給組織,打破教育服務供給孤島,實現多層次、多維度的教育資源有效匯聚和共享,依靠終身教育平臺構建起多元化、立體化的教育資源供給網絡。而開放大學可以憑借在終身教育服務供給體系中的角色定位,確立其自身在終身教育服務供給中的主導地位,從而實現開放大學服務終身學習社會的教育改革發展目標。

(四)保障教育服務供給質量

教育服務供給質量是關系到教育生死存亡的關鍵。終身教育體系架構下的多元化教育資源供給模式,必然會帶來教育服務供給質量的差異性。只有“提高教育質量,擴大有效供給,才能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教育需求”[4]。終身學習社會,要做到真正滿足學習者的需求,需要建立教育資源準入制度,出臺“以職業能力或生活能力為本”的教育質量認證標準,構建教育資源質量保證體系,以促進教育服務供給的系統性和科學化的規范管理,提高教育供給效率和供給質量,滿足終身學習者多樣化、高質量的教育訴求。

(五)確立“需求側”教育服務供給評價機制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終身學習教育理念,要求教育服務供給模式必須由“供給側”驅動向“需求側”驅動變革。學習者作為終身學習最為重要的利益相關者,他們的滿意度是決定教育服務供給是否成功的關鍵性因素。將學習者引入教育服務供給質量體系,對教育服務資源的開發、應用與配置方式、教育服務過程等程序作需求側評價,建立基于學習者的“需求側”服務供給評價體系,以學生個性化的實際需要去測評教育服務供給的質量,反向推動教師和教育資源提供者去不斷提高教育資源的質量。確立基于“需求側”的教育服務供給評價機制,可以切實實現“學習者需求核心”的終身教育理念,在滿足學習者需求的基礎上,以需求側“選—學—評”的互動,不斷推進教育資源服務供給的持續優化,達到有效保障與提升教育服務供給質量的改革目的。

六、結語

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和學習者需求的改變,要求開放大學在教育服務供給方面必須作出策略性變革?!盎ヂ摼W+教育”改變了人們對傳統教育的認知,推動了教育結構的重組、教育流程的再造,對教育服務供給機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開放大學在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的轉型發展目標的引領下,需要以學習者“需求側”視角,思考開放大學“供給側”在終身學習的改革與支持服務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而整合系統內各類教育資源,提升開放大學的教育服務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以匹配學習者“需求側”的合理需求,搭建起終身學習平臺以滿足每個社會成員終身學習的需求,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提供重要平臺,為技能社會提供有力支撐,實現開放大學服務于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轉型發展。

猜你喜歡
終身教育供給學習者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慕課讓終身教育變為一種現實
漢語學習自主學習者特征初探
一圖帶你讀懂供給側改革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長征途中的供給保障
也談供給與需求問題
《終身教育與培訓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高校學習者對慕課認知情況的實證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