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呂碧城詞之傳播

2022-03-14 05:37惠聯芳
關鍵詞:詞選季刊詞學

惠聯芳

(金陵科技學院人文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38)

作為民國時期的女性詞人,呂碧城有著絢麗多彩的人生閱歷,這為其詩詞創作拓展了題材。呂碧城詞之新變,折射出傳統詞風在民國時期的嬗變;與報刊界友朋的交誼,為呂碧城詞作的傳播及經典化,提供了“近水樓臺”之便利。對呂碧城詞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有:李保民的《呂碧城詞箋注》、徐新韻的《呂碧城三姊妹文學研究》、孫越的《實踐與抗爭:呂碧城文學創作中的女權思想》、秦燕春的《屈子情結與玉溪風調——呂碧城文學資源的二水合流》、魏遠征的《呂碧城海外新詞的傳統文人心態——兼論近代文學新舊相通互融性》、葛文峰的《呂碧城歐美游記詩詞探析》等。這些研究從文本箋注、藝術特色探究、呂碧城女性主義思想與其創作的關系等方面,為進一步多視角研究呂碧城及其詩詞創作提供了借鑒。結合相關研究,本文擬從報刊資料、詞選本及呂碧城詞的文本細讀入手,細繹呂碧城詞之新變和經典化傳播過程。

一、希冀詞史留名意識的萌動

呂碧城(1883—1943年),原名賢錫,字圣因,別署蘭清、清揚,安徽旌德人,著有《文史綱要》、《美利堅建國史綱》、《歐美漫游錄》(又名《鴻雪因緣》),輯有《呂碧城集》《信芳集》《曉珠詞》《雪繪詞》《香光小錄》等[1]。作為民國時期的杰出女性,呂碧城出入政壇和文壇,人生閱歷豐富且充滿傳奇色彩:早年任《大公報》主筆,大力倡導女性主義,發表了《論提倡女學之宗旨》《敬告中國女同胞》《興女權貴有堅忍之志》等多篇文章;1912年,任袁世凱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府秘書;1915年,因不滿袁世凱稱帝,辭職居滬;1918年,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同時兼任上?!稌r報》特約記者;1933年,在結束第二次歐美游學后定居香港。

文學作品的“煉成”不僅源于作者的經歷,而且受大事件的催化,呂碧城的詞作亦是如此。甲午戰敗、戊戌變法失敗、庚子事變以及“巾幗不讓須眉”的女性主義意識,都被熔鑄于呂碧城的詞作中。

呂碧城對自己的詞作評價甚高,認為堪與李清照相比肩。費樹蔚在《信芳集序》中敘及呂碧城信函之“夫子自道”:“詞家盛于兩宋,而閨秀能有幾人?《漱玉》《斷腸》未為極則。際茲舊學垂絕,坤德尤荒,斯文在茲,未敢自薄,既為閨襜延詩書之澤,亦冀史乘列文苑以傳……”[3]523呂碧城“冀史乘列文苑以傳”的自覺傳播意識,是其詞作得以廣泛傳播的主觀原因。在漫游歐美期間,呂碧城為防止作品日后遺失煞費苦心。在胃病手術前,她甚至向摯友費樹蔚殷殷囑托身后事:“胃疾久淹,將付剖割,脫有不幸,則身后之事,宜略經紀,叢殘著作,付讬為先?!盵3]523尤其是自《大公報》刊載其詩文之后,呂碧城刊發作品的自覺意識與日俱增。1925年,《婦女旬刊匯編》第1期刊登了呂碧城的《如夢令》(夜久蠟堆紅淚)、《南鄉子》(雨過漲留痕)、《齊天樂》(半空風簸秋聲碎)、《生查子》(清明煙雨濃)、《浪淘沙》(百二莽秦關)等詞作,促進了呂碧城詞的初步傳播。1929年,中華書局出版了呂碧城的《信芳集》,引起一定反響。同年10月7日,孤云(1)潘伯鷹(1898—1966年),別署孤云,安徽懷寧人,現代書法家、詩人、小說家。在天津《大公報》發表《評呂碧城女士〈信芳集〉》:“以《信芳集》與時賢諸家相較,則覺或辭俊有余而意新不足,或長于輕巧而失之不能雄深;清逸者或少追琢之工,矜練者又亡渾融之妙。環顧斯世,竟難連鑣之選,此碧城風標絕世之概與易安相同者也?!盵3]553此評價為呂碧城詞在詞界的精彩亮相拉開了帷幕,也為呂碧城詞日后的傳播及在詞史上的定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詞學季刊》對呂碧城詞新變的定格

