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導向的課程屬性與考試方式匹配探討
——以公共管理類專業《社會統計學》課程為例

2022-03-17 00:05謝昕張光進田家華
教育現代化 2022年7期
關鍵詞:結業匯報考查

謝昕,張光進,田家華

(中國地質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一 引言

在大數據、精細化管理時代,公共管理事務對從業者的統計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培養公共管理人才的高校,在學生統計技能培養和統計類課程教學過程中,要適應新形勢和新要求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1]。課程考試在某種程度上是指揮棒,決定了老師應該怎么教、學生應該怎么學,是決定教學目標能否實現的重要環節[2]。不同類型的課程有不同的屬性和學習要求,不同的考核方式也有不同的特點,只有考試方式匹配課程的屬性,考試目的才能夠達到。本文以公共管理類專業《社會統計學》課程為例,探討其考試方式的設計。

二 課程考試目的

課程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教學活動的一切環節都主要服務于這一目標,課程考試也不例外。概括而言,課程考試主要有四個目的:一是激發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因為興趣是學習最持久的動力;二是檢驗教學和學習效果,考查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據此進行反饋和查漏補缺;三是引導學生重視對課程知識的運用,包括強化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四是給學生一個公正的學業評價,這事關學生獎學金評定、研究生推免、求職前途等[2]。一門課程的考試應兼顧到這些考核目的的實現。

三 不同考試方式的特點

實際教學活動中的課程考試方式有閉卷考試、開卷考試、課程結業論文、專題匯報、操作演示、平時小測驗等方式,這些考試方式有不同的特點。

閉卷考試是一種傳統的、運用普遍的考試類型,這種考試的試題一般有較固定的形式和結構,考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答題,不可以看課本和資料。它適合考查應試者對課程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由于閉卷考試獨立完成,所以學生對評定成績的公平感一般比較高;但由于試題形式固定、考試時間有限,較難考查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由于閉卷考試常常有考查學生“死記硬背”的性質,故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也不高[3]。

開卷考試和閉卷考試在考試時間、獨立完成等方面的要求是相同的,區別主要在于:一是開卷考試期間,學生可以自由查看資料和課本;二是開卷考試的試題和答案一般不能從課本或者資料上直接找到。這種考試適合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基本應用能力,但試題內容的預先設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自由探索學習的興趣;此外,由于一般不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容易讓學生忽視對課程基礎知識的記憶,甚至課程結束了對某個基本概念還不能準確地進行闡釋。

課程結業論文是要求學生在課程學時結束后,根據老師指定的題目或者完全自擬的題目,運用課程知識進行分析研究,最終以學術論文或者研究報告的形式提交學習成果,任課老師據此作品給學生一個課程成績。這種考試方式有利于結合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但由于這種考試是學生在私下完成的,甚至有學生找“槍手”代勞,不一定能反映學生本人的真實學習情況;加之課程論文的評分往往比較主觀,學生對課程成績的公平感可能不高。此外,這種考試方式和開卷考試一樣,不利于學生對課程基礎知識的重視和掌握。

專題匯報在課程學習成果提交形式上和課程結業論文比較類似,但增加了匯報研討和點評反饋的環節。這種考試方式除了具備課程結業論文的優點外,還能鍛煉和考查學生的匯報文檔制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如果專題匯報是小組完成,還能培養學生的分工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4]。更重要的是,匯報研討和點評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的機會,老師也能及時指出作品中的閃光點和不足,為進一步學習指明方向。盡管這種考核方式有諸多優點,但也存在和課程結業論文考核方式同樣的問題。

操作演示是學生根據任務要求現場進行任務操作,老師根據任務執行表現對學生進行成績評定的一種考核方式。這種考核方式學生很難造假,實際操作訓練的成就感和獲得感也比較直接,所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比較高[4]。但這種考試方式對考場條件有特定要求,比如要有操作設備或者大量計算機等;此外,每個應試者的任務難度要大致相當,否則容易造成把考試變成一種“碰運氣”的游戲。

平時小測驗是課程進行過程中針對近期教授的知識進行的階段性測試,其試題量一般不大,題型也比較少,各階段測試的知識點相對獨立。這種考核方式有助于促進學生對課程學習保持持續的專注,避免期末考試前突擊性學習,對于學生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也有預警作用[5]。但這種知識點碎片化的考核方式很難考查學生對課程知識的體系化掌握程度以及綜合運用能力。

四 公共管理類專業《社會統計學》的課程屬性

《社會統計學》是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必修課程,其教學目標是通過課程教學,要求學生掌握搜集、整理、分析、呈現社會生活中人類行為數據資料的能力,發現社會運行規律,幫助個人或組織推論未來情況,并做出適當的決策。該課程既有統計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也有這些統計原理和方法在實際社會生活調查研究中的應用,還有關于數據分析工具軟件的使用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一方面要讓學生記住并理解統計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理論知識,另一方面要結合社會生活實際,讓學生明白這些原理和方法如何正確地應用于社會調查研究中,特別是在大數據時代,如何借助統計軟件分析處理海量數據,開展個性化、定制化、深度化的研究,得到明確可靠的分析結論。

由上可知,公共管理類專業的《社會統計學》既不像純理論的課程,例如《高等數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也不像純應用的課程,例如《Android應用軟件開發》《創編與排練》等,從課程內容的角度而言,《社會統計學》課程既包括理論,也包括實踐,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且稍側重于實踐的課程。

