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唯論文”背景下博士生學術水平評價方法探究

2022-03-17 00:05陳野溫青夏淑梅殷金玲
教育現代化 2022年7期
關鍵詞:博士學位學位博士

陳野,溫青,夏淑梅,殷金玲

(哈爾濱工程大學 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一 引言

落實破除“五唯”教育評價體系改革,是貫徹習總書記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需要探索建立更合理的適應科學技術發展和博士研究生培養的科學評價體系。落實破“五唯”也成為是提升博士研究生培養水平,推動高校事業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契機。

我國博士研究生從1981年開始招生,自1981到2020年,招生人數約 148萬人,累計被授予博士學位者只有約94萬人。在博士研究生的培養中,經歷了3個重要的里程碑:1995年我國博士招生數量首次突破1萬人,這是我國博士培養過程中的第1個里程碑;1999年,我國博士畢業生數量首次突破1萬人,這是我國博士培養過程中的第2個里程碑;2008年,我國博士學位授予數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學位授予國家,這是我國博士培養過程中的第3個里程碑。2020年博士招生突破11萬。下表是我國從2016-2020年,招生總數47.25萬人,年均招生數9.45萬人;畢業總人數30.25萬人,年均畢業博士6.05萬人[1]。

一般而言,教育強國的人才占總人口的比例應該是:博士畢業生占1%、碩士畢業生10%、本科畢業生30%。如果按目前我國14億人口計算,中國要成為真正的教育強國,應該有1400萬博士畢業生,按實際授予博士學位的94萬人,顯然,現在我們還差得遠,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不是博士生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所以,博士在中國依舊是稀缺人才。博士數量增長是全球性現象,博士研究生多了,如何保證博士研究生的培養水平也一直是研究生教育教學中的重要課題。

二 博士研究生水平歷史評價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第六條對授予博士學位提出了如下要求:高等學校和科學研究機構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的人員,通過博士學位的課程考試和論文答辯,成績合格,達到下述學術水平者,授予博士學位:(一)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二)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三)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

盡管條例對博士研究生學術水平有明確要求,但由于每個學校各學科各有特點,無法制定統一具體的考核標準,因此如何將要求落到實處同時對其具有考核性,就成為了各培養單位制定博士學位授予辦法的關鍵點。其中對博士研究生畢業發表論文數量和質量的考核成為多數培養單位設定的普遍標準,博士在學期間發表論文達到基本要求方可申請學位申請成為硬性指標。自上世紀80年代末南京大學率先將SCI引入評價體系以來,國內學界主流觀點認為,SCI是客觀量化學術水平的重要標準,這一觀念影響深遠。

2000年至2019年SCI收錄中國論文數逐年增加,從2019年,中國發表SCI論文49.6萬篇,占世界總量的21.5%[2]。中國已連續第十一年排世界第2位。2019年國內科技論文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達到29.7萬篇,占到全國總量的66.3%。在高等院校中,博士研究生是發表論文的主力軍。這種情況近年來越演越烈,SCI數據庫對SCI文章不僅設定了影響因子、引用率等指數,還設定了個人的H因子和評價學科的ESI等各種指數。近年來SCI文章成為了學術界的硬通貨,SCI文章的數量和質量不僅決定了是否能獲得博士學位,也決定了在校期間是否能獲得各種榮譽,同時更成為博士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進入博士后工作站和出國深造的敲門磚。在這樣的氛圍下,唯論文成為了博士研究生學術水平評價環節的重要環節。

三 唯論文評價體系下的弊病

同時由于過度追求SCI論文,近年來也出現了許多學術丑聞,對我國的國際學術聲譽和博士培養造成了諸多不良影響。當過度的追求論文指標時,忽視了對博士研究生的人才培養,讓學術變得功利,博士生要在有限的時間發表學術論文,往往選擇大眾化、迎合學術期刊的口味的、短平快的課題,不能開展原創性、前沿性、跨學科研究。同時,這種硬性規定不符合教育的長期發展和創新的科研研發。同時近幾年,一些高校接連發生的學術不端,都被指與過于強調數量的、不科學的學術評價體系有關。同時,這些硬性指標會使部分博士生被迫走上學術不端的歪路,個別博士生甚至產生自殺的傾向。

