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本科院校二級學院管理路徑優化探析

2022-03-17 00:05馬士茹
教育現代化 2022年7期
關鍵詞:校級權力學術

馬士茹

(南京體育學院,江蘇 南京)

一 引言

近年,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普通本科院校規模不斷擴大,高等教育管理權限逐漸下沉至二級學院。二級學院作為學科、專業為基礎的底部沉重組織,直接影響學校教學質量。但是,二級學院管理過程出現種種“不適”,尤其是普通本科院校,相對于雙一流高校而言,普通本科院校受地方行政干預性強、學校本身管理官僚化色彩重、二級學院管理自主空間狹小。如何認識并解決這種不適成為優化普通本科院校二級學院管理的重要路徑選擇。

二 普通本科院校二級學院管理主要存在問題

(一) 大學管理過程科層化

科層制的行政管理模式強調上層管理者的權威,二級學院對學校、職能部門的依賴性較強。大學組織的行政化導致管理過程中的科層化,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受傳統科層制管理模式的深刻影響,條性管理模式特點突出,上傳-下達、命令-執行的常態化模式深入人心,二級學院執行相關通知,主體性不凸出。近年高校管理權力不斷下沉到二級學院,但是二級學院在專業建設、教學、財務、人事、招生等關涉二級學院核心的事務仍然受學校職能部門的領導,在遵循校級職能部門的相關制度規定基礎上,自主權力空間狹小。因此二級學院如何能從學校職能部門各項規定中解放出來,在管理中擁有一定話語權尤為重要。

(二) 二級學院管理主體界限不明顯

二級學院黨政領導之間合作與分工不到位,分的過清過細容易導致黨、政各行其是、互不干涉,不利于學院二級管理的整體發展。分得不清晰容易導致相互之間的推諉,不利于學院事務的有序推進。大學章程中多數對二級學院的權責規定較為模糊,即在學校授權范圍內二級學院在哪些方面自主管理則語焉不詳,自主管理權限、范圍、內容等沒有具體規定,這給二級學院管理帶來較大困難。例如大學章程在對二級學院建立師生民主參與機制的具體運行方式中,有46個章程提到應建立教代會,8個章程提到應建立二級學院教代會和學代會,其他關于二級學院具體管理模式并未有詳細論述[1]。因此二級學院治理盡管得到各界的一些關注,但是與大學治理相比,無論從制度化角度的大學章程還是從具體管理過程的權責分工,很明顯對二級學院層面治理的關注和實際舉措不足,而二級學院主體地位仍沒有得到實際、具體以及可操作層面的重視和落實。

(三) 二級學院制度建設不健全

二級學院在專業發展、教學管理、學生工作、師資建設等方面管理制度建設缺失甚至是空白,沒有制度保障二級學院治理將會無據可依,容易導致在管理過程中的隨意性,不利于二級學院管理穩定、有序、合理地進行,加大二級學院管理的難度。缺乏結合學院自身發展特征的制度建設,還容易導致對學校制度依賴,減少二級學院責任擔當和管理的穩妥性,無形中會尋求上級部門的制度幫助或管理建議,這又形成對校級或職能部門的依賴,陷入一個惡性循環,限制學院自身辦學活力和自主性。因此,二級學院應當根據實際運行情況制定管理制度,突出學院發展的特色優勢,為二級學院治理的自主性提供制度依據和保障。

(四) 二級學院師生參與學院管理的積極性不高

二級學院師生參與學院管理的積極性不高、意識不強且缺乏參與二級學院管理的暢通渠道。一般校級層面有教代會、學代會等相關參與學校管理的組織形式,但是二級學院規模小,一般較少成立教代會、學代會等組織。通常在黨政聯席會或二級學院全院教師大會上,來通過或表決重大事項。但是二級學院的學術屬性決定其并不能僅受黨政聯席會的領導,二級學院的學術委員會、教代會、學代會等都應在二級學院的重大事項決策中發揮積極影響。尤其是學術委員會應對學術范圍的事項具有決策權,不應由黨政聯席會越俎代庖。由于學術性是學院的基本屬性,所以要確保學院的學術委員會的學術權力能夠獨立行使,不受政治權力和行政權力的干預,但受二者的監督[2]。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學術評價、學術發展和學風建設等學術事務中履行審議、評定和咨詢等職權。

教師對于參與學院管理的積極性不高,缺乏建言獻策的動力,更關心論文發表、職稱評審等個人事務。學生更缺少參與管理的途徑和認識。教師應是該領域最專業、權威的專家學者,他們參與二級學院管理、為二級學院的發展建言獻策,尤其是在學科發展、教師隊伍成長、人才培養過程與目標等最有發言權,這也是二級學院生存的立命之本,試想如果二級學院的學科發展不前、師資隊伍薄弱、人才培養質量差、社會評價低,那么學院辦學無疑是失敗的、發展前景是渺茫的。