縱觀女性詞史,對閨閣之情的抒寫成為大多數女詞人的創作基調,關乎國家、社會等方面的“大我”之情則很少被賦予合理的“名分”。秉持女性主義的呂碧城,以其獨立之人格、堅韌之意志,“闖入”傳統詩詞創作領域,以傳統士大夫的責任和擔當“武裝”思想,將詞的傳統與現代融合,開辟出一片新天地。呂碧城詞的新變主要表現在“目睹異域山川風土之特美”后創作題材的開拓[4],以及以女性身份言傳統士大夫之“志”兩個方面。

龍榆生(2)龍榆生(1902—1966年),本名龍沐勛,字榆生,號忍寒,江西萬載人,古典文學研究家、詞人,主編過《詞學季刊》,編著有《唐宋名家詞選》《近三百年名家詞選》《風雨龍吟室詞》等。于1933年創辦《詞學季刊》,由上海民智書局發行。該刊以弘揚詞學、凝聚詞學研究者為宗旨。作為當時頗具影響力的詞學專業期刊,《詞學季刊》開辟女性詞專欄,收錄了十余首呂碧城詞,其中,《應天長》(環峰瞰水)、《洞仙歌》(海堧遷客)、《壽樓春》(盟寒梅冬心)、《玲瓏玉》(詠瑞士山中雪橇之戲)(3)《呂碧城詞箋注》中《玲瓏玉》一詞的序與《詞學季刊》創刊號的序有所不同,前者為“阿爾伯士雪山游者多乘雪橇飛越高山,其疾如風,雅戲也”,后者為“詠瑞士山中雪橇之戲”。、《浪淘沙慢》(用清真韻)、《風入松》(為王式園題書畫集)、《喜遷鶯》(紺云西邁)等詞作,刊登在《詞學季刊》創刊號“現代女子詞錄”欄目;《霜葉飛》(十年遷客滄波外)、《玉京謠》(為陸丹林題紅樹室圖)、《鷓鴣天》(沉醉鈞天吁不聞)等詞作,刊登在《詞學季刊》第一卷第二號“近代女子詞錄”欄目?!对~學季刊》刊載的呂碧城詞,或為融異域風情與家國之思為一爐之詞,或為“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之題畫詞,由此定格了呂碧城詞在題材和情感內涵等方面的新變。

(一)融異域風情與家國之思為一爐之詞

呂碧城以“舊瓶裝新酒”,用傳統的詞承載域外的奇觀異景。異域獨特的景觀,激發了呂碧城的創作熱情。淹留異國“雖信美而非吾土兮”的感傷,不時觸動著呂碧城的心房,形成融家國與異域為一爐的詞作范式。這方面的詞作主要有《玲瓏玉》(詠瑞士山中雪橇之戲)、《應天長》(環峰瞰水)、《洞仙歌》(海堧遷客)、《鷓鴣天》(沉醉鈞天吁不聞)、《霜葉飛》(十年遷客滄波外)等。