美國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嚴文蕃教授對中美高等教育進行了研究比較[3]。博士論文質量的優劣是衡量博士研究生學習成效的依據,但不能只關注結果而不重視在學習期間的過程評價。包括我國在內的博士生培養流程中,指導博士研究生一般都是由若干教授組成的團隊共同指導,這樣的機制可以讓博士研究生享受更多優質教育資源,同時也可避免局限式、壟斷式或封閉式的培養,為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提供了保證。對于同一個學術問題,不同的教授有不同的認知角度,也會存在學術分歧,但也同時會體現出多元特色,博士研究生的視野會得到拓展,會使他們能夠更全面、更客觀、更深入地思考問題。

近年來我國的個別博士學位論文出現了只重視SCI論文而不注重學位論文質量的現象,博士生在研究生學習期間發表了若干篇影響因子較高的SCI論文,博士學位論文就是這些發表論文的簡單拼湊,有時幾篇論文關聯不大時,用一個大帽子題目全部涵蓋,博士學位論文只是答辯過程中的一份文件而已。

四 破“唯論文”學術水平評價的進展

不可否認SCI論文在我國科技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但隨著近年來其弊端也越來越突出,我國政府和高校已開始對博士水平評價制定了新的舉措。2018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同年10月,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同年11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決定在各有關高校開展“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清理。而針對博士研究生的學術水平評價主要是如何破除“唯論文”。

2019年4月27-28日,”《教育研究》論壇2019”在浙江大學成功舉辦,論壇以“破‘五唯’教育評價改革”為主題,分析“五唯”現狀,探索破題關鍵[4]。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提出,破除“五唯”的關鍵是要改變“唯”的簡單化和絕對化的傾向,建立體現綜合性、針對性、多元性、發展性、激勵性等特征的評價機制,成功實現“破”向“立”的創新轉化。

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等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本科生、研究生申請學位和畢業考核不與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情況簡單掛鉤。特別是自破“五唯”以來,已有多個重磅文件明確規定發表論文數量不再作為申請博士學位的限制性條件;論文不再作為畢業唯一要求可謂是大勢所趨。

美國大學一般不會對博士研究生畢業要求發表的學術論文做具體限制,一般由導師判定博士論文的水平,美國博士生的培養有其較為健全的體制,世界的認可度比較高。德國的博士研究生培養歷史悠久,博士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在學術界也被廣泛認可,同時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教育模式的不斷變革, 其培養模式也在不斷地改革與完善, 博士學位的獲得依賴于學術創新,獲得科學研究的創新性成果是獲取博士學位的前提條件,但德國對博士生一般沒有明確發表論文的要求,經過導師同意即可申請論文答辯[5]。

取消博士畢業論文對發表學術論文數量和質量的硬性要求已成為目前博士生學術水平評價的發展趨勢。博士研究生學術水平評價不唯論文,看水平看創新成果是目前學術界的共識,但如何判定水平,如何界定創新成果又是一個難題,因此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對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五 博士研究生學術水平評價方法研究

“唯論文”是我國高校在高速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但在新時代繼續沿用唯論文的方式簡單評價學術水平明顯不適。對博士研究生學術水平評價的導向需要進行調整,但是如何調整,用什么樣的評價方法能夠得到廣泛認可,不管在學校、老師或學生任一層面都很難達到共識和統一,而且很難操作。盡管SCI論文在發表時存在亂象,但也在一定程度和角度上較公平地反映了博士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唯論文這把“尺”可能不直,但在短時間內也不易找到更適合的方法。破唯論文在一些不專注研究的人眼里是降低畢業門檻,是可以鉆的政策空子,但當前中國高校較40年前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破唯論文是對博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反映了我們國家堅持內涵式發展的決心,是摒棄急功近利之徒和力戒浮夸躁動之風的重要舉措。

表面上看博士研究生再也不用為發表SCI論文勞神費力,看似畢業難度降低、學位授予標準放松了。實際并不是這樣,教育部發布的《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中還有另外一條:“加強對學位論文的質量審核,結合學科特點等合理設置學位授予的質量標準”。發表論文數量不再作為申請博士學位的限制性條件,不代表沒有評價依據。SCI論文不作硬性要求,新的“質量標準”自然也要立起來。