三 關于推進二級學院管理路徑的思考

二級學院的辦學水平是否有生機和活力直接影響整個大學的實力和水平,切實解決二級學院管理中存在問題,落實二級學院辦學自主權關乎一流建設目標實現。

(一) 落實管理權限下沉至二級學院

1.從校-院關系角度,普通本科院校應改變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真正實現管理重心下移,落實學院作為辦學實體。將政府已經下放給大學的自主權進一步下放給學院,防止和解決中間截留問題,在招生、專業設置、人才聘用、職稱晉升、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交流與合作等領域進一步擴大學院自主權[3]。高校應學習這一辦學思路,將辦學自主權交給二級學院,敢于放權,為二級學院發展服務。

2.從管理(職能)部門-院關系角度,管理部門應該轉變自身定位和角色,為二級學院辦學發展服務,改變以往二級學院以管理部門的意見命令為指揮棒辦學。管理部門應減少行政指令、轉變工作職能與作風,減少文山會海、命令指揮,多做服務協調工作。高等教育培養理性完人的目標主要是在二級學院落實,各職能部門應當是為二級學院發展而服務職能部處應該想治學之所想、急治學之所急和解治學之所難,主動、熱情、便捷和周到的服務,真誠和創造性地為二級學院治學提供優質服務[4]。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提高效率、簡化行政程序和文山會海的負荷,突出“服務”角色,轉變思想,以二級學院發展為主體,配合、支持二級學院在其職權范圍內擁有的自主管理權力。

3.放權并不是意味著高校不管不問或放任自流,應加強監督和管理。二級學院在權力下移的同時,應該以學術屬性為基礎,以人才培養為目標,以內涵發展為動力,切實實現二級學院自主管理,釋放自身內在潛能和活力,用好管理權,辦好二級學院教育。因此,在自治上,二級學院要規范作為、積極作為和理性作為;在被治上,普通本科院校要做到真放真管真服務[5]。明確校級權力與院級權力之間的界限,對二者之間的權力歸屬進行劃分,減少二者權力劃分之間的模糊地帶。

(二) 明確二級學院管理權限的邊界

明確二級學院管理的權限邊界,二級學院管理的權限范圍之內的事,即界內事;二級學院管理范圍之外的事,即界外事;二級學院與校級、職能部門的交叉范圍事務,即交界事。在二級學院治理的權力配置方面,要明確權力邊界,避免權力盲區,加強權力協同,強調剛性規則[3]。

1.二級學院界內事應具有自主權。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師資招聘、招生、國際交流、社會服務等事關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等治學相關方面的二級學院應該有自主權。界內之事管理應該以二級學院為主,學?;蚵毮懿块T為輔,確保二級學院擁有絕對話語權。例如招生方面,生源差異、文理背景、專業特殊性等需要專業的分析和處理,二級學院應擁有自主權。

2.二級學院界外事,即那些不該由二級學院負責和二級學院不擅長的事情,不應該將權力下放到二級學院。那些不屬于二級學院治學方面的權力,二級學院無需行使和擁有,以保證二級學院將有效精力用在學科專業等建設上。例如財務包干至二級學院,將經費使用計劃、推進、責任、報銷等移到二級學院,二級學院教師非專業財務人員,在經費上消耗大量時間精力。應由財務做好充分后勤保障,二級學院教師專心治學。

3.在二級學院與校、職能部門的交界事,即高利害相關、不宜單獨承擔、需合理分權和相互配合的事情[7],最容易產生權力的模糊地帶,因此,如何協調二級學院與他們之間的權力劃分,保障各項事務有效運行至關重要。如一流專業的申報上,由校級統一安排部署,上升為校級重點事務。應以二級學院為主,由教務處牽頭協調教務處、科研處、人事處等配合完成。校級層面重要事件應該由二級學院和相關部門協調完成,而非單打獨斗,在交界權限方面應發揮長處、突出優勢,相互配合、多方協調,以結果最優化為目標。

(三) 加強二級學院制度建設

大學章程落實與實施為大學管理提供法理層面的保障和依據,促進大學管理的有序進行。同樣作為二級學院管理也需要制度建設,為其管理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一方面可以在管理過程有據可依,另一方面對二級學院管理權限約束。

1.大學章程應明確二級學院治理范圍。二級學院治理的職能、職責、權限、結構等,為二級學院制度建設提供參考和依據。如學院層面的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進行分離,涉及人才培養事務,要做多元決策,要求必須經過師生討論[8]。大學章程中對二級學院權限明確為其行使職責提供校級層面的制度依據,在確定其職權的同時明確其責任,做到有權必有責、權責一致,促進二級學院為其管理行為負責。

2.二級學院轉變角色與職能?!霸趦炔窟\行機制方面,我們應建立人員組成、決策流程、分歧協商、申訴表達、考核監督、責任追究等制度”[9]。改變二級學院以往依賴性,在管理權限下移后,應轉變角色與職能,本著主體治理的責任和意識,依照本院發展特色和實際運行情況,保障二級學院管理有序進行。二級學院制度建設應結合本院發展實際,在管理分工、外出調研、專家講座、教學競賽、學生發展等制定相應制度。如在管理分工中,明確黨、政之間的職責分工。