阿爾卑斯雪山聞名世界。在旅居瑞士期間,呂碧城曾多次游覽阿爾卑斯山,并以文、詩、詞等多種體裁盡情描摹了登山觀雪之鮮活映像和體驗?!堆├L詞》收錄的詞作均以呂碧城瑞士游歷為創作素材,其中的代表作《玲瓏玉》(詠瑞士山中雪橇之戲)1933年刊載于《詞學季刊》。此詞詠嘆在瑞士阿爾伯士山(4)今阿爾卑斯山。上游者乘雪橇“其疾如風”[3]304的場面:“飛云溜屧,朔風回舞流霙。羞擬臨波步弱,任長空奔電,恣汝縱橫?!盵5]雪橇之飛旋、女子之颯爽,躍然紙上。詞中既呈現了新事物——雪橇,又熔鑄了中國傳統詩詞的神韻,化用曹植《洛神賦》中的“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凌波微步”[6],將滑雪女子的動態美傳神地表達出來。詞中的女子形象,與當時中國的女子形象大相徑庭。呂碧城騰挪中國古詩中描寫女性輕盈體態美的詩句予以呈現,這種跨文化的藝術表達方式,想象之瑰麗,令人耳目一新。而“休愁人間途險,有仙掌、為調玉髓,迤邐填平”[5],則借景抒懷,流露出作者憂心民間疾苦的情懷。

呂碧城旅居瑞士日內瓦期間,沉迷于湖光山色,以文、詩、詞等文體,酣暢淋漓地抒寫興之所至。她深入挖掘日內瓦湖這一異域風景與中國名勝之間的同質性,借日內瓦湖之景致,承載思鄉之情緒。例如,1933年發表于《詞學季刊》的《應天長》(環峰瞰水)(5)據李保民考證,該詞系呂碧城1932年旅居瑞士日內瓦時所作[3]310。一詞中,“環峰瞰水,珍樹冪樓,仙居占斷湖角”[7],描摹了日內瓦湖邊景致;“未信俊游堪戀,風懷倦羈客”[7],抒寫了天涯羈旅之感;“神州黯秋色”[7],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祖國的憂慮;“招魂句,歌楚些,采桂葉,露香盈握”[7],化用楚辭《招魂》,表現出作者高潔的品格;以“夕陽外、斷甃頹垣,愁損歸鶴”[7]作結,抒發了身在異鄉卻心系故園之情感。

《洞仙歌》(海堧遷客)收入1932年秋刊行的二卷本《曉珠詞》,表達了呂碧城今昔滄桑之感和羈旅之愁。其中,“海堧遷客,憶西風殘照,不似江南舊村里”[8],化用蘇軾《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之“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9]詩句,以“江南黃葉村”的意象,還原游子的夢中情境。作為海外游子,呂碧城的鄉愁彌漫心間。作為心系祖國的炎黃子孫,呂碧城仿佛從寒泉、激石的物語中傾聽到人間興廢:“峭壁曳寒泉,激石嘶風,似說遍、人間興廢?!盵8]這與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有異曲同工之妙。

《鷓鴣天》(沉醉鈞天吁不聞)作于1931年或1932年,是時,呂碧城“正漂泊海外。遙念故國,感時傷亂。嘆國運之衰微,哀濟世之無方,因有是作”[3]322-323,該詞之情感基調與屈原的孤立無援異曲同工。其中,“沉醉鈞天吁不聞,高丘寂寞易黃昏”[10],流露出國運堪憂而無以報國的無奈;“歌玉樹,滟金尊。霓裳驚破夢中春??蓱z滄海成塵后,十萬珠光是鬼”[10],巧設對比,鋪陳了往昔繁華在動亂的時局中如煙如塵。

《霜葉飛》(十年遷客滄波外)是呂碧城長期淹留海外情感之寫真。首句“十年遷客滄波外,孤云心事誰省”[11],提綱挈領,奠定了整首詞的感情基調,抒發了客居他鄉、歸路難期之惆悵;“蘭成詞賦已無多”[11],借庾信身在北朝心系故國之典故抒發懷念故國之情,以“蘭成詞賦”類比己詞;“覺首丘期近”[11],意為狐死時頭尚朝著巢穴,后用以指歸葬故鄉,不忘故土,此處反用典故,用以表達有家難歸之苦痛;“望故國、兵塵正警”[11],表達對祖國的擔憂,道出有家難歸之原因,情感脈絡明晰流暢;“幽棲忍說山林穩”[11],一個“忍”字透露出內心的矛盾糾結。和著對故鄉的想念,呂碧城產生了幻覺:“聽夜語胡沙,似暗和、長安亂葉,遠遞霜訊?!盵11]異域的風沙好像與故國秋葉相應和,傳遞著故國兵荒馬亂的消息。詞的下闋,抒發了年華似水、容顏漸老、黃粱一夢之感。