(一) 破“唯論文”并非不發表論文

發表論文數量不作為博士學位的限制性條件,不是意味著在學術研究中,論文不再重要或需要。在眾多的學術交流方式中,SCI論文是國際交流的重要方式,是目前國內外學術界較認可的評價學術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我國的科學研究較歐美發達國家起步晚,通過SCI論文可以彰顯我國基礎研究的實力,提高我國在科學界的地位,也是國際同行了解我國科研水平和進行科研合作的主要渠道。特別是在英文期刊發表并收錄的SCI論文,能被同行搜索從而提出意見或認可,促進科技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與國外同行進行學術交流的前提。在唯論文的影響下,目前很多跟風修修補補的學術論文被大量發表,這些論文對學術的發展沒有任何幫助,甚至會起到逆效果,這樣的論文是我們不提倡的。相反,近年來當我國學者在頂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時,在各媒體也會廣泛報道,彰顯我國的科研水平,鼓勵大家多開展原創性和創新性的研究。因此破除“唯論文”不是不發表論文,而是要靜下心、沉住氣、踏踏實實做研究、認認真真搞學問,把真正的學術成果用發表的學術論文展現出來。

(二) 除發表論文之外,其它評價手段

除了學術期刊論文外,學術會議論文、科研獎勵、專著、發明專利、研究報告等相關學術成果也是是創新成果的重要形式,是評價學位論文水平的重要支撐和參考。除了學術期刊論文外,在諸多的評價手段中,對博士研究生而言,科研獎勵、專著和發明專利需要的周期較長,多數博士研究生就讀的幾年內難以完成,而學術會議論文和研究報告魚龍混雜,相對容易實現,這時的評價就變得更為復雜,建立單一的評價體系會比較片面。

但是從這些不同成果形式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研究成果必須進行認真的梳理、總結和提升,得到的觀點和結果能被本領域的多數學者認可。從多角度展示自己的研究工作,初步建立自己的學術聲譽,無疑是培養博士研究生的目標之一。

(三) 在基礎研究體系中發揮的作用

絕大多數博士研究生在學習期間都會參與到我國的各類科研項目中。目前國家大力推進基礎研究,在諸多的基礎研究項目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覆蓋面最廣,涉及的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最多,博士研究生成為其中的研究主力。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近年來也對不同的科學研究進行改革,進行分類研究,開展基于4種科學問題屬性項目的研究,4種屬性分別是“鼓勵探索、突出原創”,“聚焦前沿、獨辟蹊徑”,“需求牽引、突破瓶頸”和“共性導向、交叉融通”,這四類屬性的自然基金體現了國家對基礎研究的導向和內涵分類,將之與博士研究生參與的科研項目和評價體系相關聯,不僅可以響應國家需求,同時將博士研究生綜合評價體系與國家科技發展關聯,可以為客觀合理評價體系的構建提供支持[6]。

(四) 按學位類型對博士分類考核

目前博士研究生有學術學位研究生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對學術學位研究生要注重學術成果的學術價值及影響,申請學位的學術成果應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體現創造性;對專業學位研究生要注重學術成果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重大需求中的貢獻,學術成果應在推動產業發展和工程技術進步方面體現創造性。學術成果要注重成果的含金量,而不是簡單的以形式和數量進行考核。

(五) 注重對博士研究生的過程考核

每個博士研究生培養單位對博士研究生的過程學習都有明確的要求和規范,以往過分唯論文時少數節點考核更像成果的展示,博士研究生更關注如何去迎合期刊和編輯的興趣,對節點的考核更趨于“走流程”。在博士培養過程幾個重要節點如開題、中期檢查和預答辯中,未能通過者屈指可數。在當前破“唯論文”下,節點的嚴格考核就顯得更為重要,不應僅僅以文章為節點考核標準,更要以學術創新為目標,幫助博士研究生找問題、提建議、把握方向。

六 結語

博士帽的光環非常矚目,能順利戴上博士帽是每一位博士研究生的目標,近年來,我國在研究生教育領域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國家希望培養出的博士具有世界觀和大局觀,而不是天天只盯著發表幾篇論文。我們的政府高瞻遠矚,及時發現如果繼續讓五唯之風刮下去,最終損害的是我國的教育和科研系統。對博士研究生的學術水平評價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需要有針對性的建設和調整,只要教育主管部門、學位管理部門、教師和博士研究生齊心協力,必能扭轉博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不良之風,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猜你喜歡
博士學位學位博士
教育部就學位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
制冷博士來幫忙
神奇博士感冒了
『博士后』是一種學位嗎?
如何寫好碩士博士學位論文
學位撤銷法律規定的現存問題與厘清完善
——以《學位條例》的相關修訂為例
英國大學本科一等學位含金量遭質疑
博士學位論文摘要
博士蚊
博士學位論文摘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