3.學校約束二級學院權力。權力下沉至學院,本著有權必有責,有權需監督,違權必追究的原則,制度建設不僅成為權力行使的依據,更加可以對權力進行約束。保障二級學院權力并不是放任自流的、并不是打著專業學術的名號任意妄為的,更不應滋生違規違紀亂象的出現。因此制度建設勢在必行。

二級學院制度既能推進管理有序推進,又能對二級學院權力進行一定的約束和限制,保障二級學院在制度化的范圍內充分落實其辦學自主權。因此,加強二級學院制度建設是保障、規范二級學院自主權的必要選擇。

(四) 提高二級學院師生參與管理意識

二級學院作為學術單位其主要事務是學術事務,其基本活動是學術活動,而教師是在該領域最為專業的人,學生是教學服務的主要對象。因此師生應在二級學院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激發教師參與管理活力。學院“激活教師自主管理的激情和為教學管理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事業心”[10]。充分相信教師智慧在二級學院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改變傳統冗長的命令鏈,在不違背教學秩序的前提下讓教師團體發揮領導力[11]。暢通教師參與學院管理的渠道和途徑,如二級學院教代會、學術委員會等組織成立,在學院重大事項的決策中具有的話語權、知情權和表決權,廣泛征求教師意見,讓教師意識到自身在學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參與管理、制定決策與自身發展前景息息相關激發他們更深入地參與學院管理中的責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從內心深處愿意參與學院管理,使教師做到主動參與、獻言獻策的管理過程當中。

暢通學生參與管理渠道。學生是二級學院教學主要服務對象,學生的參與管理是對教學活動最直接的反饋。傳統觀念學生參與學院管理較少,由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成熟性、經驗性等相對欠缺,沒有學生參與管理的渠道,導致學生參與管理長期缺失。新時期二級學院管理學生扮演重要角色,學生參與管理也應被提上日程。而暢通學生管理渠道,讓學生有地方發聲、聲音能被聽到。因此建立二級學院學代會,從分管副書記—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層層推進,加強宣講和意識形態建設,讓學生意識到參與管理是管理自身的事,與自身息息相關的事,提高學生參與管理熱情。

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需要充分發揮大學內部的潛能,激發師生的智慧,用全校師生的力量辦好“雙一流”大學,充分發揮二級學院在高校建設、學科建設中的主體能力和智慧結晶,發揮二級學院的力量推進一流二級學院建設和二級學院一流學科建設,以一流的二級學院和二級學院一流學科助力高?!半p一流”目標的實現。

(五) 提高二級學院行政管理能力

1.黨政聯席會在二級學院重大事項具有決策權。學院黨政聯席會是高校中承擔人才培養任務的二級教學或科研單位的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和相關人員,討論研究和決定本層級單位重大事項組織[12]。二級學院黨政領導班子管理能力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二級學院在若干重大事項的方向。因此黨政領導應提高自身管理知識和能力,提高自身管理理論素養。走出去多交流,汲取優秀本科院校二級學院管理的經驗。

2.提高二級學院行政管理能力。轉變傳統管理理念和方式,加大對行政管理人員的職業素養建設與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開闊國際化視野和信息化能力建設,切實提升行政管理人員服務二級學院的工作職能,為權力下移到二級學院后能夠有效為落實管理職能提供強有力的人員團隊保障。加強對行政管理人員的考核機制,在日常工作中要給予行政人員一定的壓力,使其摒棄“鐵飯碗”思想,定期對其考核評估并與績效掛鉤[13],逐漸提升他們的服務意識。高效專業化的行政管理隊伍可以有效推進二級學院管理質量,推進行政與學術之間的協調合作,行政輔助學術發展,為學術發展提供堅強保障,做好二級學院管理強有力的后盾支持。

四 結語

我國普通本科院校,學校占據管理的先天優勢,具有管理的主導權限,二級學院一般接受校級領導和管理。但是隨著高等教育發展,管理重心下移已成為必然趨勢,二級學院擺脫傳統校級行政約束窠臼,突出其學術屬性和自主權,激發二級學院師生的內在潛力,煥發新的管理活力和生機。唯有使二級學院從被治理走向適度自主治理,從根本上改善大學的制度德性,才能使人在最充分的意義上成為“人”,真正有利于改善大學生的民生和增強其幸福感,這才是本然的最高的大學治理方式[14]。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理性完人,高等教育的功能是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由于二級學院的學術屬性,而其目的和功能的落實主要是以二級學院為實體組織進行,二級學院管理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甚至決定高等教育的整體辦學水平,對高校發展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因此,應該充分激發學院在高校辦學、尤其是“雙一流”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猜你喜歡
校級權力學術
黃山學院校級重點學科簡介
——生態學
我校黨委榮獲“陜西省高校先進校級黨委”稱號
學術是公器,不是公地
黃山學院校級重點學科簡介
——馬克思主義學科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的學術思考
不如叫《權力的兒戲》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權力的網絡
與權力走得太近,終走向不歸路
2014 年西安航空學院校級科研基金項目一覽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