綜上所述,作為女性詞人,呂碧城以擔當和豪情,一改傳統女性詞人柔婉之特色,其詞中的家國之思,拓展了女性詞的情感寬度。異域瑰麗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景與中國傳統文化基因相碰撞,激發出呂碧城海外詞別具一格之新變。

(二)“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之題畫詞

在文學史上,題畫詩詞大都屬于男性詩詞創作的題材范疇,而呂碧城如同一枝鏗鏘玫瑰,在題畫詩詞“花園”中綻放。呂碧城的題畫詞主要有《風入松》(為王式園(6)王鯤徙(1890—1954年),字式園,浙江杭州人,近代書畫收藏家,曾輯印《式園時賢書畫集》,收藏有顧麟士等名家書畫。題書畫集)、《玉京謠》(為陸丹林題紅樹室圖)等,這些詞作抒寫了與傳統女性詞柔媚情感不同的士大夫之志,表現出情感內涵方面的創新。

《風入松》(為王式園題書畫集)收錄于《曉珠詞》二卷本。據李保民考證,該詞約作于1932年夏(或稍前)[3]320。詞的上闋“米船一棹泛滄溟,北苑盡知名”[12],肯定了王式園所輯書畫之豐富、價值之高,可與北宋書畫家米芾及南唐畫家董源的書畫相比肩;“然犀照、珊網初盈”[12],肯定了王式園眼光之獨到;“孔翠千翎齊炳,驪珠百琲爭瑩”[12],盛贊書畫名作之熠熠生輝。詞的下闋,作者有感于清代四大私人藏書樓中海源閣、皕宋樓結局之慘淡,高度評價了《式園時賢書畫集》在保存時賢書畫方面的貢獻。這首詞發表在《詞學季刊》創刊號,飽含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借由期刊發表,流傳后世”之希冀。

1929年秋,呂碧城受陸丹林(7)陸丹林(1896—1972年),別署自在,齋名紅樹室,廣東三水人。據鄭逸梅《南社叢談·南社社友史略》載:陸丹林喜搜羅當代名人書畫,不論前清遺老,還是革命黨人,皆兼收并蓄,集有名畫一帙——《紅樹室時賢畫集》,名流曾為之題詠[13]。之邀,創作《玉京謠》(為陸丹林題紅樹室圖)。呂碧城自注“去秋于瑞士看紅樹甚多”,故開篇以紅樹起興“斷綺凄紅樹,瘦入霜晴”,感慨“世外斜陽換”[14]。畫中的景致撩撥了呂碧城期盼故國山河無恙的情思,她在詞中將時賢比作五代山水畫家荊浩、關仝及西漢著名文學家鄒陽、枚乘,憶及往昔自己在繪畫方面的技藝,失落之情溢于言表。

三、《近三百年名家詞選》對呂碧城詞的經典化

《詞學季刊》以期刊這一最能聚焦詞創作前沿的形式“報道”了呂碧城詞之新變,而《近三百年名家詞選》則以詞選的形式為呂碧城詞在詞學史上爭得了重要地位。兩相配合,完成了“向當時詞學界推介呂碧城詞”到“在漫長詞學發展史上推進呂碧城詞經典化”的進程。

