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體經濟調整經濟結構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

2022-03-17 21:40李逸瞿云珍
中國集體經濟 2022年1期
關鍵詞:集體經濟調整結構

李逸 瞿云珍

摘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鄉村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是集體經濟。集體經濟具有協調各方資源,發展壯大鄉村產業的顯著優勢。以集體經濟調整鄉村經濟結構是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實現農民獲得感與滿意度的有效經濟形式,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集體經濟調整鄉村經濟結構必須以生產關系調整為抓手,捋順集體經濟市場交換體系,完善集體經濟收入分配體系,著力提高農民的消費能力,不斷滿足農民對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當前,我們正在奮力奪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比r問題是關系國際民生的根本問題,為在2035年取得鄉村振興的決定性進展,在2050年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鄉村振興道路。鄉村振興的抓手是產業,鄉村產業調整、轉型、升級的最終落腳點在經濟結構,構建鄉村振興的經濟結構轉型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一、集體經濟調整鄉村經濟結構的理論基礎

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鄉村經濟結構調整的歷程,黨的三代領導集體都在肯定集體經濟對鄉村經濟結構調整與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必須堅持和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也多次強調要在鄉村堅持和完善集體經濟制度。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笔糯髨蟾嬖俅沃赋觯骸吧罨r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收益,壯大集體經濟?!笨梢钥闯?,黨的十八大報告和十九大報告在鄉村經濟層面有一個不變的主題:壯大集體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鄉村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是集體經濟,為更好地鞏固、堅持、發展和完善集體經濟制度,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把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作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結合鄉村振興背景,可以斷言,集體經濟調整經濟結構在經濟領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的有效手段。

在我國,以集體經濟調整鄉村經濟結構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觀點和路線。在經濟學研究領域,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強調對經濟關系的研究。馬克思認為“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鄙a關系作為一個內涵廣泛的名詞,研究的重點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相互關系,即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的經濟關系?;诖?,集體經濟作為一種調節鄉村經濟結構的有效手段,其調整鄉村經濟結構實現鄉村振興的研究范疇可以概括為以集體經濟調整鄉村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的經濟關系。

二、集體經濟調整鄉村經濟結構的現實考察

透過國內鄉村經濟發展的實踐,鄉村以集體經濟調整經濟結構具有協調各方資源,發展壯大鄉村產業的顯著優勢,為實現鄉村資源的整合與農民的獲得感并進提供現實路徑。

回顧集體經濟發展史,無論是改革前還是改革后,大寨村、西溝村、南街村、華西村都是走的集體經濟發展道路,是實現村鄉村經濟全方位發展,鄉村社會全面進步的典范。除去耳熟能詳的“中國名村”,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兩會期間高度評價的集體經濟“代村模式”等也為我們所熟知。由此可見,集體經濟在我國既有實踐的理論基礎,更有實踐的土壤與眾多成功的案例。

現階段,我國鄉村經濟結構調整多見于農工結合、農旅結合,鄉村一二三產業兼有的經濟結構成為新時期的顯著特點。以集體經濟調整鄉村經濟結構主要有農民專業合作社、集體股份制公司等實現形式。農民專業合作社聚焦在農業生產、加工、銷售,農民既是生產者又是管理者,以集體的合力應對市場的風云變幻,有效抵擋了傳統農業生產經營體制下,農民個體對市場規則的把握、產品質量的把控、銷售渠道的建立等一系列流程管理的問題,為農民增收,農業增產,鄉村的現代化提供了保障。集體股份制公司的實現形式,多聚焦于旅游業、建筑業以及農產品深加工、初級工業制成品等領域。發展旅游業的形式,多以鄉村旅游為構建模式,通過挖掘本村的民俗文化、建筑藝術、自然風光、手工藝特色等,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這一模式之下,農民既是資源的擁有者、保護者,又是實際的參與者、經營者,享受集體資源、入股的分紅或分紅加工資收入。以建筑業為主體的構建模式,發揮鄉村人力優勢,充分利用城市基建發展契機,以鄉村剩余勞動力為主體組建專業化的建筑企業參與建筑市場競爭。農產品深加工或初級工業制成品模式,是集鄉村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勞動力優勢為一體的構建模式,是傳統集體經濟企業向現代化轉向的新型模式,為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實現農民增收與生活富裕開辟了新路徑。

無論是起步階段的合作社還是現代化的集體經濟企業經營,集體經濟調整鄉村經濟結構在改善鄉村產業結構、提升農民收入、提高農民滿意度與獲得感等方面都顯著增效,有利于化解矛盾,不斷滿足農民群眾對更美好生活的期望,符合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本質。

三、集體經濟調整鄉村經濟結構的意義

方向問題事關全局,堅持集體經濟調整鄉村經濟結構,是根本性和方向性問題。集體經濟作為鄉村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從調整經濟結構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實現鄉村共同富裕的視域出發,有利于農民團結合作,聚合資源,形成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體制。

堅持集體經濟調整鄉村經濟結構的重大意義,可以體現為由參與度帶來的獲得感。集體經濟調整鄉村經濟結構,最大程度調動農民參與,實現參與度與獲得感并進,為鄉村剩余勞動力的消化與鄉村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提供現實路徑。農民的參與度,簡言之就是讓農民參與到集體的合作社或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中。農民的獲得感可以理解為在參與集體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收益大于個體單干,幸福指數顯著提升。伴隨市場經濟的沖擊,個體經濟與民營經濟等都在鄉村扎根,資本的弊端也在鄉村顯現,利益的博弈、糾紛等屢見不鮮。我國鄉村長期以來形成了守望相助的民風,面對市場經濟的挑戰,農民個體的力量是有限的,組織起來參與市場競爭是一條進路。把農民納入到集體經濟經營的全過程,既是對農民個體能力的尊重與對集體主義精神的詮釋,也是扶危濟困、團結互助在新時代新農村的彰顯,有利于鄉村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同步發展。