五 公共管理類專業《社會統計學》課程考試存在的典型問題

隨著課程內容的更新和教學要求的提高,雖然一些高校的公共管理類專業在《社會統計學》課程考試中進行了一些革新探索,但仍然存在一些比較明顯的問題。

考試內容重理論輕實踐導致學生動手能力不強。有些高校的《社會統計學》課程考試以理論考試為主,涉及的一些數據處理要求學生使用計算器在考場里手工計算完成,這與該課程知識的應用場景和社會現實差距太大,從某種意義上說,現在的社會調查與統計離開了統計軟件會寸步難行。這種側重理論考試的方式導致學生忽視對統計軟件工具的學習和使用,造成課程學分拿到了卻在現實中不會進行具體統計分析的情形,動手能力比較弱。

考試方式單一導致考試目的顧此失彼。有些高校認識到了《社會統計學》課程傳統的側重理論考試的弊端,就采用了其他形式的考核,例如課程結業論文、專題匯報或者上機操作演示等,但課程結業論文方式難以杜絕學生作弊,專題匯報容易導致基礎知識掌握不牢,上機操作演示可能由于任務難度不同造成成績有運氣成分等,這些單一的考核方式難以較全面地實現考核目的。

考試主觀評分粗略化導致成績公正性不足?!渡鐣y計學》課程考核中,閉卷考試或者開卷考試涉及的主觀題,或者采用課程結業論文、專題匯報等考其他核形式,一般都是由老師主觀評分。此時,一些任課老師根據對作品成果或者答卷的大致印象給一個總評分數,由于總體性評價往往存在“暈輪效應”,難免會因為對象的某個缺陷或者某個亮點而給出了過低或者過高的評定成績。

六 公共管理類專業《社會統計學》課程考試方式的設計

基于《社會統計學》的課程屬性,采取以下多重組合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實現課程教學目的。

平時測驗。根據課程內容的關聯性,將相對獨立的基礎知識點編制成多個單元測試題,試題難度要中等偏下、答案應不易在書中直接找到。教學過程中可依據進度開展多次此類小測驗,作為課程學習平時成績并計入最終總成績,其在最終總成績的占比約15%為宜。此種考核方式有助于學生對課程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對課程學習的持續關注。

小組專題匯報。在課程開始階段,任課老師可以列舉該課程知識應用的系列熱點專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在課程進行中,學生自愿組隊完成其中的一個選題研究或者自擬的選題研究;在課程進入尾聲時,由小組提交選題研究報告并互換文本研閱;然后各組進行PPT匯報,匯報時其他學生可自由請教、質詢或者提出建議,任課老師給予具體點評,指出優點和不足,及時糾正報告中對知識理解和應用可能存在的錯誤。這樣的小組專題匯報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鉆研精神,也為學生提供了相互學習的機會和寬闊的視野,老師的點評對學生準確理解知識和正確運用方法有巨大幫助。在給小組專題匯報評定成績時,由于匯報時的充分討論,該項作品的亮點和不足會比較全面地顯露出來,老師基于匯報文檔和匯報表現給出的成績也會更加客觀,此項考核成績宜占課程最終成績的15%左右。

上機操作演示。在課程結束后盡快安排上機操作考試,上機考試每個考生面對的題數應該相同、各類題目考查的操作技能應該大致相同,但題目的內容和所用數據應該不同。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完成統計操作分析,在單獨的實驗文檔上寫出操作過程、分析結果截圖和分析結論。老師根據實驗文檔評定上機操作演示成績,此項考核成績宜占課程最終成績的20%左右,以督促學生重視統計軟件的學習和使用,考查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閉卷考試?!渡鐣y計學》的閉卷考試內容應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運用為主,題量可適度減少,考試時長也可壓縮,涉及基本方法運用的題目應以對數據處理結果的解釋性分析為主,盡量避免需要大量的手工計算。閉卷考試的主要目的在于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運用,此項考核成績宜占課程最終成績的20%左右。

課程結業論文。在《社會統計學》課程結束后,可以給學生20天左右的時間來準備個人課程結業論文,由于之前的考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了課程基礎知識、明確了知識運用的是非正誤以及實際的操作技能。接下來在相對充裕的時間里,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較深入的對課程領域的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研究,體現個人的學習深度和創新能力。老師根據課程結業論文的選題價值、研究深度、結論可靠性、工作量大小、文字表達水平和學術規范性逐項打分,加總后給出一個較全面客觀的成績,此項考核成績宜占課程最終成績的30%左右。

七 結語

《社會統計學》課程是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必修課程,應基于其課程屬性,合理利用具有不同特點的復合型考核方式,才能較好地實現課程考核的多元目的。本文雖然只是重點討論了《社會統計學》課程的考試方式,然遵照該思路,對其他課程選擇與其屬性相匹配的考試方式也有借鑒價值。

猜你喜歡
結業匯報考查
中華詩詞學會作風建設培訓班結業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基地聯合下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理論聯考的探索與研究
防疫關隘,我向省長匯報
泉州市新型職業女農民(泉港家政)培訓班結業
例談氯及其化合物的學習與考查
電視匯報片的藝術表達
釩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楊浦區老年大學舉辦2015
——2016學年期末匯報演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