(一)龍榆生的選詞觀

龍榆生早年曾受教于黃侃,后到上海拜朱彊村為師,專事詞學研究。后朱彊村將朱墨雙硯交給龍榆生,囑咐他繼承校詞之業。龍榆生選詞極為審慎,他在《選詞標準論》中指出,選詞之目的有四:一曰便歌,二曰傳人,三曰開宗,四曰尊體;前二者依他,后二者為我[15]?!对~學季刊》在選錄詞作時,已初步體現了“選源”意識?!八^選源,即選家在編纂選本時,閱讀、接觸過哪些詞人詞作,閱讀的是詞人的別集,還是不同時期的選本,又是如何利用這些作品進行編選的等等?!盵16]上海開明書店1934年出版的《唐宋名家詞選》是龍榆生對其“選源”意識的再次實踐,他在該書《初版自序》中寫道:“予意詩詞之有選本,務須從全部作品抉擇其最高足以代表其人者,未宜輒以私意妄為軒輊其間?!盵17]這種“選源”意識,在他1936年著手編纂《近三百年名家詞選》時趨于成熟。在《近三百年名家詞選》中,龍榆生更為重視對三百年詞壇創作發展嬗變的總結,故而在《后記》中說:“三百年來詞壇盛衰之故,與世運為倚伏,蓋庶幾于此帙覘之矣?!盵18]250-251

龍榆生的選詞實踐在詞史建構和詞學批評中具有重要意義,他在編纂《近三百年名家詞選》時,再次踐行選源觀,對所選呂碧城詞的版本流變作詳細介紹:“初刊《信芳詞》行世。晚年復自刪訂,益以后來所作,匯印為《曉珠詞》四卷,卷尾自識云:‘慨夫浮生有限,學道未成,移情奪境,以詞為最。風皺池水,狎而玩之,終必沉溺,凜乎其不可留也!’亦足覘其志趣?!盵18]248呂碧城有感于“舊作已流海內外,世俗言詞,多違戒律,疚焉于懷”,故“乃略事刪竄”[19]8。

詞選本的編纂,除“選源”這一因素外,重要的是詞人與編纂者詞學觀的契合,《近三百年名家詞選》的編纂亦是如此。該書的編纂過程體現了龍榆生對老師朱彊村詞學觀的傳承。朱彊村論詞繼清詞“意格”之余緒,龍榆生接過朱彊村的大旗,亦將“意格”作為評判詞的標準,而非以能否“被管弦”為主:“論近三百年詞者,固當以意格為主,不得以其不復能被管弦而有所軒輊也?!盵18]250所謂“意格”,“恒視作者之性情襟抱,與其身世之感,以為轉移”[18]250。他認為,“三百年來,屢經劇變,文壇豪杰之士,所有幽憂憤悱纏綿芳潔之情,不能無所寄托,乃復取沉晦已久之詞體而相習用之,風氣既開,茲學遂呈中興之象”[18]250。三百年來,易代之際,文人的情感適合以詞的方式予以承載,呂碧城之詞則作如是觀,與龍榆生的詞學宗尚相契合?!督倌昝以~選》編選過程,也充分體現了“意格”論在詞學批評史上的一脈相承。

(二)入選《近三百年名家詞選》之呂碧城詞

龍榆生在《近三百年名家詞選》中選錄了呂碧城的五首詞(8)這五首詞均錄自呂碧城晚年刪訂匯印的《曉珠詞》。,分別為《祝英臺近》(縋銀瓶)、《玲瓏玉》(詠瑞士山中雪橇之戲)、《汨羅怨》(過舊都作)、《陌上花》(丹砂拋處)和《瑞鶴仙》(瘴風寬蕙帶),并在書中稱呂碧城詞為“近三百年名家詞之‘殿軍’”。這些詞作分別展現了呂碧城詞的不同側面,體現了傳統與新變的融通,也與龍榆生對民國詞創作的期待不謀而合。龍榆生殷切希望:“繼此有作,其或別創新聲,以鳴此曠古未有之變局乎?”[18]250“茍能因勢利導,藉以繼往開來,未嘗不可發揚國光,陶冶民性,進而翊贊中興大業?!盵20]