四、集體經濟調整鄉村經濟結構實現鄉村振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以生產關系調整為抓手

本文經濟結構轉型研究的理論架構是生產、交換、分配與消費的經濟關系?;诖?,在生產關系領域本文著重研究所有制形式,及人們在生產中形成的地位與相互關系。

所有制關系包含公有制和私有制兩種基本關系,鄉村經濟結構的調整應以公有制的生產關系為調整方向。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黑龍江撫遠市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時指出:農業合作社是發展方向,有助于農業現代化路子走得穩、步子邁得開。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論述非常重要,集體經濟一方連接市場,一方連接農民,有效解決了產銷之間的矛盾,對鄉村產業規?;同F代化發展都大有裨益。

鄉村經濟結構公有制的調整方向聚焦在集體經濟模式,對農民在生產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也帶來巨大變化。傳統農村的農民多選擇外出務工,或者個體、私營模式進行生產,抵御外在風險能力較弱,農民在生產當中屬于相對被動的地位,生產當中形成的更多是工作關系、利益關系,傳統農村守望相助的關系囿于生計被淡化。集體經濟模式下,每一個農民都是合作社或者企業的主人,形成共同勞作,風險與利益共擔的關系,進一步凝練出團結互助的關系,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鄉村人際關系的和諧,減少矛盾糾紛,為鄉村的有效治理開辟新道路。

因此,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之下,以集體經濟調整生產關系,以生產關系為抓手變革鄉村經濟結構是鄉村走向振興的現實選擇,為鄉村振興開辟生產繁榮的新局面。

(二)捋順市場交換體系

以集體的合力應對市場是集體經濟存在和發展的重要一環?,F階段,我國農民整體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對市場規則的把握相對不足,集體經濟能有效補齊這一短板。

集體經濟捋順市場交換關系不是天然形成的,除去集體合力,依然需要深刻把握市場規則。第一,重視現代“鄉賢”的作用。我們發現發展較好的鄉村都是走集體化道路的,而這當中必然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帶頭人,他們或是外出務工積累經驗后的回鄉創業者,或者村兩委的負責同志,他們具有懂農村、愛農村、懂市場的共性,我們把他們謂之為新鄉賢。以集體經濟捋順市場交換關系必須承認的前提是大部分農民駕馭市場的能力不足,但是他們可以在能人的帶領下為集體經濟這份自己的事業付出絕對的熱情?;诖?,必須重視鄉村能人的作用,為他們的涌現與成長提供土壤。第二,在集體經濟合作社或者企業中重視工匠的培育,鄉村才俊抓市場,普通農民抓生產,把好生產關,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提供品質保證。

(三)完善集體經濟收入分配體系

現階段,我國鄉村集體經濟的股本構成相較于傳統集體經濟有較大變化,大體而言,集體經濟的股本由“集體原始積累+個人入股(資金或者資源)”構成。從集體經濟的盈利分紅而言就包含集體原始積累部分的按人頭分紅,個人入股部分的比例分紅。同時,由于集體經濟模式下大部分村民既是股東又是工人或管理者,因此也存在按照貢獻參與分配。

我國鄉村集體經濟已經形成了多元化的分配模式,但是這一模式之下按貢獻分配有模糊的界限,也是造成集體經濟內部博弈現象出現的重要原因,捋順集體資產與個人資產關系,貢獻度與收入的關系勢在必行。參照現代化企業的管理模式,構筑職業經理人模式不失為一條路徑。

集體經濟肩負振興鄉村的職能,不僅要使個人收入增加,更要進一步發揮再分配的職能繁榮鄉村社會,構筑和諧美麗新鄉村。具體而言,可以投入到扶危濟困、敬老助老愛老、關愛弱勢群體、獎助學、鄉風文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真正讓農民感受到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鄉村經濟社會全方位的變化,更進一步激發農民參與到集體經濟生產經營的熱情。

(四)著力提高農民的消費能力

消費能力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一項重要指標,意在評價經濟結構調整對人們生活的改善程度。長期以來,我國鄉村地區品質消費能力較弱,消費集中在基本生活物資領域。趨于保守的消費觀折射出鄉村地區收入的不穩定性。集體經濟是否真正改善鄉村社會的整體面貌,滿足人們對更美好生活的期望,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消費能力的提高。

構筑集體經濟轉型的增收模式,最終目的是使農民生活富裕并走向共同富裕。這一目的之下,集體經濟發展與農民同步增收必須作為核心考量,切實讓農民感受到生產發展與生活富裕的同步。

五、結論

本文在政治經濟學視域下構筑起鄉村振興在經濟結構調整領域的研究視角,想要闡明的基本觀點是:集體經濟調整經濟結構可以充分發揮鄉村各方面的優勢,為產業興旺、生活富裕開辟道路;同時,集體經濟的發展也為鄉村的和諧與美麗注入新活力,為治理有效、鄉風文明、生態宜居開辟道路。

參考文獻:

[1]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西雙版納州鄉村振興路徑研究——集體經濟調整經濟結構的分析框架”(2021J1041)。

(作者單位: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集體經濟調整結構
《史記》類傳結構論
工位大調整
農村集體經濟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發展集體經濟更需完善鄉村治理
股指震蕩調整 創投概念興起
滬指快速回落 調整中可增持白馬
壯大村集體經濟促脫貧攻堅
當型結構與直到型結構的應用
物質結構規律歸納
半包圍結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