《近三百年名家詞選》對《玲瓏玉》(詠瑞士山中雪橇之戲)這一海外詞的選錄,踐行了龍榆生追求新變的詞學觀。1929年,中華書局出版《呂碧城集》兩本五卷,其中卷四錄《海外新詞》108闋。1937年,中華書局出版《曉珠詞》一冊四卷,其中卷二所錄詞作皆海外之作,并由原來的108闋增至169闋。呂碧城在詞集中將海外詞專列為一類,可見她對海外詞的新變胸有成竹。呂碧城對其詞價值之敏銳感覺,與龍榆生對當時詞創作走向的殷切期待同頻共振?!督倌昝以~選》對呂碧城海外詞的選錄,體現了龍榆生在秉持傳統詞學觀的基礎上,對民國詞壇新氣象的著意強化,為當時詞的創作樹立了風向標?!读岘囉瘛?詠瑞士山中雪橇之戲)同時入選《近三百年名家詞選》和《詞學季刊》,一方面助推了該詞的經典化,另一方面也為引領后代詞學研究者關注呂碧城海外詞提供了可能。

(三)呂碧城詞界地位的形成

如果說龍榆生在《近三百年名家詞選》中對呂碧城詞的選錄,是呂碧城詞經典化的外驅力,那么呂碧城在文章中的“宣言”及對詞集的整理和出版,則是呂碧城詞經典化的內驅力。呂碧城的詞作是對清末民初革新派炮轟的回擊。在才女寫作題材瑣細、背離社會變革的軌道中,她振臂高呼,為女性的情感抒寫爭得一席之地。呂碧城在《女界近況雜談》中曾論及女性寫作的宗旨:

茲就辭章論,世多訾女子之作,大抵裁紅刻翠,寫怨言情,千篇一律,不脫閨人口吻者。予以為抒寫性情,本應各如其分,惟須推陳出新,不襲窠臼,尤貴格律雋雅,情性真切,即為佳作。詩中之溫李,詞中之周柳,皆以柔艷擅長,男子且然,況于女子寫其本色,亦復何妨?若言語必系蒼生,思想不離廊廟,出于男子,且病矯揉,詎轉于閨人,為得體乎?女子愛美而富情感,性秉坤靈,亦何羨乎陽德?若深自諱匿,是自卑抑而恥辱女性也。古今中外不乏棄笄而弁以男裝自豪者,使此輩而為詩詞,必不能寫性情之真,可斷言矣。至于手筆淺弱,則因中饋勞形,無枕葄經史、涉歷山川之工,然亦選輯者寡識而濫取之咎,不足以綜概女界也。[19]150-151

呂碧城將自然山水進行心靈化的體悟和表達,將滿腔豪情注入“要眇宜修”的詞中,開拓了詞的意境,與龍榆生對當時詞創作的期許不謀而合。當代詞學家在詞史上對呂碧城詞給予高度關注,龍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詞選》對呂碧城詞的經典化,由此可見一斑。龍榆生在《近三百年名家詞選》中選錄了呂碧城《曉珠詞》中的五首詞,肯定了呂碧城作為名家在近三百年詞史中的地位,助推了呂碧城詞的經典化。尤為重要的是,龍榆生從選詞學的角度為呂碧城在詞史上地位的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所謂“高山流水遇知音”也。

錢仲聯先生在《近百年詞壇點將錄》一文中界定了呂碧城的詞史地位及其代表作:“圣因近代女詞人第一,不徒皖中之秀……中年去國,卜居瑞士。慢詞《玲瓏玉》、《舊羅怨》(9)據龍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詞選》,此處《舊羅怨》應為《汨羅怨》。、《陌上花》、《瑞鶴仙》,俱前無古人之奇作?!盵22]再如,劉夢芙從女性詞的角度對呂碧城詞予以定位:呂碧城詞中所蘊含的“自由平等、女性獨立之風雷激蕩”[23]之精神,“一掃吾華女子千年柔弱之積習”[23],表現出“壯麗出以清新,芬馨而兼神駿”[23]的審美特征;詞境“廣闊瑰異”[23],“丁懷楓、沈子苾、陳翠樓輩成就雖高,亦不及呂之創辟”[23],即便是激蕩著愛國精神的秋瑾詞,“論詞藝之精絕”[23],亦“遠遜于碧城”[23]詞。當代學者從不同視角對呂碧城詞的高度關注,與龍榆生通過各種途徑對呂碧城詞的傳播遙相呼應,凸顯出詞學批評史上不同時代學者們詞學觀的薪火相傳。

四、結語

喬以鋼認為,在文學書寫的意義上,現代女性意識大體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確定自身本質、生命意義及其在社會上的地位;二是從女性的角度出發審視外部世界,并對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盵24]呂碧城詞一改傳統詞中女主人公纖細柔媚的情感,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個人情性的情感內涵、風云變化的時代意識和滄海桑田之感。傳統女性詞作中的閨閣意識被呂碧城自身閱歷所鑄就的“現代女性意識”所替代,具體表現為“現代家國意識”[25]。呂碧城詞中蘊含的情感特質與龍榆生的作詞主張不謀而合。龍榆生在《今日學詞應取之途徑》中寫道:“學詞者將取前人名制,為吾揣摩研練之資,陶鑄銷融,以發我胸中之情趣,使作者個性充分表現于繁弦促柱間,藉以引起讀者之同情,而無背于詩人‘興’‘觀’‘群’‘怨’之旨,中貴有我,而義在感人……”[26]他在《詞學季刊》《近三百年名家詞選》中對呂碧城詞的選錄,一為“盡朋友義”,為呂碧城爭得詞學史上的一席之地,二為構建自己的詞學理論體系。20世紀30年代中期,龍榆生致力于變革詞體,以期在風云變化中通過詞這一傳統的文學體式承載知識分子的情感內核,他在《選詞標準論》中說:“吾國文人之言詩歌者,咸以風騷為極則;所謂比興之義,不淫不亂之旨,所爭在托興之深微,所務為修辭之醇雅?!盵15]呂碧城的詞風,暗合了龍榆生的選詞標準,這正是二者產生交集的原因所在。

龍榆生與呂碧城交誼,折射出詞學現代化進程中詞創作與詞學批評的雙向互動,對晚清民國詞的創作及詞學理論體系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呂碧城詞的傳播和經典化,為觀察詞學現代化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樣本。其一,創作的現代化。作為一介女子,呂碧城在政界和域外的瑰奇閱歷,開拓了女性詞的意境,促進了創作的現代化。其二,報刊的興起。適逢其會,隨著傳播媒介——報刊的興起,詞學現代化如虎添翼。呂碧城搭乘報刊興起之“順風車”,有意識地利用《大公報》《婦女旬刊匯編》等報刊流布其詞。這一過程,促進了呂碧城詞的初步傳播。尤為關鍵的是,《詞學季刊》作為頗具影響力的詞學專門刊物,為呂碧城詞的廣泛傳播提供了強有力的動能。其三,評價體系的現代化?!对~學季刊》的選稿標準基于“意格”論,《近三百年名家詞選》延續了該標準,呂碧城詞的風格恰與此標準相契合。綜上所述,呂碧城詞的傳播過程,繪制出外因與內因“雙劍合璧”,共同推動詞學現代化的動人圖景。

猜你喜歡
詞選季刊詞學
《國際設備工程與管理》(英文季刊)征稿啟事
江順詒《詞學集成》的特點和意義
《國際設備工程與管理》(英文季刊)征稿啟事
《國際設備工程與管理》(英文季刊)征稿啟事
《詞綜》范式的追摹與轉變
——以乾隆時期《清綺軒詞選》《晴雪雅詞》《自怡軒詞選》為中心
艾文化名書家畫題展詞選
2016年山東詞學理論研討會在濟南召開
論楊慎詞學思想對其詞創作的影響
南宋中期詞學理論的拓展與新變
《同位素》(季刊)2015年征訂通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